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雕塑宝宝有话说|第五期:唐代科技“大咖”荟萃

糖糖 大唐不夜城官方 2024-03-30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雕塑,是美化城市或具有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的观赏物和纪念物。大唐不夜城中央景观带上的一组组雕塑,都向人们讲述着盛世长安的故事。雕塑宝宝每周四与你述说与众不同的长安,跟着糖糖一起“看”!第五期,让我们走近大唐群英谱雕塑群的科学技术大师! 


空前强盛的大唐帝国,无论在政治、文化、经济、艺术、教育以及科技方面,都达到了古代中国的巅峰,并且在世界同期也处于领先的地位。虽然古代中国一向重农轻工,对于科学技术并不重视,但唐代却是一个例外。唐代统治者实施科技开放、科技奖励、实行重大科技工程与科技成果推广等一系列鼓励科技发展的政策,在那时明显地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唐代的天文、数学、医药、冶炼、机械、化学、地理、建筑等各学科多点开花,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量杰出的科学家,著作的科技书籍汗牛充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01


陆羽


中国人好饮茶,茶叶作为世界传统四大饮料之一,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中国人喝茶并将茶作为一种重要的作物来栽培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上古神农时期。而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茶学的专著,是唐代茶学家陆羽的《茶经》。
 陆羽
或许是投胎时手滑误点了“地狱难度”,陆羽的出身非常糟糕。他是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出生后不久就被父母遗弃,由竟陵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收留并抚养长大,甚至连个正式的姓名都没有,“陆羽”是他成年后给自己起的名字。 

陆羽

成人后的陆羽,长相比较随心所欲。但陆羽诙谐幽默、机智善辩,在当时很有名气。陆羽后来得到竟陵太守李齐物的赏识,介绍他去了当时著名的隐士邹夫子那里学习。这一时期,陆羽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他隐居山林,从江苏丹阳到浙江苕溪隐居于灵秀山水之间,不问红尘世事,潜心写出了《茶经》。


 《茶经》
陆羽通过《茶经》,系统总结了茶叶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真正使茶叶登堂入室,升级成一种专门的文化符号,不仅促进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也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陆羽因此被后人尊为“茶神”、“茶仙”、“茶圣”,名垂青史。



02


孙思邈


唐代医药学也有很大的发展。由于唐代经济繁荣,中外文化交流繁盛,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的医药类知识,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唐本草》。并且还设立了国家最高医疗机构——太医署,它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院。

 

孙思邈


唐代医学进步的另一个标志是出现了很多名医,集大成者首推陕西乡党孙思邈。孙思邈是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他7岁读书,就能做到每天背诵上千字的文章;不满20岁就能高谈阔论、引经据典,时人称赞他是“圣童”。但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年代,孙思邈却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他无心功名利禄,多次谢绝朝廷的邀请、封赏,一心投入治病救人的医道,能妙手回春、药到病除,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神医”。当时很多名士如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都十分景仰他,有人甚至尊他为师长。


孙思邈


孙思邈不仅医术高明,品格也堪称一流,他提出了“大医精诚”的说法,塑造了中国医生的医德规范,一直为后世推崇备至。传说他活到142岁,因此民间称他为“百岁神医”、“药王”。



03


王孝通


数学虽贵为现代科技的基础学科,但是在唐代却是相对不太受重视的一门学科。唐代数学发展相对其他学科略显滞后,但由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以及在编制历法、开凿河道、城市建设等方面有实际需要,因此数学仍然取得了一定成就。 

王孝通
唐代数学家的代表是王孝通。有关王孝通的生平,现在可考证的资料很少,他大约活动于北周武帝至唐太宗贞观年间,历仕北周、隋、唐三朝。唐高祖武德年间,他担任“算历博士”一职,主要负责历法的编修。王孝通精通数学,对《九章算术》《缀术》等古代数学著作都有深入的研究。
 王孝通著《缉古算经》
王孝通的著作《缉古算经》,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三次方程式及其解法,唐代国子监将《缉古算经》与《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缀术》《孙子算经》的数学名著并列为《算经十书》,列入官方钦定的数学教科书。《缉古算经》是其中惟一一部唐代数学家的著作,首次提出了用“开带从立方法”解体积、勾股等问题,是世界上最早的三次方程的代数求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04


李淳风


在中国历史上,李淳风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博学多才,集数学家、天文学家、气象学家、易学家等多个身份于一身,在天文、历算、阴阳、道家、数学各方面都有相当的建树,堪称是一个百科全书级别的人物。
 李淳风
李淳风是岐州雍(今陕西凤翔)人,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唐朝初年曾为秦王府记室参军,由于他对当时通行的历法《戊寅元历》作了详细研究,并提出了对其中缺陷的修改建议,因此得到唐太宗的重视,授予“将仕郎”一职,进入太史局,成为唐代官方的“公务员”,此后鞠躬尽瘁四十多年。
 李淳风著《推背图》
李淳风著有著名的预言奇书《推背图》、占星学著作《乙巳占》,并编著历法《麟德历》,注解了数学著作《周髀算经》,并且还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科学家。为之后宋元时期科学技术的的迅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淳风


05


僧一行


唐代的天文历法也非常先进,这一时期的僧一行,既是一代高僧,也是一位优秀的天文学家和风水学家。
 僧一行
僧一行是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俗名张遂,是唐朝开国名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张公谨的后人。21岁时出家,法名“一行”,取“一行三昧”之意。他既学习佛教经典,也深入研究天文、数学等科学。僧一行主持修编了新历法《大衍历》,设计并制造了黄道游仪、浑仪、复矩等天文测量仪器,并利用其测量恒星的赤道坐标,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提前近千年提出了“自行运动”,还发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大地测量,其测量数据可以用于计算出地球子午线的长度,首开科学史上用观测方法确定子午线长度的先河。 196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小行星1972”被命名为“一行”,以纪念僧一行在天文学方面的杰出成就。 

僧一行


唐代科技的昌盛是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居于世界前列的有力明证。优秀科技人才以及各类科技典籍的不断出现,既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也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雕塑宝宝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下周四,我们继续听雕塑讲故事糖糖等你哦! 先来猜猜下期登场的“雕塑宝宝”会是谁呢?留言区告诉我们吧



大唐不夜城原创素材转载请注明来源▼往期精彩回顾▼雕塑宝宝有话说|第一期:大唐不夜城的“四大名师”
雕塑宝宝有话说 | 第二期: 水墨丹青,传世流芳
雕塑宝宝有话说|第三期:诗词里的大唐天团雕塑宝宝有话说|第四期:大唐盛世的书法盛宴



点个赞和在看


 再走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