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夏目漱石: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读者人物 2022-09-29



鲁迅先生说:“夏目漱石是明治文坛上新江户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者。”

夏目漱石在日本享有盛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几乎家喻户晓。他的书想象力丰富、文词精美、忧国忧民。

也许,真正的大家,就是能让人在深渊中望到月亮,在迷茫中窥得曙光,在心灰意冷之时依然可以点亮心中的一点希望。

读夏目漱石,你会对人性更宽容。



文 | 满喜喜
来源 | 十点读书
ID | duhaoshu





上面提到的《心》,是夏目漱石的晚期作品。


他在书中用极其细腻的手法,剖析了一个自我厌弃,一个过度自我苛责,一个不允许自己不够好的男人痛苦孤独的一生。


书中的主人公,是那个时代日本男人的缩影,也文坛巨人夏目漱石一生的写照。


苦闷了一辈子,最幸运的事,是早早找到了人生意义,并且尽了余生,努力让它实现。




1867年2月9日晚,江户的末落贵族夏目家族增加了一口男丁。


因为家族衰落,所以父母对小儿子的出生,不抱任何期待。


这个孩子得名金之助,2岁之前被寄养,2岁之后就过继给外人当养子。


因为在文学上的志向完全得不到家人的支持,所以从15岁起,金之助就脱离了夏目家,开始一个人的求学治学之路。


22岁那年,江户青年夏目金之助,首次使用“漱石”为笔名,并以汉诗体作游记《木屑集》,登上了历史舞台。


漱石两个字,取自《世说新语》里的“漱石枕流”, 指隐居生活。


从此以后,就很少有人知道金之助了,人们能记住的,只是日本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夏目漱石。



23岁时,夏目漱石进入大学,修习英文科,成绩斐然。


这一时期,他将早年间的汉学底蕴,与西方的启蒙思想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趣,并通过论文发表、俳句创作,向外界展露自己的才华。


王尔德过世的当年,夏目漱石被派往英国留学。在伦敦两年间,西方文明的熏陶,彻底改变了夏目漱石。


这种脱胎换骨,一方面将他的文学水平拔高了不止一个档次,另一方面使他的精神加速崩溃。


精神上的自我折磨,既令他苦闷不堪,又迫使他更专注地进行创作,靠写作来转移痛苦。


回国之后,夏目漱石去了东京大学,专职讲授英国文学。


此时的他,虽然仍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但手中创作的笔已经无法停止了,不停产出新作。


日剧《夏目漱石之妻》剧照


终于在38岁那年,他写出了《我是猫》,这部长篇小说一炮而红,应读者要求,开始了连载。


《我是猫》的成功,令夏目漱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命激情。


此后10年,是夏目漱石创作的高峰期。


虽然他的作品受到欢迎,颇有影响,但日本却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黑。


夏目漱石不仅是观察者、叙述者,更是批判者、反思者,他拷问人性,更拷问自己的灵魂。


一个清醒的夏目漱石,在狂热的社会中,显得格格不入。他坚持的真理,在称霸世界的宏图伟业之前,显得天真。



漱石的人生里,全情投入文学创作的时间,总共不过11年。


终其一生,他写完了15部小说、2本文学理论及大量随笔、俳句,以及207首汉诗,还有1本未完成的遗作《明暗》。

1914年,在《我的个人主义》中,夏目漱石提出了“向别人要求多大自由,就应该给别人多大自由”的平等观,批评了“那种只要求别人彻底尊重自己而丝毫不尊重他人”的观念。


《门》里的宗助,散漫且懦弱,一直在妥协逃避。


《后来的事》则揭露了一种“无意识的伪善者”。这种人往往对别人造成伤害而不自知,保持着虚伪的道德,令人无从恨起,却又深恶痛绝。


或许是因为在青少年时期太过孤寂,所以夏目漱石才会如此向往人性中的温暖,渴求到近乎苛求。



夏目漱石对人性的独到见解和文学智慧,不仅启蒙了日本青年,更辐射到整个亚洲,包括中国。


因为鲁迅的译介,夏目漱石其实是中国人最早接触到的日本近代作家之一。


鲁迅精研日本文学时,曾花费精力翻译了漱石的《挂幅》和《克莱喀先生》两篇小说。


他对漱石的文学评价极高,写道:“(夏目漱石)是明治文坛上新江户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者。”


对于夏目漱石,鲁迅颇有一种英雄惜英雄的亲近。两人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都无比压抑,满腔愤懑不吐不快,于是就只能不停地写,不停地去讽刺、去批判、去揭露。


他们都是在强烈社会冲突中诞生的文豪,又因为对“文学改造社会”这一理想的炙热追求,走上了同样的道路。


可见文学这种东西,从来都没有国界线。



夏目漱石在日本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与森鸥外并称“明治时代的两大文豪”,无人不知。他的作品经久不衰,是教材必选书目,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读过他的作品。


1967年,夏目漱石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表彰为“世界文化名人”。


1984年到2004年,日本发行的千元钞票上,也一直都印着夏目漱石的肖像。


日本曾评选过多次“最受欢迎的作家”,夏目漱石通常位列前三。


这位大器晚成的巨匠,写过很多温暖故事,对人性持有善意,可他一生中却少有轻松的日子。


日剧《夏目漱石之妻》剧照


穷极一生,夏目漱石都无法摆脱强烈的焦虑,始终处于精神敏感的状态。


除了神经衰弱,他还患有严重的胃肠疾病,精神和肉体无时无刻,都饱受折磨。


夏目漱石早已不期待家庭的温暖,却又不忍抛弃悲惨的家人,就这样默默地烦恼了一辈子。


抑郁的阴影,像一团晦暗的火,蚕食着夏目漱石脆弱的生命。

 

精神上的痛苦,如数映射在了肉体,敏感的作家再次变得悲观厌世,反映到文学创作上,就产生了那本著名的《心》。


这本书写于夏目漱石47岁,他当时疾病缠身,生活郁闷,对人间已无眷恋。


两年后,夏目漱石辞世,死因是胃出血,享年49岁,结束了“以文立身,文以载道”的辉煌人生。


按照遗愿,他的身体被捐出,用于医学研究,夏目漱石的大脑,至今仍保存在东京大学。

 


夏目漱石一生都在坚持对明治社会的批判,从官僚商贾的醉生梦死,到贩夫走卒的市侩愚蠢。


这样的作家,永远不会被人忘记。


因为他们的理想是崇高的,作品是伟大的。


漱石人生的大梦,在1916年结束了,虽不知所起,却美得不可思议。


今晚的月色真美啊,不是吗?



书籍推荐:《心》夏目漱石 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心》是夏目漱石公认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常年入选日本教科书,是日本人人都读过的国民级必读书。在这本书中他将复杂的心理活动、多变的人性刻画得入木三分,手术刀般精准地剖析人心,替你说出那些你说不出的话鲁迅赞扬其:“描写心理, 最为深透,不愧为明治时代一个散文大家。”

本文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深夜十点,陪你读书,美好的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 100 期 赠 书 获 奖 粉 丝 / 请7天内于后台回复“领奖”





那英 | 张馨予 | 张柏芝 | 贾玲齐秦 | 吴孟达 | 红楼梦 | 王冰冰姚晨 | 蔡少芬 | 陈佩斯 | 罗翔


你曾有过无法原谅自己的时刻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