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露人性、字字戳心,他说出了中国老百姓的肺腑之言

读者人物 2022-09-29


在大家的印象中,著名作家刘震云一直是位严肃文学创作者。
他的作品,有多部被大家熟知:《一地鸡毛》《一句顶一万句》《温故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莲》……这些作品都带有这样的标签:现实魔幻、乡土、小人物、纪实等等
除此之外,他还是一荒诞大师,一位数学特好、不走寻常路的文学家。
他总是最硬核的笑话讲述最朴素的人生,他的幽默有多好笑,故事的哲理就有多深刻。


文 | 郭雅君
来源 | 十点读书
ID | duhaoshu


2016年,刘震云的小说《我不是潘金莲》被搬上了大银幕。


在此之前上映的还有《一地鸡毛》《一句顶万句》《温故一九四二》。


“以幽默表现悲凉、讽刺现实”,这是刘震云小说的特点。


《我不是潘金莲》中,主人公李雪莲为了生二胎和丈夫假离婚,结果假离婚变成了真离婚。


李雪莲不甘心,为了证明离婚是假的,二十多年来她一次次打官司。一开始她苦苦哀求所有官员帮她的忙,到后来竟变成所有官员求着李雪莲帮忙。



北大中文系教授陈晓明曾评价刘震云:“揭示了日常琐事中令人震惊的事实。


刘震云为何如此热衷于揭露荒诞?


他说:

生活就是不断出现荒诞啊,但是每次荒诞的花样都不一样,所以我对荒诞一直很感兴趣。
跟别人不同容易,跟自己不同就难多了,作家需要不断地挑战、突破自己。



刘震云的作品《我叫刘跃进》构思很精彩,作者将这些毫不相关的人物串联起来,让事件与事件之间隐形的联系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这样的小说十分考验作者的逻辑与推理能力,以及对细节的重视和把控。


写这样的小说,不能天马行空地想象,而需要像解题一样,把算式从头到尾算下来,每一步都谨慎严密,不能出错,否则整部小说会直接坍塌。


对于理科不好的作家来说,这或许是个难题,刘震云却处理得得心应手。


他说:“文学不只是写实与讲故事,揭露黑暗和展现光明是新闻应该承担的。文学是讲故事背后一层层的联系,它需要触及人性以及灵魂。


“作家的责任,就是从别人说不清楚的地方开始把它说清楚。而有些人说不清楚,就是因为他数学不好。”



刘震云的数学一直很好。在成为作家之前,他的理想是当个数学家。


早年当兵时,戈壁滩上天气冷,风沙大,没有什么娱乐项目,只能一头扎进书里。


他读得最多的就是数学书,夜晚一个人在煤油灯下研究代数、方程、函数,自学大学数学的课程。


1978年,高考恢复的第二年,20岁的刘震云参加了考试,和他一同进入考场的人发怵的多是数学,基本上都考个位数。


而刘震云数学考了89分,一下子就拉开别人80分的差距,并因此成为当年河南省的文科状元,随后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自此踏上了文学之路。



他的语言有自己的风格,最大的特点是简洁,极少出现形容词,熟悉他文字的读者说“闭着眼睛听也能知道是刘震云的作品”。


然而,这种简洁并不等同于简陋,而是用最简约的方式去表达最复杂的事物。


这样的文字特点与他对数学的兴趣和擅长有关系。


“数学要求精确,这对写作还是非常有好处的,它让人不容易写出来那种特别大而无当的东西,里边好多形容词,这形容词对数学都没用。”


生活中,刘震云也是一个寡言干脆、讨厌啰嗦的人。


今年年初,在《朗读者》节目上他说,自己平时和女儿通话不会超过两分钟,他特别喜欢跟两分钟内能搞定事情的人打交道。



前几年,刘震云的妻子郭建梅接受采访时亦提到,刘震云年轻在《农民日报》工作时,同事对他的评价就是没见过他说话,身边的一些朋友也觉得他和哑巴似的,特蔫儿。 


刘震云的文字特点、说话风格、做事方式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逻辑:


