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妈+丝巾=搞事标配?有些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发光的袋熊君 澳一传媒 2019-10-20


中国大妈成为“世界焦点”


根据百度百科:“中国大妈”是网络上引用美国媒体调侃国内中年女性大量收购黄金引起世界金价变动而来的一个新兴名词。


《华尔街日报》甚至专创英文单词“dama”来形容“中国大妈”。


解释是:中老年女性,大多数偏胖,精神饱满,声音大:走路成堆,排队加塞;较富余,喜购物,装束臃肿,热衷拍照,喜欢佩戴鲜艳丝巾。


 “中国大妈”对黄金的购买力导致国际金价创下2013年内最大单日涨幅。



慢慢地,“人傻钱多”的形象也越来越多的扣在中国大妈的身上。


“她们不差钱,啥贵买啥,这帮人最容易消(被)费(骗)”。



既然那么有钱,经常出门&出国游玩自然也是少不了,不夸张的讲,中国大妈所到之处,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因为她们的特色太明显了,尤其是一堆人站在一起的时候,也是超级醒目。



大太阳帽、墨镜、丝巾、自拍杆、独特的时尚品味,都已然成为她们的标配。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其他地方...凡是旅游景点,总是能遇到一群说各地方言的穿着鲜艳的大妈经过。



形形色色的游客中,阿姨们的造型自成一派:

她们不喜欢年轻人推崇的小清新或森系配色,而钟情于高饱和度的梅红、亮橙、宝蓝。

单次能穿在身上的颜色有限,就再配上一条「渐变色丝巾」。

挥洒丝巾的同时,她们还喜欢像芭蕾舞演员一样高雅地交叉双腿,或是像在跳民族舞一般热烈地拥抱天空。

这些妈妈们心中最美的旅拍造型,也是八零九零无法理解的审美谜题。

为什么成千上万的妈妈们,会在镜头前掏出风格雷同的丝巾,摆成如出一辙的姿势?


爱“美”,所以爱丝巾

阿姨们的丝巾嗤之以鼻的年轻人,很容易忘掉这样一个事实:无论从古至今,爱丝巾都绝非只是大妈的专利。

如下面这张照片中的奥黛丽·赫本,招展丝巾的姿势与中国大妈如出一辙。但女神加持下,鲜有中产文青敢于嫌弃。

样本太少?再来一张费雯丽。

事实上,无论中西,丝巾自古就被视为高贵得体的配饰。

(唐代的《簪花仕女图》中,有钱有闲的唐朝仕女们围着长长的丝绸帔子)

(北京法海寺明代壁画,最负盛名的一处杰作就是水月观音身披的纱巾)

尤其到 19 世纪末,人造丝和化纤布料得以量产,丝巾大量进入平民生活。爵士乐年代,飞来波女郎(Flappers)们尤其钟爱轻薄曼丽的丝巾。

(妹妹头、低腰短裙和丝巾是飞来波女郎常见的打扮)

不过,中国阿姨们对丝巾的钟爱和唐朝仕女、飞来波女郎都没直接关联。她们的热情,来自于她们的童年记忆。

对多数人来说,青春期养成的习惯,往往奠定其一生的审美偏好。

——正如 90 后难以理解,70 后为何要疯狂用 83 版《射雕》的翁美玲贬低周迅,或是 95 后难以理解,80、90 后为何热衷于用林青霞和王祖贤贬低当代女星。

而阿姨们的青春期,是在一个审美被当作「小资情调」来批判的特殊年代度过的。她们只能从身边有限的审美渠道中学习什么是「美」。

电影《芳华》中的文工团女孩,被不少人批为导演冯小刚的个人恶趣味。事实上,文艺汇演中的姑娘们的确是不少中国人最主要的审美来源,当时只有她们,仍有化妆和使用鲜艳饰物的权利。

(《芳华》中,文工团女孩挥舞着鲜艳丝巾的舞蹈,是那代中国人最深刻的审美记忆之一)

类似的,还有穿着少数民族服装、表演民族舞蹈的姑娘,不少也笼着轻薄的长纱,给人留下身姿曼妙的印象。

——如果观察楼下的老年人广场舞,不难发现,民族舞也是最长盛不衰的主题。

(身笼轻纱,翩翩起舞的少数民族姑娘)

于是,舞台上飞扬的丝巾,构成了当时女孩们心中对「美」最深刻的记忆。而恰好,这分美人人都追求得起。

丝巾用布极省,即便在匮乏时代,也是最简便易行的装饰。

据口述史料,1970 年代前期,每个职工只发一尺五寸布票,而光一条短裤需要三尺布。一块小小的丝巾费布极少,是相对合算的选择。

(浙江省 70 年代的化纤布票)

而且,相比于旗袍、高跟鞋等小资色彩浓厚的衣饰,丝巾由于实用性强,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并未遭到政治打击。

(丝巾除了作为装饰,还能遮挡风沙、防晒防虫、擦汗裹伤,是某种意义上的生产工具,这一实用性工具被不少天津阿姨沿用至今)

正因如此,丝巾与那一代中国人的审美,牢牢挂上了钩。

不少人在回忆录里提到了女知青颈间鲜红或雪白的丝巾。丝巾可以是女孩送给恋人的礼物;爱人分别,挂在梢头的丝巾就成了青涩的记忆。

(70 年代,下乡的知青女孩头蒙丝巾拍照)

当时流传的手抄本小说《梅花党》,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夫人的定情信物——一条白纱巾。

