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梳理|2020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精编,老师看了都说好!
“初中教师园地”公众号
全体初中教师的精神家园!各科资料陆续推送中
名师梳理|齐了!初中历史7-9年级记忆口诀+万能答题模板精编
名校密卷|2020中考历史名校模拟卷精选(5套),含金量很高!
名师梳理|仅此一篇!部编版历史7-8年级下册必考选择题专项训练
名师梳理|齐了!初中历史3年六册重要考点汇总,看这一篇就够了!
名师梳理|部编版历史7-8年级下册期中复习课件,老师看了都说好!
名师微课|限时免费领!2020中考历史复习全套微课集(部编版)
名师梳理|珍藏版!初中历史三年知识脉络+考点精编+重点问答题
名校精品|2020春季部编版历史7-8年级下册高清版课课练含答案
名师梳理|2020春部编版历史7-9年级下册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重磅福利|免费!2020春初中各科7-9年级下备课资源包(历史)
独家整理|限时免费领!2020中考历史冲刺复习第1辑:名师考点讲练
重磅资料|限时免费领!2020初中全科学霸笔记(含9个学科)
重磅!第四波!2020春季初中各科备课备考资料精选,转发收藏!
名师大礼包|2020春初中各科名师大礼包精选(电子教材+知识点梳理+备课资源包),人手一份!
中国史专题复习资料
◆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
◆ 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中华民族是几千年形成的大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分裂只是短暂的,统一是主要的趋势。
(一)秦汉时期(国家统一)
1. 秦朝
(1) 建立: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咸阳。
(2)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巩固:政治上,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内容:最高统治者为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实行郡县制。)
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度量衡。
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后推广隶书。)
思想上,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
军事上,北筑长城,南修灵渠。(蒙恬,夺取河套地区,防止匈奴南下,临洮—辽东;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
(4) 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
(5) 暴政而亡: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
大败秦军主力--巨鹿之战,项羽,前207年,以少胜多;
推翻秦朝统治--刘邦。
2. 汉朝
(1) 西汉建立:前202年,刘邦/汉高祖,长安。
(2)文景之治
(3)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文化上,在长安创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
经济上,统一铸币权(五铢钱)和盐铁经营权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4)两汉经济发展
治理黄河:汉武帝,东汉明帝派王景;
丝织业:提花机,染色技术;
冶铁业:东汉,杜诗发明水排,鼓风冶铁;
商业:长安和洛阳,市(商业区)。
(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民族融合、江南地区开发)
1. 三国鼎立
(1)官渡之战:200年,曹军—袁军,曹军胜,以少胜多,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2)赤壁之战:208年,曹军—孙刘联军,曹军败,以少胜多,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3)三国鼎立
魏国:220年,曹丕,洛阳,重视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蜀国:221年,刘备,成都,蜀锦畅销全国;
吴国:222年,孙权,建业,造船业发达,曾派人到达夷洲。
2.江南地区开发
原因:北民南迁,南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
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3.淝水之战:383年,前秦—东晋,以少胜多,为江南地区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
1.隋朝
(1)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长安
(2)统一全国:589年,隋灭陈
(3)大运河: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和巩固隋朝统治,涿郡-洛阳-余杭,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4)科举制诞生:隋炀帝,设进士科
2.唐朝
(1)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长安
(2)贞观之治:唐太宗,房谋杜断,谏臣魏征
(3)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
(4)开元盛世:唐玄宗
(5)完善科举制:唐太宗扩充国学,武则天设立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科举制的创立,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文艺和唐诗的发展。
(6)经济:曲辕犁、筒车,越青邢白唐三彩,市、坊
(四)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民族进一步融合)
1.北宋与辽
(1)澶州之战:宋真宗,寇准
(2)澶渊之盟:辽撤兵,宋给辽岁币;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同时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2.南宋与金
(1)抗金名将岳飞:郾城大捷,收复建康,被秦桧和宋高宗陷害。
(2)宋金议和:南宋给金岁币,并向金称臣,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为分界线,从此形成了对峙局面。
3.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国,被称为成吉思汗
4.元朝
(1)建立:忽必烈/元世祖,1271年,大都
(2)抗元名将:文天祥
(3)统治措施
重视农业: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禁止贵族圈占农田;
开凿大运河:南粮北运,通惠河、会通河(过济宁);海运:刘家港;
商业都市:大都;
政治制度:行省制,加强对西藏(设立宣政院)和琉球的管辖。
5.经济重心南移
(1)原因
(2)表现
农业:越南占城稻,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水稻产量居首位;
手工业: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瓷都景德镇,浙江哥窑冰裂纹瓷器,
造船业发达,广州,泉州
商业:开封和临安,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广州、泉州,交子(北宋、四川地区),瓦子
◆ 专题二:中国古代科技文艺
(一)昌盛的秦汉文化
1. 世界上最早的纸:西汉早期,甘肃天水,麻
2. 改进造纸术:东汉,蔡伦,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3. 数学名著:《九章算术》
4. 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地动仪,东汉,张衡
5. 医学家:华佗,麻沸散和五禽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医圣
6. 佛教:西汉末年,古印度,东汉明帝,白马寺
7. 道教:东汉,老子,土生土长的宗教
8. 史学:司马迁,汉武帝时期,《史记》 ,黄帝—汉武帝,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9. 雕塑艺术:秦兵马俑,西安
(二)承上启下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
1.数学:南朝,祖冲之,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
2.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 ,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3.地理学: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4.书法: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 ,天下第一行书
5.绘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6.石窟艺术:北朝,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三)辉煌的隋唐文化
