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整理|仅此一篇!部编版道德与法治7-9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清单(背诵打印版),老师看了都说好!
“初中教师园地”公众号
全体初中教师的精神家园!各科资料陆续推送中
名师微课|免费领!初中道德与法治7-9年级上下册全套单元复习微课
名校密卷| 绝密!部编版道德与法治7-9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重磅资料|免费领!部编版道德与法治7-9年级上下册全套复习课件
独家整理|齐了!部编版道德与法治7-9年级上册复习提纲+复习课件
名师梳理|划重点!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考点及重难点梳理
熬夜整理|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教案设计,收藏起来慢慢看~
重磅福利|免费领!2020春季初中各科7-9年级下册全套备课资源包
限时免费领!初中道德与法治7-9年级上名校期中卷精编(共66套)
独家整理|收藏!2020秋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名校导学案
名校资料|收藏!2020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名校导学案
独家整理|收藏!2020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名校导学案
官方发布!2020秋季统编版7-9年级上名师备课资源包(道法)
名师微课|免费领!部编版道德与法治7--9年级上册同步微课视频集
名师梳理|划重点!2021中考道法知识清单+核心考点+思维导图
限时免费领!2020秋季初中7-9年级上册全科全版本备课资料包
名师微课|齐了!部编版道德与法治7--9年级上册同步微课视频集
名师梳理|初中道德与法治三年思维导图+考点归纳+知识要点训练
名师梳理|初中道德与法治解题思路+答题模板,老师看了都说好!
名师微课|限时免费领!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热点专题复习微课集
名师梳理|2020版部编道德与法治7-9年级下册思维导图+知识清单
重磅福利|限时免费领!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全套精品资料
重磅资料|限时免费领!2020初中全科学霸笔记(含9个学科)
第一单元 成长的节拍
第一课 中学时代
1-1 中学序曲
1、进入中学,我们的感受是什么?P3
富有挑战的课程,新奇的实验器材,丰富多彩的社团,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
★2、中学时代的意义?P4
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段时间并不是很长,却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3、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P4
(1)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我们开始深入探寻生命的奥秘,满怀好奇地撩开精神世界的面纱;
(2)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我们开始主动发现和认识自己;
(3)随着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越发具体而深入;
(4)随着生活体验的日渐丰富,我们开始自觉磨砺意识和品格,思考生活的意义。
★4、中学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变化?P5-7
(1)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
(2)中学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
(3)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4)在新的环境中,我们有机会改变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目中那些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我”。
★5、理想中的“我”是什么样的?P7
(1)越来越有活力,能坚持,有韧劲;
(2)越来越坚强,会合作,能包容;
(3)越来越有主见,敢于表达自我。
6、21世纪,我们需要学会什么?P7
第一,学会学习。
第二,学会变革。
第三,学会成长。
★★★7、面对中学生活,我们应该怎么做?P8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和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1-2 少年有梦
★1、梦想的含义?P9
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2、梦想的重要性?P9
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有梦想,就有希望。
★3、如何理解少年梦想?P9
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它虽然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有时甚至不切实际,但是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4、少年梦想的特点?P10
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明确的人生目标,犹如灯塔,能够帮助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5、为什么说,少年梦和中国梦密不可分?P10
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6、什么是中国梦?其基本内涵?P1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7、实现中国梦,我们应该怎么做?P10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8、为实现梦想我们应该怎么做?P11
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我们自己。
★9、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桥梁是什么?P11
努力,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桥梁。
★★10、努力的含义?P12
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重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11、怎样努力实现梦想?P12
(1)努力,需要立志。青少年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
(2)努力,需要坚持。只有坚持努力,即使过程再艰难,也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
12、“努力”的方法?P13
(1)分清轻重缓急,合理规划和管理时间。
(2)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
(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天进步一点点。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并进。
(5)珍视团队合作。
第二课 学习新天地
2-1 学习伴成长
★★1、如何正确看待学习?P15-17
(1)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
(2)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
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
(3)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假如我们没有积极学习的态度,即使身处学校,也可能收获不多。带着学习的心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
(4)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5)学习没有终点。
我们终生都在学习,终生都需要学习,即使离开了学校,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
★★★2、学习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P18-19
(1)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让我们能够拥有更充实的生活。
(2)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
(3)学习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
2-2 体味学习
★★★1、为什么说学习是苦乐交织的?P20-21
(1)学习中有快乐。
对某方面的知识有强烈的兴趣时,自己解决某个问题时,学习中找到志趣相投的同伴时,发现自己的潜能时,我们都可以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2)学习是一个过程。
学习是多方面的,我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从中感受到快乐。
(3)学习中也有辛苦。
学习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耗费精力,遇到困难和阻挠时需要调节不良情绪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凭借坚强的意志作出努力。
(4)学习过程给我们带来的美妙享受。
当我们经历了学习的辛苦,收获学习的成果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让我们体验到学习的美好。
★★★2、如何学会学习?P22-24
(1)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与个人的学习目的密切相关,一个有远大志向和明确学习目标的人,学习兴趣就会浓厚而持久。
(2)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不尽相同,学习方法也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3)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我们可以与同伴相互帮助、分工合作,在交流和切磋中共同完成任务。
3、课堂笔记策略?P23
课前准备,课中记录,课后补充。
第二单元 友谊的天空
第三课 发现自己
3-1 认识自己
1、正确认识自己的必要性?P26
进入初中,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不仅将目光投射到更广阔而精彩的外部世界。而且越来越关注自我。
★2、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P27
(1)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2)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
★3、从多个角度认识自己?P28
我们可以从生理(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心理(个性心理特征)、社会(在群体中的关系)等方面来认识自己。
★4、认识自己的途径?P29
(1)我么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2)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5、自我评价的方法?P29
(1)自我观察和分析。(2)与他人比较。
★6、正确对待他人的态度与评价?P30
(1)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2)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7、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的方法?P30
(1)用心聆听。(2)勇于面对。(3)平静拒绝。
8、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P31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加,我们不断探索自己、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我们就可能成为更好地自己。
3-2 做更好的自己
★1、学会接纳自己的要求?P33
(1)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
(2)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心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2、怎样接纳自己?P33
(1)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2)既接纳自己的性格,也接纳自己的身材、相貌;既接纳自己的现在,也接纳自己的过去。
3、学会欣赏自己的要求?P33-34
(1)欣赏自己的独特,欣赏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的努力,欣赏自己为他人的奉献。
(2)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
4、学会欣赏自己的重要性(意义)?P34
欣赏自己的人,既能展现自己的风采,也能看到他人的美丽;既能为自己鼓掌,也还能为他人喝彩。
★★★5、怎样做更好的自己(的要求)?P34-36
(1)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
(2)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
(3)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4)做更好的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更是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的。
6、改正缺点的方法?P35
(1)具体描述自己的缺点。(2)从最容易改正的缺点开始。(3)及时肯定或奖励自己改正缺点的努力。
(4)请一个自己信任的人来协助。(5)在公开场合做出改正缺点的承诺。(6)运用自己以前改正缺点的成功经验。
★★★7、怎样激发潜能?P35
(1)通过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注自己喜爱的领域。
