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献工具 | 系列一:大气污染驱动因素分析(2022年9月29日更新)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为了推动清洁空气领域学术研究及政策制定,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CAPP)秘书处梳理了领域内相关文献,大致归类后编制了“文献工具”系列推文,对所涉及的文献的研究方法、研究重点及政策建议进行介绍,并将定期更新。

此次更新类别为“大气污染驱动因素分析”。根据文末示意图,可关注CCAPP公众号,查看实时更新列表。



华北冬季PM2.5重污染事件的主要气候驱动因子【新】

Winter particulate pollution severity in North China driven by atmospheric teleconnections




关键词:华北地区、PM2.5重污染、重污染天预测

发布时间:2022年

期刊:Nature Geoscience

摘要:本研究考虑包括表征大气环流和海表温度的气候因子、北极海冰面积指数等100多个气候因子,通过统计分析与气候动力诊断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发现东大西洋-西俄罗斯大气遥相关型和北太平洋维多利亚模态是导致重污染天气型的第一和第二重要气候因子。研究进一步基于EA/WR和VM指数构建了冬季PM2.5重污染天数的预测模型,可预测冬季华北PM2.5重污染天的频次,以提前做好重污染天的防治准备。详情>>


人为源单萜烯,悄悄加剧我国夏季的臭氧污染【新】

Anthropogenic monoterpenes aggravating ozone pollution




关键词:单萜烯、臭氧污染

发布时间:2022年

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

摘要:单萜烯是植物排放的主要挥发性有机物(VOC)之一。研究发现,由于人为生物质燃烧,中国东部存在较高浓度大气单萜烯,及快速的单萜烯氧化,白天额外增加了4ppb的O3净生成,约占白天O3总生成的6%。因此,若考虑人为源单萜烯排放对臭氧的影响,臭氧污染控制可能更具挑战性,需开展人为源单萜烯排放通量和排放因子等研究,建立人为源单萜烯排放清单以支持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精准施策。详情>>


中国城镇化背景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分析

(2005-2015)【新】

Air pollutant emissions induced by rural-to-urban migration during China's urbanization (2005-2015)




关键词:城镇化、大气污染排放特征

发布时间:2022年

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cotechnology

摘要:本研究耦合人口迁移评估、环境扩展的投入产出模型以及结构分解分析,探究了2005至2015年中国农村至城镇人口迁移对NOx、SO2及一次源PM2.5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迁移增加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导致NOx及SO2排放于2010年左右达峰,一次源PM2.5排放于2012年左右达峰。农村至城镇人口迁移排放的达峰表明,虽然在现阶段城镇化带来了额外环境压力,但随着城镇化及大气污染控制进程的发展与改进,城镇化与大气质量目标可以协同实现。详情>>


农业氨减排对大气PM2.5污染治理的日趋重要【新】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ammonia emission abatement in PM2.5 pollution control




关键词:农业氨、PM2.5污染

发布时间:2022年

期刊:Science Bulletin

摘要:本研究基于监测数据并运用大气化学模型模拟发现,新冠疫情管制措施实施期间中国大气氨浓度大规模显著上升,中国南方主要由于酸性气体减排导致氨气向铵盐的转化降低,北方主要是由于农业排放增加。研究发现,农业源氨气排放削减50%可抵消新冠疫情管制措施实施期间,由于酸性气体排放的降低、大气氧化性升高导致的PM2.5浓度增长。因此,随着未来我国进一步控制酸性气体排放,农业氨排放的协同减排对进一步削减大气PM2.5污染尤为重要。详情>>


雾霾天气下,本地排放和区域传输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基础设施区PM2.5的贡献【新】

Local and regional contributions to PM2.5 in the Beijing 2022 Winter Olympics infrastructure areas during haze episodes




关键词:大气污染、区域传输、北京冬奥

发布时间:2021年

期刊: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摘要:本研究模拟量化了北京冬奥会基础设施地区(OIAs)及周边地区PM2.5浓度和各周边地区污染物区域传输对OIAs地区PM2.5(包括一次PM2.5和PM2.5二次组分)的贡献。研究表明, 雾霾天气下,相较本地排放,区域传输对OIAs地区PM2.5浓度贡献更大;较远距离地区,邻近地区污染物区域传输对OIAs地区PM2.5浓度贡献更多。此外,相较一次PM2.5,区域传输对OIAs地区PM2.5二次组分贡献更大。因此,控制污染物区域传输,特别是短距离区域传输是缓解OIAs地区PM2.5污染的有效措施。详情>>


