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评 | 每个人都当“做好自己的事”
巴黎奥运会已经闭幕一周有余,关于奥运话题仍热度不减。不管是专业训练,还是日常生活,与奥运选手有关的话题都会引起网友热议。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围绕奥运选手的不实传闻也流传网络,严重干扰运动员的训练和生活,以至于有些运动员不得不站出来呼吁或澄清。
作为顶级赛事,奥运会的“吸睛力”有目共睹,奥运选手的拼搏、信念与顽强,奥运赛场的荣耀、泪水与梦想……奥运会就是拥有这样的魅力,将激情传递给更多人,唤醒人们对梦想的追逐。故而,关注运动员在赛场上的竞技表现无可厚非,但赛后仍过于关注运动员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放大自身对运动员的感情等,逐步走入“饭圈文化”,那就超出体育本身应有的意义了。
奥运会已经结束,眼下,对社会大众来说,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就当努力“做好自己的事”。这比什么都更为现实,也更为重要。
做好自己的事,就需要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这种目标可以是较为长远些的目标,也可以是阶段性的小目标。就拿奥运选手来说,潘展乐出征巴黎奥运会前立了一个“小目标”:争取在20岁生日那天的男子混接决赛中,接棒后游进46秒。他最终游出45秒92的成绩。从巴黎凯旋,潘展乐的下一个目标是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追逐从地方、到全国、再到全世界的赛场,实现一个个“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每一名奥运选手锚定目标、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做好自己的事,就需要找准努力的方法和途径,就像古人所说: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还是以奥运选手为例,在面对运动员的“发育关”时,全红婵每天减少额外摄入,一个细节不满意就反复训练,直到练到把自己的恐惧感降到最低,最终在巴黎奥运会跳水女子十米台决赛中成功卫冕。赛后采访时,她说,“我不是你们所说的天才,都是练的,一遍一遍地练。”持续的努力、不断的反思、及时的调整……全红婵的故事充分说明训练方法也同样重要。对从事着各行业各业的你我来说,无论是实现“大目标”还是完成“小目标”,都需要向运动员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途径,继而抵达成功的彼岸。
做好自己的事,还需要有永不言弃的执着信念。仍然以奥运会为例。奥运赛场上,总会有运动员因为几位小数点的差距,无缘下一场比赛、无缘领奖台、甚至错失金牌,但他们面对挫折时的拼搏与坚强更令人动容,永不言弃是他们给我们的最好馈赠。譬如,我国举重运动员石智勇伤愈复出三战奥运,6次试举,永不言弃,虽然最终无缘领奖台,但展现出的竞技精神和不屈斗志,感染着所有观众。其实,在人生的竞技场上,我们同样会像运动员那样面临各种“伤痛”的折磨和考验。而永不言弃,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秉持的最佳状态。
倘若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的事”,那这个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
撰稿 | 瞭望评论员 徐睿翔
图片 | 视觉中国
编辑 | 南风
责编 | 倪方方
审核 | 耿联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