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泰格8月三接力,今年LP“大跃进” | IIR

Dear IIR 机构投资者评论 2023-04-14

机构投资者评论Institutional Investor Review:记录最杰出的投资人物与事件



文 | 方圆编辑 | 白曼出品:机构投资者评论转载授权、商务合作等请联系后台



2004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在杨森、BMS和罗氏医学注册部工作长达十余年,时任上海罗氏制药医学注册总监的免疫学博士叶小平决定辞职,选择回家乡浙江创业,那时的他应该不会想过,十年之后,泰格医药会跟腾讯一样将投资作为核心战略。
2014年,泰格医药在A股上市两年。凭借为药企提供I至IV期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统计分析、注册申报等服务占据2.2%的市场份额,在整个产业链中已经举足轻重。旱涝保收的CRO业务,在医药改革提速和医保扩容的大背景下,堪称厚雪长坡的黄金赛道。
 但手握充沛的现金流,彼时泰格医药在资本的布局上仍处拓荒阶段,此前仅仅零星投资过两三笔。
本月,泰格已迎来3接力:8月4日,二次出资博远资本;8月7日,泰格医药香港上市一周年;8月10日,此前的200亿大基金正式落地。
而明日(8月17日),泰格将迎来登陆创业板的9周年。 但正如泰格医药的英文名——Tigermed,是老虎和医药的结合体。在投资领域,泰格医药一旦启动,就是四处出击、生猛如虎。


投资是核心战略,今年LP“大跃进”



在泰格医药的早期成长中,资本的作用也并不明显。叶小平曾拒绝了大量VC、PE和投行的入股请求,直到2008年才对胡旭波松口,启明创投这才得以用500万美元投石问路,在上市前敲开这个CRO巨头的大门。胡旭波还由此感慨了一下医药行业投资的真谛: 与规模特征明显的TMT企业不同,很多医药公司根本不需要钱,VC/PE需要提供资金以外的资源。
作为最早叩开泰格医药大门的基金,启明创投的胡旭波很早就跟叶小平成为了朋友,就在入股泰格医疗的第二年,两位好友还一同出手,联合投资了提供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的CRO公司美斯达,后来,这家公司被泰格医疗全资收购,作为美斯达董事的胡旭波自然是出过力的(2008年11月,泰格医药收购美斯达50.56%的股份,转过年来又将美斯达剩余49.44%的股份收入囊中,美斯达成为泰格医药的全资子公司)
2010年,启明创投成立第一支生物医药专项人民币基金,规模2.5亿,但当时叶小平的资本运作还未开悟,直到2013、2014年才开始出手基金。
如今,泰格除了不缺钱,自身也已经成为VC/PE市场的一大金主,明星云集的资本势力背后,是叶小平构建的医药投资江湖。
据IIR统计,作为LP,泰格医药累计参投的人民币基金已有50余支,累计认缴出资超120亿元人民币,是启明创投、君联资本、云锋基金及一众医疗领域专业机构的金主(如清松资本、汇鼎投资等);也曾在今年3月一天之内豪掷5.2亿,一口气出资5只基金。
本月初(8月4日),泰格又第二次出手博远资本,博远资本的创始人陈鹏辉,此前曾就职于红杉资本中国、光大控股医疗基金等,而泰格多次加注的GP也远不只博远一家,启明、元生、幂方资本、盈科资本等均获得其多次出资。
而泰格今年6月公告的200亿规模大基金,新近落地(刚刚完成工商注册,还未完成基金备案)
据当时公告,该基金由泰格与杭州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杭州高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发起设立,泰格旗下的投资平台一口气认缴出资98亿元,杭州市及高新区两级国资分别出资50亿元。杭州泰珑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泰珑创投)出资2亿元,任该基金的管理人。

基金存续期长达12年(5+5+2),采用直投+基金投资( LP)的复合型投资模式。而泰珑创投作为此只基金的专项管理机构,管理人在今年7月9日刚刚完成基协登记,负责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为刘春光,其自2014年起曾任泰格医药董事长助理等职务,2016年离任泰格上市公司体系,此后参与各类基金,与泰格医药一直有合作关系。