(2)通过广泛参与多方面的活动,发现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需要。
(3)通过积极合作,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
8、潜能的含义?P36
潜能,是指一个人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的发展性可能。
9、潜能包括的内容?P36
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方面。
第四课 学习新天地
4-1 学习伴成长
1、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友的范围和深度有什么变化?P40
(1)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
(2)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2、梳理自己的朋友关系的意义?P40
经常对自己的朋友关系做些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察觉自己对友谊的真正期待,逐渐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P41
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朋友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会关注;朋友觉得有趣的事情,我们会去尝试。与乐观开朗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豁然开朗;与乐于助人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富有爱心。
★★★4、为什么要结交朋友?P42
(1)因为朋友,我们少了几分孤独,多了些许温暖,活得更加自在。
(2)因为朋友,我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多了一份对自己的欣赏。
(3)因为朋友,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与人相处,享受交往的快乐。
★5、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P43
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要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6、朋友、友谊的作用?P42-43
(1)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2)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3)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4-2 深深浅浅话友谊
★★1、友谊为什么能如此打动我们?P44-46
(1)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2)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3)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2、如此理解友谊是平等、双向的?P45
接受帮助,也学习帮助对方;感受关怀,也学习关怀对方。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3、友谊的美好在于什么?P46
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
4、什么样的友谊更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P46
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
5、如何理解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P46
自己变了,对方变了,或者环境变了,在这些改变中,有些友谊得到保持,而有些友谊则逐渐淡出。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6、如何正确对待朋友之间的竞争?P47
(1)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
(2)在竞争中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做到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7、友谊需要哪些原则?P48
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这并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位朋友做任何事。其实,当朋友误入歧途,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第五课 学习新天地
5-1 让友谊之树常青
★★★1、建立友谊需要怎样做?P49-50
(1)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
(2)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
★★2、有助于建立友谊的方法?P50
(1)面带微笑。(2)记住对方的名字。(3)真诚夸赞。(4)寻找共同之处。(5)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6)保持好奇心。
★★★3、应该怎样呵护友谊?P51-53
(1)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2)需要学会尊重对方。(3)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4)需要学会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4、处理冲突的基本策略?P52
(1)保持冷静。(2)坦诚交流。(3)及时处理。(4)勇担责任。(5)换位思考。
5、怎样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P53
当朋友背叛了自己,或者做出了伤害友谊的举动,我们可以选择宽容对方,也可以选择结束这段友谊。两者都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6、为什么要学会尊重对方?P52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要给朋友一些空间,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朋友之间需要坦诚相待,但这并不意味着毫无保留;给予朋友合理的建议,但不要替朋友做决定。
5-2网上交友新时空
1、网络平台上可以体会什么?P54
体会信任与怀疑、期待与失望、愉快与痛苦、亲密与疏离。
2、互联网可以做哪些有益的事情?P55
我们在网上搜集学习资料,查找相关信息,也在这个虚拟的时空中交往。
★3、网络上交往的特点?P55
网上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
★4、网上交往的意义(或积极影响)?P55
超越时空限制,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让我们有更多机会结交新的伙伴,拓展交往圈。
★5、网上交往的消极影响?P55
互联网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但是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
★★★6、网上交往注意什么?P56-57
(1)网上交往,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2)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3)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
(4)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为友谊奠定可靠的基础。
7、网上交往,应具有哪些自我保护意识?P56
对陌生人的邀请,不轻易接受;对个人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联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求助。
8、网友转化为朋友,需要哪些问题?P57
彼此是否都愿意把真实的自己完全坦露给对方;对方与自己的想象有差距,该如何对待。
★★9、网上交往与现实交往的不同?P58
(1)网上交往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并且不必承担现实交往中那么多的压力和责任。但是,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的真实。
(2)不管互联网生活多么精彩,我们不可能只停留在虚拟世界中。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为友谊奠定可靠的基础。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第六课 师生之间
6-1 走近老师
1、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什么?P61
(1)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之一。
(2)在现代社会,教师已发展为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2、教师的职责?P61
教师的职责——教育教学。
3、教师的使命?P61
教师的使命——教书育人。
4、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P62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5、老师为什么呈现不同的风格?P63
由于年龄、知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6、如何正确对待风格不同的老师?P63-64
(1)我们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它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尊重老师的“不同”,可以让我们走近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
★7、面对风格不同的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做?P64
①承认老师的差别;②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特点;③了解教育行为的目的;④主动交往。
6-2 师生交往
1、教学相长的基本内涵(实质)?P66
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2、“教”与“学”表现在哪两个方面?P66
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3、我们应该如何构建“教学相长”的关系?P66-67
(1)与老师交往的途径?其意义?P66
途径: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
意义: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既是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新资源;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2)与老师交往的方法?P67——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A.老师的表扬的意义
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B老师的批评的意义
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C.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4、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P68
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
★★★5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P68-69
(1)彼此尊重P68
A.彼此尊重
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开始。师生彼此尊重,意味着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和劳动成果
B.尊重老师的原因
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它不仅体现了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而且表现在我们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中。
(2)主动关心、理解老师P69
A.关心、理解老师的原因
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与老师成为朋友。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
B.如何关心、理解老师
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我们也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6、与老师发生矛盾怎么办?P69(化解方法——怎么做)
①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②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③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④求同存异,主动关心。
第七课 亲情之爱
7-1 家的意味
1、家庭的含义?P71
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而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庭关系确立的四种情形?P72
①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而组成的家庭——小两口结婚成了家;
②因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
③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养子女与养父母成为一家人;
④随父或随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继子女与继父母也是一家人。
3、我们与家庭的关系?(家的作用/意义)P72-73