1.建筑:隋朝,李春,赵州桥,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唐朝,长安,大明宫含元殿
2. 雕版印刷术:《金刚经》 ,唐朝,现存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 唐诗:李白,诗仙 蜀道难》 《早发白帝城》
杜甫,诗圣,三吏、三别,诗史
白居易,明白如话、通俗易懂,《秦中吟》 《新乐府》
4. 书法:颜真卿,雄浑敦厚,颜体,王羲之后成就最高
柳公权,方折俊丽,柳体
5. 绘画:吴道子,画圣,《送子天王图》
6. 石窟艺术:甘肃西部,敦煌莫高窟,佛教壁画、塑像、佛经、文书
(四)灿烂的宋元文化
1.活字印刷术:北宋,毕升,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2.指南针:战国司南(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开始用于航海,南宋广泛用于航海,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3.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元广泛用于军事
4.史学: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战国—五代,编年体通史
5.宋词: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6.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7.绘画: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元朝,赵孟頫,《秋郊饮马图》 ,神品
7. 书法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 专题三:中国民族关系
◆ 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但友好相处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一)秦汉时期
1. 秦朝与匈奴
蒙恬,夺取河套地区,修筑长城,临洮—辽东,防止匈奴南下
2. 汉朝与匈奴
冒顿单于统一蒙古
(1)战: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漠北战役(前119年)后,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2)和:昭君出塞,汉元帝,呼韩邪单于,有利于汉匈友好相处与经济文化交流。
3. 汉朝与西域(新疆)
(1) 张骞通西域:前138年,前119年,汉武帝
(2) 管理:前60年,设西域都护,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
1. 北魏孝文帝改革:平城→洛阳,讲汉语、穿汉服、同婚姻、学汉礼、改汉姓、改汉制,促进了民族融合。
2. 五胡内迁/少数民族内迁
(三)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1. 新疆
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2. 吐蕃(藏族的祖先,西藏)
唐太宗:文成公主→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入吐蕃;
有利于汉藏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
(四)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进一步融合
1. 北宋与辽、南宋与金
2. 元朝:回族;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管辖,中央设宣政院。
(五)近代—左宗棠收复新疆
阿古柏,英国、俄国(出兵占领伊犁),1884年设行省
(六)新中国成立后---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阿沛·阿旺晋美,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全国各民族实现大团结。
◆ 专题四:中国对外交往
(一)秦汉时期---丝绸之路
(1) 国家:中亚、西亚、欧洲
(2) 人物:张骞
(3) 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亚—欧洲
(4) 作用:有利于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二)隋唐时期(对外开放)
(1) 遣隋使、遣唐使
(2) 与日本:鉴真东渡日本,唐玄宗,唐招提寺
(3) 与印度:玄奘西游天竺,唐太宗,那烂陀寺,《大唐西域记》
(三)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1) 宋朝:鼓励海外贸易,设市舶司,广州、泉州
(2) 元朝:元世祖,意大利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
(四)近代外交(屈辱的、不平等的)
(五)新中国外交与国防
1. 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2. 美国:敌视新中国,外交孤立
3. 外交成就:
(1)20世纪50年代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讨论西藏问题,周恩来首次提出,后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和缅甸总理吴努共同倡导,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 求同存异方针: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20世纪70年代
●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26届联合国大会,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外交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
●中美建交三步曲: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敏感的问题。 中美建交的根本前提: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前提: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互不干涉内政,相互合作与信任。)
●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3)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上海APEC会议:2001年,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通过《上海共识》,这是中国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4. 国防建设:华东军区海军,导弹部队担任核反击任务,原子弹(1964年),导弹(1966年),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1970年,第五个)。
◆ 专题五: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一)1840—1900年期间的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瑷珲条约》进一步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局部侵华
(1)开始: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柳条湖事件,不抵抗,东北沦陷,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国民党组织抗日义勇军,共产党派杨靖宇组织游击队)
(2)大事: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中共站在全民族利益的角度,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调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全面侵华
(1)开始: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士兵失踪,坚决抵抗,平津沦陷,佟麟阁、赵登禹,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战开始,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大事:八一三事变(上海)、南京大屠杀(30万,重庆)
(3)血肉筑长城: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4)重要会议:中共七大(1945年,延安,毛泽东思想)
(5)抗战胜利:1945年9月2日在美舰“密苏里号”签投降书,标志抗战结束。
(6)1945年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7)台湾光复:1945年10月25日
(8)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国共合作
(9)意义:
①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②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③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国际意义)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三)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年)