尼克松订婚自然是不可能用得着丝巾的。但若明白丝巾对当时中国人的特殊意义,如此看似荒唐的编排,也就不难理解了。

爱“时髦”,更要爱丝巾

1980 年代,中国打开国门,爱美之心重回社会。中国人的审美瞬间被国际时尚冲得天翻地覆。

但是,丝巾并没有过时,而是随着大众影视的潮流,焕发了第二次生机。

八九十年代,由徐克、程小东引领的新武侠电影陡然兴起。香港台湾掀起了一波古装剧的热潮,并很快传遍大陆。

此类影片追求夸张的视觉效果。代表作就是 1987 年的《倩女幽魂》。大获成功后,一袭飘逸的薄纱遂成为古装美人的标配。

薄纱轻盈飘逸,在鼓风机的作用下很容易表达今人对侠女和仙子们浪漫的想象,而且它还非常便宜,适于香港电影的小制作快节奏拍摄。

(早在 1983 年的《蜀山》中,徐克就已充分表达了他对丝巾的迷恋)

(电影《青蛇》中,丝巾被用来系头、笼肩、挂脖,无所不用其极)

(电视剧里的轻纱造型,除了《神雕侠侣》中的李若彤,就数《新白娘子传奇》中的赵雅芝最深入人心)

同一时期,丝巾也被女明星们广泛运用到海报照中。比如话题女王关之琳:

丝巾也很快攻陷了内地的明星写真。八十年代当红的大陆女星潘虹,几乎戴了一辈子丝巾:

随着审美风气的流变,丝巾覆盖的范围不再限于头颈。

1993 年,《大众电影》召集了一批年轻的大陆女星,拍摄了一套丝巾主题的比基尼挂历。有些造型在今天看来也颇为大胆:

不过,翻看妈妈们的旧相册,这些色彩缤纷的造型在她们当年的照片并不多见。在八九十年代,我们的母亲辈们在户外留影时,并不会忘情地舞动丝巾。

为什么她们要直到五六十岁时,才开始狂热的追求年轻时的美丽梦想呢?


太短的青春美丽

或许,妈妈们自己的回答是最准确的。我们为此采访了多位热衷于挥舞丝巾的女性长辈,答案异常统一:

「再不穿,再不玩,就没有机会了。」

对她们来说,追求美丽、挥洒活力的时间窗口转瞬即逝。这正是她们不再顾虑外人的目光,在垂暮之年坚决走向大红大绿、挥舞丝巾的原因。

她们的一生中,直到这时,这些年才能让她们自由追求心底的「美」。将一生的执念集中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恶狠狠的绽放,实在是一代女性的悲剧。

在她们的青春岁月,物质极度匮乏,「过度的」梳妆打扮更被视为小资情调,不被允许。

在「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呼吁中,女性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平等。但同时也被简化为「女性劳动力」,性别特质和对美的追求都被压制。

(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女性形象)

八九十年代社会开放后,对美的追求在政治上解禁。但对这一代不幸的女性,社会又赋予了新的责任:回归家庭。

(八十年代计划生育的宣传画中几乎都是母亲在抚育孩子,父亲消失不见)

妈妈们在她们的青春年华,承受着最多的焦虑。

她们一方面是职业女性,另一方面要做家里深情的妻子、温柔的母亲。九十年代的女人,要「在外像铁人,在家像女人」。

只有在独立工作之后、建立家庭前,她们可以享受电视剧女主那样的自由。但这段时间短得可怜:90 年代城市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是 24 岁,自由的时间不过数年而已。

结婚之后,她们就变成了「妇女」。无需纠结字眼,下面的两张全国妇联机关刊物的封面,集中体现了这个词在社会观念中的含义:

(八十年代两期《中国妇女》杂志的封面,女性在职业身份和亲子身份中转化)

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职业女性不能妆容浓厚、不能过度在意外表,否则会被认为是「不庄重」甚至「放荡」。女老师化妆,甚至会引起非议。

回到家,家务和子女抚育都是她们的责任。似乎只有鬓角露出白发,额头有皱纹,才是完美的女性。

从童年想到青年的丝巾,能掏出的场合越来越少。梳妆台上放着万年不变的大宝,甚至剪掉少女时代引以为豪的长发、麻花辫,留下方便打理的短发。

这样的妇女形象,几乎与美感绝缘,也造成了今天中国影视界的尴尬:无论多红的一线女星,一旦到了 40 出头的年龄,如果不愿扮嫩或扮老,就只得面临无戏可接的困境。

因为编剧能为这个年龄段女性想到的角色,除了极少数的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不是苦情,就是喜剧丑角。真实的生活,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

(几乎每一套家庭情景喜剧中,都会有一个宋丹丹式的家庭妇女作为喜剧丑角)

直到芳华不再,临近退休,阿姨们终于才发现和自己相伴大半辈子的压力渐渐消失:不再有社会上对「端庄」的要求,也没有未成年的小孩需要照顾。

而且,世界已经变得不一样了。在今天旅游玩乐,比任何时候都要便利,阿姨们终于下定决心,不再为了省钱或省时间而牺牲自己。

年轻时放弃的丝巾,现在出现在了她们的衣橱,一条是不够的——要飘扬灵动,要五颜六色,才配得上她们错失的青春。

面对逝水年华感到压力巨大的,也不只是中国目前的这一代老年人。

在国内外的旅游景点,中国年轻游客的精心装扮、花枝招展,总与形象朴素、以双肩包太阳帽示人的欧美游客形成鲜明对照。


————  e n d ————



期爆文:


毁三观日本综艺节目辣眼睛澳洲1989年房市灾难是否会重演 | 人民币对澳币升值划算!中国人又开始买房错发福利金穷人却爆买奢侈品 | 一不小心就罚款坐牢澳洲离奇法律 | 2019年最贵城市排名 | 中国澳洲护照利弊大对比 | 狸猫换太子冰毒变冰糖 | 一周售空1/3,澳洲最便宜的学区别墅 |


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

记得点一下“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