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陶大毕设背后的故事 | 刘儒隽:《她》

转载 陶美新青年 2022-07-20

在今年陶大的毕业作品里,一幅油画引人注目,画中描绘了一位女孩身着连衣裙仰卧在沙发上小憩的瞬间,一束光洒在她的连衣裙上,衬托着她慵懒的脸庞,充满了少女的青春感和生命力。

画面中的明暗对比、肌肤的细腻质感和连衣裙褶皱的细致表达,让人为之触动。这件作品,就是出自于16油画专业学生刘儒隽之手的《她》。



01

创作灵感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一直对这句话持怀疑态度,艺术不过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提炼罢了,它一定是要依附于生活,就如同泥土与树的关系一样是相辅相成的。”

有一天刘儒隽和她外出很久才回家,到家之后身穿白色连衣裙的她倒在沙发上休息,窗外夕阳的暖光洒在她的裙子上,衬托着她慵懒的脸颊,那一刻的画面如同油画般的美好。

“我将这瞬间的美捕捉了下来,并且对美的欲望强烈地驱使着我去创作这样一幅画。于是我决定将这永恒的时刻记录下来,将生活中的艺术变成艺术中的生活。”

他怀着美好情愫开始了对毕设作品的构思。

宏观的看待各个画作,都有它特定的创作背景与主题思想,在这一幅画作所流露出来的是作者对爱情的歌颂并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作者在欣赏了俄罗斯油画家Serge Marshennikov细腻柔美的女性肖像之后,决定为他的女朋友画一幅全身油画肖像来作为他大学四年的总结与纪念。作者借画面中的她来记录自己的大学四年,就如同解忧邵帅的《写给黄淮》这首歌一样,她是我的爱人,是我的情愫,也是我的大学时光


02

创作初期


首先刘儒隽购买了淡黄色的连衣裙和一些暖色的衬布,将画面设定为暖色调,让女朋友以舒适的姿势躺在沙发上小憩。
为了增强画面的节奏感,使画面更舒适、轻松,他在光源、光影以及周身衬布上进行了多次的布局与调整,最终拍摄出完整照片。



03

创作初稿


在决定了创作所需的照片之后,他开始等比例的放大画面尺寸来制作素描小稿。
但是为了使画面明暗关系更好,刘儒隽转而开始绘制油画小稿。

画好了主体与画面的关系之后用熟褐色进行单色着色来强调画面的明暗,着重画了主体的衣纹与肌肤的光彩关系,从而让画面更加完整


04

画面调整


主体填色阶段中,由于整个手臂都朝向光源的关系,使得小臂很亮,整个手掌变得通红,而处在明暗交接线的小拇指是最难的

刘儒隽在手部的暗部与亮部直接进行绘画,在指尖、手掌的灰面部分进行红色的罩染处理并且在小臂接近暗部的地方用透明黄罩染了一圈来增加手臂的空间感,从而解决这一难题。
之后,在塑造大腿的体积感和肌肉结构时,刘儒隽也迎来了不小的挑战——大腿的透视对基本功是很大的考验。
他用了许多颜色进行塑造与渲染却仍旧不够立体 ,之后他再次尝试用红棕色来画出大腿的肌肉变化,但这种方法使平滑的肌肤变得突兀不自然且膝盖与大腿暗部过度不平缓。
最后他索性将大腿的颜色全部抹除重新塑造,在注意暗部与亮部过度的同时用软毛笔蘸取了调色油来进行颜色的过渡,才呈现出最后的效果。



05
作者感言


从作品立意到照片的拍摄再到作品成功面世,这段时间是我大学四年以来最认真的一段时间,因为这幅画对我的意义非凡。
正如台湾作家林清玄在他的《一块里程碑》里所说的:“我就即将远扬,在向你诉说时,得以有机会遥望自己生命的既往和来兹,那条坎坷的少年游途上,每一段都立着一块里程碑,里中最古老最完整最美丽最长久的一块,清晰分明地刻着你的名字,以及我不朽的爱。”这幅作品就是我人生前半段的一块里程碑,让我得以遥望自己生活的既往与来兹,碑上面刻着她的名字,以及我不朽的爱。

——摘自刘儒隽毕业论文



06

细节欣赏



-END-

往期热文回顾

陶大毕设背后的故事︱腾温馨:《锦鳞》

读诗栏目——《致橡树》

你迎我入校,我送你起航

陶大毕设背后的故事 | 陈以勤:《人间》


转自景德镇陶瓷大学记者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