(1)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2)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4、家的实质是什么?P73
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5、在中华文化中,家的内涵是什么?P74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6、为什么要孝亲敬长?P74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的法律义务。
7、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P74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
8、我们应该如何孝亲敬长?P74-75
(1)尽孝在当下
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尽孝之心。
(2)尊敬
(3)倾听
(4)感恩
7-2 爱在家人间
1、亲情是什么?P76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2、为什么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P76
这份情感的产生,或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或是因为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操劳,或是因为他们分享了我们的喜悦、分担了我们的忧伤,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影响者,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成长的陪伴者和见证者。
3、我们应该如何体味亲情?P78
(1)亲情的不同表现
有的和睦温馨,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自然随和。
(2)亲情的特点
我们的家庭结构也会随之改变。但是,只要我们用心感悟就会发现,家中的亲情仍在,尽管它的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4、进入初中的我们,与父母发生碰撞有哪些表现?P79-80
(1)表现一:青春期亲子关系的特点
一方面,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面对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时我们又觉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呵护。
(2)表现二
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亲子之间的碰撞增多了,有时伴着甜蜜,有时出现紧张,甚至发生冲突。这是我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知识延伸:代沟和代际冲突。
①代沟是指两代人因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标准等方面的不同而带来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差异。
②代际冲突即由这一差异而导致的两代人在解决问题方式、评价问题标准等方面产生的分歧和矛盾。
★★5、亲子冲突?P81
(1)产生的原因
作为两代人,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亲子冲突有时难以避免。
(2)影响
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情感,影响家庭的和睦。
(3)如何化解
有效地化解冲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我们自己努力。
6、为什么爱需要沟通传递?P81-82
(1)我们与父母之间的交往平凡又琐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构成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普通的“联结”。正因为与父母的相处太平常,我们可能很少认真感受和体会与父母相处的那些瞬间
(2)与父母沟通的意义
爱是需要呵护的。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爱在沟通中加深,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
7、和父母沟通的技巧?P82
(1)关注事实;(2)把握时机;(3)留意态度; (4)选择方式;(5)考虑环境。
★★★8、作为子女,应怎样与父母沟通、传递我们的爱?P82
(1)作为子女,我们无法选择父母的相貌、性格、贫富,也无法选择父母对待我们的态度和教育我们的方式,但我们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
(2)我们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3)如果与父母发生冲突,我们要选择不伤害父母情感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
7-3 让家更美好
1、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现代家庭发生了哪些变化?P83-84
(1)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现代家庭一般为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
(2)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3)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2、家庭成员之间应怎样和谐相处?P85-86
(1)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
(2)有效交流和沟通,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
(3)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的变化,才能让亲情更浓,让我们的家庭更和睦。
★3、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我们应该怎么做?P86
(1)帮助家庭成员舒缓情绪;(2)明确自己是不偏不倚的中立者;
(3)引导家庭成员看到对方的优点;(4)帮助家庭成员走出“面子”困境。
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
第八课 探问生命
8-1 生命可以永恒吗
★★★1、生命有时尽? P89-91
(1)生命来之不易。
每个人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幸运的。
(2)生命是独特的。
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3)生命是不可逆的。
从婴孩成长为儿童,又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4)生命也是短暂的。
在时间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很短暂,“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5)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向死而生,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好活着的感动,从容面对生活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
2、生命有接续?P92-94
(1)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2)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3)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
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8-2 敬畏生命
1、为什么说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P94
(1)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2)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会体会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因此,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2、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P95
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
3、为什么要珍爱他人的生命?P95
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他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4、如何做到敬畏生命?P96-98
(1)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2)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第九课 珍视生命
9-1 守护生命
1、为什么守护生命首先要管住自己的身体?P100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2、守护生命要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P101
当内心某些需要,如爱、被承认、被接纳、尊严、自由等得不到满足时,有的人经不起一时的挫折,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成长中的我们,不能不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3、守护生命要提高安全意识,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方法?102
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4、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P102
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5、精神发育与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关系?P103
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相反,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
6、守护精神家园,传统民族文化,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P104
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活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文化作品,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9-2 增强生命的韧性
1、挫折的含义?P105
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乃至失败。这些阻碍、失利和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
★★2、面对挫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P106
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3、挫折的消极影响?P107
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
★★★4、如何正确对待挫折?P107
(1)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产生这些负面的情绪感受是很正常的,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
(2)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中的一部分。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5、为什么我们需要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P107-109
(1)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2)面对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6、寻找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109
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我们在坚持目标和不断努力的道路上,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7、寻找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109
(1)欣赏、培养幽默感;
(2)和自己信任的人谈一谈;
(3)考虑并接受最糟糕的结果;
(4)关心、帮助他人;
(5)培养某方面的兴趣。
第十课 绽放生命之花
10-1 感受生命的意义
1、人为什么活着?P112
对于有些人来说,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和生命无穷的奥秘已经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了。但是,对有些人而言,是为了让生命有意义,他们认为探索这个问题是有必要的。
★★2、怎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P112
(1)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人生是值得的;
(2)在看到别人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3)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3、探索生命的意义?P113
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只有人类才可能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4、如何理解“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P113
