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4月1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西游记》背后的故事——断念与断欲

梅翠雨 五色原林 2021-02-02
灵性成长 · 全息生活
带着觉察活在当下
活出自己内在的力量
白之禅语 | 红之生活 | 绿之自然 | 蓝之宇宙 | 金之奇幻


第三章 断念


念,念念相续,无尽断也。


在唐玄奘独自西行的路上,由于没有外境的打扰,行禅渐渐进入了与自心对话的过程。与自心对话的过程,从看到每个念头的升起开始。唐玄奘行禅途中,层出不穷的念头,是让他完全无法预知的。恶念犹如一个一个鬼魅魍魉,挑逗着他坚定前行的心。心为脑之君,念头从大脑迸发,投射反馈给心灵。此刻,唐玄奘所做的,是打断念头向心的投射,这样就不会受到恶念的干扰。那么,如何打断呢?看到与觉察念头的升起,就是打断念头很好的方式。


念,有恶念,有善念。当一个带有负面信息的念头从头脑中升起,敏锐的心是可以立刻觉察到的。所以,提高觉察力是断念的第一步。


突然,从唐玄奘耳边传来白马的声声哀鸣。唐玄奘定睛一看,前面即将进入被称为死亡之地的瓜州沙漠。他想起在进入沙漠之前,村民告诫过他,曾经有许多商贩从这里前往西域,寻求生财之道,可是无人生还。唐玄奘想起当时的自己,在听了村民的话后,还默默对自己说:“宁肯西行死,绝不半路归。”可是眼前白马的哀鸣,似乎又往他心中增添了些恐惧。即使现在的唐玄奘信心已经坚定了许多,但是面对沙漠中的森森白骨,极度的恐惧感还是向他的内心袭来。


他停下向前的脚步,盘腿而坐。在禅定中,他看着内心像黑洞一般深的恐惧,没想到自己竟然进入了幻境中。梦中的他,刚进入一丝安宁的状态,突然被一个白骨嶙峋的妖怪可怕的模样吓了一大跳。


这妖怪的名字叫作白骨精,专门以沙漠中的人产生的极度恐惧情绪为食。那些巨大的恐惧的负面情绪,是滋生白骨精魔化的养料。白骨精终日游荡在沙漠中。此时的白骨精,还未修得人形,面貌犹如白骨,极其恐怖、丑陋。它的形成,原本来源于经过沙漠的灵魂所产生的那些极度恐惧的情绪,其本质是人的负面情绪喂养所形成的魔。



当唐玄奘在梦中挣扎尚不知所措的时候,护法出现了。护法名为悟空,他用那闪烁着金光的长棍,一棒就将白骨精打得魂飞魄散。于是,梦中的黑暗突然化为一道耀眼的金光。唐玄奘猛然从梦中惊醒,感到心中的恐惧感瞬间减轻了许多,并且能感应到诸佛正在另一个维度空间守护着自己,眼下无需对未来太多焦虑、害怕。


妖魔鬼怪是能量在头脑中的化现。真正的魔是心中升起的那些恐惧哀怨的负面情绪。外相是内相的一种呈现。内在坚定,充满慈悲、正念,便不会任由负面情绪勾牵。五浊恶世,保持正心正念尤为重要,这也是保证自己不进入魔障的方法。


如何持得正心正念呢?


正心,不偏移中正的心。将心安住在当下的行住坐卧中,将心与当下的行住坐卧相融合而无旁骛。心为管理者,脑为使者。管理者所做的是抛出一个正确的方向,然后守护着使者去行动。至于路途中使者是以偏左的路线达到终点,还是以偏右的路线达到终点,都无关紧要。关键是心作为管理者,要知道终点在哪个方向上,这样就不会偏移,这样就是正心。


何为正念?正念就是正心之后所自动生发的念头,不用去刻意纠正头脑中产生的邪见恶念,用心敏锐的觉察力,感知着每一个念头的升起。如果不是从正念中生发的念头,便可将它立即打断。恶念打断,正念升起;恶念打断,正念再次升起。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是循序渐进使心变得灵敏、快速觉察的过程。此为断念,又为正念。



第四章 断欲

唐玄奘通过暗河,走出沙漠,远方终于出现了城池和热闹的街景。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在城池上站立着这个国家的国王以及数十位随从和士兵。这位国王见到唐玄奘从沙漠中缓缓走来,赶紧示意随从打开城门,他要亲自迎接唐玄奘的到来。


这是唐玄奘路过西域所到的第一个国家,国王以及民众对佛法的渴望令他惊叹不已。他双手合十,恭敬有礼地感恩了国王的优待。随后,国王把唐玄奘接入皇宫中,在宫中设下佳宴美酒,并亲自伺候唐玄奘的饮食。不料,唐玄奘是出家僧人,不食肉不饮酒。国王感到非常懊悔,便差人给唐玄奘送来了无数的珍珠玛瑙和金银珠宝,希望他能留下来。此时,对于内心想要继续前行的唐玄奘而言,这些都将成为他的负担,他委婉地拒绝了。


