喜看江苏这五年⑦以基层善治增进百姓福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中国之治”新境界。推进“中国之治”,最基础最重要的抓手,是开展好“基层之治”。
“十三五”以来,江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重点领域的制度探索和治理效能带动建设系统完备的治理体系,用生动的基层实践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
系统化推进
农民过上现代城镇生活
寒冬时节,走进灌云县堆沟港镇兴港中心村,整齐划一的居民集中居住区干净整洁,繁华热闹的商业集中区车水马龙,波光粼粼的函珠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村子中央,彰显着这个文明乡村的无限魅力。
随着苏北农房改善工作的顺利推进,今年1至11月,苏北五市又有超过10万户农民住进新居。
村庄换了模样,生活也开启新篇章。以农房改善为契机,江苏系统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等,同时创新基层组织建设,探索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让农民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
宿迁市围绕产业链布局农房项目,围绕农房项目打造产业链,推动“农房+特色产业”“农房+重大项目”“农房+互联网”“农房+农旅”“农房+康养”等深度融合,累计开工农房产业配套项目254个,完成投资75.7亿元,农房项目区开工企村联建项目146个,累计新增就业2.1万人。在“家门口”的农业产业园,宿城区耿车镇刘圩村村民王颖开始多肉直播带货,最多的时候,一个月收入近万元。
不少农村不仅通上农村公路、天然气、公交车,还有了污水处理站、垃圾收运点,“家门口”有活干、“家门口”上幼儿园、养老院,甚至有了快递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的同时,社会治理模式改革也在同步跟进。灌云县堆沟港镇党委结合农房改善后农村集中居住区治理需要,将集中居住区划分为7个红色排,由党员群众推选7名先锋岗、7名排长联系各排居民。以集中居住区居民“微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微治理”,通过开展党员“微积分”管理、“先锋党员分享会”、“身边的文明故事”等系列活动,引导党员积极投身到社区治理中,全面提升兴港中心村基层治理服务水平。说起新变化,兴港中心村社区居民付殿秀忍不住啧啧赞叹:“过去邻里发生矛盾没人管,你一言我一语越闹越大,现如今‘老英模’上门调解,几句话误会就消除了。”
宿迁市进一步理顺新型社区和原村居党组织、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关系,探索形成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新模式,搭建“一委两站五岗”组织架构,社区党委下设党建工作站、文明实践站以及产业发展、生态优居、便民服务、网格治理、富民增收等5个专职岗位,以党组织的率先融合推动党委实体化运作,已建成新型农村社区党建示范点60个,推动基层组织“有实力、有活力”。
共建共治共享
“善治”江苏暖人心
“谢谢你们帮我解决这桩烦心事。”近日,无锡市滨湖区居民、71岁的冯秀芳带着一家老小登门感谢网格法官。两年前,一桩交通意外让冯秀芳一家垫付了大量医药费,在向责任方索赔无果后,全家人一直愁眉不展。
乐山社区网格员徐嘉鸿得知后,立即安排社区“三官一律”团队参与调解。调解过程中,社区组织相关的医学专家和律师进行讨论分析,最终促成责任方赔付冯秀芳家损失,一桩纠纷得以化解。
从居民有事“不好办”到困难解决“一条龙”,从社会组织“自娱自乐”到承担公共职能华丽转身,从部门“单打独斗”到诸多团队“联合作战”……2017年起,江苏深入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创新,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加强省市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智能应用平台建设,以12万张城乡网格、30万名专兼职网格员的配置,率先构建覆盖省域的网格化治理体系,让90%的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在网格内得到处置和化解,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社会治理之路。
“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绣花功夫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省委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处负责人表示,网格化社会治理让很多解不开的“难题”迎刃而解。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江苏依靠大数据精准导航,通过网格化立体防控,广大党员干部迈开脚板深入一线,织密扎牢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第一道防线”,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赢得先机。
为进一步擦亮这张“金字招牌”,更好地发扬江苏经验,《江苏省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办法》将从明年1月1日起实施,为全省网格化社会治理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社会治理难题的写照。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江苏不断创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机制,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目前,全省已设立各类群防群治组织3.6万个,发展平安志愿者380万人,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大力量源泉。
如今,在泰州农村常能见到这样的画面:村委会大院或是村民家门口摆上一张小桌、几个板凳,老党员、村干部和法院工作人员等组成“评审团”,走村串户进行调解,将“巡回审理法庭”开到村民家门口。
“现在,我们心里都有一把‘法尺’,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很清楚。”兴化市昌荣镇村民王宏伟表示,老百姓现在已经习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缠着村干部,更不用上访。
“发挥自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用崇德向善的力量,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泰州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李向道出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的治理法宝。
体系优化,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在南京市秦淮区红花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企业、群众可在窗口办理民政、计生、税务、市场监管等方面的142项审批服务事项,也能在24小时自助服务区全天候办事;
在扬中市,农业领域的执法队伍整合后,执法效能明显提升,在今年7月开始的长江禁捕中出动执法人员2000多人次,查处非法捕捞42起;
在阜宁县,多个部门设立的网格都接入“审批服务执法一体化平台”,并配齐专兼职网格员和移动终端,加强网格日常巡查工作;
南通市市、县、乡三级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平台上下贯通,形成全覆盖、立体化的指挥调度体系,能够精准高效地处置问题、监测预警、分析研判;
……
“十三五”期间,我省深入推进多项改革,着力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以体系的优化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动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
以“审批服务”为切入口,江苏持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从体制上保障“企业创业受尊重、百姓办事不求人”。江苏开创的“不见面审批”,成为全国“放管服”改革领域的亮丽名片。广大群众普遍感到办事少跑腿、更方便,企业纷纷点赞创业兴业门槛降了、制度成本低了。
第二轮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江苏在经济发达镇逐步探索形成“1+4”治理模式,即“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审批服务一窗口、综合执法一队伍、基层治理一网格、指挥调度一中心”,有效补齐基层治理短板。目前,全省“三整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街道权限人员增加,服务下沉、执法下移,保障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
改革深入基层、体制明显优化之际,各地积极使用现代技术,赋能基层治理。以基层行政执法为例,我省通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有效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执法扰民、基层执法力量不足,以及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执法难等问题。各地各级指挥中心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积极应用,显著提升执法效率和监管水平。在不平凡的2020年,江苏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战场,都交上了优异答卷,基层治理能力经受住大战的考验。
延伸阅读
江苏战疫观察:怎得梅花扑鼻香
梅绽江南傲霜开!新华社重磅报道点赞小康“先行者”
江苏省政府与中国船舶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一山一湖如何“握手”?南京这7个关键词值得关注
江苏省委召开领导干部会议 传达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撰稿 新华日报记者 郁芬 徐冠英 林元沁 通讯员 庄婷婷
图片 视觉中国值班主编 陈月飞
实习编辑 王晗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作者、二维码;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