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外们的奇葩XP,是从汉堡王和麦当劳的玩具餐开始培养的吗?

怪物马戏团 BB姬 2021-07-03

2016年广泛传播的假新闻:一女子因在麦当劳的球池中用乐园餐玩具**被捕。


怪物马戏团 | 文


之前,汉堡王上线了一套看似人畜无害的玩具餐,其中的玩具叫做“hot wheels”,可以翻译成“风火轮”。这套“看似”人畜无害的玩具,实际上也是真的人畜无害,然而它却在海内外引起了一些讨论。



为什么?因为如果你曾了解一些奇怪的重口玩意儿的话,那这货看起来就实在太可疑了点



在reddit论坛上,有一个暗无天日的著名分区叫“龙*车”,它还有个镜像分区叫“车*龙”。那这两个论坛到底在讨论些什么呢,你再盯着它们的名字看一会儿就懂了。


这两个论坛已经8岁了,其背后的文化极富冲击性,是一个有十余年历史的传奇meme。围绕着它俩的“主权争夺战”,也持续了多年,复杂精彩又混沌,到了我完全不想深入解说的地步。


目前其中一个已经是五万多成员的大分区了


你可能以为这东西的起源是某个谐音梗,或是一句被无辜迫害的台词。但不是的,它真就是一种怪异至极的癖好,看一眼就能对人类本质产生深渊级别的质疑,一面世就掀起千层浪,仿佛唤醒了一个藏在人类集体潜意识中的古神。



这么多年来,都有人试图弄清,为何有如此多的人会突然对这前所未闻的东西感兴趣。各类论点漫天乱飞,然而就是没一个确切答案。


在这次汉堡王玩具引发的讨论中,突然出现了一种让人眼前一亮的解释:难道欧美那些诡异的XP,来源是玩具快餐的赠品



赛百味有个同名系列,但完全没有龙


真有可能吗?


别傻了,当然没可能。且不说汉堡王的这玩具是在“龙*车”的梗出现很久后才推出的,这类玩具餐的设计也绝对和XP没一丁点联系。硬把它们扯在一起,实在是有点侮辱那些用心设计玩具的人。


实际上这些玩具都经过了严格的审核,确保其安全、卫生,不含对儿童不好的影响。不过,你懂。


但是再等一等,仔细想想后,好像又觉得,这事没准也没那么荒唐。


因为就像是“龙*车”这梗一样,它涉及的西方龙和跑车完全就是无辜的。


“有问题”的总是人。







同样是在欧美互联网圈,有一条著名的定律叫“定律34”。定律34的名字让人想起黑色幽默大师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 22)》,其内容也一样黑色幽默:只要一个东西存在,那就有人在用它ghs


归纳总结就是上面那句话


这定律可以用来解释车和龙的故事,也能用在麦当劳和汉堡王的玩具餐上。


在各种类似P站的网站上,你都可以搜出和麦当劳玩具餐里的玩具相关的内容。这些视频有些涉及人,有些就是玩具扮演的木偶戏。其黑暗程度犹如敌基督降临现场,难以一言蔽之,也可以用一个词直接总结:变态。


Xdm,非常辣眼睛,不要去看它们,我怕你对人类失去信心。



除此之外,一些“正常人”也常以不正常的眼光去看待西式快餐里的玩具。时不时,你就能看到哪个父母又在投诉麦当劳的玩具有伤风俗。在他们眼中,调皮伸吐舌头的小黄人是阿黑颜,连马里奥都在做奇怪的事。



等等,这样看着好像是有点不对劲……


所以虽然从没人点明,但你很难不去幻想实际上有一批人,对玩具快餐里的玩具就是有些不可名状的欲望。


其实这也不一定就是什么大不敬的荒唐事。因为对21世纪前出生的欧美人来说,整个成长期可能都浸泡在快餐玩具中,尤其是从幼年到青春期的那段时间。


海外有很多乐园餐玩具的收藏家


在如今的我们看来,或许难以理解他们对麦当劳玩具的执着。但那是因为我们今日看到的麦当劳玩具,已经是变化多次,甚至是有些变质了的版本。更何况如今连国内的肯德基和麦当劳,都已经和欧美的同名店“分家”了


现在提到麦当劳的玩具餐,已经越来越难提起小孩的兴致了。而且最近十年,很多人都在谈论麦当劳的玩具质量和设计感越来越差,除开与一些大热IP的联动款,甚至有点无人问津的感觉。





而在90年代后期,麦当劳的玩具是很精美的。就算在当时还把麦当劳当成奢侈品的国内,也有不少人对其大为追捧。


比如90年代末的史努比玩具餐


在90年代前,麦当劳玩具对欧美小孩的影响更是夸张。


麦当劳的玩具餐原文叫“Happy meal”,直译成快乐餐;在中国,它被翻译成“开心乐园餐”。



这个译名很值得玩味,因为它包含着麦当劳宣传史的一角。在60年代,麦当劳面向儿童的宣传方式,就是打造一个麦当劳的乐园世界,很像迪士尼乐园的理念。


这套宣传方式其实是著名的Sugar Cereal麦片掀起的,你在《辐射》系列里能找到这款麦片的模仿物Sugar Bombs。



在当时的广告里,麦当劳带着一群拟人化的食物演着布偶戏,这些布偶在当时都是名声响当当的角色。麦当劳为它们做了很多周边,甚至还有小型儿童乐园。




然而后来,麦当劳的这套宣传策略却陷入了丑闻,它被控告抄袭一款叫《H.R. Pufnstuf》的经典老布偶剧。在丑闻的影响下,麦当劳不得不寻求新的宣传手段去占据儿童的心,而开心乐园餐就是他们找到的答案。


