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部29年前的国剧“神预言”了当下,它早该刷爆朋友圈

读者人物 2022-09-2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视觉志 Author 小左


29年前的室内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放到今天来看,是一部“神剧”,剧里充满了对今天的“神预言”。
尽管这是一部年代久远的作品,但每每回看,当年的人们仿佛都在说今天的事情。
很多曾经看似夸张的喜剧,不过是真实生活的比喻。而现实中的新闻,可能比一出情景喜剧的情节更加荒诞。


来源 | 视觉志
ID | iiidaily


90年代,国内还没有成熟的情景喜剧,导演郑晓龙冒出个主意:拍摄一部喜剧,说一些想说的话。


当年国内最风华正茂的编剧们,聚在友谊宾馆的一间房间里,共商大计。


他们是:王朔、苏雷、冯小刚、葛小刚、魏人、朱晓平……


几个人聊着天,出了一个策划。


这个策划就是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



这部剧在1992年播出,距今已经29年,对于现在的很多人来说,是过于久远的作品了。


但这部剧的神奇之处在于,不管什么时候翻看,似乎都是对当下某些社会新闻的解读。


《编辑部的故事》围绕着一本杂志《人间指南》展开。


编辑部里汇集了形形色色的人。


能说会道,有点蔫坏,随时在撩的李冬宝。


文艺女青年,当时的时尚icon,李冬宝追求不到的女人,戈玲。



还有喜欢钻营,掉进钱眼里的余德利,古板的牛大姐,谨小慎微的刘书友,加上陈主编,组成了6个人的编辑部。



这个编辑部堪称“麻烦收集处”,什么事他们都遇上过。


他们把人生说得透彻:

打生长在胎里,就随时有可能流产;当妈的一口烟就可能长成畸形,长慢了心脏缺损,长快了就6指;好容易扛过10个月生出来了,一不留神还得让产钳把脑袋夹扁了。


都躲过去了,小儿麻痹、百日咳、猩红热、大脑炎,还在后面等着呢;


哭起来呛奶,走起来摔跤;摸水水烫,碰火火燎;是个东西撞上,咱就是个半死;钙多了不长个儿,钙少了罗圈腿;


总算混到会吃饭能出门了,天上下雹子,地下跑汽车,大街小巷是个暗处就躲着坏人,你说赶上谁都是个九死一生,不送命也得落个残疾。


短短25集,涉及的问题从大龄女青年婚姻观到第三者,还涉及过家暴,也谈到过身材歧视……


1992年,他们到底怎么说的?



一天,编辑部接到一个电话,来电人与李冬宝分享了自己的苦恼。


她是一名人体模特,工作时需要裸露身体。


因为这份工作,她遭遇了许多不友善的评价。甚至她的家人也斥责她,认为这种工作“给家里人丢脸了”。


听了女孩的遭遇,李冬宝说:

不要被世俗的流言蜚语所困扰,勇敢地去做你认为正确的事情。



到了2021年,我们依旧能看到女生因为穿着而被指手画脚的新闻。


甚至在每一次发生暴力、强奸案件时,都不乏有“都怪她自己,打扮太暴露,回家太晚被盯上”这样的言论。


李冬宝早早预言:“道德沦为虚伪,才是最下流的。


真正下流的从不是选择各种穿衣风格的女孩,而是那些因此而想入非非的人。



李冬宝和戈玲在餐厅吃饭时,偶遇了一对吵架的夫妻。


丈夫在独自喝闷酒,妻子寻来一通大吵。激动间,两人动了手,丈夫推倒妻子夺门而逃。


身材单薄的李冬宝当即站起来,拉住了要跑的丈夫。


他们之间发生了一段关于“我打自己老婆,你凭什么管”的对话。


“我打我自个老婆,碍你什么事?”



戈玲回应:“自己老婆就可以随便打?我们是什么人?什么人都能管你!”


“打人就是不对。”




作为独立女性的代表,当时的“大龄”女青年戈玲,对于婚姻和爱情有自己的坚持。


李冬宝说要在杂志里加一个相亲栏目,戈玲说:“你得尊重别人的选择,我是有主心骨的,又不失追求,由不得你强买强卖。”



编辑部的人在讨论婚姻时,有人提出现代年轻人的爱情、婚姻像是儿戏。


人们想恋爱就恋爱,想分手就分手,结了婚也可以离婚。


戈玲却不认为这种自由是儿戏,反而是人们越来越尊重婚姻的表现:


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这是文明社会的表现啊。




有一天,一个初入大城市做保姆的女孩来了编辑部。


小保姆告诉编辑们,自己被前任雇主“虐待”,做什么雇主都不满意,她就独自跑了出来。



但是因为没钱,公共厕所都上不起,她希望编辑部能帮她找一个新雇主。


编辑部的人看小姑娘可怜,决定帮她。没想到应聘现场,变成了保姆选雇主。


家里房子太小的不要,没有休闲娱乐活动的不要,生活习惯不同的不行……



最终她选择了一家老实人,用她的话说:


“人要找老实的欺负。”



戈玲一语道破了小保姆的真面目:



因为别人善良而肆意妄为的小保姆,最终被赶出了家门,这一次,再也没有好心人愿意帮她了。


看到这个小保姆,不禁让人想起生活里那些把别人的忍让当做理所当然,把客气当做没脾气的人。


希望所有“我弱我有理”的人,都能像这个小保姆一样得到教训。


希望所有老实人的善良都能被认真对待。



编辑们在酒桌上谈成了事,对主编炫耀:



但是主编却说,你们事情是办得漂亮,但我心里不舒服。


“如果我们所有的事都拿到饭桌上才能解决,社会是要出大问题的。”



的确,如果不拼实力拼交情,不拼能力拼酒量,滋生的或许会是腐败、滥权、渎职……


酒桌文化到了今天依然存在,甚至还有朋友圈点赞文化、聚餐文化等等“成人世界的潜规则”。


成人的世界里,就连独处都成了一种奢侈。



以瘦为美的世界里,胖子要遭遇多少歧视?


《编辑部的故事》里,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食堂的王师傅吃得多、人胖,没想到成了别人眼中的“麻烦”。


他被迫调离了原来的职位,他说自己不觉得胖难受,是歧视让他难过。


数次减肥未果,王师傅反而更加不开心,编辑部得出了一个结论:“胖又不是品德问题,胖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犯哪家王法了?”



很多人说,《编辑部的故事》是一部神剧,因为充满着对今天的“神预言”。


其实不过是成年后的我们,看懂了很多曾经看似夸张的喜剧,这些喜剧不过都是真实生活的比喻。


而现实中的新闻,可能比一出情景喜剧的情节,更加荒诞。





影视简介:《编辑部的故事》围绕《人间指南》编辑部展开,这里聚集着六位性格各异却都善解人意、乐于助人的编辑。因工作关系,编辑部的同仁经常接触社会各阶层的人物,改革开放大潮下的人生百态在小小的编辑部内一一呈现。

来源:视觉志(ID:iiidaily),你陪着我时,我不羡慕任何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那英 | 张馨予 | 张柏芝 | 贾玲齐秦 | 吴孟达 | 红楼梦 | 王冰冰姚晨 | 蔡少芬 | 陈佩斯 | 罗翔


聊聊这部剧中你最喜欢的人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