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我的人生”。
5、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P114
10-2 活出生命的精彩
★★1、为什么说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P115
每个生命都会在生活中展现千姿百态。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2、如何理解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P116
在同样的时间里,也有人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当我们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时,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就会不断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就会不断增强。生命得到滋养,也因此而一点点充盈起来。
★★★3、如何实现拒绝冷漠,关切他人生命?P117
(1)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到温暖,传递温暖。生命拒绝冷漠。
(2)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
(3)让我们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4、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P118
★5、怎样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P118-119
(1)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
(2)做好本职工作,完成自己职责的人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
★6、怎样在平凡中创造伟大?P119
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时时创造伟大。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1.1 我与社会
1、置身社会生活的意义?P4
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②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的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P4-5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在生产、生活和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几种主要的社会会关系:P5
①血缘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
②地缘关系:如同乡、邻居等。
③业缘关系:如同学、同事等。
1.2 在社会中成长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的原因?P7
① 通过父母的抚育、与同伴交往、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技能不断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②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③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P7
3、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P8
①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②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P8
5、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P8
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②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③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2.1 网络改变世界
1、网络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网络是如何丰富日常生活的?)P10
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快捷。
②网络打破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网络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P12
①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
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进步。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
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速度。
3、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消极影响?(网络的弊端)P15-16
①网络信息良莠(yǒu)不齐。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歪曲事实、误导大众,侵犯他人人格尊严,侵害他人利益,危害社会稳定,造成恶劣影响。
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
4、如何正确认识网络?(为什么说网络是把双刃剑?)★
(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①②③(具体见P10)。
(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①②③(具体见P12)。
(3)网络的弊端:①②③(具体见P15-16)
2.2 合理利用网络
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P17-19
①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②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能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➃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2、媒介素养:媒介素养一般是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能力。它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能力。P17
3、怎样传播正能量?P19-20
①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②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3、青少年应如何合理运用网络?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①②③④
⑤我们要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3.1 维护秩序
1、什么是社会秩序?P23
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一种有序化状态。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等。
2、生活为什么需要社会秩序?(社会秩序的作用/重要性)P23
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什么是社会规则?P25
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
4、社会规则的作用?P25
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具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3.2 遵守规则
1、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看待自由与规则的关系?★P27
①社会规则规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2、如何自觉遵守规则?★P28-29
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习惯,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3、我们应该如何维护规则?P30
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4、改进规则的原因/为什么要改进规则?P31
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不合理,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适应新变化,需要调整和完善。
5、如何改进规则?P31
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4.1 尊重他人
1、为什么要尊重他人?P32-34
①尊重即尊敬、重视。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②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2、如何做到尊重他人?P35
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尊重他人,需要考虑他人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是冷落、忽视他人。
②平等对待他人。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③学会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
➃学会欣赏他人。我们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让我们学会彼此欣赏,共同进步。
4.2 以礼待人
1、礼的含义是什么?P37
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2、为什么要待人礼为先?★P37-39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认可。
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礼貌是处理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成才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增进人们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国家形象。
3、如何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P39-40
①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良好的举止放映我们高雅的气质。
③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
4.3 诚实守信
1、诚信的含义: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2、诚信有什么重要意义?P41-43
①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②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
③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➃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国无信则衰,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3、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P43-45
①树立诚信意识。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②运用诚信智慧。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有时会面临两难的选择。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他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③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体系日益受到重视,个人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完善,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
4、如何营造诚信的良好氛围?P45
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风尚,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5.1 法不可违
1、什么是违法行为?P48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违法行为的种类有哪些?★p48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①民事违法行为: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②行政违法行为: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③刑事违法行为: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3、身边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P49
①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线、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②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4、怎样自觉遵守法律?★p51
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生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5.2 预防犯罪
