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也无法定义SIG和王琼 | IIR
机构投资者评论Institutional Investor Review:记录最杰出的投资人物与事件
一家四面开花(就不说撒胡椒面了)式投资,从不谈sourcing、策略、打法、覆盖的基金竟然成了最大赢家。
文 | 龚贞
编辑 | 喻世言
1
四面开花式投资
今天谈海纳亚洲本质上就是谈“投资头条”。人们说名字是有年代感的,中国人的名字很多时候能指向其背景年纪出身,其实细想企业名称莫不如是,比如“海纳亚洲”就有点这意思,“亚洲”这个词汇,直接指向的就是十几年前进中国的美元资本。
SIG进中国的时间是2005年,最初做了不少跟投、合投,团队姿态也很低,说要学习,并且宣称没有固定打法,没有阶段、领域限制,说要学习也不尽然是谦辞。SIG刚进来的时候确实没有方向感,按照龚挺当时的说法,他们甚至投过染料公司。
今天呢,在字节跳动这家公司身上,账面回报有可能达到了百亿美元的级别,这又是什么概念?对风险投资来说,十亿美金级别的回报就能在全球任何历史时期,任何顶级机构里面排上号了,而我们上一篇写的Midas第五甘剑平称他10多年间给LP的“现金回报”是“超十亿美金”。
所以这个问题魔幻之处在于:一家四面开花(就不说撒胡椒面了)式投资,从不谈sourcing、策略、打法、覆盖的基金竟然成了最大赢家。为什么今天最令人激动的科技巨头会被十年前还在投资染料的海纳押中了?里边的运气和必然性分别是什么?
回头看的话,首先,团队的能力值一直是偏向早期的。有个例子能说明些问题,大概十年前,龚挺接受采访说过一段话,这里先摘录出来:
“当年红杉创始人说过,他们是创业者身后的创业者,我不敢讲这个话,我想我们是一直和创业者在一起的,不管是在困难还是顺利的时候。我们做投资的特点是信任的多,参加管理的多。同时我们也留给创业者和管理者一定的空间,我们关注他们的想法,愿意跟他们一起学习。”
他又说自己和王琼都是公司背景出身的,和当时金融背景的同行比对公司运营更懂一些。“我们看公司就是看人。我们也许在金融的学识上不一定十二分的专业,但是我们应该在投资的情商上见识上比较扎实一些,都是靠经验出来的。”
王琼投资头条的过程呢?2006年,刚刚加入海纳亚洲的王琼主导了酷讯的投资。此时张一鸣是酷讯CTO,2009年,酷讯卖给Expedia之前,王琼仍看好房产搜索业务线,于是找来张一鸣成立99房,“掌上搜房”等一系列APP面世。
2012年春节,张一鸣在餐巾纸上画产品,王琼给了8万美金天使投资,加上刘峻和周子敬的钱凑了200万人民币,4月,海纳亚洲投资今日头条A轮。同年8月,今日头条正式上线。2012年底,今日头条开放A+轮,SIG追加100万美元,并且提供了100万美元过桥贷款。2013年1月,上线5个月后,头条DAU超70万,2013年3月达300万。
有个说法是头条是SIG唯一一个天使投资项目,从上述过程来看,却挺偶然的,因为王琼最初瞄准的是拆出来的99房。所以团队具备早期能力是必然性,但在头条上能从8万美金的额度投起就是不折不扣的运气。
从融资过程来看,B轮是王琼最后一次做主导推动,此后张一鸣身边就是源码、红杉以及大资本的场域了。而B轮也是SIG推动此事最吃力的一次。
都说王琼为了头条B轮,给张一鸣在国内对接了二三十位投资人未果,每次重提此事朱啸虎还要被摩擦,但问题在于,这次融资的窘境缘由能从过往资料里看出些许端倪。
那份流传出来的2013年1月的头条BP按照时间推算正是B轮融资的文件,里面给头条的定位是下一代数字媒体,并且分析了包括蘑菇街、豆瓣、微博Qzone、人人网的属性差异。但这一页有更关键的一句话叫“足够大的市场:信息获取消费是足够大的市场,是高频、刚性的需求。领先者能达到千万DAU水平。”
问题就在于这个“千万DAU水平”,这是资方最介意的上限问题。关于B轮融资,后来也传过说包括红杉在内的机构觉得价格贵。对VC来说,贵的概念当然是相对的,评判标准就是你的上限,今年市面上流传的数据是头条APP的DAU为1.2亿,头条系DAU超过6亿,比那份BP画的饼翻出去几百倍。所以与其说当时VC们对头条没看懂,倒不如说张一鸣和王琼当时自己就没搞懂。没搞懂的前提下坚持投资和推进,一方面是没退路,一方面就是运气。
