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汪曾祺,一个就知道吃喝玩乐的“怂老头儿”

读者人物 2020-12-15

Editor's Note

人间烟火气,最扶凡人心。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麦家陪你读书 Author 桃花月球


人们说汪曾祺简直是“文艺界的泥石流”,他“吃”“喝”“玩”“乐”,样样精通,嗜好多多。可同时他也是“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

他的一生,是吃出胸怀,喝出豪情,玩出童心,乐出境界,随性,自然,通透的一生。



来源 | 麦家陪你读书

ID | mai1964


1937年,昆明,西南联大。


日军轰炸的飞机在头顶上盘旋,警报长鸣,联大师生,在弹片纷飞中都往郊外奔逃。


有一个学生却与众不同。


他手里拿着一块点心,单挑有松林的地方躲避。


别人都说他跑错了,很危险。


他却声称:“那里有松子,就算被炸死,还可以不做饿死鬼。”


这个啼笑皆非的“吃货”少年,就是汪曾祺。


青年时期的汪曾祺


人们称他为“文艺界的泥石流”、“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


同时也承认他是一个“吃”“喝”“玩”“乐”,嗜好多多的好玩老头儿。


他的一生,是吃出胸怀,喝出豪情,玩出童心,乐出了境界,活成了随性,自然,通透的一生。



汪曾祺的第一嗜好是吃。


布里亚·萨瓦兰说:“告诉我你平时吃什么,我就能说出你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汪曾祺却什么都爱吃。


他在自己的文章中说,一开始不喜欢吃芫荽,后来别人一说他也爱吃了。食物让他好奇,也好尝试,好品味道。


走哪儿吃哪儿是汪曾祺的标配。


他觉得没有什么事情是吃解决不了的,“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应该去尝尝”。


1996年5月在家中


于是高邮鸭蛋,湖南腊肉,北京豆汁儿,昆明米粉,汽锅鸡,乌锅贴鱼……都在汪曾祺的舌尖走过。


但是会吃的不一定会做菜,会做菜的不一定会写关于吃的文章,会写关于吃的文章,又不一定能把吃的物品画出来。


汪曾祺却无一不精,会吃,会做,会写,会画。是作家里最会吃的,厨师里最会写的,画家里最会逗趣的。


1994年在家中作画


见得多,看得多,吃得多,加上一点做饭的天赋,汪曾祺的厨艺声名远播。


他说自己,“最大的乐趣还是看家人或客人吃得很高兴,盘盘见底”


当时作家协会来了客人,都喜欢喊汪曾祺招待。至于他做的菜有多好吃,据说他曾经为一位法国客人做了道盐水煮毛豆。


那位法国人竟然连毛豆壳都吃了下肚。另一位客人,连吃剩下的饭菜也要带走。


除了做的好吃,吃还激发了汪曾祺的灵感,画下无数的食材,用笔记录下食物的味道,做法,因美食而发生的故事。


在北京虎坊桥新居自己的画作前


知乎上网友趣谈,千万别大晚上的读汪曾祺的书,真的是深夜放毒。看了食欲就勾起来,你不吃点什么,觉都睡不着。


古人云:“有容乃大。”


吃货的最高境界,大约就是汪曾祺这样“眼见为食”。有一句话是,海纳百川地吃东西,品尝人间至味,经历得多,自然能心中化解万事。 




除了吃,汪曾祺最爱的就是喝,喝酒也喝茶。茶、酒在汪曾祺的生活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西南联大就读的时候,汪曾祺经常逃课出去泡茶馆,临窗点一盘猪头肉,要一壶酒,他能坐半天。


偶尔钱多,要的菜多一样,酒也喝得多,醉倒街头的事也发生过。


有一次沈从文先生外出,见街边躺着一个酩酊大醉的人,以为是个“难民”,走近一看才发现是爱徒汪曾祺,只好让学生从街上抬回来。


1961年汪曾祺与沈从文先生在中山公园


知道汪曾祺爱喝酒,有一次他失恋了,非常痛苦,情绪委顿。同学便对症下药,三杯酒就把他治愈了。


汪曾祺被下放,为了保护孩子们,他爱人说:“你们要和爸爸‘划清界限’。”


儿子便拿“酒”反问母亲:“那你怎么还给他打酒?”


但酒多伤身,晚年汪曾祺的家人严格限制他喝酒,规定每天一瓶葡萄酒,但暗地里,汪老却让小卖部替他打掩护,中午偷喝几两,再打几两带走,每天凑一瓶酒。


汪曾祺(右)与出版家范用


除了喝酒,汪曾祺一生极爱喝茶。他自认“喝茶是个外行”,毫不讲究,对茶叶也不挑剔。


因此喝得随性,一天三次换叶子,青茶、绿茶、花茶、红茶、沱茶、乌龙茶,有便喝,唯一的要求就是浓,“喝茶像药一样”。


《慢煮生活》里他说:

“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儿,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不纠结、少俗虑,随遇而安,以一颗初心,安静地慢煮生活。”


1990年2月摄于家中


然而爱了一辈子的茶酒,病重住院,却要全戒。他一再问医生,茶酒还可以喝吗?医生不置可否,但最终没有点头。


后来久病床榻,茶瘾难耐,他便苦苦哀求,能否用茶水稍微沾沾嘴唇。医生只好应允,没想到,汪曾祺听了,一下精神了,居然像孩子一样招呼女儿:


“给我来一杯碧绿透亮的龙井!”