1、刑法的作用?P52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
2、犯罪含义及基本特征是什么?。★P53
(1)含义: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特征:★3个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 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
3、刑罚的含义及分类?P54
(1)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试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2)分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和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两大类。
4、如何加强自我范防?★P55-56
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5.3 善用法律
1、遇到侵害怎样依法求助?P57-59
①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②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③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合法权益,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2、诉讼的含义?P59
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特点)
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3、青少年如何做到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P60-61
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②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不仅要勇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灵活机智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③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4、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P61
①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
②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
③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
④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
⑤保护好现场和各种证据。
第三单元 勇当社会责任
6.1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1、责任的含义和来源?P65
含义:责任是 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
来源:责任来自对他人的承诺 、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
2、为什么角色不同就责任不同?P66
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作为子女,孝敬是父母我们的责任;作为学生,遵守学校纪律、认真学习是我们的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遵守社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做到“位卑未敢忘忧国”,心系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3、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及意义?P67
表现: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小到按时完成作业、为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承诺 、认真做事,都是对自己责任的表现。
意义: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才能资格、有能力、有信心承担起时代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
4、他人为我们负责的意义?★P68-69
很多人在为我们的成长和幸福承担着责任。有的人离我们很近,有的离我们很远;有的我们很熟悉,有的我们甚至永远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没有他们履行各自承担的责任,很难想象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只有人人具有责任心,自觉履行应尽的责任,我们才能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6.2 做负责任的人
1、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是什么?P71
代价:承担责任都会感受到责任沉甸甸的分量。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意味着可能因为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回报: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这种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又包括精神方面。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回报,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
2、如何学会作出自己的选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P71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承担的责任。我们既然选择了自立自强的人生,就应该有勇气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作出正确的评估,作出最合理的选择。我们一旦作出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
3、为什么说我承担我无悔?P72
①虽然有些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我们的自愿选择,但是我们任然应该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往往无法改变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位置,但可以改变我们对待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的态度。
②只要我们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同样能够把事情做得出色。
4、自觉承担责任的意义?P72
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计代价和回报的人。
正因为有他们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温暖,更加充满阳光和希望。
5、怎样自觉承担责任?P73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7.1 关爱他人
1、关爱的含义及重要性?P75-76
含义:关爱,就是关心爱护。
重要性: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2、关爱他人的意义?P76-77
①对社会: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②对他人:关爱他人,收获幸福。从一定意义上说,关爱他人也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3、如何关爱他人?P78-79
①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当他人遇到 困难时,我们应该在道义上给予支持,物质上给予帮助,精神上给予关怀。
②关爱他人,要尽已所能。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
③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帮助他人时,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他人的自尊心,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7.2 服务社会
1、为什么要服务社会?/服务社会的原因?P81
①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只有积极为社会作出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②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的视野不断拓展,知识不断丰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道德境界不断提高。
1、怎样做到服务和奉献社会?P83
①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可以在社区、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纠正不文明行为,可以到科技馆、博物馆做志愿者。
②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我们要努力学习,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学会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好准备。
3、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应注意什么?P83
①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都是社会公益活动的具体形式。
②无论无论参加哪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际效果。
第四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
8.1 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
1、国家利益的含义及重要性(作用)?P87
含义: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包括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等。
重要性和作用:它们关系到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2、国家利益涉及的领域和种类?P88
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
3、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哪些方面?P88
国家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4、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意义?P89-90
①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
②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繁荣富强,国际地位提高,人民的生活就充满希望,内心就感到自豪和骄傲。反之,如果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人民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人民就会遭到奴役、欺凌和屈辱。
③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的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每个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劳动,推动着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④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5、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是怎样的?P89-90
①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
②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8.2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1、怎样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P91-93
①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②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影响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复杂。我们要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
③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国家发展为我们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应该珍惜难得的发展机遇,努力学习,提高素质,为维护国家利益贡献力量。同时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的表达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
2、如何捍卫国家利益?P93-94