王琼对事情的坚持则可以视为一个必然性,后续是她意识到DST投资了美国的Prismatic,便联系到了投资人Yuri,13年底,DST投资今日头条1000万美金。
所以国内大部分VC错失字节跳动根本是个没办法的事,因为严格意义上的窗口期只开了那一轮,并且所有人包括张一鸣王琼都没预见到未来,VC们并没有比其他人做出更加错误的判断。半年后红杉以10倍的价格追进去,就是个极难做出的选择了,再往后一轮,价格直接飙升到了100亿美金以上,对VC来说,门关上了。
对王琼来说,她的投资也在这几年间发生些有迹象的转型,可看上去并没有绑定头条去做多少大生意。在那之前SIG对广义的媒体与社交投资很是热衷,但从头条爆发开始,媒体这件事被证明不是增长的核心,技术能力才是,所以SIG在2014年就开始把这条线重点转到了科技等投资上。
可这家公司仍然是难以定义的,都说2019年大环境差,SIG的投资并没有减速,仅在其官网上宣布的投资案例就17单, 方向包括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短视频、消费餐饮、医疗健康、潮流电商、SaaS、区块链……
大部分投资人是需要很扎实的企业家关系和产业抓手的,但SIG的特殊之处在于,虽然投资了今日头条并且赚下了不是一般量级的大钱,他们也没绑定在巨头企业身边,仍然在我行我素地四面开花。
2
另类基金
海纳亚洲是另类的。
与主要聚焦于美国二级市场投资的母公司海纳国际(SIG)不同的是,海纳亚洲进入了创投领域,但也因此在Pre-IPO项目的判断上更为成熟。
SIG成立于1987年,是美国一家跨国私人金融服务公司。王琼曾于2011年在一场峰会上介绍SIG时把高盛作为参照,她说,“我们公司基本上就是一个比较大的金融集团,如果要是比较的话,要比高盛小。”2013年福布斯金融服务业最佳雇主评选中,SIG位列第一。
在大批硅谷风险投资机构如红杉、KPCB等进军的中国2005年,海纳国际集团也赶上了这一波大潮 ,海纳亚洲应运而生。九十年代末期在东京从事衍生证券交易,后回到美国旧金山成立了基金的创始人Andrew Frost也开始领导SIG在亚洲的私募投资活动,他的办公地点主要在香港。
海纳亚洲与母公司SIG的基金走向不同。2007年,当时的海纳亚洲董事总经理龚挺曾提到,“海纳基金在美国实际上是一个避险基金或者是对冲基金,除了这方面,我们也有投资银行,也有自己的研究部门。总体来说,我们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全面的在二级市场上比较活跃的基金。”与此同时他表示,“在中国我们是创投或风险基金,跟避险的意思相反,我们现在是迎着风险而上,是风险基金,我们投资的是还没上市的公司,做的是私募基金”。
但海纳亚洲对二级市场的判断更为准确。海纳亚洲在中国投资的第一个项目金融界是来自美国的创始合伙人主导,发行价11,开盘13,跌到4块多,但曾一度突破40美元。2006年,海纳亚洲投资易居中国,2007年易居中国上市。在征途、航美传媒IPO前几个月,海纳亚洲也抓住了机会,快速获利。
另外LP层面,海纳亚洲也稍显特殊。
沈南鹏曾评价海纳亚洲为“小而美”的基金,当然这个小也是相对的,成立14年,海纳亚洲基金投资金额总计约20亿美金。并且值得注意的是,海纳亚洲没有LP,募资、退出压力相对较小。在最新的官网介绍上,海纳亚洲仍然写着以“自有资金投资中国”。
3
王琼履历
上海交通大学学士、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电子工程硕士,并且拥有INSEAD的MBA学位
1993年加入Intelsat国际卫星组织
1995年成为AT&T贝尔实验室的通信工程师
1997年加入早期的UT斯达康,曾任高级总监,负责过无线业务部门的发展策略,财务规划,市场策划,结盟和业务发展等。
2006年加入SIG,现为海纳亚洲合伙人
4
投资案例
2006年至2016年,王琼参与了酷讯、至尊租车、56网、佳美口腔、保利博纳、舍得网、大麦网、奇矩互动、艾德思奇、飞拓无限、酷盘、摩游世纪、Camera360、返利网、出门问问、极客学院、优曼家纺、闪银、宜花科技、拍拍贷、ULSee、穷游网、长胜印染科技等几十个项目的投资。
2012年,投资字节跳动。
内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