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显赫巴林难逃厄运,两百年银行的轰然倒闭 | IIR · 鲸落

Dear IIR 机构投资者评论 2023-10-18
机构投资者评论Institutional Investor Review:记录最杰出的投资人物与事件


文 | 子筠编辑 | 白曼出品:机构投资者评论转载授权、商务合作等请联系后台



1995年2月17日,世界各地的媒体最夺目的报道是:英国巴林银行破产了。 英国巴林银行是一家老牌贵族银行,创立于1762年。创办巴林银行的巴林家族,是权倾一时、拥有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双重保险的庞大金融帝国。他们是起家最早、影响最为深远的家族之一,法国首相曾称巴林家族是欧洲的第六强权,20世纪初,巴林家族更将英国王室发展成它的长期客户。
巴林家族先后获得5个世袭爵位,名号分别为:雷夫尔斯托克男爵、诺斯布鲁克伯爵、亚希伯顿男爵、格伦戴尔的豪伊克男爵及克罗默伯爵,出任过驻美大使、印度总督、管理过埃及,可算创造过一个个世界记录。 他们的资历比罗斯柴尔德家族更为悠久,当巴林银行在伦敦为欧洲大国融资的时候,神秘的罗家还在法兰克福玩金币的小生意。巴林银行首创近代跨国银行网络模式,25年之后,才被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欧洲范围内复制。
然而,善骑者坠于马,善泳者溺于水。1995年3月,233年历史的巴林银行轰然倒闭。它被评估以1英镑的象征价格,卖给荷兰ING集团,而推倒它的最后一根稻草,竟是一位年龄只有28岁、曾颇被领导赏识的“魔鬼交易员”尼克·里森(Nick Lesson),而本质上,则是脆弱的风险管理。 

五代家族,深谙政商的巴林奇迹



巴林家族发源于北德意志,深受基督教路德宗的影响,其后人多为牧师,也有的做公职,到约翰·巴林这一代才开始经商。约翰1717年移居英国埃克塞特,最初在爱塞特附近经营小羊毛生意。1723年,约翰·巴林娶了当地富商之女为妻,开始做英德贸易,将德国麻布卖英国,将英国羊毛卖到德国,很快给家族赚取第一桶金。
 
将巴林家族发扬光大的是第二代弗朗西斯·巴林(Francis Baring)。他的哥哥立志从政,他却有惊人的商业天赋。
 
整个18世纪,由于欧洲加大了对印度次大陆、东南亚和远东的渗透力度,再加上北美新大陆市场蓬勃发展,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贸易盛极一时。一方面是嗷嗷待哺的庞大需求,另一方面是蓬勃发展的商品制造能力,同时,海上运输业也已成型,唯独服务于国际贸易流程的金融业停滞。
 
弗朗西斯发现这个问题后,果断将家族业务由传统制造业和贸易领域向金融领域发展。他在大本营埃克塞特和伦敦两地分设经营机构,生意范围开始遍及贸易、实业和票据业务,攫获了高额利润,开创了新模式。
 
1763年,弗朗西斯·巴林在伦敦建立家族式银行业务公司,初名约翰和弗朗西斯·巴林公司,但这样大胆的家族转型举措遭到巴林家族内部的极力反对,1777年,弗朗西斯与其他家族成员分道扬镳,分家达成的协议是,弗朗西斯获得家族业务伦敦分支的所有权。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英国频繁发动战争,军费开支巨大,国债发行量急剧攀升。这使巴林等银行家族在承销战争债券的过程中大发横财,也让巴林的声誉从伦敦金融城逐渐名扬在外,各国发行公债纷纷来找巴林银行。
 
巴林银行是世界上首家商业银行,而当时的伦敦,正在快速取代荷兰阿姆斯特丹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借由这样的契机,到1780年,巴林的重要分支机构已经遍及英伦三岛和欧洲大陆。
 
1792年起,巴林家族“里外通吃”,不但与英国政府交好,与美国关系也非常亲密,甚至在1803年资助过美国,从拿破仑手中购买路易斯安那这一世界金融史上登峰造极的交易。
 
