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和911事件同时播出的神番,又因为预言了AI、开盒,成了今年爆火的文化符号
怪物马戏团 | 文
你认识这个动漫角色吗?
如果我是在20多年前问的这问题,那可能不少日本/美国的动漫粉都能认出她;把问题放到5、6年前,知道的人可能就没那么多了。可假如在最近2、3年再问,很多人又都会脱口而出说:这是玲音。
她是一位,在诞生20多年后,再次火起来的“宅男女神”。如今,哪怕在那些看似和ACG没太大关系的亚文化服装店(当然实际上很多是密切相关的),你都能找到玲音被印在了衣服花纹上,仿佛一个文化符号。
从微博到B站到小红书,现在都有大量与这动漫相关的热门贴。就连爱发电的官方账号,头像与名字也是玲音,所以你每次进入都能看到玲音的身影。
我曾在文章中提过两次玲音,每次都让热评第一变成了她的粉丝应援会。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聊一下这个特殊的动画。
《玲音》是一部98年的动漫,和《星际牛仔》《EVA》是同一年代的作品。那个年代的日本动漫,很多都喜欢从先锋科学理论和哲学、宗教中获取灵感,并运用各种实验性的表达手法。
有人说,那是一个不会再出现的时代,它背后的创作者们成长自被誉为“日本最后前卫岁月”的70年代。一种经济和文化上的傲气,加上东西方艺术的碰撞,让那时的动漫大胆拥抱了实验性的创作理念;随后的经济崩塌,又为作品增添了一抹迷惘和失落,化作一场场迷失在无法复原辉煌中的绮梦。
《玲音》就是这种动画中的探索者,它比当时TV版的EVA看着还晦涩、意识流,并因此成为欧美宅圈的cult经典。后来在10年左右,这部动漫在中国也有了名气,因为不知是谁搞了个传播度极广的“90年代三大黑暗动漫”,为《此时此刻的我》《非常偶像KEY》和《玲音》加了个响亮的传播头衔。
直到今天,你都能在B站上找到2010年时,这部动画被上传至B站时的版本。有趣的是,同时B站也买了它的正版。可能这就是B站上少数几个,因为太有纪念意义,没被清理掉的用户上传动画吧。
不过实际上,《玲音》的基调并不是黑暗,至少和《此时此刻的我》这种压抑绝望的作品不一样。它只是非常神秘,非常晦涩,且涉及了大量成人议题。
这动漫到底说了什么?很难概括,因为它太意识流太晦涩了,制作人曾表示,戈达尔这样的作者电影导演,对这个项目造成了深远影响,可想而知它看着有多“烧脑”。而且粉丝对它也有不止一种解读。
但简单概括来说,它说的是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人们迷失在了网络世界中,而一个少女在接触网络后,逐渐发现了关于自身,乃至关于整个世界和人类本质的秘密。
注:以下斜体字段落涉及剧透。
要概括得更深一点,它的故事是:一个几乎不用互联网的女孩玲音,在经历了同学的自杀后,接触到了网络世界。她发现人们进入网络世界后,仿佛成了不一样的人,并且一些人宣称: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的边界正在模糊化。
同时,玲音也受到了网络的影响,她上网后的性格变得截然不同,且逐渐也开始相信网络世界和现实是互通的。
随着玲音探索网络的深入,她被卷入了一个巨大的阴谋漩涡:有特工开始监视她,还有神秘的黑客组织与她联络。而玲音的现实生活也开始破碎,她的记忆变得紊乱,现实似乎在不断发生变动,而身边的好友也深受这个漩涡的负面影响,网络和现实似乎真的开始融合了。
最后,玲音发现了真相:她是一个被人利用人类的集体潜意识,以及地球的共振频率(苏曼共振)造出来的,具有肉身的程序;她本就诞生在网络世界,其诞生的意义,就是为了打破网络和现实的边界。而当她杀掉自己的制造者,一个舍弃肉身,试图成神的人后,她自身也飞升,成了能够修改世界、无处不在的神。
文章开头,我说玲音是宅男女神,这指的不是如今那种卖福利的“宅男女神”,而是更接近这词刚诞生时的涵义。
《玲音》播出后很久,下面这张截图都颇具人气,被许多人截来做头像。这个场景是玲音为了连接网络,在0基础的前提下,靠着一本说明书组装了一台超级电脑。当时,《玲音》少见地把装机、黑客这种“宅男向”的geek文化,和少女联系在一起,让玲音成了一个真正的宅男女神。
被称为赛博玫瑰的油管早期UP主@randytaylor69(Rose),同样有这样的气质和人设,所以你可以在各种玲音和Rose视频的评论区里看到对方。 巧合的是,Rose的热度也在这两年回暖,成了千禧年网络怀旧潮中的一个文化符号。
你会经常在各个国家的作品里,见到“不善社交的天才黑客少女”这种设定,从《龙纹身的女孩》到《女神异闻录5》;而《玲音》就是最早这么做的动漫之一。
所以为什么这部动画,突然在这几年火了呢?
