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天海风浪清 | 这也是香港(3)
经历了大半年热到绝望的夏天,终于在十一月迎来了香港最舒服的天气,早晚的风吹过时浑身舒畅,即使正午也不会再热到汗流浃背,25℃的气温让一切都那么刚刚好。于是到了周末,又忍不住地想出门走一走。
九月份第一次在小红书上看到鹤咀的美景就心生向往,为此也在十月计划了几次hiking,却都因为天气或是时间原因未能成行。到了天朗气清的十一月,终于成功说服了蛋蛋姐和小琳,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六上午,一起来到了这个我心心念念已久的海岸。
鹤咀地处港岛东南侧,是香港现存的唯一海岸保护区,总海域面积约20公顷。早在1996年7月被指定为海岸保护区前,鹤咀就因其独特的生态、地质、地貌而被认定为“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保护区由渔农自然护理署管理,并由岸上的香港大学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协助管理,除获准进行的科研活动外,游泳、船艇、钓鱼等活动都不得在保护区内进行。
(鹤咀海岸保护区地图 from 渔农自然护理署)
在鹤咀道下车后,我们沿着静谧的山路走走停停,满眼都是茂密的树、广阔的海,慵懒地聚集在院子外睡觉的狗狗、流连在花丛中的蝴蝶、引吭高歌的鸟儿……如此景致,让人不知不觉地就降低了声音,放缓了脚步。
(聚集在院子外睡觉的狗狗)
(流连在花丛中的蝴蝶)
从发射站附近的草坪绕行了一段后,我们来到了隐藏在山坡下的雷音洞——如果不是看到七、八个游客聚集在洞口,我们一定会错过这个海蚀洞。走近洞口才发现,想要看到雷音洞全貌,还需要手脚并用地顺着岩石向下攀爬。浪花澎湃,拍打进狭窄的山洞,声音如雷贯耳,顺着浪花的方向从山洞窥向大海,兴奋又沉醉。
(雷音洞的巨石 & 窥向大海的缝隙)
从雷音洞出来之后再向前走,就能看到香港大学太古海洋研究所,建筑通体洁白,矗立在渺无人烟的境地,也不知道在这里做研究的人是会欣喜于眼前的美景,还是挣扎于“与世隔绝”的冷清。太古海洋研究所的附近就是长约8m的鱼骨,经历了岁月洗礼、日晒雨淋,却仍然通体洁白。同样来hiking的local跟我们说,这是曾经在海洋公园表演的杀人鲸“海威小姐”,可今天查资料的时候才发现,鱼骨实则属于1955年搁浅在维港的须鲸,坊间流传的故事,其实只是一场美丽的误会。
(长达8m的鱼骨标本)
看过了鱼骨继续向前,就来到了蟹洞,蟹洞是海蚀地貌产生的海蚀拱,远看时才能见到如蟹钳的海蚀岩。登顶蟹洞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但从雷音洞出来后,已经腿软的我们选择了坐在蟹洞下方听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不同于雷音洞“惊涛拍岸”般的震撼,蟹洞中听到的海浪声更为柔和,仿佛是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听一个久远的故事,坐下来就不想离开。
(坐下后就不想离开的蟹洞)
流连蟹洞许久后,我们才依依不舍地起身,回到分岔路口去找寻找香港最古老的灯塔——鹤咀灯塔(也称德忌立角灯塔)。这座灯塔于1875年4月16如落成使用,造价15,000港元,建成时高17m,最初的煤和石油气灯能在天朗气清时照至23海里;1896年停用后,德忌立角灯塔曾于1905年被移走,后于1975年重新启用,并改为自动化操作。这座灯塔在香港海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000年被古物古迹办事处列为历史建筑,2006年3月3日获升格为法定古迹。从灯塔的附近眺望远方,又是一片开阔,我和蛋蛋姐坐在灯塔的下方舒爽地吹着风,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小琳则又一次拍照拍到不忍离开。
(石块砌成的鹤咀灯塔)
至此,我们的鹤咀之行也就接近尾声了,能在一个刚刚好的天气里,和兴致相投的朋友一起来到这样美丽的地方,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顺便又去旺角吃了大满喜自助,即使第二天在床上瘫了一整天,也仍然感到无比开心。
愿你如我们一般,也能遇见这样的刚刚好。
交通Tips:以任何方式前往筲箕湾地铁站A3出口,换乘9路巴士,在“鹤咀,鹤咀道”下车,记得带上水和零食补充体力。另外,鹤咀海岸保护区内没有卫生间,只在巴士站附近有一个,出发前记得提前去哦!
南山菇凉
小丫 & 烤鱼遇上喵
建筑设计从业者 & 建筑学博士
这里有她们的生活,有她们的感悟
都看到这里了
就关注我们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