1.原因:美国侵略活动威胁中国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援助。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
4.总司令:彭德怀
5.称号:最可爱的人
6.代表人物:黄继光(上甘岭战役)、邱少云
7.精神: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
8.结果: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9.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巩固了人民政权。
◆ 专题六:近代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1. 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道光帝,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2. 关天培在鸦片战争中英勇抵抗,最终牺牲
3.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李秀成率军在慈溪战役中击毙华尔(美国)
4. 左宗棠收复新疆
5.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黄海大战(甲午中日战争)中壮烈殉国
6. 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
7. 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1) 洋务运动(技术领域探索):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指导思想)师夷长技;
人物:奕䜣 、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张之洞;
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等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创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开办京师同文馆。
性质:一次地主阶级领导的自救运动;
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失败原因:只学习西方技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
评价: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 戊戌变法(政治制度领域探索):
⊙公车上书(序幕):《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指导思想为变法图强,当时的皇帝为光绪帝。
⊙报刊和政治团体(发展):《万国公报》 ,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
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百日维新(高潮):1898年;政治上(改变政治制度),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思想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戊戌政变(失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流血牺牲。
⊙失败原因:顽固派的反对,维新派实力弱,光绪帝没有实权,袁世凯的出卖。
⊙影响:客观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这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性质:资产阶级的改良(改革)运动。
(3) 辛亥革命(政治制度领域探索)
⊙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
⊙革命政党:1905年,孙中山,日本东京,中国同盟会
⊙机关刊物:《民报》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高潮(第一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首先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后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光复
⊙成果: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评价:(成功的一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失败的一面)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4) 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领域探索)
⊙背景:新旧思潮冲突
⊙开始: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指导思想: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后期: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
⊙评价:(性质)这是我国历史上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意义)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局限性)但是,其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5)实业救国:清末状元,张謇,大生纱厂
(6)清末思想家
⊙魏源:鸦片战争时期,著有《海国图志》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对洋务运动影响很大。
⊙严复:戊戌变法时期,翻译著作《天演论》 ,书中有“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为维新变法提供了思想武器。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1. 五四运动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主力:北京→上海,学生→工人
⊙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
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曹汝霖等卖国贼
⊙结果:取得了初步胜利(表现: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职务,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评价:(性质)这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 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诞生)
⊙标志: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
⊙中共一大内容:党的纲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意义: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 国共第一次合作,领导国民革命运动,主要有两大成就:
⊙建立黄埔军校:1924年,广州黄埔,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为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廖仲恺为党代表;军校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奠定基础。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蒋介石为总司令;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三大对象为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以湖南、湖北为主战场;叶挺领导的独立团(武昌战役中)获得铁军的称号;三场重要的战役为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国共第一次合作也随之破裂。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后与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
4. 国共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年)
