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储备2万亿,阿里腾讯京东开始谨慎变化,扩张放缓
出品 | 首席电商观察 作者 | 刘峰
降本增效成为主旋律
互联网企业烧钱的日子结束了,都开始精打细算。
大家的普遍认知是一个企业现金流越高,那么企业的经营便越稳健,发生风险的概率越低。如今,互联网行业也开始有意识地管控现金流。
据晚点财经报道,中国市值前十的互联网、科技上市公司到今年上半年末,资产负债表上至少躺着22544亿元现金或者等价资产,较一季度末增加了2380亿元。
(图源:晚点财经)
一方面开始精打细算,另一方面增加现金和固收配置。从进攻变成防守,告别无序扩张的互联网行业越发小心翼翼了。
进入存量时代,有一个关键词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互联网行业的财报中,出现在企业的总体战略中,那就是“降本增效”。
前段时间,华为任正非的一句“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的纲领”让大家对现在的形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事实上,各大厂早早就开始调整自己的战略部署。
在2022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阿里巴巴表示未来将主要关注两个方面。
一是对很多长期价值不明显的业务,进行关停并转;二是根据业务的不同性质,所有业务端都会有一定的降本增效目标和要求。
腾讯二季度财报中更是直接表示,将主动退出非核心业务,收紧营销开支,削减运营费用,未来将聚焦于提升业务效率并增加新的收入来源。
其中,腾讯二季度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同比下降21%。
在京东CEO徐雷的多次对外发言中,降本增效也是核心词汇。“作为一家零售公司,降本增效是长期的”、“京东一直在不断优化供应链,降本增效,改善利润水平”……
当然,也存在仍然用大规模投入换取高速增长的例子,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比如知乎。
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知乎的销售及营销费用增加近1亿、研发费用翻倍,但营收增长仅为31%,亏损同比扩大50%。
事实上,虽然有一定承压,但是降本增效总体策略之下,电商乃至互联网行业表现出了十足的韧性。
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2.3万亿元,同比增长19.6%。
(图源:新京报)
具体到企业来说,京东二季度实现营收2676亿元,同比增长5.4%,京东物流扭亏为盈;美团二季度营收509亿元,同比增长16.4%,实现单季盈利;拼多多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68%,连续多季度盈利……
互联网行业的红利仍然存在,但是发展风向变了。告别流量时代和无序扩张,如何走得更稳才是行业当下需要考虑的问题。
从流量驱动转为消费者驱动
近年来,互联网行业一路高歌猛进,迅猛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止过。的确,我国的市场环境也可以支撑这样的高速度发展。
人口红利不断释放,巨头们只需要把线下的生意搬到线上重新做一遍,就可以轻松换取规模扩张。
本质上,此前行业巨头一直在做模式上的创新,围绕流量这一核心在打转。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红利时期过去,纯粹流量的打法越来越难,玩家们纷纷转向了对内变革。
以往的增长逻辑行不通,把视线从流量上移开,转移到新的领域成为必由之路。
向内挖掘变量,激发存量用户更多的消费潜力成为企业共同的选择。
我们可以发现行业的核心驱动力随之发生变化,从流量驱动转变为消费者驱动。
从用户增长期过渡到用户运营期,性价比、服务和效率被一再强调。阿里、京东、唯品会们开始追求用户的精细化运营。
随着消费者理智的提升,新消费时代正在重新定义消费市场。站在新消费主体的视角,80后、90后和Z世代更加关注商品的品质和真实价值。
多份行业报告指出,性价比和服务正成为网购消费人群是否进行购买决策的衡量因素。
日前,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张勇明确,“从追求绝对用户数量的增加,转移到服务好这些消费者”这一战略方针作为阿里今后的工作重心。
在效率提升上,京东物流不惜亏本,连续投入12年,收获了良好的口碑。
随着快递物流行业的发展,电商件从一周内到达缩短到三至四天,甚至衍变出了即时零售业态下的即时配送,用户的消费体验得到极大保证。
全方位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看到行业越来越重视私域运营,电商会员便是表现之一。
京东PLUS会员拥有商品专属价、每月赠送运费券以及购物返10倍京豆等权益,付费会员数量超3000万。
淘宝天猫88VIP同样拥有购物折扣、会员联名等专属权益,会员数达2500万人。
唯品会的SVIP对线上净GMV的贡献占比达38%。
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会发现电商平台在扮演的角色也变了。互联网三十年,电商早已渗透进我们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
三大电商平台不止是一个平台,而是社会责任和经济共存的一种基础设施。电商与整体社会的运转息息相关。
例如,把天南地北的消费者和商家联系在一起,购物效率大大提升;无数产业带商家在电商平台销量暴增等等。
你能想象有朝一日离开互联网,离开电商完全回归实体,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么?
从流量驱动转向消费者驱动,互联网行业正在尝试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通往未来,走向长期主义
通向未来,一路疾驰的互联网行业也终于来到了长期主义的十字路口。聚焦长期主义,赛道内涌现出三个明显的趋势。
首先是拥抱实体经济,更加务实。
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红利见底,互联网行业更加需要实体经济的支撑。寻找新增量,互联网经济势必会回归实体经济当中。
今年一月,腾讯推出全新品牌片,明确表示“以数字技术助力实体经济”。
此外,阿里、京东也纷纷转战实体。区别在于京东更倾向于重资产运营,而阿里入股了苏宁、高鑫零售等实体门店。
其次是开始技术变革,探索新业务,寻找新价值。
一方面,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互联网不断有新风口崛起,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催生出全新的业态和企业。新兴技术领域稳步推进,阶段性成果涌现。
另一方面,成熟的互联网企业不断加码对传统行业进行技术改造。
例如,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落地和实践,切实推动了其他众多产业的增长,打开了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
最后是企业互相之间破除边界,走向融合。
在互联互通政策的引导下,短视频、电商、社交等领域正在不断融合。
例如,百度地图上线美团旗下的大众点评、抖音开放平台公布并与饿了么联手、淘宝和微信互相破冰……
更加开放,更加多元,企业趋向于和合作伙伴共创共享价值。
告别野蛮生长,走向长期主义,互联网行业离越走越稳的目标更近了。
跨境电商社群开启啦
欢迎做跨境电商的伙伴进群交流哦
加主编好友,拉你进群
铁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