这问题的答案很复杂,首先是因为,《玲音》本就是一部有着经久不衰潜力的作品,它的制作意识超前,放在今日看也独树一帜,自然没那么容易被遗忘。
另一个原因是,其极为出色的主题曲《Duvet》,为它贡献了海量流量。
《Duvet》是英国乐队Bôa的作品,女主唱的唱腔有一点90年代爱尔兰女歌伶的韵味,有时让人幻听到小红莓乐队(王菲的唱腔也是受此流派影响)。三年前,这个乐队终于把快要电子爆浆了的MV传到了油管上,被人疯传,获得了接近2000万播放,引发了翻唱热潮。
热评说,这首歌,属于生命终结时出现的演职人员字幕(credit roll)。
这两年,这首歌在中国各种平台的热度也很高,很多长/短视频都用它做BGM,在B站上,它有破百万、两百万播放的试听;在抖音,它甚至有点赞数近百万的视频。
另外,《玲音》本身也成了千禧年文化怀旧浪潮里的一个符号,在中外都是如此。
关于这事,还有一件有趣的轶事。一年前,有人在油管上传了自己录制的一集《玲音》,是当时在美国电视频道上播出的TV版。接着,人们发现,这被录下来的一集,竟然是在911发生时播出的——就在动画顶端,还有当时针对911新闻播报的滚动字幕。
因为911事件是在发生后一段时间,才被叫做911事件的,而动画中的字幕,显示的只是“巨大的美国悲剧”。所以直到有人对比了播出时间,才意识到其背后真正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人们认为这是个非常奇妙的事,因为一部小众且忧郁的日本动漫,在20多年前,奇妙地和撼动美国现代史、某种意义上来说,影响了整个世界格局的事件联系在了一起。尤其是对于许多美国的00后一代而言,这两者都来自他们没亲历过的时代,且就发生在他们诞生前;然而日本动漫和911的后续影响,却在他们如今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这段已经突破256万播放的录像,让人们挖掘出了更多当时的历史。比如这家叫做KTEH的电视台已经消失,它曾是许多经典日本动漫(包括EVA)第一次在美国播出的平台。当时日本动漫在美国是小众文化,他们需要靠募捐才能把这种节目继续下去。
而911发生后,KTEH紧急推迟了原本要播放的一档轻松旅游节目,只能用其他的节目顶上——于是,他们选择了描述人类社会沟通失败、恐怖袭击、以及新世纪迷茫精神的《玲音》。
最后,《玲音》之所以重回大众的视野,恐怕还因为大家愈发地认为,这是一部有很强寓言性的动画。
《玲音》是根据一种叫意识八回路模型的理论创作的,这实际上是个被淘汰的伪科学理论,虽然它创造性地把人类的大脑和思维方式,类比成了“电路”,并且将意识分为数个部分,一些部分负责人类个体的生存,另一些部分,则负责人类整体的进化。
动画里还出现了VR、声控AI助手等先锋内容
这个理论贡献了《玲音》中大多数剧情,可动画最前卫的是:它在1998年,就精准描绘出了现代人沉迷网络后的精神状态。
于是在动画中,你可以看到人们在网上魔怔化,变成截然不同的攻击型性格;沉迷网络的人,开始无法分辨网络和现实的边界;它还预见了因谣言传播而起的网暴、以及把网民开盒的“盒武器”攻击方式。
面对还没开始真正普及的互联网,《玲音》展示的态度是消极、迷茫、担忧,又带着一点恐惧与希冀的。这和当时盛行的“虚拟世界”题材作品有种微妙的偏差,因为它不是把虚拟世界的问题放在虚拟世界本身,而是预言它真正的问题,会源自它“将人性的本质暴露在外”的能力。
在动漫中,玲音的父亲警告玲音说,不要混淆现实和网络世界的边界线,网络只是一个沟通的中介,传达信息的工具而已。
然后,他顿了顿,再次对着镜头说:“你听懂,我真正在警告的是什么了吗?”