⊙南昌起义: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国民党对共产党实行大屠杀政策;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起义军攻占了南昌;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秋收起义(湘赣边起义):1927年秋,毛泽东领导,后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并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井冈山会师:1928年,朱德和毛泽东,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背景: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路线: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湘江—乌江—遵义会议(1935年1月)—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追缴计划)--急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精神:爱国主义(与五四精神相同)、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
⊙遵义会议:(内容)纠正了博古等人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并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意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 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1945年)
领导抗日战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6. 重庆谈判
⊙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时间:1945年8月
⊙共产党的目的:争取和平,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国民党的目的:欺骗人民,为内战争取时间
⊙人物:周恩来、毛泽东等人
⊙成果:签订“双十协定”
7. 人民解放战争(1946—1949年)
⊙开始: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进攻中原解放区
⊙重点进攻:1947年,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蘑菇战术)
⊙战略进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威胁南京和武汉。
⊙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1948年9月—1948年11月,林彪、罗荣桓,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克锦州,后解放东北全境,歼敌47万。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中原人民解放军和华东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为解放长江以南地区奠定基础,歼敌55万。(歼敌最多,小推车推出来的战役)
平津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华北人民解放军和东北人民解放军,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作出了重大贡献,解放了华北全境,歼敌52万。
意义:三大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渡江战役:1949年4月,毛泽东、朱德,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国民党残余势力逃往台湾。
8.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
◆ 专题七:国共关系(合作—对抗—合作—对抗)
⊙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7—1937年,国共十年内战时期
⊙1937—1945年,国共第二次合作
⊙1946—1949年,三年内战(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1949—1979年,长期对立
⊙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为了中华民族利益,国共两党应再次合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做出贡献。
◆ 专题八: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成就及失误
1. 新中国的成立
⊙准备:1949年,北平,通过“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主席,改北平为北京,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法,在天安门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标志---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54门礼炮,28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新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巩固---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新解放区,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意义: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 探索建立社会主义
⊙政治上:1954年,一届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经济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方式: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
创举:和平赎买政策
意义: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年)
重点发展重工业;(成就)一桥、二铁、三公、四厂、一个工业基地;
意义: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
⊙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年,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总路线:1958年,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严重失误: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国民经济严重困难;
1966—1976年的文革,给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失。
⊙成就:模范人物有王进喜(铁人)、邓稼先(两弹元勋)、焦裕禄(党的好干部)
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也发展起来
⊙启示: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要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
世界史专题复习资料
◆ 专题一: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一)为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奠定基础的事件: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
1. 思想文化基础---文艺复兴(发现人)
⊙14世纪前后,最早在意大利,人文主义
⊙实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意大利,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
意大利,达·芬奇 ,艺术大师,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英国, 莎士比亚 , 文学巨匠, 《哈姆雷特》 《罗密欧与朱丽叶》
⊙链接:启蒙运动(18世纪,法国,伏尔泰,自由平等为指导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批判天主教会,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中国的新文化运动都受到影响)
2. 经济基础---新航路开辟(发现世界)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最早的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
⊙重大事件: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影响:世界开始连城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二)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改革,英、法、美、俄、日相继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9年)
⊙根本原因: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开始:1640年,新议会召开
⊙领导人:克伦威尔
⊙重大事件: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向高潮;克伦威尔去世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