唐玄奘告诉国王,自己到此只能停留三天时间,便要启程继续前往西方取经。他感恩国王礼遇至此,待他取得真经、了脱生死、圆满智慧后,再来答谢国王的恩情。国王一心想要将唐玄奘留在他的国家,成为他的国师,为民宣讲佛法。可是唐玄奘在美食和财物面前丝毫不动心,并且没有留下的意向。国王更加认定,眼前这位僧人是位真修行者,更升起了要将他留下的想法。可是,面对唐玄奘坚定的态度,国王也不知所措。情急之下,随从在国王耳边小声低语了一个方法。


接着,国王黯然离开。这位随从上前告诉唐玄奘说:“三藏法师,我敬重您是一位无欲无求、清净修行的真人。可是眼下我们的国王和子民都如此盼望您留下,我们对法的信心是真挚而深切的。我再次代替国王请求您留下来。如果您实在要一意孤行的话,我们的国王也没有其他的方法。为了让子民和国家更加幸福、昌盛,只有将您囚禁于此,直到您答应留下来。多有得罪,请法师包涵。”说罢,便将唐玄奘独自锁在皇宫中一个封闭的房间里。



刚才还是热饮热食,转眼就变成了狱中之囚,唐玄奘的内心开始翻腾挣扎起来。他心想,既然留下来也是为众生宣法传道、利益大众,我何不顺缘而为,就留下来成全众生之意呢?


此时,另一个声音又出现了:唐玄奘,在修行的路上,未成圣之时所升起的利他之心、普度众生之心,都是造作和受到局限的。问问自己的内心,这一份想要留下来的心,这一份被利益众生所包裹之下的心,究竟是小我的驱使还是真我的流露?真我是那个产生初心的灵魂,他渴望寻找真理与智慧,渴望找到光明与解脱。当真正跳脱出无明障碍,跳脱出小我、回归真我的时候,本自具足的光明与智慧会自然地绽放,去普渡众生。而现在想留下来普渡众生的想法,事实上是来自内心的欲望。


欲望,伴随着人的感官而产生。当人有了感官,有了眼耳鼻舌身意,便产生了欲望。欲望分为许多层次,财、色、名、食、睡是浅层容易被心捕捉到的欲望,而深层的欲望,是隐藏在物质之下的那个小我被满足的欲望。小我是如何被满足的呢?它来源于我对外界一切一切的欲求。修行人常说,修行的终极目标就是升起无分别的大慈大悲心,但越想要升起无分别的大慈大悲心,就越是容易陷入头脑的分别、判断和抓取中。每天都在判定、分别自己是否升起了大慈大悲心,又怎么能升起无分别的大慈大悲心呢?


大慈大悲心是空性,是能量,是本我自然的慈悲流露,并非是我要为众生去做、去行而委曲求全就是一种大慈大悲心。这只是用为利益众生之名来满足那个小我、那个造作的慈悲之心。或许,它都不能称为造作的慈悲心,它就是小我的欲望。


当唐玄奘厘清了内心的欲望,他便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了。在禅坐中,他可以不思财、色、名、食、睡,进入更深的禅定状态。在意识与能量层面,他不再执着去升起大慈大悲心,不再执着去判断如何去做才是利他、才是让自己拥有一颗大慈大悲心,而是回归灵魂内在,听到真我的呼唤,回到初心,去寻求真道。这一坐,便是三天三夜。



国王带着随从每天都在门外查看唐玄奘的一举一动,没想到唐玄奘的毅力竟是如此坚定,不仅不饮不食,而且一坐就是三天三夜一动不动。国王终于妥协了,他不愿意去伤害一个无辜的僧人,况且是如此清净的真修行者。他知道这样会造下非常大的业,因此他打开房门,向唐玄奘忏悔自己所犯下的愚痴罪过,并给唐玄奘准备财物、食物以及保暖衣物,便于唐玄奘在后面的西行中使用。唐玄奘谢过之后,开始继续踏上西行之路。


所谓的断欲,是修行路上我们的心变得逐渐清明的一个过程。当心逐渐清明,便不会染浊表面物质与深层欲望的世界,而进入空性的世界。空性世界并非当一切不存在,而是将欲望世界看为空性,便不再产生执取。


因爱而产生执着。没有贪爱,执着也会熄灭。当心足够清明、清澈,看到世界的空性、欲望的空性,就不会再贪爱,不会再执着。


空性智慧生于清净之心,清净之心来自从空性的角度、抽离的角度看世界。从梦中的梦中的梦中世界中的我,到梦中外的梦中外的梦中外的我,有多少层梦中梦的小我,就有多少层梦中之外的我要抽离。当小我逐渐抽离、脱壳、拔出,真我会如出水莲花,由内而外次第绽放,来自真我的大慈大悲与智慧光明也将逐一展现。


- 未完待续 -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 下载管道:至喜瑜伽三阶学员 小慧* 下载时间:2020年12月28日、12月29日下载于净土藏书阁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五色原林”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言,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进入梅老师共修学习群扫码识别左方二维码



分享是福报

转发是功德


往期精彩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梅翠雨的千聊直播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