2002–2017年中国大气细颗粒物污染及其健康影响变化的驱动力【新】

Drivers of PM2.5 air pollution deaths in China 2002-2017




关键词:PM2.5污染、健康影响、驱动因素

发布时间:2021年

期刊:Nature Geoscience

摘要:本研究量化评估了中国PM2.5污染及健康影响历史长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揭示了社会经济系统和大气环境系统的复杂非线性关联机制。研究结果显示,2002–2017年间,经济快速增长导致的化石能源消费激增等原因促使中国PM2.5污染相关的过早死亡风险增长了23%。但2012-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推动末端治理和能源结构转型,中国PM2.5污染相关死亡风险出现下降拐点。因此,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未来需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加快推动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推动空气质量长期持续改善。详情>>



2013-2019年中国地表O3污染增加受到人为因素和气象因素的共同影响【新】

Increases in surface ozone pollution in China from 2013 to 2019: anthropogenic and meteorological influences




关键词:臭氧污染、前体物减排

发布时间:2020年

期刊: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摘要:本研究基于2013-2019年地面监测数据(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卫星观测数据(表征VOCs和NOx排放量),利用气象分析产品及各类统计学方法分析人为因素(VOCs和NOx排放)导致的O3浓度变化。研究发现,2013-2019年,中国近地表臭氧MDA8的夏季平均值以1.9ppb a-1 的速率增长,其中0.7ppb a-1 的增长由气象因素导致,1.2ppb a-1 的增长由人为因素导致,即人为因素在O3浓度上升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因此,前体物减排是扭转O3污染增加态势的首要任务。详情>>


长三角地区疫情期间空气质量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新】

Driving forces of changes in air quality during the COVID-19 lockdown period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China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疫情管控、空气质量变化驱动因素

发布时间:2020年

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

摘要:本研究在不同污染物排放情景和气候情景设定了五种组合情景,预估探究了气候变化与污染物排放控制对近地面O3浓度的影响,并估算了O3暴露所导致的健康影响。研究显示,人为污染物排放减少是中国O3污染治理的主要有效措施。当实施严格排放控制措施时,全国近地面O3浓度下降约16-20ppbv,但气候变化将导致O3浓度上升,抵消污染物减排带来的部分成效。因此,未来除持续减少污染物排放外,还需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气候变化导致的臭氧污染,带来更大健康效益。详情>>


中国21世纪中叶臭氧浓度及健康负担——基于不同气候变化和排放情景【新】

Mid-21st century ozone air quality and health burden in China under emissions scenarios and climate change





关键词:气候变化、臭氧浓度、健康负担

发布时间:2019年

期刊: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摘要:本研究在不同污染物排放情景和气候情景设定了五种组合情景,预估探究了气候变化与污染物排放控制对近地面O3浓度的影响,并估算了O3暴露所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变化情况。研究显示,人为污染物排放减少是中国O3污染治理的主要有效措施,但气候变化将导致O3浓度上升,抵消污染物减排带来的部分成效。若中国采取强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每年可避免334822例由O3污染导致的过早死亡。因此,未来除持续减少污染物排放外,还需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气候变化导致的臭氧污染,带来更大健康效益。详情>>


北京冬季PM2.5高时间分辨率多模型源解析

High-time-resolution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PM2.5 in Beijing with multiple models





关键词:PM2.5、冬季、北京

发布时间:2019年

期刊: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摘要:本研究从污染源、区域传输及排放区域三个方面对2016年北京冬季PM2.5污染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二次污染源和燃烧源是北京发生雾霾的主要因素。因此,严格控制北京本地煤炭燃烧,减少周边地区生物质燃烧和二次污染的前体物排放量对改善北京空气质量至关重要。详情>>


中国各灰霾区不利气象条件与累积气溶胶污染的双向反馈机制

The two-way feedback mechanism between unfavorabl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and cumulative aerosol pollution in various haze regions of China