不把精力放在没有用的事上——形容词没用,不写;废话没用,不说;不会的事绞尽脑汁也做不出来,那就放弃;然后把自己会做的、喜欢做的事情做到极致。



刘震云不是一个高产的作家。


他总是评价自己说话慢、脑子慢,也因为“慢”,他选择了写作之路。“因为写作允许慢,好作品都不是速成的。


刘震云写作有个习惯,构思的时间会花得特别长,占十分之九,动笔的时间仅占十分之一。


一个作家真正的写作不是坐在桌子前边,而是没写的时候。我也不是每天甚至每年非要写作,什么时候想得成熟了,我就开始写作。我觉得写作不是一个故作庄严的事情,它是一个作者不断思索的结果。”



除了写作,跑步和在街上转悠也是他的爱好,他的构思通常是在这两项活动中完成的。


从14岁当兵开始,他就养成了晨跑的习惯,每天跑2小时10公里,无论刮风下雨雷打不动。


跑步时,他兜里会揣一张小纸条和笔,想到什么就记下来。“这不占地方,你看我现在也带着小纸条和笔。”

没事的时候,他喜欢在路上闲逛,观察来来往往的路人。


他并非刻意为之,积攒写作素材,而是这对他而言就是一种爱好,能够滋养他和生活的关系。


“街上走来走去的每个人都会让你感觉不一样,走路的步子不一样,高矮胖瘦不一样,他们的心情也不一样,有人愁眉苦脸的,有人兴高采烈的,有人刚刚愁眉苦脸突然自己又笑了一下,我觉得这些微妙的东西特别有意思。”


刘震云与女儿刘雨霖


从小跟着他满街转的女儿刘雨霖也说:“父亲真正创作的过程是在马路上、公园里、菜市场、黄河边。他坐在电脑屏幕前打字,只是把眼里攒到心里的细节落实到文字。”



在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刘震云写过一句话:“世界上有一条大河特别波涛汹涌,淹死了许多人,叫聪明。”


他在多个场合提及自己喜欢笨人。


刘震云口中所谓的“笨”,指的就是把会做的事情做好。这个标准很低,但做到很难。


刘震云一家三口


四十年前,北大中文系的同学人人都在写作,他也跟着写;四十年后,全班同学都不写了,就剩他一个人还在执着。


从青年时代创作《塔铺》《新兵连》《单位》《一地鸡毛》等中短篇,到中年开始创作《温故一九四二》《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吃瓜时代的儿女们》等长篇小说,时隔多年,最近,他终于出了新作——《一日三秋》


著名学者、评论家李敬泽说,《一日三秋》是刘震云的秋天写作——像秋天一样包容、成熟。小说里有中国人最具根性、最深的生命经验和情感。


《一日三秋》赋予了“一日三秋”更新的意义。小说架构在六叔的画作之上,搭建起多重空间:有仙女“花二娘”在延津人梦中寻找笑话的传说,也有在豫剧《白蛇传》中饰演许仙、法海、白娘子的三个普通人的情感和心事……


小说充满了黑色幽默、世俗生活所包含的哲理,及打破日常生活壁垒的想象力。


刘震云在写作这条路上,越走越深,越写越能体会出写作的滋味,于是一辈子就干了这一件事,专注地把会做的事做到极致。


有些东西始终如故,永远不会被时间打败。


书籍推荐:《一日三秋刘震云 著,花城出版社《一日三秋》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刘震云的长篇小说新作,也是其创作30年来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又一次突破。小说充满了黑色幽默,世俗生活所包含的哲理,及打破日常生活壁垒的想象力。刘震云写出现实与想象中的人性、土地、命运。既是幽默,也是讽刺;既是魔幻,也是现实,是部充满了笑话与幽默的悲剧。

本文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深夜十点,陪你读书,美好的生活。好书/故事/美文/电台/美学。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 98 期 赠 书 获 奖 粉 丝 / 请7天内于后台回复“领奖”



那英 | 张馨予 | 张柏芝 | 贾玲齐秦 | 吴孟达 | 红楼梦 | 王冰冰姚晨 | 蔡少芬 | 陈佩斯 | 罗翔


谈谈你印象中的刘震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