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个诈骗了4200亿的麦道夫,死了。

闷得儿秘 HOT男人
2024-11-01

麦道夫死了。
 

伯纳德·麦道夫是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主谋。2009年3月,他承认了自己证券欺诈、伪证、洗钱等11项指控,在三个月后, 曼哈顿联邦法院宣布判处时年71岁的麦道夫150年监禁。对于麦道夫而言,监狱无疑成为了他的棺材,在仅仅服刑12年后,他就自然死亡。
 

相比于他自己,那些还在生的受害者简直是活受罪。
 
这场前无古人的惊天骗局,涉案金额650亿美元(≈4200亿人民币),受害者遍布136个国家,共3.7万人,光是损失1亿美金以上的人和机构就有几十家。许多因麦道夫受损失的人,都几乎把自己的所有身家交给了他的投资证券公司打理。以至于当他们收到麦道夫认罪的通知以后,才知道自己一生的积累瞬间清零。
 

人们为什么相信麦道夫?
 
在麦道夫锒铛入狱之前,大多数人把他看做可以和巴菲特比肩的华尔街灵魂人物。1938年出生的麦道夫在年轻时就颇具经济头脑。大学毕业后,他利用自己暑期打工做救生员和给花园安装喷水设置积累的5千美金,外加岳父资助的5万元“老婆本”,启动了他的伯纳德·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
 

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麦道夫公司的业绩相当优秀。他早在1970年代中期就开始把电脑引入投资证券交易中,是证券交易自动化的奠基人。独具慧眼的他更是把握住了多次股市的动荡,成绩骄人。到了1989年时,他已经掌握了纽交所5%的交投量,成为了华尔街吸金第一人。
 

1991年,麦道夫成为纳斯达克董事会主席。苹果、思科、谷歌等公司都在他的带领下到纳斯达克上市。2000年时,麦道夫已经有3亿美金的身家。长久以来,麦道夫的公司积极参与到了证券交易体系的完善过程里,而他本人更是标榜自己“完美无瑕”的从业记录,在某种程度上,麦道夫已经是华尔街精神的代表。
 


如果这些声誉不足以让人们相信他并奉上全部身家,那么建立完善的富豪社交圈层、画出香甜迷幻的大饼,就是麦道夫吸金的左膀右臂。
 
在美国富豪聚集的棕榈滩乡村俱乐部,犹太富豪众多。早早利用身边人扩散自己“神秘犹太老钱”的身份后,麦道夫钓到了若干条大鱼。他向一票富豪游说自己可以利用对冲基金和(并不存在的)回报率可观的新项目,让投资人的资金年化率达到18%-20%。
 

谁能不心动啊?
 
为了让吃相不太难看,麦道夫设置了较高的投资门槛,让散户没资格入场,使自己的项目更加可信。他甚至拒绝过数位富豪的投资,直到对方的资金加到数亿美元,才“勉强”答应。
 

但是瞬息万变的证券市场,年化收益5%已经是不错的成绩,怎样才能给到投资人翻四倍的答卷呢?麦道夫利用了骗子的古典技能—— rob Peter to pay Paul——也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用后来投(jiu)(cai)人投入的本金,来当做之前投资人的收益。

 


也就是说,未来投资人的盈利必须达到36%-40%(金融白痴阿秘分析),才能做出完美账面。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这个任务,老麦他根本就没有接。机构、个人交给麦道夫公司的资金,从没流通在证券市场。而当一些客户准备赎回资金时怎么办呢?
 

自有后来人呀!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会短期收回本金。加之麦道夫的公司已经有了控制第三方监管的门路,更没有人将他手中的订单再交给交易所。我监督我自己,还监督个屁。
 
要说这类骗局,大多数时候都会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被发现。但老麦凭借着他数十年打造出来的形象和暗地里的各类骚操作,倒是一直把局面控制在自己手里,一干就是二十年。
 

直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使投资者集中赎回资金,麦道夫在短时间内面临70亿美金的赎回,而新的投资人又迟迟“不上钩”。迫于无奈,他向在公司工作的两个儿子马克和安德鲁道出了自己这精心策划了20年的骗局。
 
由两个儿子主动出面大义灭亲,老麦入狱的同时面临1700亿美元的罚款。苦心经营一生的财富巨塔就此坍塌。
 

更惨的是那些大梦初醒的投资人,一夜之间,从富庶变成赤贫。其中有位95岁高龄的犹太老头卡尔·夏皮罗,麦道夫最早的投资人之一,不仅把1.45亿美元的公益基金投到了麦道夫的公司,还把自己的4亿身家投了进去。生命的最后阶段,方才知道世事一场大梦。
 

受害者里不乏我们熟知的名人:

大导演斯皮尔伯格
梦工厂总裁卡森伯格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威塞尔
……
 
麦道夫入狱以后,他的家庭算是完了。大儿子马克因长时间被死亡威胁,在老麦落网2周年时在纽约家中上吊自杀,临死前留下遗言:“伯尼(麦道夫),现在你知道你的骗子生涯是怎么毁掉我的生活了吧,去你M的。”
 
马克离世后,麦道夫的妻子露丝再也没和他说过一句话。
 

2014年,麦道夫的小儿子安德鲁因淋巴癌去世。
 
如今麦道夫也走了,惶惶一生,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那个曾经在华尔街神采飞扬的年轻人,是什么时候,走向了命运的岔路口呢?
 

而庞氏骗局原型——查尔斯·庞兹,也是机关算尽却落得一场空。1903年,怀揣2.5美元偷渡到美国的意大利小镇青年庞兹立誓要做出一番大事业。1919年,庞兹利用创新的高收益诱导法,大量吸收投资,在100多年前就完成了小目标。


当骗局崩盘后,人们恍然大悟,并用庞兹之姓定义这个荒诞的骗局。庞兹在9年牢狱生涯后去往墨西哥,最终死在一家慈善堂,身无分文。
 

庞兹的骗术,被后世不断效仿着。它可能是在会费30万刀的富豪俱乐部间流传的都市传说,也可能是一个app,又或是手边的一杯饮品。
 
看完了这些的故事,是不是很多人都觉得似曾相识?

郁金香←成为了泡沫,庞兹来偷天换日;
庞兹死了,麦道夫来了;
麦道夫走了,新型骗术依旧层出不穷。
前几年,有多少人被套牢在了庞氏骗局里?本想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结果一个不小心,车铃铛都不剩。
 
只要还有金钱,就会有与之相关的邪恶。
 
理财投资这件事上,即使是最良善之人,在相信一切之前,也必须怀疑一切。毕竟我们的小钱钱可不是大风刮来的。
 

那么,在每一场庞氏骗局中,骗子是唯一拥有原罪的人吗?即使不甘,但答案显而易见。
 
难道那些身价过亿的名人富商不知道“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基本道理吗?很多时候不过是贪欲作祟罢了。老话说得好——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最后,引用编辑部低调富豪,北京环环有房的王总的财富经,来与大家共勉:
 

别走,告诉阿秘,你有没有受过骗?

PS: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编辑✎缅因猫志国
排版一头红
监制✎Chen


往期内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HOT男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