他们在资助英国对抗美国革命和之后拿破仑法国战事中起了重要作用,1806年,弗朗西斯的儿子亚历山大·巴林粉墨登场,他继承了父亲的风格,向英美政府两边卖人情,并参与了向英国政府提供对抗拿破仑的融资交易。
 
1815年,拿破仑战败,巴林银行从代理法国政府赔款的项目中狂赚72万英镑,在国际金融界的地位如日中天。在1830年代后期至1840年代经济萧条的欧洲,巴林成为欧洲大陆中规模最大的银行。
 
从第三代亚历山大开始,巴林家族将家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紧紧捆绑,他们认为,只有成为政治家并晋身为统治阶级的一员,才能进一步提升和巩固家族的地位。
 
亚历山大让自己的子女与贵族家庭联姻来获得贵族地位,他也因此受封为阿什伯顿男爵,并斥资3000英镑换取下议院议员资格,这个家族拥有这个席位长达150年之久。
 
盛极过后,巴林家族的第四代开始走下坡路。经济萧条的大背景下,亚历山大之子托马斯·巴林承继祖业,先后协助过遭遇财政危机的英伦银行、法兰西银行、美国银行、协助美国向墨西哥政府购买得克萨斯州等,最后却因为给阿根廷政府借贷的巨量款项发生风险。1890年,阿根廷爆发金融危机,其债券一夜之间变为废纸,最大买主巴林银行一度走到破产的边缘,甚至造成英国普遍的金融危机。
 
凭借与英国皇室和政府千丝万缕的联系,巴林银行侥幸过关,获得英格兰银行的鼎力支持,甚至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支援。
 
英格兰银行会同英国几家主要合资银行接管巴林总数高达2100万英镑的债务,但其私人银行业的威信从此不复存在。危机过后,巴林银行重组,改名巴林兄弟有限公司。公司和家族成员暂获喘息,而此时的家业也传到第五代人约翰·巴林手中。
 
20世纪初,财务情况刚刚好转,约翰·巴林就沉迷于奢华生活而无暇家业,这使得巴林兄弟有限公司再也无法跟上时代。20世纪后半叶,其他英国商业银行在规模和影响力方面迎头赶上,巴林的多数家族成员也开始脱离银行,巴林开始由家族成员和外部职业经理人轮流掌权。
 
经历过冒进风险的巴林银行,融资作风变得严谨,严谨作风虽然阻碍了其在财经界的发展,但也因此得以拒绝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复元的德国提供融资,从而避开了经济大衰退阶段其他英国银行所经历的巨额损失。
 
此后的巴林家族成员无太多建树,外部管理层却涌现不少杰出人物,安德鲁·塔基1981年为巴林银行赢得数亿英镑的世界银行债券发行业务,让公司金融部获得重生,也挽救了巴林银行政府融资者的历史地位。
 
然而,善骑者坠于马,善泳者溺于水。历经两个多世纪的起伏,巴林银行最终还是在1995年2月毁于一旦。

 

“魔鬼交易员”里森:赌徒永远期待侥幸的“奇迹”



巴林银行在上世纪90年代前,是英国最大的银行之一,其主要通过控股方式,在全世界各地扩展据点,1995年,巴林银行在全球25个国家拥有55个据点,雇佣约4000余名员工。
 
然而那时的巴林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已经形同虚设,没想到推倒它的最后一根稻草,竟是一位年龄只有28岁、曾颇被领导赏识的“魔鬼交易员”尼克·里森(Nick Lesson)。
 
1995年3月,巴林银行轰然倒闭。巴林银行以1英镑的象征价格卖给荷兰ING集团,并成为该集团成员之一,巴林银行此后更名为“巴林资产管理”。
 
尼克·里森1967年2月出生于英国普通的泥瓦匠家庭。他没有大学经历,却在20岁时进入摩根士丹利的期货与期权部进行清算工作。1989年7月10日,他轻松加入巴林银行从事清算,职责就是确保每笔交易的入账和付款,9个月后争取到去印尼分公司工作的机会。
 
