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碳中和全球博弈,中国时尚企业如何合力突围?

中国时尚商业洞察 时尚商业洞察 2022-05-21


截至2021年1月,全球已有127个国家和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碳达峰、碳中和正在引发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


经济学上有一个经典问题,叫“公地悲剧”。意思是说“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每个人都有权使用,但没有权利阻止他人使用它,每个人都倾向于过度使用,就会导致资源匮乏。通俗理解就是说:一片草原,大家都在放羊,羊啃完草对大家都不好,但每个人都想多啃点。


广义上,防止公共资源悲剧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制度上的,即建立中心化的权力机构,无论这种权力机构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私人对公共地的拥有即处置便是在使用权力);第二种便是道德约束,道德约束与非中心化的奖惩联系在一起。


于是有了1997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即:京都议定书》,2009年的192个国家参加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和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以及2016年全世界178个缔约方共同签署《巴黎协定》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统一安排。而当时间来到2020年9月,中国政府继在2009年承诺量化减排——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45%这一相对指标之后,这次承诺“绝对指标”——到2030年碳达峰,到2060年碳中和。于是,“3060目标”让2020年成为“中国的碳中和元年”。



从“十一五”、“十三五”时期量化减排,各行各业履行减排指标,到现在“十四五”时期碳达峰绝对指标和碳中和远景规划下,中国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巨变。去年年底,南方一度出现拉闸限电,有些地方用不了电,原因之一就是“十三五”没完成指标。而未来,碳中和远景目标下,恐不只是简单粗暴的限产给企业带来损失,被动应付碳中和规划也不足以,只有系统地从产业结构调整的层面全盘“拥抱”碳中和,把投入的资金变成减排额度,积累碳资产,才是这一时期头部更强、腰部崛起的关键。



气候变化作为重要因素和长期变量,深刻影响着全球产业的要素结构、价值构成和产业生态。所以,碳中和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全球博弈,倒逼着产业结构转型,也蕴藏着转型期的新机会。在这场博弈中,中国优势是什么?



6月伊始,作为时尚产业官方机构的中国纺联启动了中国品牌碳中和加速计划。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ITMF)主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该计划的启动会现场说:




作为绿色发展的重点关注领域,纺织服装行业始终走在中国气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前列:


2005年,纺织服装行业成为第一个在全球供应链和产业层面推动社会责任能力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创新实践的行业;

2017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启动碳管理创新2020行动,是中国最早提出碳中和目标的产业之一;

2019年,中国纺联作为缔约方签署了联合国时尚产业气候行动宪章,参与时尚产业气候全球治理,将碳管理创新2020行动升级为气候创新2030行动;

2020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全生命周期评价工作组成立,开始推进从末端治理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过渡……


又比如,这个刚刚启动的中国品牌碳中和加速计划,聚焦10家重点品牌企业和50家制造企业气候创新行动,支持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



在时尚界,服饰和鞋履行业的排放占全球排放的8%以上,全行业碳排放量超过所有国际航班和海上航运航班的总和。在全球各行业各领域都在节能减排降低碳指标,优化碳资产管理的时候,时尚产业更不例外。


早在2007年,英国率先提出对产品推行碳标签制度;紧随其后,日本鼓励企业在商品包装上详细标注产品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碳足迹;今年4月,法国国民议会在修改《气候法案》时专门通过了在产品上添加碳标签的法案,且首先在服装和纺织品行业试行。截止目前,英国、日本、美国、法国、瑞典、韩国、泰国等多个国家都已经推出了各自相应的碳标签制度,碳标签正在成为国际商品流通的通行证。



当前,欧盟建立的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产品环境足迹体系,对全球贸易和中国纺织品出口都会产生深远影响。而中国企业中聚焦青年时尚的领军品牌太平鸟,正协同全供应链成员,比如与华孚时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嘉名染整有限公司、安徽萃盛服饰有限公司等供应链伙伴一起,建立环境足迹测算模型。目前,太平鸟已形成了全球第一个基于新疆棉实测数据的碳足迹产品。此举对增进外界对新疆棉的了解、促进低碳和负责任消费有积极意义。而且,碳足迹标签的引入和信息可追溯的实现,所构建可持续商业生态体系也对其他中国时尚企业有实际参考价值


从价值回报的角度来看,计算产品碳足迹和认证碳标识可为企业带来多方面的利好,比如在大趋势下满足大多数客户的期望;也比如提高企业声誉,降低营销成本,更好地与消费者达成心智上的同谋。


碳中和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正倒逼整个经济体升级,走在前沿的时尚产业必将依然领航。距离中国对世界承诺的2030实现碳达峰仅有9年,而距离承诺的2060实现碳中和也仅有39年而已。这些目标和承诺的实现过程,将会长期伴随我们的工作、生产和生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