关键词:PM2.5、气象条件、区域传输

发布时间:2019年

期刊: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摘要:本研究量化了全国不同区域不利气象条件与累积气溶胶污染双向反馈机制的大小,研究发现在污染程度较高的华北平原、关中平原和东北平原,反馈机制比长三角、两湖盆地和珠三角地区更为明显,建议考虑区域间和跨区域的污染传输,控制主要灰霾区域之间的排放,减少污染物的传输或避免达到触发双向反馈机制的阈值。详情>>


1998至2016年中国东部卫星反演的PM2.5浓度趋势及其与排放量、气象条件的关系

Satellite-derived PM2.5 concentration trends over Eastern China from 1998 to 2016: Relationships to emissions and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关键词:PM2.5、气象条件、排放

发布时间:2019年

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

摘要:基于1998至2016年期间卫星反演的PM2.5浓度数据,本研究探讨全国七个重点区域PM2.5浓度的长期变化趋势,以及PM2.5浓度与污染物排放量、东部地区的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2006年后PM2.5明显减少,主要归功于SO2的减少。气象条件变化也是PM2.5浓度变化的重要驱动力(贡献占比48%)且具有地域差异。详情>>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广州市大气PM2.5浓度驱动因素分析





关键词:PM2.5、影响因素解析

发布时间:2020年

期刊:环境科学研究

摘要:本研究基于自然因素数据与社会经济因素数据,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通过因子探测、生态探测与交互探测,发现自然因素(尤其是植被指数、平均降水量)及自然因素与人为活动(如交通出行、电力消费等)的交互效应对广州市PM2.5浓度变化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在研究城市环境变化的驱动影响因素时,必须要把人为影响因素考虑进去,特别是要注重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产生的影响。详情>>


我国不同城市群的雾霾形成机制和相互影响作用

Amplified transboundary transport of haze by aerosol–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 in China





关键词:PM2.5、重污染

发布时间:2020年

期刊:Nature Geoscience

摘要:本研究基于多种观测资料和数值模式模拟,发现对于长三角而言,同样的减排强度,只要将减排时间点比预报得出的重霾出现时间提前(譬如提前两天),不但可以减轻华北地区的污染,也有助于对随后出现的长距离传输重污染过程进行削峰。本项研究对于我国实施跨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控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详情>>


我国新冠疫情管控期间东部重霾污染成因

Enhanced secondary pollution offset reduction of primary emissions during COVID-19 lockdown in China





关键词:PM2.5、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

发布时间:2020年

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

摘要:本研究结合大量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探索了我国新冠疫情管控期间东部重霾污染成因,并提出应对秋冬季大气复合型污染需充分考虑“跨区域、多污染物协同减排问题”,尤其是考虑区域内综合考虑不同前体物的减排方案。详情>>



无机气溶胶质量分数增加对中国空气污染和霾事件的影响

Increased inorganic aerosol fraction contributes to air pollution and haze in China




关键词:无机气溶胶

发布时间:2019年

期刊: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摘要:本研究利用综合地面数据集揭示大气气溶胶中无机组分的变化趋势,发现颗粒物中无机气溶胶组分的增加对1980至2010年频繁发生的霾事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考虑到未来几十年的巨大能源消耗和大气气溶胶中无机组分的来源,应持续减少硝酸盐、硫酸盐及其前体,以改善中国的大气能见度。详情>>



华北平原生物质燃烧对于有机气溶胶分子性质及其日变化的影响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and diurnal variations of organic aerosols at a rural site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 influence of regional biomass burning 




关键词:农村生物质燃烧、有机气溶胶

发布时间:2019年

期刊: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华北平原北部的一个农村监测点进行连续取样分析,发现华北平原农村区域夏季有机气溶胶受露天燃烧直接排放影响,生物质燃烧不仅促进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而且较为密集的生物质燃烧将会显著影响气溶胶的浓度和组分,从而影响区域尺度上的大气化学性质和气候特征。详情>>



注 | 以上内容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注明出处


政策列表系列

点击图片,查看实时更新“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列表

点击图片,查看实时更新“碳中和”政策列表-国家篇

点击图片,查看实时更新“碳中和”政策列表-区域地方篇


文献工具追踪指南

进入CCAPP公众号,按照下图指示查看实时更新的文献工具

往期回顾

数据追踪 | 2022年7月全国PM2.5与O3气质地图,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地区O3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专家观点 | 阚海东:大气污染全谱系健康效应的探索

活动新闻 | “‘十四五’重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研究”沙龙顺利召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