由于里森富有耐心和毅力,善于逻辑推理,能很快解决很多没碰到过的棘手问题(例如,为混乱的印尼分公司解决了大额负债问题),他开始被视为期货与期权结算方面的专家,伦敦总部对他在印尼的工作相当满意。1992年,巴林总部派他到新加坡分行成立期货与期权交易部门,并出任总经理,同时负责期货与期权部的交易和清算主管二职,相当于“既当会计又做出纳”。
 
1993年,年仅26岁的里森达到事业巅峰,为巴林银行赚得1000万英镑,占巴林当年总利润的10%,颇得老板的赏识。
 
里森在新加坡的主要任务就是带队、代客操作期货和期权,同时为巴林银行做些套利业务,理论上风险很小。他们买卖的是一种最简单的金融衍生产品--日经指数225的期货指数。这是日本225种股票的价格指数,类似于美国道琼斯指数。

巴林银行为应对操盘失误,比如将“买进”做成“卖出”,将买卖数字或合约日期输错等期货交易中错误难免,比如有人会将"买进"手势误以为是"卖出"手势,有人会在错误的价位购进合同,有人不够谨慎等)设立了专门的错误账户“99905”,用来暂时存放错误的交易,等待适当行情出现时再挽回损失。
 
这原是金融体系运作过程中正常的错误账户,但1992年的夏天,伦敦总部要求里森另设一个"错误账户",记录较小的错误,并自行在新加坡处理,以免麻烦伦敦的工作。于是里森建立了一个非常吉利的"88888"错误账户。
 
几周后,伦敦总部又要求用原来的“99905”账户与伦敦总部进行联系,但这个已经建立的“88888”错误账户,却没有被撤销。就是这个被忽略的"88888"账户,日后改写了巴林银行的历史。
 
1992年7月17日,里森手下一名交易员误将客户买进日经指数期货合约的指令当做了卖出,损失2万英镑,当晚清算时被里森发现,但他决定用"88888"账户掩盖失误;几天后,日经指数上升,损失升到6万英镑,里森继续隐瞒损失。
 
另一个如出一辙的错误是里森的好友及委托执行人乔治。与妻子离婚后的乔治自暴自弃,很快开始出错:里森示意他卖出100份9月的期货合约,被他全买进,价值高达800万英镑,而更为夸张的是,好几份交易的凭证根本没有填写。或许这次是出于职业生涯的考虑,里森依旧未通过“99905”账户向上汇报错误,而是动用“88888”账户,企图日后通过自营交易来弥补亏损,结果越陷越深。
 
为了赚回足够的钱补偿损失,里森承担愈来愈大的风险。他从事大量跨式部位交易,因为当时日经指数稳定,他觉得从此交易中赚取期权权利金应该比较稳妥,但如果运气不好,日经指数变动剧烈,也将遭受极大损失。
 
1993年7月,他已将"88888"账户亏损的600万英镑赚到略有盈余,但他却像个赌徒,没有止步,1994年7月时,“88888”账户的亏损金额已经飙升至5000万英镑。
 
此时巴林银行总部有所察觉,专门派人到新加坡公司查账。结果里森一边将巴林银行存在花旗银行的5000万英镑挪到"88888"账户中,一边造假账蒙蔽过来的审计人员。
 
而这时的里森还因为上报的业绩“突出”而成为“英雄”。在1994年12月的巴林金融成果会议上,250名巴林银行的同僚,还对里森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誉他为日经225期指市场“不可战胜的里森”。
 
但里森自己知道,如果不能挽回“88888”账户损失,谎言终将被揭穿,于是他开始进行更大的赌博——做非套期交易。
 
当时的日本,已经逐渐走出房地产泡沫,经济开始复苏,里森对日经225指数走势很乐观。他买进日经225指数期货、卖出指数看跌期权、同时还卖空日本国债期货,交易总市值约270亿美元,远超巴林集团的资产总和。
 
当时他的如意算盘是,只要日经225指数能维持19000点上方,他就可以“起死回生”。但历史跟他开了一个“玩笑”,1995年1月17日凌晨,日本神户发生7.2级大地震,几天后,日经225指数出现单日暴跌千点行情,很快又跌破18500点,而在这个点位,每下跌1点,里森的账户就亏损200万美元,这也直接将巴林银行拖向万丈深渊。
 