《H.R. Pufnstuf》


在当时,开心乐园餐中的玩具是麦当劳营销策略中的重中之重,所以他们向其投入了巨量资源。毕竟对于家庭消费群体来说,一旦抓住小孩的心,很可能就获取了整整一家子顾客。


实际上这套营销策略也不是麦当劳的发明,它来自70年代Burger chef和《星球大战》的联名玩具,获得了巨大成功。然而它确实是被麦当劳发扬光大的,麦当劳的乐园餐,也是这一类营销的代表。



所以不少经典的麦当劳玩具,实际上都是亏本的,它们的目的是以精致的做工和巧妙的设计征服当时的儿童。虽然后来,麦当劳的玩具可以以1美金左右的价格单独买到(只要你提出要求),但这其实是麦当劳为了规避法律纠纷定下的规则,这些玩具的实际价值要比1美金高很多。


麦当劳的玩具营销策略效果拔群,这让他们获得了另一个巨无霸合作伙伴——迪士尼。这种超强联合,让麦当劳的玩具覆盖了海量的儿童向IP,并使其最终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玩具经销商


迪士尼与麦当劳合作的动物王国系列


在当时,麦当劳玩具不仅便宜,还囊括了孩子们日常接触到的各种动画角色,小孩又能打着吃东西的幌子获取它们。而且由于麦当劳首先考虑的是玩具餐的营销效果,而不是玩具本身的盈利能力,所以他们可以给孩子们提供性价比高到“不合理”的精致玩具



对买不起更精致玩偶的孩子们来说,麦当劳玩具就是他们唯一能拥有迪士尼公主、芭比娃娃和彩虹小马的机会。而且不像是正规的芭比娃娃通常是女孩在买,麦当劳玩具餐的受众一向广泛,从男孩到女孩;成人也会偷偷买一餐。


对当时的不少青少年来说,如果你喜欢某个动画角色,那麦当劳玩具餐没准就是你唯一能“摸到”ta的机会。


而诸如迪士尼公主、芭比娃娃和彩虹小马这类子供向作品,本来就有非常多“奇怪”的二创。


其实完全是纯真且正面的子供向作品,但你就是无法否认有很多性质相反的二创


福瑞控警报.jpg


现在,你应该能稍微理解,为什么在一些人的性启蒙回忆录里,可能能找到麦当劳玩具了。


我相信这些玩具的创作者完全是为了孩子们的童真,可是无奈,人就是这样复杂的生物。性欲是与生俱来的,一定会在成长的某个阶段绽放,就像是树木为了获取阳光,不一定笔直生长,那些纯真的玩具也可能催生出意料之外的事物。


但太过分的还是去自首吧


这么一想,当我们网上冲浪,看到有人在匿名坦白自己小时候的幻想对象是麦当劳玩具,或者正是某款快餐玩具塑造了ta的择偶审美时,也没必要大惊小怪了。


要知道甚至有人把自己整容成芭比和肯


可惜后来,麦当劳的玩具连续陷入多种麻烦。先是他们的营销策略数次翻车,接着大众又逐渐意识到所谓的儿童餐,是非常不适合儿童食用的高热量食品。这一系列问题,导致麦当劳和迪士尼在2006年结束了合作。


别说玩具,连麦当劳本人的小丑形象都因为恐怖片翻车了


谁接过了迪士尼的合作合同呢?是汉堡王,这个麦当劳在欧美最大的宣传对手。虽然如今哪家快餐都有玩具餐这种东西,但最出名的两家,依旧是麦当劳和汉堡王。


那之后,玩具也不再是麦当劳的重点宣传工具,它依旧是一个怀旧的传统,可已经失去其强大的营销能力,毕竟现在的小孩对实体玩具越来越不感兴趣了,玩具不再能抓住孩子们的心。


虽然在18年,迪士尼和麦当劳又恢复了合作


如今麦当劳的玩具餐,对我的吸引力已经比不过免费微笑了


所以,之后的麦当劳玩具质量急速滑坡。更为精致的手办和模型占据了实体玩具的市场,快餐店不可能与其竞争。如今,我们看着橱柜里那些愈发精美昂贵的“老婆们”,难以理解快餐店玩具曾以怎样的统治力,将动画中的公主、女王和魅惑女巫带出屏幕,递给长夜之下、成长之中的青年们。


很多女孩的童年梦想,以及,一些男孩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些快餐玩具和快餐店,有时候也没那么天真无邪。比如麦当劳就曾在日本投放过一系列暗示性的广告。



堪称快餐广告业界整活之王的汉堡王,更是直接把轮子碾上了人的脸。他们不仅在广告里整活,还直接推出过“开心成人玩具餐”。里面送了什么东西,想必不需要解释。


这是汉堡王的官方广告,对应的产品是“Long Chicken BK(长鸡汉堡)”


以色列汉堡王的成人玩具餐


在这种大人小孩两手抓的营销策略下,催生出奇怪的东西,真的不意外。你可能觉得我今天说的这些事很荒唐,吃个汉堡怎么也能和XP联系到一起呢?


那我只能说,可能你对“定律34”的了解,真还不够深。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