遗憾的是,茶还没有沏好,他便与世长辞了。


鉴照人影,酒映人心,茶慰岁月。


有人说茶酒都是爱生活之人的专利,收获的是喧嚣生活里的淡然心境,用来形容汪曾祺再合适不过。



汪曾祺认为“人世间有许多事,想一想就觉得很意思”。因此他的一生“吊儿郎当",贪玩人间。


在他的眼里,“满世界都是好玩的东西”。


没事他就瞎琢磨,比如为栀子花鸣不平:“我就是要这么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


生活里,他对有人能给山丹丹算年龄充满好奇,驻足听得仔细:“山丹丹,长一年,多开一朵花,你看,十三朵。”


1991年在家乡高邮的芦苇荡


想喝酒手里没钱,他就给同学做枪手写文章,闻一多看了文章精彩,赞叹着说:“比汪曾祺写的好多了!”


有一次在长沙,他想尝尝火宫殿的臭豆腐,就约了同伴,寻味追踪。一路走来,臭味渐浓,他高兴坏了。


“快了,快到了,闻到臭味了吗?”


啼笑皆非的是,臭豆腐没找到,公共厕所倒有一个!



贾平凹说:“人可以无知,但不可以无趣。”


想想还真是,没了趣味,一潭死水,活着也没劲。汪曾祺大约就是怀着这样的心境,让一切不困于心,还能跳出生活的绳索,在上面快乐歌唱。


汪曾祺自曝,这一切都归功于自幼父亲对他奉行宽松教育。父子像兄弟,连情书也可以一起商量着写。


家庭教育的开放,成就了汪曾祺一生的随性。对自己的儿女孙子,他也从不拿长辈的身份压人。


1961年,汪曾祺全家福


儿女们直呼他“老头儿”,以至于家里对话好玩得不行。


比如,汪曾祺想写作,儿子却在书房睡觉,他着急得满脸通红。


对话是这样的:


“老头儿,又憋什么蛋了?”“我要下蛋了,这回下个大蛋!”


他正画画,小孙女们围观,对话是这样的:


“老头儿你真浪费,留这么大块空白。给你画只小鸭子吧。”


生活的妙趣就寓于生活本身。有什么样的情趣,就有什么样的思想;有什么样的学识和见解,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汪曾祺是真的懂得!


1987年参加美国爱荷华写作计划时在Party上唱戏



你只看他吃吃喝喝,其实他也曾遭受命运蹉跎。



38岁那年,汪曾祺被下放农村接受劳动改造。每天被分派的任务是砌猪圈、刨猪粪、背粮食,常常累得半死。书生学种地,根本吃不消。


一起参加劳动的人,都垂头丧气,汪曾祺却在劳动之余,下河摸鱼,用吃与玩打发时间。


炖一锅鱼汤,趁热喝了,第二天又开始精神抖擞地征战。


汪曾祺还总是能在别人不在意的地方,发现惊喜。


有一次汪曾祺捡到一些野蘑菇,简直乐开了花,带回去做了一碗汤,还感叹着说:“我当了一回右派,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


除了野蘑菇,马铃薯也是他的最爱。早晨到地里掐了花叶,插在玻璃瓶里。


无聊的时候他就画马铃薯,后来花谢了,他就画薯块,画完了,再把薯块放进牛粪炉里,烤熟吃掉。


等到改造结束,其他人都是一幅病怏怏的样子,只有他精神抖擞,根本不像是受过了苦。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从来不会被生活击倒。


以前听过一则童话故事,一只小狗问妈妈,幸福是什么。


妈妈告诉他,幸福就是他的尾巴尖。


于是小狗拼命地去试图咬到自己的尾巴尖,却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


“妈妈,我为什么追不到幸福?”小狗有些沮丧。


妈妈说:“宝贝,只要你抬起头往前走,幸福就一直会跟着你。


生活里,我们也总是如此,拼命地去追逐所谓的“幸福”,一旦遭遇不幸,又只会怨天尤人。


其实幸福从来都不远,就在身后,就在身边。


是一蔬一饭,是一饮一啄。


汪曾祺书法


之前看过一个提问:在你生活中最艰难的一段时光里,你想去干什么?


下面一个高赞回答是,和家人吃一碗,和朋友喝一杯,去菜市场听吆喝,去马路上看人来人往。


当你失去了日常,你才会发现所谓的寻常,才是生活的真相。


没有谁活得容易,生活的烦恼随手就有。但是暖了胃,也就暖了心,暖了心,惆怅自然烟消云散。



古人说:身上无病,心里无事,春鸟便是笙歌。


多多热爱我们享有的,哪怕日子只是粗茶淡饭,那也是人间温暖。


当你熬不下去的时候,不妨多学学汪曾祺。


用生活,去治愈生活。


相信吧。春暖自会花开,好日子终会到来。


书籍推荐:《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汪曾祺 著,光明日报出版社

本书主要围绕家和生活, 是一本汪曾祺写给大家的美而幸福的“活法”,几乎囊括了汪曾祺最精华的文章,并附录汪氏三兄妹写“老头儿”和母亲的文章,为了解汪曾祺家风及生活的最佳读本。读一读汪曾祺的文字,你会觉得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有诗意的,会加更热爱这个世界。 

作者:桃花月球本文首发麦家陪你读书(ID:mai1964)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 41 期 赠 书 获 奖 粉 丝 / 请7天内于后台回复“领奖”




周深 | 白岩松 | 马东 | 罗永浩三毛 | 陈奕迅 | 耿爽 | 陈数李宇春 | 于谦 | 董卿 | 张国荣

我们长期招募新媒体作者&投稿

在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获取相关信息




生活值得热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