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连雪糕都吃不起了?
真新镇小茂 | 文
进入6月份,天气一天比一天炎热,就又到了左手啃西瓜右手吃雪糕的季节。
但近年来情况有变。相比价格勉强还算亲民的西瓜,雪糕这个浓眉大眼的却叛变了革命,成为打工人高攀不起的存在。
我想诸位可能也有这样的经历。某日闲逛,忽觉口中饥渴,去便利店随便挑了根雪糕想解解暑,付款瞬间看到一个两位数的数字,心顿时就凉了一半......
说来也奇怪,不知何时起,吐槽雪糕价格快变成我身边的日常话题了。BB姬上班摸鱼的群在水,就连周末想去涩图群里找福利时,这帮家伙也“不务正业”讨论起了雪糕。
还有最近网上不是有一种段子很火么?一般场景发生在超市或便利店,随手拿了两支雪糕,一结算三十多块钱。脸皮薄的只好乖乖付款,脸皮厚一点直接撂下走人,高情商则会问老板一个不存在的口味,然后赶紧换两支重新付款。
结果新的雪糕拿过来,付款金额变成了五十多。只能边吃边安慰自己,一两块的吃了只有嘴上凉快,这种吃完心里也拔凉拔凉的。
虽然视频是演的,传达的情绪却很真实。这些段子能火起来,多少反映出大伙在某件事上达成了共识——
天下苦雪糕贵久矣!
搁以前,巧乐兹和可爱多那可是雪糕界的贵族啊。吃的时候都得昂首挺胸,在旁人艳羡的目光注视下,轻轻撕开巧克力外衣,慢慢舔舐里面的奶油和大块巧克力。可现如今,它们却成了打工人在夏天唯一可以信任的朋友。
在过去,成为勇士要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如今这项标准还要加一个条件,那就是敢拿自己不认识的雪糕品牌。
那些你没见过,却总能在付款时把你吓一跳的雪糕新贵们,如今获得了一个专有名词“雪糕刺客”。它们不会像哈根达斯那样,用专门的柜子把自己隔离起来,而是躲在冰柜的边边角角,等待某个冤种拾起自己,在付款时狠狠给其来上一刀。
当现实过于魔幻,原本稀松平常的事物反而能够登上热搜,实在有点让人哭笑不得。
昨晚一下子刷出来两
也不由得让人怀念起童年里那些平价雪糕品牌。
先简单唠几句中国雪糕的历史吧。关于中国雪糕/冰棍的起源你能在网上找到很多种说法,有扯到秦汉时期的,有说是宋朝经济发达时的产物,还有人说世界最早的冰淇淋来自元朝,总之没个准头,当民间故事听听就好。
不过若是以现在的雪糕形式为标准,答案倒有迹可循。常见的说法是,中国最早的雪糕品牌是“马迭尔冰棍”,由俄籍犹太人开斯普于1906年在哈尔滨创建,至今仍是当地最具标志性的特产之一。
这个我觉得确实好吃,有很多种口味
碍于那个年代的生产和储存条件,当时的雪糕还属于名媛贵妇们的下午茶,吃的就是个阶级差距,贵也有它贵的道理。
普罗大众开始吃得起雪糕,背后有一段相当硬核的历史,得从建国后的六七十年代说起。当时国内倾向于发展重工业,各地钢铁厂和军工厂基本上三班倒不停歇。可那时空调、风扇啥的还没普及,为了帮工人解渴消暑,一些重工企业干脆开设副业,开始研制生产各种冰棍和冷饮。
颇具代表性的,是位于甘肃兰州的“504牌雪糕”。它背后的兰州504厂是中国第一座浓缩铀生产工厂,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艘核潜艇、第一座核电站提供了核燃料。
504雪糕的背景过于硬核,以至于坊间传闻504雪糕的奶油是用核工业离心机转出来的,纯度极高,因此奶香浓郁,特别好吃。
后来到了九十年代,国内经济重心渐渐转向民营,90后出生的小孩很幸运地赶上了中国雪糕的大爆炸时期。最早是那种又长又直,只有甜味的冰棍。光膀子大叔脚踩三轮车叫卖,看到有流着鼻涕和哈喇子的小孩过来,就掀开保温箱上厚厚的棉被,里面是那种一毛钱一根、可以嗦很久的冰棍。
没过几年,各种口味、造型的雪糕和冰棍开始层出不穷。比如干净又卫生的分享型冰棍“七个小矮人”。撕开薄薄的塑料外衣,看到7个五颜六色的小型冰棍依偎在一起。但考虑到7是个单数,我怀疑当年有不少人因分配问题大打出手。
售价高达两块钱一根的“天冰大果”无疑是土豪专属,外圈是一层厚厚的果味冰棍,中间空出来装奶油冰淇淋。这玩意通常只能大伙一起凑钱买,一是单品价格有点高,二是一个人也实在吃不完。
以及兼具颜值和口味的性价比之选光明牌雪糕。无论是经典的三色杯,还是口感细腻的光明牌奶砖,至今还有不少簇拥。
再后来,外资的涌入进一步推动了国内雪糕市场发展。比如很多人喜爱的娃娃头雪糕,其实是从意大利引进的;把果冻和雪糕结合在一起的“绿舌头”,生产商和路雪是一家英国公司。
总体来说,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雪糕市场是蒸蒸日上的,无论外资还是国产品牌尚处在还算良性的竞争环境中。彼时雪糕是面向所有人的小零食,最上流的大概就是巧乐兹了,偶尔买一根也不至于让人肉疼。
当我们以为,中国雪糕市场将步入一个百花齐放的盛世时,何曾想这竟是最后的巅峰。
万恶之源始自2018年。这一年,一家名叫奥雪的雪糕品牌在社交平台火出了圈,得益于他们推出的两款网红产品椰子灰和咸蛋黄雪糕。
椰子灰售价9元,双蛋黄售价5元
说实话,这两款雪糕我都吃过,口味还算不错,售价也没有贵到离谱,但它们的出现确实敲响了雪糕产业网红化的号角。同年,可能是雪糕产业真正的“万恶之源”钟薛高出现了,其代表作是一款售价高达66元的雪糕“厄瓜多尔粉钻”,借助双十一打响名声,上线15小时内就卖出了两万多支。
钟薛高属于是把互联网玩明白的。来看看他们怎么形容“厄瓜多尔粉钻”:柚子来自日本爱知县,号称20年才结果,成本120万一吨;做成外皮的巧克力,是来自厄瓜多尔的天然粉色可可,据说几万棵树才有一株粉色可可......