①虽然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二者不完全等同。国家利益是关系全局的、长远的利益,有时难免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我们应当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②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在革命战争时期,无数人民英雄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流尽最后一滴血;在和平发展时期,一批批优秀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繁荣富强,无私奉献出自己的全部。
③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在日常生话中,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9.1 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1、什么是国家安全? P97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可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2、为什么说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P97
(国家角度)①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政权和主权受到威胁,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国家的生存就会受到挑战。国家安全有保障,经济社会才能不断发展,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人民角度)②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定,我们才能拥有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才能获得安全感,进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3、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的背景、内涵及要求是什么?P98-99
背景:今天,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复杂。
内涵:★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做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要求: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公共安全。我们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9.2 维护国家安全
1、怎样维护国家安全?P100-101
①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作出贡献。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只有人人为国家安全积极贡献力量,才能筑牢坚如磐石的堤坝,使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无法得逞。
②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既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也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建言献策;既可以检举、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也可以监督和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
2、如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P101-102
①我国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了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我们要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
②每个公民都应严格遵守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规定,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10.1 关心国家发展
1、我国发展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P104
①社会生活方面:飞驰的高铁方便了人们出行,各种文化演出和展览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听证会的召开让政府决策更加透明,人们的衣食住行日益改善等。
②国家建设方面:经济:我国经济增长成就显著,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政治: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人民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文化:文化建设让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科技:科技创新成就斐然; 民生:惠民利民政策使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国防: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国际地位: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成就说明我国越来越强大,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
3、我国在发展中还面临哪些问题?P106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面临一些困难等。
4、国家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什么要对国家未来充满信心?)P106
①国家正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
②着力解决各种发展中的问题,不断取得积极成效。这让我们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和期待。
10.2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1、劳动有什么作用(意义)?P107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铸就的。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素以勤劳智慧闻名于世。今天,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中国人民用实干精神创造了今天的辉煌。
2、为什么要尊重劳动者?(怎样看待不同行业的劳动者?)P108
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不同的劳动,但都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正是无数劳动者兢兢业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成就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3、为什么说实创造未来?P109
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代代人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只有继承发扬实干精神,才能用我们的劳动创造性的辉煌。
4、我们青少应怎样肩负起历史重任?P110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一定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者、劳动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重任,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1.1 坚持改革开放
1、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P3)
强国富民
2、为实现强国富民目标,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做出了哪些努力?(P3)
(1)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2)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3)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4)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3、改革开放的标志?(P4)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P4相关链接】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兴国之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
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改革开放
4、★改革开放是如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P4)
①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个尊重”)已成为社会共识。
5、★改革开放的重要性?(P5阅读感悟)
①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②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③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6、★中国腾飞的主要表现?(P6-P7)
A综合国力方面:①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②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B人民生活方面:①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②人民收入较快增长;③家庭财产稳步增加;④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⑤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C 国际方面::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7、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P8)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2 走向共同富裕
1、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和总目标(P9相关链接)
内涵: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改革。
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P9)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P9-P11)
(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3)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4)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4、如何全面深化改革?(P10-P11)
(1)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在党的领导下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2)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4)要发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
5、什么是共享发展成果?(P11)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6、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P11-P13)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3)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7、★如何“共享”发展成果?(怎么办)(P11-P12)
①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②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③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8、党和政府保障民生的措施--了解
(1)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3)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4)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5)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材料专项]1、选择题常考★共同富裕≠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同等富裕
2、简答题常考★共同富裕常与党的民生措施结合考查,如社保、医疗、教育公平、扶贫等。【经典例题】政府保障民生,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①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党和政府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④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2.1 创新改变生活
1、如何理解创新改变生活?怎样正确认识创新?创新与生活的关系(P15-17)
(1)生活处处有创新。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2、创新是如何体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的?
