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政声 | 苏州市委常委、姑苏区委书记方文浜:守护千年古城 打造更具示范性名城保护样板

方文浜 北京西路瞭望 2022-11-18


扛起光荣使命  谱写新的篇章

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笔谈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健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更加繁荣,中华文脉守护传承形成更多江苏标志性成果。作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区是2500余年城址未变的古城,至今仍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得天独厚,是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区将以全国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为契机,全面实施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1+11”方案,着力做优行政和文商旅中心,做强教育医疗高地、科技创意高地,做精苏式生活典范,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实际行动,奋力打造更具示范性的城市更新样板,持续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金字招牌。

坚持保护优先系统谋划

全面守护千年古城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注意保护好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传承文化不是要简单复古,城市建设会不断融入现代元素,但必须同步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古城保护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坚持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推动《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法规出台施行,古城54个街坊控规修编和40个街坊城市设计编制完成。“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院”“文化名家单霁翔工作室”挂牌成立,与上海戏剧学院等高校开展文化合作,吴地端午、石湖串月品牌深入人心,沉浸式昆曲《浮生六记》等一批特色文旅产品深受群众青睐。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试点探路作用,始终坚持一切工作围绕和服务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聚力提升城市更新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

一是以科学理念推进规划编制。贯彻落实《姑苏区分区规划暨城市更新规划(2020-2035)》,将城市更新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实施,推动内涵集约式高质量发展促进资本、土地等要素优化配置。科学编制全区城市更新规划,研究制定和完善重点领域的配套政策,探索包含策划、规划、设计、建造、运营、规范制定等全过程的更新机制和模式,不断丰富城市更新“工具箱”。立足江南文化转化与传播、存量资源创新利用、城市品质内涵提升和产业发展良性循环,谋划引领性、标志性、旗舰型重大项目,带动古城能级跃升。 


二是以系统思维推进整体保护。坚持“点线面”串联,以片区为单位,实施历史街区、历史地段、历史建筑、历史文物等历史元素的成片保护,促进片区功能提升、改善宜居环境、优化交通组织、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形成高品质的大景区管理模式。自觉站在历史传承、文脉赓续的高度,对拟实施城市更新的片区开展调查评估,不随意拆除、迁移历史建筑和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加大研究历史文化遗产合理利用与展示传承的方式方法,充分挖掘其承载的城市历史和文化记忆,让“静”态保护的建筑“动”起来。 


三是以创新意识推进文脉传承。加大非遗特色文化产品开发力度,探索苏工苏作现代化、市场化、规模化、精细化发展模式,充分彰显遗产的当代价值。做优“大运河姑苏民俗文化旅游节”品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度挖掘“平江古巷”等“运河十景”文化内涵,宣传好姑苏运河文化。围绕构筑江南文化高地、繁荣文艺精品创作、创新非遗保护利用等主题,加快创作一批讲述姑苏故事、体现江南风骨的文艺精品力作。举办一系列彰显姑苏内涵、体现苏式生活的文化惠民活动,促进姑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有效提升古城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坚持科学利用有机更新

全面呈现发展新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保护和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加快城市更新,离不开强有力的产业支撑。近年来,我们选取平江片区重点功能区和32号街坊作为试点区域,推进 13个试点项目,推动出台多项关于促进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盘活存量等更新相关政策,创新北部经济区发展,实现苏州市区首块M0用地成功挂牌出让,加快载体改造升级和“腾笼换凤”,蓝芳华产业园等一批城市更新案例广受赞誉。


姑苏区积极探索古建老宅、传统民居等资源更新利用新路径,正式发布古建老宅活化利用蓝皮书,梳理总结了一批经典活化利用案例。我们坚持市场化模式,成功举办上市公司董事长古城保护说明会等活动,新修缮一批成熟载体,面向上市公司招引优质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为立足点,大力盘活闲置资源载体,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聚力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性、标志性、带动性的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切实提升城市发展承载力和生机活力。

一是强化载体配置,盘活“一盘棋”。持续完善历史文化传承管理体系,坚持“保护式更新”模式,推动更多片区更新和存量资源盘活利用。加大征收搬迁力度,力争2022年完成15个项目清零、交地1500亩,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空间保障。围绕古城保护未来发展需要,积极开展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领域招商,严把招商产业形态和亩均产出,积极向上争取更多土地出让指标,提高开发强度。加快推进闲置载体盘活和产业园楼宇质效提升,深化分级分类管理,做优存量资源,做大增量资源,不断提高利用效率。