⊙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明确的制约,从此,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影响: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2.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
⊙民族:美利坚民族
⊙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开始: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
⊙领导人:华盛顿
⊙法律: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标志着美国诞生。
⊙转折点: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
⊙结果: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性质:民族解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民主的政治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巩固: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和司法权。)华盛顿被选为第一任总统。
3. 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1861—1865)
⊙根本原因: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焦点问题:奴隶制的废存
⊙导火线:1861年,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开始:1861年,南方挑起内战
⊙转折点: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3年元旦实行。
⊙结果:1865年,北方胜利,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评价林肯:他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重大贡献,是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成果):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4. 法国大革命
⊙根本原因: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导火线:三级会议召开
⊙开始: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
⊙重大事件:1789年,《人权宣言》;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路易十六;罗伯斯庇尔上台(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拿破仑帝国(1804—1814年):对内颁布法典,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对外多次打败反法联盟。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
⊙法国大革命影响:摧毁了封建统治,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5. 俄国1861年改革
⊙原因: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人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获得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影响: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是俄国近代史的重大转折点,但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6.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原因:内忧外患(美国舰队闯入日本港口
⊙人物:明治天皇
⊙内容: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影响: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开始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日本也从此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7. 共同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 专题二:三次科技革命
(一)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1.开始:18世纪60年代,英国,棉纺织部门,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2.其他重要发明
英国,瓦特,改进蒸汽机;美国,富尔顿,轮船;英国,史蒂芬孙,火车
3.动力:蒸汽
4.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5.影响: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1. 开始:19世纪70年代,电力广泛应用
2. 主要国家:美国、德国
3. 重要发明
美国,爱迪生,碳丝灯泡;德国,卡尔·本茨,汽车;美国,莱特兄弟,飞机
4. 动力:电力,内燃机
5. 特点:科学与技术真正开始结合
6. 影响: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时代
1. 开始: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在计算机等多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3. 生物工程:基因工程(核心),克隆技术
4. 特点:科技转化成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各个学科之间相互渗透,新技术成为经济增长中最活跃的因素。
5. 影响: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四)共同作用: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五)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并未真正结合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开始结合;
第三次科技革命,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 专题三:两次世界大战
(一)一战(1914—1918年)
1.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2. 导火线: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
3. 开始: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4. 双方:同盟国---协约国
5. 战前两大军事集团
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6. 主要战役:凡尔登战役(欧洲战场)
7. 战场扩大:非洲、亚洲、太平洋地区
8. 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标志着同盟国失败
9. 影响:给人民带来灾难,造成了欧洲的衰落和美、日的兴起
10.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战争
(二)二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1. 两大策源地
欧洲策源地:1933年,希特勒上台;
亚洲策源地:1936年,日本军部掌握大权
2. 绥靖政策顶峰---慕尼黑阴谋
1938年9月,德、意、英、法 割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给德国
3. 双方:轴心国集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4. 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5. 战场:西欧战场、苏德战场、亚洲、太平洋和北非战场
6. 重要战役
不列颠之战:1940年,丘吉尔,欧洲战场
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6月,斯大林,苏德战场,二战开始扩大
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罗斯福,太平洋战场,二战规模最大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柏林战役:1945年
7. 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8. 二战正式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递交投降书
9. 性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0.胜利根本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1日,26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1.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