今年一年,泰格拿出超5年的净利润(据2020年年报,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7.5亿元,同比增长107.90%;扣非净利润7.08亿元)作为LP认缴出资超过100亿。


叶博士的朋友圈与直投布局



作为中国CRO三大巨头之一,泰格医药与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置身厚雪长坡的医疗赛道,充分享受了本土创新药井喷和海外药企加速入华的双重市场红利。

作为泰格医药的灵魂人物,叶小平出生于浙江嘉兴,这片曾养育出金庸的水土也赋予了他快意江湖、重情重义的性格,虽然一路读到了牛津大学的免疫学博士,毕业后先后在西安杨森、施贵宝、罗氏等任职,打拼十余年,但不同于冷冰冰的医药科学,叶小平依然是个“热闹人”。
 
在医药圈,他的好人缘是出了名的,业内人普遍愿意叫他声“叶博”。在泰格医药,80%的高层都曾与叶小平共事过,甚至大部分都是其门生,最广为人知的就是联合创始人曹晓春,二人在做项目的过程中相识,此后的一来二去,就成了师徒。
 
2003年,曹晓春瞄准国内CRO领域空白,萌生出创业的想法,叶小平先是拿出真金白银支持,此后又跳出外企,出面主持大局,曹晓春则心甘情愿充当副手,跟随至今。
 
这种强烈的江湖气度和圈子文化,也被叶小平带到了投资领域。比如,启明创投、盈科资本、观由资本等很多基金管理人都与叶小平存在千回百转的交情,启明不必赘述,而盈科资本的钱明飞、观由资本的陈勇,与叶小平均是北大EMBA的校友。

而在泰格医药的直投布局上,叶小平曾给出了一个总体原则:专注产业上下游,以实现高度互补。

泰格医药在直投上倾注的总体力度虽不及做LP投资基金,但也算得上层次分明:泰煜投资作为泰格旗下控股子公司,主要瞄准早期投资,承担信息探针的作用,战投部负责筛选潜力股,最终完成并购退出。
 
而统领泰格医药战投部和泰煜投资的人,正是叶小平的“大弟子”纪添荣,在加入泰格医药之前,她曾先后就职于北京协和医院和西安杨森、罗氏、百特、费森尤斯卡等著名药企,医学博士出身的纪添荣,沉浸医药行业20余年,对临床医学、基金管理和企业并购早已驾轻就熟。
 
在纪添荣的操盘下,成立于2014年的泰煜投资,就相当于泰格医药的“战投二部”。投资策略上,泰煜投资基本与泰格医药保持一致,主要做3类投资:1.参与下游企业的早期投资;2.投资配套服务公司,服务泰格医药的大临床战略;3.关注大健康领域以IT技术为核心的头部公司。

作为医药行业的卖水人,泰格医药的投资,在药企普遍看重的信息探针之外,似乎也还有绑定商业订单的意味,在这一点上,CRO其实与投行锁定承销业务的通行做法并无二致。
 
此外,泰格医药从未将并购策略正式写入公司章程,但在多年的探索过程中,却也形成一套通用的运作流程:
 
由产业基金负责寻找、筛选、投资或并购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项目并进行投资,然后由产业基金协同上市公司进行业务整合和管理,并在合适时机通过资产注入方式纳入到上市公司体系内。
 
凭借这套模式,泰格医药先后收购了多家临床CRO公司,而此前并购的方达医药、DreamCIS(2015年)、康科德和Romania Opera(2018年),也试图强化泰格医药在美、韩、欧洲等地的竞争力,实现国际化提速。但高速的并购扩张下也会产生把握失控,2015年,未经充分调研而收购的韩国DreamCIS便是一大教训,在买买买的策略背后,消化也是一大难题。

对于泰格的投资,市场上的评价也呈现两极分化,有人唱衰,有人看好。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斯蒂格勒所说的那样,“没有一家美国的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并购而发展起来的”,医药行业也不例外。在全球CVC领域,医药公司是继互联网厂商之后最活跃的势力之一,投资并购已经成为整个医疗产业创新的重要途径。
 


回复关键字“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欢迎关注公众号

或添加微信小助手与IIR互动____________________




药明康德李革的加速度





IIR价值透镜:礼来亚洲,医疗基金一票难求





辉瑞跌下神坛,和它早年的并购神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