①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
②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
③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3、★创新的重要性【为什么我国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P17-P18+14)
①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②时代发展呼唤创新。 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③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4、改革与创新的关系?(P18-P19)
①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②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2.2 创新永无止境
1、★科技创新的重要性?(P20)
①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书上没有,补充)
2、★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我国科技国情)(P20)
(1)成就: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不足: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①创新能力不强、②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③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④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3)结论: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综合)★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的引擎作用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
(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存在的不足: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3)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4)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5)时代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6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7)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4、★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P18~26)(1)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有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4)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5)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弘扬创新精神。
★【知识解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提高生产力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加快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3)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劳动者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4)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5)有利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知识拓展】5、中学生应怎样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学生应该怎么做?)(1)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明确社会责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2)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3)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4)多动脑,勤动手,在实践中创新,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6、★教育的重要性?(P22)
①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③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④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书上没有,补充)
因此,党和国家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补充)
7、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P23)
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8、“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内涵?(P24)
万众创新的内涵:创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业,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可以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
大众创业的内涵:创业不分男女、不分城乡、不分行业,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9、为什么企业要重视创新?(P25)
①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②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企业不能只是跟着别人走,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
10、创新精神的表现?(P26)
①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
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
③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④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11、为什么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P24-P28)
①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②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③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④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12、国家如何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个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2)企业: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大国重器和核心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
(3)权利角度:创新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13、保护知识产权(P27)
(一)创新时代,如何正确对待知识产权?(P27)(1)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2)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3)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保护知识产权的做法(P27)(1)学习相关法律,如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2)当自身知识产权遭到侵犯时,可以请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3)拒绝购买盗版产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4)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
【知识雷区】(1)中国已经是科技强国。(×)(2)教育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3)靠技术引进就能建成科技强国。(×)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3.1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1、民主价值的要求和实现形式是什么?(民主的内涵)(P30)
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2、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P31-P33)
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民主实现形式。
②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③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
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和教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
⑤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3、为什么需要法治体现、保障民主?(P33)
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4、★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P33-P34)
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③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P3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6、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有哪两种重要形式?(P34)
①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②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7、★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有哪些?意义?(P35)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④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8、我国的民主现状是怎样的?(P36)
在我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的利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保障,人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管理。
3.2 参与民主生活
1、公民参与(行使民主权利)的必要性、内涵和要求分别是什么?(P38)
(1)必要性: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2)内涵: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要求: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2、★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途径)有哪些?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3、民主选举的地位、形式、原则、要求?(P38)
(1)地位: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3)原则:民主选举都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4)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4、民主决策的地位、要求、方式(保障制度)?(P39)
(1)地位: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2)要求: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3)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5、★民主监督的地位、意义?(P40)
(1)地位: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2)意义:①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治滥用权力,预防腐败。②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6、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P41-P42)
①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②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
③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7、公民怎样参与民主生活?(要求)(P41)
①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②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
③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
④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8、如何增强民主意识?(P42)
①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③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4.1 夯实法治基础
1、为什么要实行法治?(P45、P47)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P45-P46)
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3、良法之治的三个判断标准?(P45)
1) 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2) 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
3) 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4、★依法治国的重要性?(P47-P48)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5、★如何建设法治中国?(P49-P50)
①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
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P49需要划线和补充的内容: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依法治国基本要求(新十六字方针):
科学立法(前提)——举例:人大及常委会制定通过《XX法》
严格执法(关键)——举例:行政机关(政府),如公安交警……
公正司法(保障)——举例:法院审理案件、检察院……
全民守法(基础)——举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2凝聚法治共识
1、我国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和工作原则?(P51)
(1)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可概括为“管理社会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2)权力来源: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3)宗旨: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4)工作原则: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2、什么是法治政府?(内涵)(P51)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P52相关链接划线】
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3、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要求及核心是什么?(P52)
(1)重要性: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2)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3)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4、怎样建设法治政府?(P52-P53)
①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政府的角度)
②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公民的角度)
③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政府的角度)
5、厉行法治的内涵?(P53)
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6、★如何历行法治?(如何建设法治社会?)(P53-P55)
①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国家)
②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个人)
③党和政府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党和政府)
④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社会)
⑤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即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7、★如何实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法治与德治的关系)(P55)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②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5.1 延续文化血脉
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和特点?(P59)
(1)形成: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3)★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2、中华文化为什么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P59)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60-P61)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③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什么是文化自信?(P61)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5、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P61)
