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处润的身体,无处润的内心

碧树西风 记忆承载3 2024-03-07

看了上午我分析那些不甘于过一眼望得到头生活的读者提问。

有人问我,那么润,是不是一种选择?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样的。

任何时候,我们换一个新环境,你都会产生新鲜感,进而有一种打破循环,走出困境的感觉。

你注意我的措辞,感觉。

你去旅游也会有这种感觉,但是你问问当地人,他们有么?

你去哈尔滨,也会觉得很新奇,冰雪大世界,你问问当地人有么?

当地人去三亚也会觉得很新奇,阳光沙滩,你问问三亚人有么?

所谓旅游,不过是在一个地方住腻的人,跑去别人住腻的地方,寻找新鲜感而已。

所以你去美国旅游,图一时的新鲜感,和你要润去工作,生活,那是两码事。

如果你要做的是后者,起初你肯定有新鲜感,因为你脱离了舒适区。

跑去美国别说你要重新开始租房,买房,买家具,熟悉社区,找工作,挣钱,想办法在当地收支平衡。

这些都不算,光语言就是一关,你脱离了母语环境。

所以你肯定很充实,有一种90年代农民进城的充实感。

问题是,等你收支平衡,进入稳定期,试问你收获了什么?难道收获了一眼望不到头的生活?

干嘛,你是要和懂王一起竞选不成?

你想想看,历史上有哪个海外华人收获了一眼望不到头的生活?

所以我说,人不能追求这么空洞的东西,否则你多半是要失望的。

那么当你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把问题具体化之后,你会发现很多细节摆在面前,这是供你选择的。

比如你去美国是赚钱的,还是花钱的?

如果是花钱,那你的选择范围就大很多,你去全世界100多个国家转一圈,会发现不同国家的消费性价比是不一样的。

很明显,美国并非排名靠前。

如果你是去挣钱的,那你就要想清楚人家的市场需求是什么。

别人是一个发达国家,是一个成熟市场,人家的大学生占比远比我们高。

你不可能说你在国内读了个大学,跑去就是人才,人家最不缺大学生。

同样,那不是你的母语环境,你不可能说你自己善于指挥别人干活,有给人派活的好事儿,为什么不先紧着白人呢?

如果你说你善于干体力活,技能全优,而且都是白人不乐意干的那些,那人家是欢迎的。

但也有前提,就是过移民的门槛,比如几百万。

好,现在问题来了,你有几百万,不远万里,跑去美国干白人不乐意干的体力活.......

这是什么精神?

国际主义精神?

你可以看到,当我们把问题细拆之后,会有无数个小问题冒出来。

这些小问题才是给你做决策的关键。

有些人就是乐意,他说他愿意花几百万,跑去美国,找个渔市,每天蹲那里杀鱼,杀得很开心。

因为在美国,做体力劳动也有被尊重的感觉.......

那没问题呀,说明这个选择适合你,你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反过来,有些人说我脑子瓦特了么,花几百万跑去给人家杀鱼,在国内都是人家把鱼刺剔掉给我吃的好不好。

那你就放弃这个选择了呀。

绝大多数选择题都很简单,你往细了拆,最终一定能找到适合你的答案。

去年7.3的时候,有读者问我,要不要存美金,那个利息高,有5个点。

我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你最后到底是在哪里消费?

这个很重要。

有些人是孩子在外留学在外花费的,全程要花费几百万,有些人就只是为了蹭个利息,蹭完了回头还是要换回来,在国内消费的,比如买房。

那这两者完全是不一样的。

7.3要是回到7.1,你还有5个点么?你只有不到2个点了。

你换来换去不要手续费么?那你在搞什么?

很多事情没有那么复杂的,你把它拆细了看,一定能看到答案。

你说美国疫情期间无差别发钱,这件事好不好?