1992~1994年期间,里森累积亏损超过10亿美元,巴林银行于1995年2月破产,最终被荷兰ING收购。



风险管理:百年家族倒掉的墓志铭



巴林银行的倒闭表面看是人员操作的风险,但本质上是银行自身风险管理意识的淡薄和内控制度的缺失。巴林银行的倒闭,对此后金融体系的风险控制机制影响深远
 
造成百年巴林银行这场灾难性厄运的原因,一是因为银行体系内缺乏职责划分机制,里森身兼交易员、结算员,这使得他有机会伪造存款和其他文件,瞒天过海,最终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另一个致命问题来自高层不重视财务报告。巴林银行的董事长Peter Barings曾在1994年说:若以为审视更多资产负债表的数据就可以增加对一个集团的了解,那真是幼稚无知。可是,如果有人在1995年2月之前认真看过资产负债表,绝对可以看出里森的伎俩。
 
新加坡政府在巴林银行调查报告的结论中,也有这样一段话:“如果巴林集团在1995年2月之前能够及时采取行动,那么他们还有可能避免崩溃。截至1995年1月底,即使已发生重大损失,这些损失毕竟也只是最终损失的1/4.如果说巴林的管理层直到破产之前还对这件事情一无所知,我们只能说他们一直在逃避事实。”

至于里森,在给巴林银行带来高达8.6亿英镑损失、超过该行全部资本及储备金1.2倍后,他立刻连夜出逃,4天后,在德国法兰克福机场被逮捕。

1995年底,里森被引渡回新加坡,以欺诈罪判刑6年半。在狱中,他尝试自杀、身患癌症、与妻子离婚,1999年7月保外就医回到伦敦。

他在狱中撰写的《我如何弄跨巴林银行》却戏剧性的成为畅销书,为他带来不菲的稿费;英国《每日邮报》为了他的一篇独家专访,还支付给他6位数的酬金;而他则穿梭世界各地,出席各类商务晚宴,并做“金融风险管理”为主题的演讲。

对于巴林银行的倒闭,里森则认为,巴林银行规章制度和风险管理一塌糊涂,倒闭其实是迟早问题,他的所作所为、以及日本神户大地震的突击,不过是诱因而已。

他说:“有一群人本来可以揭穿并阻止我的把戏,但他们没有这么做。我不知道他们在监督上的疏忽与罪犯级的疏忽之间的界限何在,也不清楚他们是否对我负有什么责任。”



如何建立风险防线?



那么,企业该如何建立风险防线?

首先,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及前线员工必须熟知企业业务和与之相关的风险,深化建立风险管理文化。

公司业务部门与财会部门的沟通必须加强,但也要避免因分工过细而致使制度成为公司业务发展的瓶颈。

其次,建立内控和制衡机制。分清权责,设置预警系统,并建立员工表达意见的渠道和处理程序。

要设定风险的边界及界限,这也是一个极需“功力”的艺术,“业务计划”指引企业未来发展方向,而“风险界限”则指引企业在哪些方面需要“喊停”。

第三,紧盯现金,谨慎投资。常言道,会计数字只是参考意见,现金才真正令你感到踏实,企业对现金和现金流量需要格外留神。

在做重大投资前,需要对各类风险全盘考虑,包括考虑投资后的市场会否出现逆转、产品会否被新的技术淘汰、市场是否会出现新的竞争而影响定价等等。

最后,要制定合理的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

管理层订立绩效指标时必须反问:“指标是否合理?会对业务部门和员工的个人行为带来什么压力?”

盲日、不惜代价地追求增长,忽视风险,极有可能导致企业严重亏损,而假若你发现精明的员工做出了蠢事,你就应该意识到,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受到公司不合理的绩效与激励机制诱导而生的结果。



回复关键字“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欢迎关注公众号

或添加微信小助手与IIR互动____________________




IIR鲸落:百年东芝大败局





IIR鲸落:GE金融帝国的倒下






微软并购诺基亚:弯路后的命运



分享

点赞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