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外疫情严重,有人幸灾乐祸,白岩松怒怼:防蠢货!

松奈子 读者人物 2020-09-03


评论、质疑、追问……即使是直播,他也敢当着央视的镜头和全国人民的面,提出老百姓最想知道的问题,每一句都一针见血,有啥说啥。
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白岩松,喜欢上看时政新闻,还有学生因为白岩松,报考新闻专业。
他从“小白”变成了“老白”,但他对新闻从不含糊。他探索真相,保持好奇,他替人发声,忧国忧民。新闻人该有的信仰,他都坚持了。
今天,我们想把目光聚焦在白岩松身上。


文 | 松奈子

编辑 | Anita

           
新冠肺炎国内确诊病例升至83005人,较昨日仅新增了75人。这是截至4月6日9时新冠疫情的最新数据。

这段时间,全国疫情一直是积极向好的趋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在肉眼可见地逐步恢复正常。

4月4日,读者人物推送了一期疫情合集(点击可查看),致敬了这几个月以来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军人、普通民众。

今天,我们还想夸一个人。

白岩松。



过去的几个月里,白岩松的《新闻1+1》多次连线各个领域的权威人士。很多人都注意到,他是真的敢问敢说

评论、质疑、追问……即使是直播,他也敢当着央视的镜头和全国人民的面,提出老百姓最想知道的问题,每一句都一针见血,有啥说啥。

疫情,其实也是媒体人的战场。无数媒体人为了传达最新讯息,一路奔走在前线。

过去,白岩松将目光聚焦于疫情,今天,我们想将目光聚焦在白岩松身上。


一切先要从春晚说起。

还记得春晚上那个打动国人的临时节目《爱是桥梁》吗?

央视6位主持人的深情朗诵,在疫情之初,给老百姓们传递了众志成城的信心与决心。


播出的时候,有不少人发现,所有人都会偶尔看词,只有白岩松不看,有网友开玩笑地讨论:没准词是白岩松自己写的。

白岩松: 我们在这过年,您却在帮我们过关。

水均益: 病毒不需要护照,我们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爱自己也爱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人,同一个时间同样护佑健康。

康辉: 过年,过关,爱都是最好的桥梁。

……


是的,台本是白岩松用一个多小时写出来的,一路绿灯通过审核,是春晚历史上创作时间最短的节目,也是没有一次正式彩排就直接登台的节目。

才华的背后,这其实更是一个优秀的新闻人,对国情的深刻感悟,和对民众的关切。

无独有偶,央视元宵晚会上,他来了,他又带着感人至深的亲笔创作走来了!


看见你的样子,真想抱抱你,但现在还不是时候,此刻我们保持距离,正是为了明天人与人之间更亲密。

爱是不会忘记的,就像抗击疫情的经验和教训不会忘记一样,还有永远不会忘记的,就是你的样子。

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明天我也是你,你什么样,中国就是什么样,加油中国!


这篇稿件,白岩松在十几个小时内就创作了出来,花了4天时间反复修改。节目现场没有一个观众,却通过荧幕感动了五湖四海。

如果说疫情犹如没有硝烟的战场,那么央视“杠把子”白岩松,就是有形的传话筒,他睿智犀利的眉眼间,真实地记录了一个个历史时刻,并将它们化为言语,有力发声。


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后,网络上掀起一波嫌弃武汉人的声音,白岩松立马站出来说:
隔离病毒,不能隔离爱。尤其我们在武汉之外的很多人,可千万不要在互联网上写一些或留一些言,让武汉人感觉非常伤心难过,甚至委屈。因为作出了巨大努力和牺牲的,恰恰就是武汉人。这个年,我们与武汉人同在。



1月底,老百姓们对湖北领导班子产生了强烈的质疑,31日,白岩松就连线了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马国强,毫不避讳地在直播中抛出一连串问题。

感受一下,这些问题的掷地有声:
“储备物资都去哪了?您作为市委书记,能不能给个保证。回应群众关切,接受人民监督,同时倒逼自己能力?在疫情开始时,我们到底有没有警觉?您作为决策者,有没有想过最坏的结果,有没有政策储备?”


接着,白岩松还直接发问,“您一直在以什么样的心态工作?”

马国强说:“首先是内疚、愧疚、自责。如果我早一点决定,采取像现在这样严厉的管控措施,结果会比现在好。”

这次直播一出,全国人民都炸了,白岩松是真敢问,字字句句,都是大家最关切的问题,还把对方问得猝不及防。

此前,有人谣传1月26日白岩松要连线钟南山,结果当晚没有播,网上疯传钟南山是不是被“封口”了。

听到这个消息后,白岩松呵呵一笑。


“星期日就没有《新闻1+1》,星期一才会有。”逗得网友对那些传谣者哈哈大笑。

但他一转神色,又严肃说到,“这样的一种变化,会给我们整个这次的抗疫,去起到一个多糟糕的这种负面的干扰呢?所以一定要真相跑到面前。

这档节目,白岩松是真正做到了全透明和公开,他担心大家对节目产生质疑,立马答疑,并给大家打下强心剂。

除此之外,他还在2月底的直播里提出,抗疫也需要信息公开:
不虚报、不谎报、不瞒报,是重中之重。没有特效药,信息公开就是最好的疫苗。没有实现最后的胜利,真实地面对情况就是最好的推动力。

