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温铁军 高德敏 宰建伟 李锦柱 | 集体经济与空间资源立体开发

国仁乡建 2021-10-11

本文原载于“重庆日报”2020年01月10日



编者按


2019年12月21日-23日,由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国仁乡建社会企业联盟共同主办的“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现代化高级研修班暨全国村党支部书记乡村振兴工作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战旗乡村 振兴培训学院举行。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杨团、中央党校教授张孝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仝志辉和中国乡建院院长李昌平,以及国内15位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受邀参会分享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经验,共同探讨如何才能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发挥好村庄和农民如何的主体作用,促进村庄转型,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提高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研讨会期间,重庆日报记者邀请温铁军教授和三位全国 “明星村” 的带头人——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党支部书记高德敏、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课题组负责人宰建伟、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就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出现的瓶颈问题进行探讨,以寻求破解之道。

高端访谈

访谈嘉宾 

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首席专家、著名“三农”问题专家 温铁军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党支部书记 高德敏 

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课题组负责人 宰建伟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 李锦柱 

主持人 

重庆日报记者 邹密 赵伟平




农业是一个百业兴旺的整体体系

      重庆日报:现在说到产业振兴,大家反映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不少农村地区只剩下老人、 妇女和儿童,很难发展产业,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温铁军:现在农村都剩下老人、妇女、儿童,农村怎么振兴?这几乎是所有来采访的媒体都要问我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没有确切的答案,因为大家脑子里想的农业一定是种养业。
      事实上,种养业只是农业中的一种形态,但广义的农业应该是百业兴旺才对。
      传统意义上讲的农业是种养产加销、工商建运服,这是非常陈旧的说法,大家至少说了半个世纪。然而今天的农业究竟是什么?人们或许会想到乡村旅游、农家乐,但这样的层面较低,其实物流、金融、保险、租赁这些都是高端化的三产。
      重庆日报:您曾说过,乡村的资源、历史、环境、文化等有机结合在一起时,便可形成第六产业,那么这些要素要怎样才能有机结合起来?
       温铁军:一般情况下,当人们投身农业产业时,大家能想到的几乎都是平面资源的开发。比如说一个农业企业,通过支付一定的租金,将农民的地租过来发展产业,就可以理解为是对平面资源的一次性交易。
       但如果把平面资源向空间资源立体开发,通过新型集体经济将山水、田、林、湖、草、沙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开发,并将其变成一个可产生长期收益的资产,它就不再是过去的种养产加销、工商建运服形态,而是百业兴旺的一个整体体系。
       比如,你们村里后山有条小溪,过去水是白流的,一分钱不挣,溪水边有多少植物,林子里有多少蝴蝶、蜜蜂,有多少萤火虫,这都是乡村最原生态的东西,也是很多人想体验的。如果对这些平面资源进行整体的系统开发,搞一些体验观光研学旅游,势必会将小溪两岸的平面资源变成一种立体的资产。
       重庆日报:我们都知道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按照温老师的这种思路,你们小岗村是如何实现平面资源向空间资源立体开发的?
       李锦柱:改革创新是小岗村富有活力的源泉所在,小岗村最有价值的就是品牌,我们正努力把品牌变成“金牌”。在发展第二产业时,我们就围绕输出“小岗”品牌从事农副食品的初、深加工。
       比如,前不久入驻小岗村产业园的福建晋江一家食品公司,投资10.3个亿,从事小面包、烘焙食品等加工。小岗村向其输出“小岗”品牌获得收益,同时村民为其提供原料。
       同时,小岗村利用小岗品牌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先后打造了大包干纪念馆、小岗村旧址等一批历史文化遗址。如今,小岗村的村民每人每年都有1000元以上的分红。

