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同样在平台规则下有苦说不出,但比起商家和消费者,外卖骑手仍是整个链条中最没有话语权的那群人。对于骑手,平台会用各种“准时率”、“好评率”束缚他们,并不断“优化”他们的配送时长,试探其底线。
去年9月,一篇《外卖骑手,被困在系统里》的文章引爆全网。这篇文章向人们赤裸裸地展现出,在外卖系统的算法与数据驱动下,骑手配送时间被不断被缩短的现实。
有骑手透露,2016年,3公里送餐距离的最长时限仍是1小时,2017年变成了45分钟,而2018年直接缩短为38分钟。这三年间,同样距离的配送时长整整减少了22分钟。
但即使如此,骑手们也无力反抗平台,只能用超速来避免超时。某种程度上,他们简直就是舍命送餐。
毕竟,如果超时,骑手要面临的将是三方压力。第一是顾客的差评,这不仅会增加骑手的封号风险,还会让骑手面临每单50-100元的罚款。
第二是平台的处罚,“要是配送超时了,扣的钱可能比该挣的还多”。此前有骑手透露,订单超时12分钟,就会扣2元配送费;超时20分钟以上扣6元。
第三是来自站点的压力。如果骑手的超时率过高,将会导致站点的评级下降。这不仅会让同站点其余骑手的配送单价下降,还会导致站长、人事、质控、渠道经理、区域经理等相关人员收入有所影响。
可以说,顾客、平台、站点这三座大山压在了骑手们单薄的身上。看似智能的算法,算不出商家爆单出餐慢,也算不出小区或者写字楼不让进的情况。但不断运转的系统,只会将骑手算到超速、逆行、闯红灯,甚至出现交通意外。
而在这冰冷的算法之下,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是数以百万计的骑手。2020年,饿了么平台的骑手总数已超过300万,同时有超过470万骑手在美团平台获得收入。
再加之系统不合理的订单分配、线路规划等因素,骑手与平台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变大。
于是,针对这群被困在系统里的骑手,七部门印发的《意见》明确提出,不得将“最严算法”作为考核要求,通过“算法取中”等方式,合理确定订单数量、准时率、在线率等考核要素,适当放宽配送时限。
这意味着,即使难逃系统“算计”,外卖骑手们至少也能暂时打破算法的围城,将交通安全放在首位,而非所谓的准时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