二是强化模式创新,探索“新途径”。继续探索以生产线研发为主的M0用地的“姑苏路径”,加大对存量土地开发盘活利用。探索制定配套政策和成立商住储备中心,鼓励市场主体、不动产产权人、金融机构多途径筹集城市更新改造资金,创新直管公房交易模式,加快盘活古城房屋资源。以平江路、临顿路为核心,串联观前街、仓街以及大儒巷等6条特色街巷,引入TOD项目,构建“两纵多横”苏式生活体验街区。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建设推广城市家具,补足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探索成立文化产权交易所,加快实现古建文化资源的价值变现和资产增值。


三是强化资源整合,形成“聚合力”。完善市、区共建共享机制,加强沟通衔接和对上争取力度,构筑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共同战壕”。高标准打造展现深厚文化底蕴、魅力城市形象的“最苏州”的景观大道,不断提升古城辨识度。用好古建老宅活化利用“蓝皮书”“白皮书”,继续鼓励上市公司等优质市场主体积极参与保护更新,吸引更多优质资源集聚。坚持市场化机制、项目化推进,充分发挥国家开发银行、姑苏·古城保护与发展基金作用,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打造平江片区重点功能区、五卅路子城片区、山塘四期等一批重点片区更新改造的样板工程。



坚持人民至上共建共享

全面展现典范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民生改善,将城市更新与苏式宜居生活相结合,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使姑苏古城独具乡愁、独具吸引力。近年来,我们紧盯制约城市更新的重点问题、涉及民生改善的热点问题,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让人民生活品质更加舒适。实施危旧房解危等工程,华阳花苑等208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惠及居民16.3万户;完成两轮52家农贸市场改造,双塔市集等一批项目广受赞誉,“虚拟养老”模式在全国推广,“苏式教育”“医养融合”“心心向戎”等为民服务工作品牌走在省市前列,名列“2021中国文化建设百佳县市”榜单首位。


下一步,我们将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持续优化民生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靓化城市环境,打造舒心空间。推进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探索建立改造资金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机制,高标准推进福星小区等29个老旧小区及32号街坊改造,加压预排6个已开城中村清零计划,稳步实现城中村项目清零目标。改善社区环境面貌,扎实开展“靓丽姑苏”拆违治乱、净美街巷、架空线整治和入地等工作,2022年完成60万平方米拆违、创建50个无违建示范区、200条街巷架空线整治和入地。精细化打造城市公共空间,“画龙点睛”式植入城市主题式景观小品,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与美丽宜居住区、美丽宜居街区整体塑造和联动提升。


二是优化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深度融入长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联盟,依托铁路、公路、轨交联动的立体化网络,进一步优化苏州火车站周边产业业态,加快将交通枢纽转化为经济枢纽。系统恢复历史河道水网,保存修复河道沿线文化遗存,展现“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古城风貌,提升“东方水城”独特魅力和持久活力。配合市级部门编制地下空间规划,重点结合轨道建设、TOD建设、综合管廊建设等推进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探索地下交通“微循环”。


三是深化苏式内涵,彰显宜居底色。放大“教师节”“医师节”“九九重阳购物节”活动效应,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深挖“千年府学”文化内涵,优化百年老校办学条件,做强做优“苏式教育”。传承发展吴门医派,加快建设国家中医医学中心,促进医养深入融合。率先布局20个各具特色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构建以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枢纽、普惠均衡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繁荣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广泛地惠及人民群众,让苏式生活典范成为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和精神家园。



(作者方文浜系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党工委书记、姑苏区委书记)


延伸阅读  

不断提高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 为履行新使命谱写新篇章广泛汇聚力量!江苏召开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
吴政隆许昆林会见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一行守护江苏954公里海岸线,这家刚满两岁的法院何以交出高分卷?深度 | 城市更新,南京如何创造有温度的样本范例?书记市长这一周 | 决胜“收官月”,冲刺“全年红”

供图  苏州市姑苏区委宣传部

实习编辑 丁平

值班主编 孙巡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作者、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