①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6、★新时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62)
1)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
3) 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4)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7、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62、P64)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②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8、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和内容?(P63)
(1)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2)内容: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
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
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
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
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9、青少年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65)
①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②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5.2凝聚价值追求
1、★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作用)(P67、P69)
①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P67)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和本质?(P67)
(1)重要性: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2)本质: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4、中国人民的精神特点?(P67)
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5、中华民族精神的品格(特点)是什么?(P68)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都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和时代性。(“探究与分享”最后一行,具体每个时期哪些精神也可以划一下)
6、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P69)
①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②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③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④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7、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70-P71)
①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P70)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9、青少年应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72)
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②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路实做人。
6.1正视发展挑战
1、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P75-P76)
①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②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2、★我国的人口现状及特点?(P75)
(1)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3)新的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ƒ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
3、★为什么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P76)
①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③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意义)
4、★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全面二孩”政策?(P76)
①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②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5、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P77)
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6、★我国的资源现状及特点?(我国的资源国情)(P78)
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②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7、为什么要合理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P78)
①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②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③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
8、★我国面临怎样的环境形势?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危害?(P79)
(1)形势: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环境问题愈加严重,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
(2)原因:①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
(3)表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4)危害: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9、如何解决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P80
①国家:面对挑战,我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积极调整人口政策;P74小字
②国家: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生态文明。P74小字
③社会: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P80
④个人:树立节能环保意识,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与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作斗争。(补充)
6.2共筑生命家园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P82)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P83-P84)
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3、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P83-P84)
①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4、★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P85-P87)
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③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④ 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5、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P85)
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6、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怎样的?(P87)
①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7.1 促进民族团结
1、我国的民族概况?(P9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2、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P91)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基本政治制度和新型民族关系分别是什么?(P91)(1)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基本政治制度(基本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4、民族平等的表现?(P91)
①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②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5、★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P92、P96)
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②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③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④★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⑤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6、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共同繁荣?(P93)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7、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党和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P94-P95)
①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如:扶贫、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经济)
②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民生)
③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文化)
8、(补充)青少年应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①增强维护民族团结意识,积极宣传、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②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③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关心少数民族同学。
7.2维护祖国统一
1、为什么要反对分裂?(P98-P99)
①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
②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③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如何反对分裂?(P98-P99)
①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
③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
3、什么是“一国两制”?(P100)
①“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
②“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
③“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4、怎样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P100)
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健全中央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特别行政区行使全面管理权的制度,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ƒ完善特别行政区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
„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和进行分裂、颠覆、渗透、破坏活动。
5、为什么要解决台湾问题?(P101-P102)
①★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②我国宪法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③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6、★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P102)
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②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③两岸同胞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实现心灵契合,增进对和平统一的认同。
④两岸同胞要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
7、(补充)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青少年应该如何做?
①树立远大理想,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努力学习,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②积极拥护和宣传我国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政策。
③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坚持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8.1 我们的梦想
1、★中国梦的定义?(P105-106)
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P106
2、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重要性)(P106-P107)
①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②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内涵)
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3、★“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指的是什么?(P106)
到建党一百年时(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2050),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了哪些新的伟大成就?(P107)
①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
②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
③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5、★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P10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P109)
①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②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7、党在新时代的指导思想是什么?(P109)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8、★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战略安排是怎样的?(P110)
①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8.2 共圆中国梦
1、为什么中国梦能够实现?(P111-P112)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2、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P112-P113)
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②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④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3、★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是什么?(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P114)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自信的中国人有哪些表现?(P115)
①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②对文化有底气。③对发展有信心。
5、如何做自信的中国人?(P116-P117)
①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②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
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
6、(补充)你打算如何使自己成长为一名自信的中国人?
①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②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从生活点滴做起,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积极承担责任,热爱祖国,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⑤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⑥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法治观念,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⑦增强法治观念,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设【初中教师园地】为☆星标☆公众号,不错过任何一篇好文。
喜欢今天的文章,请点亮“赞/在看”。教育路上,我们与您并肩同行。
初中福利来了↓↓↓
☞重磅福利!2020版初中各科上下册教学资料精编,转发收藏!
☞重磅资料|限时免费领!部编版道德与法治7-9年级上下册全套复习课件
☞重磅!2021年教师或迎来好消息:绩效上涨,满25年教龄可直评正高!
☞珍藏版!初中英语名师优秀观摩课课例+说课课例合辑,英语教师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