面对国内的疫情,数据依然是0让人高兴。但有人担心,为了确保0,会不会有些数字不那么真实?有些单位或机构会不会推卸责任?这种担心不过分,甚至可以变成一种监督。

字字铿锵有力,他是老百姓的喉舌,他知道,老百姓并不是害怕上涨的确诊病例数,而是害怕“假象”,他的这种发声在阴霾的2月里,给无数人带去了信心。

最近,国内疫情逐渐向好,湖北发布通告:从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

这个消息一出来,全国人民都为之振奋,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人,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喊着要武汉人离他们远点。


面对这个现象,直话直说的老白又开口了:

一听是从湖北来的,有些人就像见了病毒一样,脸变得还是挺快的,两个月前喊湖北加油喊的声音可不算小。但是武汉解封,面对来自湖北的兄弟姐妹,却不再是加油,而是加“锁”,加一把无形的,拒人千里之外的大锁。这种夹杂着歧视和恐惧的心理,千万别变成第二波病毒。


还有人开始嘲讽国外疫情,吐槽他们“连抄作业都不会抄”。甚至在沈阳的一家餐馆门口,悬挂起一条巨大的横幅,红色横幅上居然是庆祝国外疫情的字样。


白岩松严正抨击了这种现象:
个别人,面对国外的疫情幸灾乐祸。沈阳一家餐馆挂起了庆祝国外疫情的横幅。当然,后果好不了。饭店的门关了,店长被开除了,口碑也烂到家了。所以在防火防盗防病毒的同时,也 要防蠢货!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的是合作和相互支持。


“防火防盗防蠢货”,话糙理正。

这场疫情,多少国内外医护人员付出了牺牲,那些在水深火热中的国外百姓,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近段时间,中国的疫情防控经验, 在国际舞台上有很强的话语权。很多国家都在向我们讨教经验,又有些人开始跳脚,高喊着不要提供帮助。

白岩松便告诫大家,“不要膨胀。”

面对国外疫情的发展,特别希望我们很多人不要膨胀。我们之所以会有一些经验,是因为我们的仗打得比较早,打得比较大,打的付出了相当多的代价。


我们绝不膨胀,也学习别人的优点,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是真正的爱国,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


清醒,深刻,冷静。这就是新闻人白岩松。

我们是优秀的中华民族,中华儿女从古至今就遵循一个“礼”字,即使疫情进行到了稳中向好的态势,也应当尊重所有生命。


正如他在《白说》里提到的那样,“国家的软实力,体现在一个又一个细节上,有价值的输出、理性的情怀,也有制度的人性化,民众的素养。”

古人说,“以笔代戈,卫我疆国。”

白岩松真正做到了以言代戈,卫疫情中的百姓。他是老百姓的代言人,他一直在一线发声。

那张正义凛然的国字脸,那些大方又直接的话语,让我们看到一个一直坚定不移站在正义和真相这边的媒体人。

大国的崛起,要有世界的眼光和胸怀。

大国的崛起,也得幸能有一批敢说真话的人。


除了在疫情期间,白岩松也一直是个坚持说真话的人,他不但说真话,主持风格还活泼幽默。

权威媒体曾评价他:白岩松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他极富睿智,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还记得年初“开车进故宫”事件吗?


白岩松直接在《新闻周刊》里批评这种现象:
故宫里边儿的广场上,风可以进,雨可以进,游人也可以进,但汽车绝不可以进。即便是外国的总统也同样如此,你得步行进故宫。这么一个国航前空姐,居然开着大奔,就进了故宫的广场前,还发了图片炫耀,这简直不是炫富而是炫权力。


当不少人都不敢指名道姓的时候,白岩松甚至敢提出“自首”这个词:
放她进来的人是不是也“投案自首”一下?汽车和扭曲的权力与财富绝不可以进。


他还敢当众骂霍顿混蛋,敢指责家暴的蒋劲夫“打老婆或女友的还能叫男人吗?”

身边的人劝白岩松,你说话好歹给人留几分面子,别得罪人了。

白岩松直接在新闻节目里回道:

“一个不得罪人的新闻评论员不是合格的新闻人,如果被所有人喜欢,那是一种悲哀。”


随着水均益、崔永元、柴静(点击可查看)等人的退出,现在,央视“老人”里,只有白岩松是《新闻周刊》里的常客。

有人问他,你怎么还留着呢?