空间资源开发呼唤新型集体经济
        重庆日报:空间资源立体开发,谁是真正的主体?
        温铁军:近年来,为鼓励更多社会力量振兴乡村,不少地方兴起了资本下乡、资本回乡的浪潮。资本下乡和资本回乡,表面看上去只有一字之差,背后隐藏的却是资源开发权的较量。
        资本回乡,是村民利用自己农村的资源变成资本。而资本下乡,则是外来资本占用农村的资源,然后把农村的资源变成他的资本收益。简单地说,一个是农民自主发展,一个是交给企业发展,没有把资源开发权交给农民。
         另一方面,农民单家独户也掌握不了发展权,如果把发展权交给对全域资产有管理权限、有分配权限、有处置权的村集体,它才能对接外部投资人,才能谈判,占有收益之后运用于村庄,农民长期的财产性收入才会增加。
         重庆日报:据媒体报道,以前,陕西袁家村是一个没有任何资源的穷村,它通过村集体的统一规划开发,变成了陕西关中文化的一个集中地,成了中外游客青睐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你们是如何做到的?
        宰建伟:袁家村每一位村民都是经营主体,我们把每一位村民培养成老板、培养成股东,我们村民的收益都是双重收益,一个是自己经营的收益,另一个是合作社的分红。
         以村集体牵头成立的辣椒专业合作社为例,起初袁家村有一户农民用黄牛磨辣椒,很受游客欢迎,带动了辣椒销售。村集体为保护这项产业,通过村民入股共建合作社的方式,使今年辣椒的销售额突破1500万元。
         重庆日报:很显然,集体经济在乡村产业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集体经济又该如何处理与村民个人利益的关系呢?
         宰建伟:不管是经营什么产业,集体经济始终不能和村民争利,集体经济应该干村民干不了 的事。比如,有个村子搞旅游,来了很多游客,村民开农家乐挣 钱。后来一看来的人多了,村委会也跟着搞个食堂,结果把客人都搞到食堂去了,那村民还能发展吗?村民当然有意见了,最后整得大家两败俱伤。

借鉴股票市场,把非标资源变可标资产
      重庆日报:变平面资源开发向空间资源立体开发,该如何对空间资源进行估算?
      温铁军:资源性资产通常是非标资产,即是没有标准可量化的资产。比如,一片山林,可以 通过计算树径,计算林木蓄积量,可以折算出价值后把树木卖了,这叫可标的交易。
       但是这个树涵养水源的功能怎么计算,他一年涵养多少水源?影响多少农田?这个山系在它的养育下有多少动物、多少植物?这些都不可标。所以,过去简单的、纯粹的平面资源开发,客观来讲是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对资源环境的一种破坏。
       重庆日报:那么在乡村振兴中,如何把非标资源变成可标资产?
       温铁军:集体经济财产关系的变革要借鉴股票市场,在一级市场做股票定价的时候可以形成各种股权,股票市场开始都是不对外只对内的,所以要有内部定价的机制,只有通过内部定价才能对非标资源做出定价。
       比方说你们家的房子可以入股,但是你们家房子值多少钱谁知道,村外的人没法说清楚,只有本村的人说得清楚。如果你们家房子门前有一棵百年古树、有口古井,它们的价值外边人也是说不清楚的。
       非标资源如何定价,一定是内部人掌握的,外部人根本没法掌握。很多事情如果不发动群众,指望外部资产评估公司,那纯粹是拍脑袋胡闹,一定是现在村内借鉴股票一级市场定价方式进行内部化定价,这样才能对村内资源完成最起码的可交易基础。
       重庆日报:战旗村作为乡村振兴的“明星村”,你们是如何盘活村里资源进行立体开发?
       高德敏:10多年前,战旗村还是偏僻的穷山村。2007年以来,战旗村利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统一管理土地。其中,部分用于合作社建设农业生产示范基地, 发展高端设施农业;另一部分则出租给种植大户,以家庭农场组织形式种植蔬菜、苗木。
       同时,战旗村由于历史文化悠久,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擅长一些手艺,比如做豆瓣、编竹编等18种传统非物质文化制作。为了将传统手工工艺和乡村旅游融合,战旗村村集体对全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统一开发,并通过打造“乡村十八坊”, 进行农商文旅体的融合发展。
       如今,包括郫县豆瓣、唐昌布鞋在内的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先后入驻“乡村十八坊”。各坊老艺人均采用古老工艺制作产品,呈现一店一故事、 一店一传奇、一店一精神的文化特色。



嘉宾金句


      农民将土地交给企业,企业支付给农民相应的地租,这是平面资源的一次性交易。但是,乡村的平面资源要向空间资源立体开发。 
      简单来说,是通过重构新型集体经济,将山、水、田、林、湖、草、沙 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开发,并将其变成一个可产生长期收益的资 产。这不再是过去的种养产加销、工商建运服形态,而是百业兴旺的 一个整体体系。 
——温铁军
       改革创新是小岗村富有活力的源泉所在,小岗村最有价值的就是品牌,我们正努力把品牌变成 “金牌” 。 
——李锦柱
      不管是经营什么产业,集体经济始终不能和村民争利,集体经济应该干村民干不了的事。 
——宰建伟
      “乡村十八坊”呈现的是一店一故事、一店一传奇、一店一精神的文化特色。 
——高德敏



