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工作,少不了开会。上至国家,下至家庭,都需要通过一些会议来统一思想、解决分歧、谋划思路。
但提起开会,网络上的“吐槽”也很多:“两天一小会,三天一大会”“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白天开会,晚上工作” “台上侃侃而谈,台下昏昏欲睡”……这些抱怨,说明很多会开得缺少章法。一些部门和单位,大会开得繁琐,小会开得随意,开会之前稀里糊涂,开会之后也没解决问题。于是乎,“文山会海”便成了工作效率低下的写照。前不久,中央相关部门通报了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其中,某集团2022年要求下属企业参加的会议有800余次,平均每个工作日超过3次。2023年某下属公司参加集团及各部门各单位会议280余次,平均每个工作日都有会议。2023年9月有关方面指出其“开会多陪会多”问题,此后6个月内会议数量不降反升。如此高频开会,无疑会占据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又何来心力干实事呢?
其实,开会本来是为了上下沟通、左右协调,属于开展工作的一种形式或者一小部分。但如果无论什么工作安排都要开个会,甚至精减会议也要先开一个“如何减少会议”的会,过于依赖开会,把开会作为推动工作的重头戏或是“秀场舞台”“工作成绩”,就是漂浮的作风和错位的政绩观的问题了。说实话,开会不是谈天说地,本身就有些“严肃枯燥”,更何况,现实中很多会,台上言之无物、空话连篇,台下发呆走神、昏昏欲睡,最后效果只能适得其反。大家真正排斥的或许并非开会本身,而是令人反感的形式主义之风以及空谈怠政之气。现实中,还有人认为,当下一些部门和单位之所以开会多,与这些部门和单位办公场所“会议室”多且装修豪华大有关联。的确,如今一些单位,“会议室”确实多,大、中、小各种规模会议室齐全,还有多功能会议室、宴会厅、报告厅……如果真有“不能让这些会议室闲置”的想法,那各种大大小小的会议确实会多起来。但很显然,关掉这些会议室,并不能从根子上减少各种无谓会议的产生。会议室的增多,说白了也是长期以来开会多的一个结果,而并非原因。如果有一颗想开会的心,即便本单位没有会议室,也会想方设法到楼堂馆所去开会的。
实事求是说,对开会也要辩证客观地看待。开会的目的本是为了更高效地开展工作,通过时间、地点的集中,将大家的意见聚焦到所要讨论或者解决的问题上来,并形成解决方案。所以,开会当以必要性为原则,确实需要的会就开,能省去不开的就尽量不开。同时,开会也一定要合理设置议程,开门见山,提倡短会,减少不必要的流程环节,真正开出高效、务实、管用之会。假如会议只是空对空,或者完全可以用其他交流沟通方式替代,那这样的会议就属于该精简之列。当然,“文山会海”一直是个痼疾顽症,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综合施策,需要纪律规矩来加强硬约束。还有一点需要重点提醒,那就是不能离了开会就不知道怎么开展工作了。把开会的时间省下来,如何开展调查研究,如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何创造新鲜的改革举措,就要考验大家的真本领了。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