内容: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法西斯主义;成立联合国;
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11.影响:二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12.反法西斯国家团结作战的史实:
⊙1942年,26过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1944年,美英盟军实施诺曼底登陆
⊙1945年,美英苏召开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
⊙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
⊙美国派飞虎队援助中国抗战
⊙中国远征军配合英军抗日。
(三)战争给人们的启示:我们要远离战争,珍爱和平;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 专题四:国际格局的变化
(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趋化势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 巴黎和会
⊙时间:1919年;
⊙目的: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
⊙操纵者: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内容 :(核心问题)处置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 ;同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一系列和约;成立国际联盟。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是也加剧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2. 华盛顿会议
⊙时间:1921—1922年
⊙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操纵者:英国、美国、日本
⊙核心内容:讨论中国问题,签订了《九国公约》 ,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
⊙影响: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 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4. 评价: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统治新秩序,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为二战的爆发埋下隐患。
(二)两极格局
1. 美苏冷战(1947—1991年)
⊙原因: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目的:遏制共产主义,最终称霸世界。
⊙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
⊙表现:(政治)杜鲁门主义;(经济)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成立北约,苏联成立华约,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美苏关系变化: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不同,二战后,美苏关系由战时同盟转向战后敌对。
2. 美苏争霸三个阶段(时间、特点、表现)
⊙第一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占优势,古巴导弹危机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苏联占优势,美国深陷越南战争,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趋于缓和。
3.两极格局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冷战也随之结束。
(三)多极化趋势
1. 当今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 威胁: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科索沃战争
3. 决定因素:经济实力
4.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5.经济全球化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专题五:经济大危机与各国应对
(一)经济大危机
1929年,最先在美国爆发,具有范围广、时间长和破坏性大的特点,造成了大量人民失业,引发政治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
⊙时间:1933年
⊙目的:消除经济危机,以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实质: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生产关系调整)
⊙措施:(核心措施)调整工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大力整顿银行;缩减耕地,屠宰牲畜;兴建公共工程,吸纳大量的失业人员。
⊙对美国经济的作用: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先河
⊙启示:我们要勇于改革创新,要适当调整经济政策。
(三)德国法西斯专政
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国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制造了国会纵火案,屠杀犹太人。1933年,希特勒上台,二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四)日本法西斯专政
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日本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1936年,日本军部简历法西斯专政,二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五)★意大利法西斯专政
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没有关联,其头目为墨索里尼
◆专题六: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改革、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
1. 走上社会主义
⊙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并存。
⊙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列宁,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人民委员会,颁布《土地法令》 ,退出一战,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2.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目的)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1921年,列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苏联的成立:1922年成立
⊙斯大林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目的)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措施)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同时,苏联加快了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颁布新宪法:1936年,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这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3. 社会主义改革与演变
⊙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最终失败
⊙戈尔巴乔夫改革,经济领域失败,后转向政治领域,改一党制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苏联解体:1991年
4.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匈牙利改革、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等
⊙东欧剧变:社会制度发生变化,德国实现统一
◆专题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与亚非拉的奋起
1. 战后美国:20世纪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主要特征为信息化和全球化。