“明星”经验

四川战旗村 
“乡村十八坊”,让传统工艺活起来

       从一张张纯棉布到一双双精美舒适的布鞋,从一颗颗黄豆、辣椒到千家万户餐桌上离不了的酱油、豆瓣酱,从一根根竹条变成一个个漂亮结实的鸟笼……在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建设的“乡村十八坊”里,游客们驻足观赏传统手工艺,感受着它们带来的乐趣。
      “乡村十八坊”是战旗村利用集体资源,自筹资金、自主设计、自主修建、自主经营的以传承非物质文化技艺为核心,集产品制作展示、参观学习、体验销售于一体的旅游商业文化综合体。 
       目前,这个由村集体统一打造的“乡村十八坊”,不仅让传统手工技艺活起来了,还带动了村民增收。截至2018年底, 战旗村集体资产达到4600万元,其中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460 万元。村里牵头 成立了上百个股份合作社,通过分红,村民人均年收益达1500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6万元。

陕西袁家村
发挥村集体优势,“吆喝”乡村生活

      袁家村位于关中平原北部,距离西安市约90公里,昔日是个仅有286人的小村庄。如今,作为从贫困村变身富裕村的样板,它成功吸引了1000多名创客在此投资、开店、做生意,带动周边1万多名农民增收。
       以村子为载体,以村民为主体,建成民俗浓厚、特色鲜明的关中印象体验地。2007年,袁家村利用村集体优势“吆喝”乡村生活,2012年,村里又提出合作社模式 ——通过“合作社+全村众筹+分红”的方式,实现全民参与,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所有合作社股份对全体村民和商户开放,相互持股,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
       如今,袁家村平均日收入100多万元,年收入5亿元。它相继获得“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中国十大最有魅力的休闲乡村” “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优秀乡村旅游示范村”等多个国家级 “金字招牌”。 
       而且,在村集体的带动下,袁家村的餐饮、生活方式,农副产品、茶楼戏楼还搬进了西安高端的商业综合体,目前已开了18 家店,今年营业额超过3个亿,其中大部分都是村民入股。同时,在村集体的带动下, 袁家村开始输出经营模式,先后在青海、郑州复制卖乡村的经营模式。

安徽小岗村
从 “户户包田” 到 “人人持股”

      1978年冬,小岗村18枚 “红手印”搞起大包干,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一举解决温饱问题。然而,改革开放以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小岗村集体经济一直是村级经济发展的 “短板”。 
       近年来,小岗村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土地股份合作试点、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和农村“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有效盘活集体资产,拓宽增收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
       据了解,小岗村通过成立 “村企一体” 企业——小岗村创新发展有限公司,依托小岗村、大包干等品牌开展经营活动。目前,该公司已控股3家企业,参股9家企业。在控股、参股企业利润分成,以及小岗品牌使用费、广告和旅游收入等发力下,2018年,小岗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上一年的一年的820万元增加到1020万元。 同时,实现了村民从 “户户包田” ”到“ “人人持股  ”的突破,并连续两年分红,实现人均分红1000元以上。

(重庆日报记者 赵伟平)




相关阅读:

以村庄为主体,全国知名村书记齐聚战旗共议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现代化
培育乡村振兴新主体,“新时代村庄与集体经济研修班”开启村庄振兴案例教学新模式







国仁乡建

      社会企业是近几年由公益慈善行业倡导的解决社会问题的组织形式,强调以社会的、公共的资源、合适的产权结构,市场的力量,通过创新的方式解决社会公共的问题。中国社会企业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中国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以张謇、卢作孚为代表的实业救国家自觉而有力的尝试。

      国仁乡建社企联盟组建于2018年4月,由“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倡议,全国乡村建设领域的十多家社会组织、企业、研究院所联合发起,集合了新世纪乡村建设运动20年来在生态农业、农民合作组织建设、乡土文化传承保育、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乡村振兴试点村机制设计、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等方面积累的实战经验,力图打造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乡村振兴的系统化、市场化、专业化、产品化。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

      电话:010-62460686;

                 18811061056(陈晶晶)

      邮箱:greenground2018@qq.com

    公众微信号:guorenxiangjian(国仁乡建)


关注我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