好不好要看对谁。

这世上一共三张表,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企业部门资产负债表,国家部门资产负债表。

无非谁来加杠杆,商品社会的游戏就这么简单。

美国疫情期间无差别发钱的本质就是美国国家部门加杠杆,替居民和企业部门负债。

用这种办法来干嘛呢?来拉动消费,不这么做怎么维持美国的楼市和股市呢。

任何资产的价格都非常简单,钱进去,它就起来,无非这笔钱谁负责掏,是居民,是企业,还是国家。

美国的居民拿了无差别发下来的钱干嘛呢,买买买。

所以你看到通胀,你看到去年美联储加了一整年的息,甚至,你还看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比如美国的房地产,好房子不涨,烂房子反而涨。

就是没地段没配套什么都没有的差房子,涨势最好。

因为无差别发钱之后,美国的普通人能买得起的,也就是这种。

但是我问你,如果你此时此刻要润,要做个新移民,你买的是什么房子?

不就是高位从人家手里接手的差房子么?

俗称人家无差别发钱的那个钱,没有发到你兜里,回头因为人家无差别发钱而带来的房价上涨之后的那个接盘,反而由你来完成。

你就像在国内,2020年跑去四线小城买房子的感觉一样。

当然,你也许很有钱,你不会和这些美国的普通人一样去在那些差房子里挑,你避开了这种。

你上来就是高大上,和那些混生活的不同层,完全有可能。

但是,你都这么有钱了,还会问这种问题么?

你根本不会问的,因为你面前的选项已经彻底变了。

当你没钱的时候,你才会问自助餐攻略,去吃自助餐,怎么才能做到扶墙进,扶墙出,怎么才能吃回本,应该先吃什么再吃什么。

当你足够有钱的时候,这事儿还重要么?

你的余生就这么多时间,一天就三顿饭,吃一顿少一顿,你会为了吃回本让自己不开心么?

你吃饭的时间,远比你吃饭的花费要贵。

不同的人,问题是不一样的,即便是同一类人,问题依然是不一样的。

我们习惯了考试,总以为ABCD里面有一个对的,问题是,生活中全是错的。

无非一堆错误里,你要哪个。

这就叫舍得,你总得失去一些,才能得到一些,ABCD全是残缺的,无非你要哪个残缺。

你要稳定那就一眼望得到头,你要望不到头,那就要承担35岁去送外卖的风险。

哪怕你要润,也会发现人家问你要几百万的定金,去了还得给人家杀鱼打灰做体力活,如果你还想挣钱的话。

网上有一种观点很流行,就是说学渣也无所谓,只要你英语足够好,动手能力足够强,去国外考几个license,然后干体力活,赚美刀,从此开心的不要不要的。

但问题是,你观察平日生活里周围的人,有没有这样的?

动手能力足够强,吃苦耐劳的工地上的那些人,他们当中,有谁能英文听说读写流利,还知道研究海外当地的各项规定,考取当地的license,还能在海外的圈子里主动接活儿,混得风生水起?

有谁?

这么牛,这么会来事儿的人,把英文这一项去掉,他都不需要去美国闯荡,他在国内也足以混成包工头了,照样一年几百万。

所以你想想看,他会出去么?

而那些英文流利,又能掏得起几百万的,他会干体力活么?他愿意干体力活么?

他在国内是怎么英文流利的?肯定是打小补了很多课。

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大概率是受到传统东方文化影响的,他从小就认定了读书是为了做人上人的,他怎么还能放得下架子,去美利坚打灰杀鱼开卡车呢?

所以你看到了?绝大多数问题你把细节罗列出来,答案自然就出现了。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真的在问问题,而是不甘心。

你不是那个身体需要润,你是那颗不甘的心想要润。

而且你想要润的也不是一个有形的世界,而是一个只存在于幻想中的,根据你的条件,为你一个人量身打造的世界。

那是元宇宙,那是脑后插管。

你需要的不是答案,而是一根管。

收不到每日推送文章的原因,是你没有在主页右上角设置加星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有处润的身体,无处润的内心

碧树西风 记忆承载3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