在《玲音》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指向我们所处世界的暗喻:人类发明了网络,试图连接世界,试图让人类变成某种更多、更深奥的事物,他们试图哺育奇迹。
但最终我们得到的,是由人性外溢、凝固而成的毒液。信息的海洋在这毒液中涌动、碰撞,最终变成黑色的血管,在失去方向的赛博空间中无限蔓生,亿万条血管汇集成了一个无形,又无法被消除的庞然巨物。
于是一个叫玲音的少女,迷失在了这片漆黑的荒原中,就像她代表的所有人类。可是随后,从所有人类的意识中,诞生了一个身为神祇的少女,她以玲音的名字立于荒原之上,带着人心中最古老的某物,凌驾于整片荒原,仿佛一种暗中的守护和引导。
玲音就是一个这样的预言,它并非只是一个描绘互联网发展前景的故事。这是一部述说社会失格的动画,但它的基调是温暖的。
在B站的《玲音》视频底下,是你很难再在这个时代的互联网里找到的话语。有人说:在《玲音》里,ta最喜欢的镜头是,即使爱丽丝用指甲刮伤了玲音的脸,但玲音依然义无反顾的抱紧了爱丽丝。
还有人在评论里写下这样的话:“希望被未来的人看见,希望我死后有人看见。看到了我评论的人,不管你是什么时代,哪个世界的人,我老去,死去的或者虚无的灵魂都会祝福你,我的这颗心永远是真的。”
这些《玲音》的评论,宛如《尼尔:机械纪元》最后的小游戏;在三个人种的演唱者,用三种语言唱出的终结曲中,游戏问玩家,是否愿意付出自己的存档,拯救一个素未蒙面的人;同时,所有玩家亦会被前人留下的存档拯救。
似乎在《玲音》和《尼尔》这样蒙着黑暗面纱的科幻作品中,创作者总会把某种愿望寄托在赛博空间和机器造物中,就仿佛它们是人类的后代,而这是我们身为父母,留给后世的回音。这些回音总是被困于世界之中,却试图刺穿超脱于世界,寄居于人心中的某物。
《玲音》也曾有过一款PS1上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形式同样非常实验性。你扮演玲音的心理治疗师,在一个模拟当时互联网的界面上,查看与她有关的邮件、记录……最终,你会以此深入了解玲音的人生。
由于游戏过于前卫,在当时没有很好的反响,且没能走出日本。然而十余年后,它终于被修复,被重新发掘,引起了许多欧美媒体的注意,他们认为它是《Her Story》,乃至《艾迪芬奇的回忆》这种游戏的前身。
制作组曾说,这个游戏的目的,是为了让玩家接触玲音,理解她,并且爱上她。而为了回应这份感情,他们做出了一个和玲音的动漫一样跨时代的设计:让玲音的声优录入了近500个音节,只是为让玲音在游戏最后,能完美叫出玩家的名字。
这部游戏发布在1998年,哪怕在那个年代过去后,这也是在游戏中极为少见的设计。而被这500个音节拼凑而成的名字,是《玲音》真正的内核——她是一个在直视冰冷的现实后,从背后涌现的温暖拥抱。
这个拥抱是穿越时空的,穿越了困住它的屏幕,它曾是如此前卫,于是直至今日,依旧回荡在纷乱网络世界的一个角落。
在2019年,《玲音》播出的20周年纪念日上,制作方破天荒地宣布对这部动画“开源”。这个代表互联网分享精神的编程术语背后,是对《玲音》二创版权的彻底公开——它将在未来十年彻底属于其粉丝,你可以不仅创作玲音形象的二创,甚至能将其商用。
就这样,《玲音》成了一部重新找回受众的经典动漫。如今,你可以看到大量玲音梗和二创,和各种新meme融为一体,还有人在B站制作了一个AI版的玲音主播。
就像在动画中,被认为消失后的玲音,对着动画中的全人类,以及屏幕外的我们说:“无论何时,我们都会相见。因为我就在这里,我永远与你同在。”
其实世上没有真正能超越时间的创作,所有杰出作品的结局最终都是被遗忘。但在这波大家再次回想起千禧年动漫的怀旧潮中,你的确可以去看看这部哪怕过了20余年也依旧独一无二,依旧迷幻醉人,依旧被无数人热爱的《玲音》。
-END-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