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年那事丨山的那一边

李红旗 京都闻道阁 2021-02-11

╡1╞


丘陵地带的山称不起大山,自由生长的灌木把山遮挡的严严实实,荆棘丛生,沟豁纵横,没有道路可言。但,通信兵要通过这架山把电线架设到很远的地方去。

要把电线杆矗立在石头山上并非易事。勘查好路线后,两人一组要把电线杆抬到山上去,在对讲机的喊叫声中,在茫茫的树林丛中,将线杆一字排向山顶。然后,挖坑放置炸药,将石头炸开,竖起电线杆,用水泥浇筑固定死。在这里用文字表述极其简单而已,但,这些工作的完成是靠战士们肩扛人拉来完成的,汗水洒满了山坡,树枝刮破了衣衫,寂静的山谷中唯有惊飞的小鸟证实了这难以想象的一切。

登上山顶是他们那时的唯一希望,没有怨言,只有劳动的号子在山间响起。

翻过了这架山进入丘陵地带施工后,困难少了许多。冬季的田野没有了庄稼,只有积雪和冻土,这也是最佳的施工时机。

通信兵的施工给偏远的乡村带来了稀奇和喧闹。这里的村庄远离城镇,交通闭塞,照明依然靠煤油和蜡烛,村民的生活依旧处在温饱境地,但,他们质朴的情感给施工过程给予了很大的方便。当然,每天的施工作业也招惹了很多村民的围观。

一次,老班长举着望远镜观察地形时,村民们感到很稀奇,询问道:“这玩意能看多远?”老班长开玩笑道:“能看一百多公里,而且,隔着衣服都能看透。”话音刚落,一些女同志嬉笑着全都跑着离开了。

施工机械多,队伍庞大,就租用了远离村庄十多公里的废弃厂房作为了宿营地。没有电,自带的发电机定时照明;没有水,就到一公里之外的河沟破冰取水。塑料布取代了窗户玻璃,炭火盆是唯一的取暖设施,晚上睡觉全部是带着皮棉帽入睡。

连长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私下到二十几里外的镇上,用自己的工资买了三十斤白酒背了回来。晚上施工回来后,就让战士们围坐在火盆旁,分上二两白酒,暖暖身子。经常用这样的形式换取温暖,时间久了,几位喜欢喝酒的战士,就暗暗玩起了“明七暗七”的饮酒游戏,围坐在一起,按照自然数的顺序数数,遇到七和七的倍数时,不能数出来,只能说“过”,谁违反了规定,就罚一杯酒。

这样的游戏给在寒冬腊月劳作一天的他们却是带来了兴奋点,荒无人烟的寒夜,偶尔传出阵阵嬉笑声,带走了一天的疲劳。

有一天,一位上级领导来到施工现场慰问时,听到了这一情况,很严肃地指出:“聚众饮酒违反规定,对当地群众影响很坏,应该严令禁止。”连长只是默默不语,有个战士开玩笑道:“野外荒地连一条狗也看不到,更别说看到人了。”玩笑中带有刻薄,众人只是窃笑而已。

施工终于结束了,大家兴高采烈地集合排队登车,当连长站在队伍前面喊道“报数”时,依次数到“七”时,一位战士竟随口说道“过”,瞬间引起了轰场大笑。


╡2╞


冬天的大山没了绿色,树叶被寒风吹落满地,光秃秃的枝条孤独地“吱吱”作响。大地的原色,山野的暴露处处散发着冬天的韵味,给人们以含蓄,低调,静雅,悠闲的感觉。

常年习惯降落的大雪却异常地飘落在了他乡,干旱酷冷袭扰着整个山区。

这个村庄有一个集贸市场,每半个月,方圆十几公里的山民都要汇聚到这里,交易山货,换取日用品。一天,日升三竿,“猫冬”的人们依旧潇洒在梦间,寂静的山林依然沉睡在冻晨,山村里未见一丝袅袅炊烟。

这时,山间的道路上驶来了两辆军车,惊飞了晨鸟。他们是来执行一项非军事行动的特殊任务,委托当地人收购廉价的猪排骨。

人们知道,酸菜是东北人的喜爱,也是寒冷气候下人们琢磨出的一道佳肴。进入冬季后,家家户户都要储存大量的白菜,用来腌制酸菜,准备好漫长冬季的食用。酸菜必须配上猪大油炖制出来味道才鲜美,因此,山里人只卖肥肉,拿回家里炼成猪大油,每逢炖酸菜时放进一些,猪肉市场上剩下了大量的排骨,很少有人问津。这就给商贩提供了很好的商机,他们经常把排骨储存到一定数量后运到城里,去赚取不菲的差价。

一位司务长抓住了这一商机,联系了当地工商所所长,请他帮助组织货源,就方便了山里的养猪户,又省去了差价,两全其美的事招引了军车的到来。

到山里来很自然要品尝一顿猪肉炖酸菜,那种味道,那种氛围唯有山村才能享受得到。山村里的农舍十分简陋,山柴围起来的院墙高矮不等,稀疏不齐,鸭鸡粪便遍及院子的角角落落。但,冬天的室内温暖如春,火墙,这一传统的取暖方式使室内室外的温度分成了两个季节。