他调侃地说,“吸引我留在这个位置上的原因就是工资低、风险大、活累,然后别人说你有病。”

“其实,走,正常;不走,也正常。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不用为离去或留下说一些太大的词汇。于我,原因很简单:新闻还在这儿。

“我觉得这个民族不会让人那么失望。”

白岩松有新闻理想,白岩松很正经,也很有趣。

在B站,00后都说他是“段子手一哥”,各种相关视频里,弹幕满屏。


比如当年解说奥运会的视频,就被大家翻了出来,段子手老白在直播的时候“吐槽”中国运动员的服装是西红柿炒蛋。

还有一次,记者问白岩松,你是怎么出名的啊?

白岩松呵呵一笑:
你把一条狗牵进央视,每天让它在一套节目黄金时段中露几分钟脸,不出一个月,它也能成为一条名狗。我在《东方时空》已经呆了七年,就是这样。


这个解释,服气,真的又好笑又答得人哑口无言,既显得自己谦虚又抬高了央视的门面。

2013年华语传播高峰论坛上,为了鼓励年轻人,他是这么说的:“永远不要认为后一辈不如前一辈。因为给我们念悼词的,一定是比我们年轻的人。”

此言一出,掌声轰动,白言白语,真的不是吹的。

对自己的孩子,白岩松的话也是一套一套的。

别人问,“你不怕你儿子到时候不好找工作吗?”

他答,“我只是孩子人生的观众,不是编剧。”


儿子暑假在家做作业。

他赶走儿子,“你要是在假期里学习,我就打断你的腿!”



不要光笑,其实,要知道他的学识和思想都来自于阅读,白岩松对阅读的感受,就两个字:饥渴

年轻时,他会用母亲的借书证,频繁出入当地的图书馆。或是为了一本书,顶着风雪,揣着少得可怜的钱,走很远的路也要把它买回来。

他曾在《白说》中谈过阅读对自己的影响:“我的人生走到今天,是成千上万本书的共同作用。书籍和阅读会帮你打开世界,带你走出狭窄的空间。”

他的童年很清贫,但他的思想是富饶的。

从《东方时空》到《焦点访谈》,20多岁,他就成为家喻户晓的新闻人。接地气又亲民,深受老百姓喜爱。


后来,白岩松还挤出时间,对高校学子敞开大门,他关心下一代的教育,他在全国各地开展公益巡回演讲,他特别希望能给年轻人带去力量。

他对自己说,“要为年轻人说话,替他们挡风遮雨,并乐于为他们的梦想敲敲敲。”

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白岩松,喜欢上看时政新闻,还有学生因为白岩松,报考新闻专业。

他从“小白”变成了“老白”,但他对新闻从不含糊。

他探索真相,保持好奇,他替人发声,忧国忧民。

新闻人该有的信仰,他都坚持了。


1968年,生活在中国边疆小城的白岩松,等一则报纸上刊登的新闻信息,要等上整整三天。而几十年后,他已经走在最前线,新闻从他口中说出。

他喜欢摇滚,他会参加《乐队的夏天》,他听小娟的民谣,他听崔健的《一无所有》,因为这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声音。

他深谙星座学。他酷爱足球和音乐。遇到“中国足球打黑”、“审判足球官员”之类的新闻,《新闻 1+1》的节目绝不会放过。

他抑郁过,天天睡不着觉,他被传谣自杀了无数次,也被停职禁言了无数次。面对流言蜚语,他只说 :“我从没想过像大熊猫那样让全中国人都喜欢我。”不解释、不反驳,只是问心无愧地做自己。


他因为在《焦点访谈》中揭露过多个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得罪过不少人。

他说话有点刺儿,但他是真正的“新闻守夜人”。不管他的话语是鸡汤还是鸡血,都对社会进步有助。

他说,“我和我的同行只是偶尔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大多时间,都是想办法不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坏。”


白岩松老了。他变得容貌慈祥,皱眉蹙额。

《寻找白岩松》中提到,“不管怎样,他依旧是许多人心中的‘正确’先生,是捍卫真相的守望者。当初那个横眉冷对不平事的青年,依旧活在许多人心中。”

纪伯伦在《先知》里写过这样一句话:“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后来,新闻人陈虻也多次引用,用来告诫所有新闻人,坚守职责。

有人说白岩松过时了,不,白岩松不会过时,“白岩松们”永远不会过时。

我们为什么喜爱白岩松?因为就像他所说的那句,“我觉得这个民族不会让人那么失望”,我们永远在追崇一个正义凛然、追求真相的民族。

而我们的民族,也势必会一直出现如白岩松一样热忱、真实、心有大任的年轻人。哪怕撞得一头包,我们也会捍卫到底!

参考资料:
《寻找白岩松:讲述新闻人自己的故事》
《白说》
央视新闻、红星新闻等相关讯息

作者:松奈子,读者人物独家撰稿人。视野所及皆是句读,在世界中行走,以编辑这个世界。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韩寒 | 张韶涵 | 科比 | 李宁朱生豪 | 伍佰 | 戴望舒 | 樊锦诗李宇春 | 陈道明 | 董卿 | 韩寒

我们长期招募新媒体作者&投稿在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获取相关信息



点亮在看,支持“老白”啊!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