2. 战后西欧:由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等,经济迅速恢复;20世纪60年代,法国、德国等成立欧共体;1993年,成立欧盟,货币为欧元,这是西欧各国开始走向联合的标志,而且,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注:1991年签订《欧洲联盟条约》 ,1993年正式生效,标志欧盟成立。)
3. 战后日本:美国扶植日本,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的经济;80年代中期后,实行“科技立国”的政策。
4. 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美国的扶植、援助,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5. 印度的独立: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并采用印巴分治的方案。尼赫鲁称为印度第一任总理。此后,印巴冲突不断。
6.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潮:首先在北非展开,纳赛尔领导埃及第一个获得独立,并收回苏伊士运河;1960年,非洲先后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5个世纪的历史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7. 拉美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99年,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
8. 动荡的中东地区:巴以冲突是中东问题的关键,而大国干涉和霸权主义又成为巴以冲突的主要外因。
◆专题八:中国近代文化与世界近现代文化
(一)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 状元实业家张謇的创业活动
①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
②目的:挽回中国的利益,发展中国的工商业
③口号:实业救国。
④结果:他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一战期间,获得进一步发展,一战后被吞并。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① 发展过程:从洋务运动到清末,出现民族工业的萌芽;辛亥革命成功后,促使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民族工业凋谢、萎缩。
② 发展艰难的原因: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在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
③ 发展特点: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发展水平总体落后;发展不平衡。
④ 启示:只有取得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民族经济才能迅速发展。
⑤ 历史影响:对外国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壮大了无产阶级的队伍。
⑥ 为什么说一战期间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
2. 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交通工具:火车、轮船
(2)通讯工具:有线电报,无线电报
(3)文化生活
① 照相术和电影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拍摄于1905年;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
中国第一部在国 际电影节上获奖的电影---《渔光曲》 。
② 近代最著名的报纸----《申报》,创办于1872年,上海。
③ 文化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创办于1897年,上海,这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4) 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①原因: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对落后的习俗进行改造;西方文明成果传入中国。
②表现:颁布剪辫、易服、禁止缠足等法令;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③这些变化,体现了资产阶级最求民主平等的愿望。
④ 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3.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思想家:魏源和严复
①魏源 时期:鸦片战争时期 主要成就:《海国图志》
内容: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
目的(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以抵抗外来侵略)
作用:对洋务运动产生重大影响。
②严复 时期:戊戌变法时期 主要成就:翻译《天演论》
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自强保种,救亡图存。
作用:启发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为戊戌变法提供了思想武器,极大地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2)科学家:詹天佑,侯德榜
①詹天佑 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1905--1909年。
创新:设计出人字形路轨。
评价:这是中国人字形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②侯德榜 :他钻研出了制碱方法,并写成《制碱》 ,“侯氏制碱法”。
(3)新式教育的开端
① 新式学堂:洋务运动时期,开始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这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② 废除科举: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
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 ,建立起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于1905年废除沿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
(4) 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类别 | 姓名 | 代表作品 |
艺术 | 徐悲鸿 | 《愚公移山》 |
聂耳 | 《义勇军进行曲》 | |
冼星海 | 《黄河大合唱》 | |
文学 | 鲁迅 | 《孔乙己》 《狂人日记》 《阿Q正传》 |
郭沫若 | 《屈原》 | |
茅盾 | 《子夜》 | |
赵树理 | 《小二黑结婚》 《李有才板话》 | |
丁玲 |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
(二)世界近代科学、思想、文学艺术成就
⊙牛顿:英国,近代自然科学奠基人之一,发现(天文学)万有引力定律、(力学)力学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数学)微积分
⊙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物种起源》 ,提出进化论,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链接:严复翻译《天演论》 ,其中观点与进化论相符合)
⊙爱因斯坦:物理学家,提出相对论,打开了原子时代大门。
⊙托尔斯泰:俄国文学巨匠,列宁称其为“俄国革命的镜子”,著有《战争与和平》 《复活》 《安娜·卡列尼娜》
⊙凡·高:荷兰画家,《向日葵》 ,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贝多芬:德国音乐家,《英雄交响曲》 (为拿破仑而作,完成于1804年),这是一部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熟。
(三)世界现代文学艺术成就
1.文学成就
⊙美国,德莱塞,《美国的悲剧》 ,批判了美国的生活方式
⊙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有才的音乐家怀才不遇
⊙法国,荒诞派剧作家,贝克特《等待戈多》
⊙苏联,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
⊙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美术成就
⊙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 ,反映了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西班牙,达利,《记忆的永恒》
3.音乐和电影
⊙爵士乐:起源于非洲,在美国南部发展起来
⊙摇滚乐:起源于美国
⊙电影:好莱坞
觉得本文不错,请在文末右下角点亮【在看】哟,教育路上,我们与您并肩同行。
☞重磅资料|限时免费领!2020初中全科学霸笔记(含9个学科)
☞心酸,31年教龄的名师熊芳芳辞职了!致所有老师:不求成为天底下最幸福的职业,只求活的体面!
☞教育部紧急通知:网课属正常教学,周末假日不补课!孩子,请不要假装努力,成绩不会陪你演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