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 | 黄健秦:读李宗江教授 《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第二版)

上教语言学 上教语言学 2020-01-18

本文作者:黄健秦,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


李宗江教授的《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初版于1999年,再版于2016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再版。让我们来看看新版的特点。


一、怀旧与“三多”


新旧对比,除增加一篇论文外,新版内容基本“按原貌刊出”。新版多了一篇再版前言,作者在前言中阐述了数年来的心路历程。


体例和内容方面,新版修订了参考文献,新增了近十部(篇)文献。旧版的语料文献按出版社排列,新版变成了一般的体例:即按年代排序(从先秦到明清),查询更为便捷。历时语料浩如烟海,作者精选出78部文献,覆盖经史子集。新版还增列了工具书一栏(21部,其中有6部是从旧版的参考文献中移过来的,也就是说,旧版的工具书和参考文献糅在一起,新版将二者分开了,便于初学者)。新版将旧版的附注(尾注)全部改为脚注,方便读者阅读。


李宗江教授对自己20年前的研究,既不以今非古,也不以古律今,并十分关注新发展、新观点、新文献。


二、“深挖”与“外拓”


现代汉语研究者,若要拓宽眼界,要么“向外看”(学西方理论、汉外对比),要么“向深挖”(结合汉语史、方言),以解决共时平面的难题,两种努力应当结合。“向深挖”,有了源头和积淀,增加了厚度。内省和内求,同样会触及语言的共性和国际性的热点,与“向外看”殊途同归。


在对语言事实的描写和分析方面,可将汉语和外语结合,也可将共时和历时结合,李宗江教授致力于后者,且注重深挖与外拓。


作者敢于质疑,善于运用历时材料验证共时分析,比如朱德熙先生认为限制副词(如“光”)直接修饰名词是省略了“是”(省略说),但作者从汉语史角度的考察,指出“是”是后加的(后加说),并非省略的。(《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第二版,第81-82页,本文页码均同此,以下省略书名)


三、框架与个案


框架方面,李宗江教授在书中构建了一个宏阔的语义-句法世界,跨越近三千多年的语言生活。


1.词汇演变的界定,分为衍生性演变(源词变出新词)和交替性演变(新增旧减、新旧交替)两种,本书常用词范围包括:代、量、名、动、形、叹、数、词缀、虚词。


2.衍生性演变,分为七种关系:词义引申、实词虚化、重新分析、聚合类推、组合同化、语音变化、派生与复合。


3.交替性演变,分三种类型:旧范畴的消失、新范畴的产生、同范畴内成员的变化。


4.演变的八个影响因素:语音、语义、语法、语境、词汇系统、外语、认知、社会因素。


5.研究目的:确定新词的来源、产生时间、新旧词的替换过程、辨析同时代同义词的差别、说明演变之因。


6.研究方法:通史性研究、断代性研究、专书性研究、以单词为单位的研究、以同义聚合为单位的研究、以语义场为单位的研究、用量统计方法、组合关系分析、聚合类比分析。


7.研究意义方面,有益于建立科学的汉语词汇史、丰富汉语历时词汇学理论、历史性语文辞书的编纂、汉语词汇教学、现代汉语研究、古文献整理。


8.演变问题存疑:常用词寿命问题、新词产生的时间差问题、位置变化问题、历史语料的同质性问题、起始年代问题。


作者也在不断反思自己的研究。1998年他还遵循“语法化的单向性”理论,但六年后,他就以量词的实义化为例,提出“语法化的逆过程”,较早地验证了“去语法化”理论(第205页)。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关于“词化”的理论意识,也在这部书中得以酝酿。作者当年提及的“词化”概念,还是“词汇化”的缩略词(第222页),随着研究的深入,他近年来提出和“词汇化”(历时概念)不同的“词化”(共时概念,即词法),作出严格区分,得到学界认同。


《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第二版)十一篇个案研究中,作者对十个问题进行了小切口、深层次的研究,如下:


结构类(1组,1篇)

1.后起的“V得了”是如何替换“V得”的?

动词类(2组,3篇)

2.动介词“给”是怎么替换“与”的?“与”是怎么消亡的?

3.两篇文章讨论动词“进”替换“入”。

副词类(7组,7篇)

4.时间副词“便”替换“即”,“就”再替换“便”,这是两个过程。

5.类同副词“也”替换“亦”。

6.总括类范围副词(单音节)25个,挑选9个,最后“都”替换“皆”,最终胜出。

7.限制类范围副词,15个,现代汉语中“只”“就”“单”“光”等胜出。

8.“才”类副词,7个选3个(始、方、才),“才”胜出。

9.“还”类副词,13个选3个(犹、尚、还),“还”胜出。

10.重复副词,主要描写“又”“再”的胜出与平分秋色。




受“当时学界的认识水平”影响,《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中也难免有一些“稚嫩的足迹”。


比如为何可以说“孩子被他管坏了”(第82页),不可以说“*孩子被他管好了”,当时只能从“被”倾向于“不愉快”来解释,现在我们知道还有一个“反预期”的问题,含有“量范畴”,而且,“被”也不乏用于“愉快”的场景。另外,关于“V得1”和“V得2”(“挤得我动不得”和“可万万动不得”)的区分(第101页),如果有了“情态”理论,则更好解释:“V得1”是动力情态,而“V得2”是道义情态。


再如,从个案选择来看,常用词当以实词为主,但作者对半实半虚的副词情有独钟。倘若能在评注、语气、情感方面作出更多的研究,对接上自然语言处理相关理论,就会对当下的情感识别技术有直接的贡献。


对于把汉语史作为研究方向的读者而言,《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第二版)是必读书;

对于把现代汉语作为研究方向的读者而言,这本书让你深入而又不陷入浩瀚的文献;

对于把外语作为研究方向的读者而言,这本书让你领略到深厚的汉语语言文化传承。


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第二版) 

作者:李宗江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16-3 

页数:258 

定价: 41.00元 

装帧:软精装 

ISBN: 9787544459563


扫描或按住以下二维码,可购买


了解更多好书,请点击阅读原文


相关阅读:

书讯 | 梁银峰《汉语史指示词的功能和语法化》

书讯 | 《汉语研究方法导引》新书预售开始!

读书 | 也许是最好、最薄的一本音韵学入门书

读书 | 丁健 :重读陆丙甫《核心推导语法》

读书 |  虚词辨章 考镜源流——评《吴语虚词及其语法化研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