里面有多少吹逼成分,咱也不好下结论,只知道它因为发布虚假广告被行政处罚过。但除了“抬高”物料成本外,这品牌还特别喜欢搞跨界联动,甚至像二次元里的《FGO》《碧蓝航线》都有,营销功底对比其他品牌根本就是降维打击。
就是盯着年轻人钱包去的,赶上那两年“消费升级”的潮流,再加上本身味道确实还行,种种因素叠加,也难怪会有人愿意为这牌子买单。
钟薛高的成功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各路牛鬼蛇神看到后,纷纷觉得我也能行。你一个毛头小子都敢这么玩,我正规奢侈品参一脚没意见吧。
眼看在用料上卷不动,商家又开始在外形上动刀子。于是未曾设想的道路——“文创雪糕”出现了。你肯定不会拒绝一根玉米或香蕉形状的雪糕对吧,它们长得这么好看,卖您老八十也一点都不贵对吧。
什么?您老说自己的口味偏重?别着急,我们这里还有一款烤薯片雪糕,零食界的两大王者强强联合,咸酸外皮搭配甜美的雪糕,保准您尝一口就唇齿留香。
要是还嫌不够刺激,那我也只好出绝招了。这里有麻的、辣的、香的、苦的、臭的,只要您老还是地球人,总有一种口味能get到你的神经。
对了,还漏掉一款重量级产品——5年高考3年模拟雪糕,据说吃了还能兑换真题,当然价格也不便宜,在某东上12支售价226元。也许,这就是学习的代价吧。
看这满减力度就知道了
当然,以上这些极度奇葩的雪糕我们在现实中很少遇到,但雪糕市场已经被带坏了。它再也不是学生和打工人的好伙伴,而是一个个笑里藏刀的刺客。如今只要是不认识的雪糕品牌,不管看起来像不像网红产品,大概率售价都接近甚至超过两位数。
这导致,如何避免在冰柜中拿到昂贵雪糕,成了当代年轻人必修的生存技能。
很实用的教学,UP主:知心者联盟
扯了一大堆的奇葩雪糕,有件事你可能会感到疑惑:现在的雪糕市场群魔乱舞让人头大,可是以往那些物美价廉的雪糕品牌,为什么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
答案很残酷,因为它们真的不怎么赚钱,有些甚至破产倒闭了。2018年7月21日,那个蒸蒸日上的网红雪糕元年,光明乳业旗下的上海益民食品一厂有限公司发了封致消费者的信。
字写了很多,其实主要就表达两件事:一是近年来原材料、包装、人工等生产成本大幅攀升,我们真的顶不住了,要涨价。盐水棒冰从原来的0.7元涨到1元,绿豆棒冰从1元涨到1.5元。
二是向消费者承诺,会努力拓展新的销售渠道,原因是越来越多人表示自己身边买不到光明牌雪糕了。
光明雪糕的困境,从财报中就能一览无余。比如公告发布的2018年,益民一厂前三季度的营收为入1.11亿元,而净利润只有59万元,利润率几乎可以无视。
而如今四年过去,情况没有变得更好。
我还看到一条消息,说是波士顿咨询公司在2015年调研时发现,哈根达斯赚走了雪糕行业70%的利润,且有一半的利润都由中国市场贡献。
为什么这么能赚钱,主要就因为在中国卖得贵呗。
一边辛辛苦苦一年几乎不赚钱,一边轻轻松松套走行业大部分的利润。谁能霸占冰柜,其实是资本替我们做出了选择。
不过说到最后,我个人倒也不看好这种现象能一直持续下去。随着雪糕网红化迈入第五个年头,人们的新鲜感逐渐消退,网上几乎清一色是反感的声音,凡事做过头都会迎来反噬。网红雪糕与前两年的网红奶茶有类似的调性,后者经历几年的狂热内卷之后面临行业大洗牌,反倒是主打亲民路线的蜜雪冰城异军突起成为赢家。
能支撑所有网红产业活下去的,终究还是消费者自己的钱包。
-END-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