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评 | 放飞独立,从“准大一账单”开始
又到了新生报到季,一批满怀憧憬与梦想的大一新生陆续步入大学殿堂。
最近,在社交媒体上,关于上大学前“家长是否该为‘准大一’账单买单”的话题热度很高,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也引发更多思考。
所谓“准大一账单”,主要指准大学生在高考后到大学报到前这段时间内的各种消费。这其中,包括购买电子产品、生活用品、参加兴趣班、考驾照、旅行,等等。实际上,这些消费不仅涵盖了必要的日常用品和学习用品,还包括了一些娱乐和自我提升的活动支出。
从价值上万元的电子设备、费用数千元的医美,再到一场盛大的毕业旅行、人生第一场演唱会……对今天准大一新生的父母辈来说,这是他们当年根本不敢想象的。上世纪90年代,如果入学时能买一台小录音机或者小收音机,就已经是“奢侈”了。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今天准大一新生的这些装备和消费的“升级”,正是民富国强的最生动注解。
但凡事都需要把握一个度。就像扩大消费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一样,两者并不矛盾。根据媒体报道和一些父母在社交平台吐槽,许多尚未迈上社会的准大学生们消费需求五花八门,标准也在不断抬高,譬如一些学子们把必要的“标配”升级成了“顶配”,笔记本、手机等电子产品都追求名牌、选最新款、最高配置,让家长们直呼“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诚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消费观,我们必须正视这种客观存在,倘若拿父母辈甚至爷爷辈的消费观念去套孩子们的消费行为,注定是在给双方“找不愉快”。但有一个问题则必须要厘清并且重视,那就是“准大一账单”本身,并非仅仅是一个账单。对于准大学生来说,绝大多数都已经成年,在走进大学校园之时,意味着就要开始真正的独立。这种独立是思想上的独立、人格上的独立,也是各种行为上的独立。所以说,“准大一账单”乃至今后读书期间的消费账单,不仅仅是一张财务清单,也是一份关于成长与责任的考卷。
而答好这张考卷,现在还只是开始。
对于学子们自身而言,消费观念尽管可以千差万别,消费行为也不必过于苛求,但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到哪里都不能丢。说白了,越是过上了“富日子”,我们越是不能像个“暴发户”,越是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对大学新生来说,放飞独立之后的考验是全方位的,譬如就日常消费而言,如何规划好自己的一日三餐,如何有计划地添置学习必需品,如何量入为出不给父母增加过重负担,如何偶尔在物质或者精神层面“犒劳”下自己,等等,都是新的课题。如果这方面规划好了也养成良好习惯,则不仅有助于学习上的进步提升,而且对今后走上社会都大有裨益。
对于学校而言,这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一课。我们必须承认,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这个弯道过程需要良师的引导和辅助。今天的孩子面临的诱惑确实比过去多,倘若发生冲动型、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加上分辩能力不足,极容易被一些网贷平台蒙骗,从而陷入“现金贷”“套路贷”的陷阱。已经有不少案例显示,高校校园里“现金贷”“套路贷”泛滥情况不容乐观。在这方面,学校和老师应该承担起更多引导的责任。
当然,对于家庭而言,这是一道现实课题。既不想孩子因为钱财问题而亏待自己或者走上歪门邪道,又希望孩子能体谅父母知道勤俭节约,这应该是大多数普通父母的想法了。这就需要父母亲根据家庭和孩子情况自己动脑筋了,有的可以与孩子充分交流后达成一些消费共识,有的则可以严格管教以经济来源适度“卡脖子”,有的则可以放心放手让孩子自己经营管理自己,总之方式方法可以各异,但目的应该是一样的,就是通过经济上管理,让孩子学会独立地面对一切,像小鹰一样可以振翅飞翔。
“准大一账单”虽小,但背后的问题不能轻视。期待学子们能把这份账单作为青春独立的“重要一课”,用更多“成长故事”来填写接下来的“成长账单”。
瞭望评 | 月饼“越来越小”,问题如何减少
江苏周记 | 奔竞不息迎秋实
江苏检察官收到来信求助后,立刻做了这些事
南京森林音乐会,“含氧量”居然……
撰稿 | 瞭望评论员 林元沁 实习生 陈琪
图片 | 视觉中国
编辑 | 筱璐
责编 | 顾敏审核 | 耿联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