客人进家盘坐在热腾腾的土炕上,围着低矮的四方桌,推杯换盏。菜肴不多,尖椒干豆腐,酸菜粉,腌蒜茄子,蒸土豆,加上一大盆猪肉炖酸菜,主食是高粱米和咸鱼大饼,全部是绿色食品。

山里人招待客人真诚不善言语,缺少劝酒的套数,主动征询客人能喝几两酒,一次性斟上,闲聊中慢慢共饮,过程中不再给客人续酒,宴席结束时一起干完。席间的闲聊少不了打诨的段子,这是来自东北“二人转”中的内容。说起“二人转”,称不上阳春白雪,但,一男一女竟能站在台前,相互逗乐,连唱带说,演上几个小时,不能不说是一种高超的民间艺术。不究其黄段居多,但,能给偏远山区的百姓以消遣娱乐,增添寂寞夜晚的兴趣,也就显示出了经久不衰、深受喜爱而存在的价值了。

当然,聚餐席上也少不了女人,开朗善谈是她们的特点,尤其是抽上几口土制大烟,浓重的烟草味掺加着淡淡的女性清香味道,增添了又一种氛围。

又是一个山区的早晨,朔风夹杂着雪花袭扰着整个山谷,天气骤然变得更加寒冷。在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下,很快收集了几百斤猪排骨,装了满满两卡车。返回在山道上时,战士们依旧遥望着山庄,欣赏着雪花中淡淡的山林写意画卷,品味着天高地远的深沉韵味,但,久久不能忘怀的依然是那猪肉炖酸菜的醇香。


╡3╞


大自然的神奇在于常常颠覆人们定势的理念。

无人踏及处的半山腰有一座早已废弃的小院子,房屋和院墙寻不见灰沙的踪影,石头和泥土堆积起了栖息的空间。斑斑痕迹和坍塌的半壁记载着久远的过去,多远?唯有那一棵粗大的皂角树能记起,还有那口干枯的水井能帮你回忆。

山上都是寻常的树种,松树居多。但,院子的不远处却有一小片樱花树、桃树以及野杏树,点缀在山坡,极其别致。东瀛的树种怎在这里成活?果树为何成林?暗示出曾在这里生息的人们是十分讲究生活氛围的,也许是一位官府达人避难在此,也许是一位落难学究想避开凡尘来此书写一部宏著,也许……无从考究,只是想象罢了。

人走了,院破了,只是旧景依在。

那年,山顶上建起了雷达观测站,通上了电,引上了水,安睡多年的山林不再寂静。不知何时,在那破旧的院落里住上了一位老人,荒芜的山坡地长出了郁郁葱葱的玉米,袅袅炊烟招惹来了山鸟的鸣声,偶尔的犬叫声响彻山谷,透出了一丝人类生存的气息。

时间久了,老人的住处也有灯光,也享受到了甘甜的自来水。

封山育林久了,山林中经常出没山麓和狍子,更多的是斑斓靓丽的山鸡。

上顶上住着两位战士,每周下山一次,路过那座院子时,都会留给老人一些罐头和蔬菜,老人会经常采些山蘑送上山顶。有一天,山顶上的餐桌多了一盆味道纯美的山鸡,又一天,山顶的屋内飘出了狍子的肉香。战士们惊喜地猜测,老人是一位猎手。山上山下,酷似亲戚,往来多年,但,老人的真实姓名却无人知晓。

春天来了,樱花、桃花相映,散发出迷人的芬香。但,院子里不见了炊烟,听不见了犬鸣声,战士们几次路过仍无老人的踪影。后来,发现了在院子里有一滩纸灰,再后来,院子里竖起了一座“无名氏”的墓碑。

推荐阅读“那年那事”系列文:

2018年3月18日  我的家在金堤河畔

2018年3月22日  老槐树下的村庄

2018年3月25日  那间老牛屋

2018年3月29日  老家的古会

2018年4月1日  “张半仙”寻墓记

2018年4月5日   路边车马店

2018年4月8日   雪花飘洒乡野间

2018年4月12日  纸屑飞过校园梦

2018年4月19日  那把锹 那杯酒  

2018年4月26日  南飞的大雁

2018年5月3日   海水是苦的


☆ 作者简介:李红旗,河南滑县人,退役海军中校,毕业于海军政治学院,历任秘书、副处长、副主任,转业后在河南濮阳市教育局工作。自幼爱文学,偶尔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豆腐块”,离岗后闲来无事,回忆历程,珍惜生活,撷取点点往事,以慰平俗人生。



投稿邮箱:2259548970@qq.com,或从公众订阅号➟京都闻道阁➟投稿方法,直接发送至本平台;来稿一般在2000字以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