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终于有3个人讲清楚了:深圳未来最具爆发力的片区!
2019年4月27日下午,一场由深物业集团与深圳公众楼市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河套风口——河套科技创新与深港城市发展”的论坛在深圳星河丽斯卡尔顿酒店宴会三厅举行,特邀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 深圳大学经济学教授魏达志、深圳市都会城市研究院院长 高海燕、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粤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 张玉阁分别作了的演讲,并在现场进行了互动。深圳梦特别推荐本文,以供关注河套发展的朋友参考!
魏达志:
《河套——大湾区视野下深港科技合作的突破口》
经典观点:
1、应该说深港合作,深圳这座城市在神话般的崛起中,香港居功至伟,没有香港对深圳的投资、没有香港对深圳的帮助和支持,深圳没有今天,这是深圳不要忘记的历史。
2、香港若干财团对香港所有的产业进行垄断,这种垄断导致香港是没有创新精神的,香港最优秀的人才和深圳最优秀的人才相比有很大的致命差异,香港人最大的理想就是获取全球最好大学的最高学历然后去做一个打工皇帝,年薪也是几千万、一个亿,深圳不是,深圳最优秀人才,什么时候能独创一个独立王国,最后我来当这个国王,企业家是、科学家是、教育家是、专家学者是,深圳的任何一类群体都具有这样的心态,我一定要超过你,你今天牛,我明天比你更牛,这就是深圳人。这样的心态导致深圳的原创动力特别强劲。
3、我希望粤港澳大湾区能够打造的产业链能够改变当今全局产业分工的格局,需要有中国的地位,包括各方面都是这样。
4、我总结深圳经验的时候曾经总结一条,深圳政府为什么比其他政府做得好,这个政府认识市场、发现市场的认知水平比其他地方高,所以政府的财政投入和市场投入能相向而行,不是逆市场而行。凡是逆市场而行的行为都会被历史证明有问题。
5、河套的功能是什么?其他都玩得非常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科技创新还不太会玩,所以我带着你到这1平方公里玩一玩,然后我们再统一推广,这样既发挥你的优长也避开我的短项,这样才能实现合作共赢。
(演讲全文↓)
魏达志: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转眼间我到深圳已经35周年了,所以我们要回顾深圳从创市到现在,改革开放40周年深圳建市不到40周年,我们清晰的记得深圳建市时候,香港的经济总量是深圳的160多倍,我们是非常小、非常小的,小弟弟都算不上。2018年深圳的经济总量超过香港,按照正常人的思维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不可想象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我们说到河套,的确像上面的专家说的一样,河套在深圳已经探讨了二十年,直到现在我觉得才有一个像样的定论。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深圳大学经济学教授魏达志
90年代初深圳还是老样子,这里经常因为春季、雨季洪水来的时候,深圳河弯弯曲曲会造成洪水的状态,那个时候要香港和深圳共同治理深圳河,香港是没有兴趣的。1995年我担任第二届深圳市政协委员的时候我们参加一个活动,就是对深圳河一、二、三、四期工程规划的考察,总指挥是清华出身的林万泉先生,非常有水平。当年深圳河涨水,深圳口岸几乎淹没掉,深圳的土著居民从家里拿旧门板就可以作为临时过渡的交通工具,而且非常赚钱。香港人要去口岸,坐我的门板,收你100港币不算多吧,避免关节炎。
无独有偶,最精彩的一次是香港港英当局派出的代表团,他们在深圳正好碰上大雨,正好碰上深圳口岸涨水,他们就回不去了,尤其是港英当局穿着高跟鞋的女士,同样要坐门板。他们觉得港深唇齿相依,于是乎深港对深圳河的开发开始形成共识。1995年我去考察的时候还存在一、二、三、四期工程,最后实现了裁弯取直,留下了现在的河套地区。这个地区留下以后一直在讨论,讨论到现在。
应该说深港合作,深圳这座城市在神话般的崛起中,香港居功至伟,没有香港对深圳的投资、没有香港对深圳的帮助和支持,深圳没有今天,这是深圳不要忘记的历史。为什么深圳又能超过香港呢?深圳和香港合作的蜜月期就是深圳一穷二白打开国门,我们在招商引资,不像现在胃口高了挑这个挑那个,那个时候大量的香港三来一补企业进入深圳,来料加工、来图加工、补偿贸易进入深圳,这也是香港人在深圳挖到最大的一桶金。伴随着三来一补在深圳和珠三角的布局,香港还有另外一桶金,制造这么多的三来一补商品,对深圳海关是大进大出的过程,香港的集装箱码头得到迅速的发展,香港的港口贸易非常的发达。
由于香港用他的港口和深圳用我们后来成立的盐田港和妈湾港,每一集装箱要贵1美元左右,市场一定选择市场最好、服务最好的地方,2003年上半年,深圳的集装箱总量联合国超过香港。除了这一段深港合作蜜月期之外,其他的地方香港开始掉队了,掉队的主要原因就是深圳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换,而香港原封不动。这种原封不动香港人自己是感受不到的,因为他购物的便捷、餐饮的方便、生活应用现代制造业包括科技产业制造现代化的产品在香港的应用是非常普及的,他不会落后全世界任何一个城市。因为这些东西都不是他制造的,香港原原本本保持了原来的产业构成,保存了原来的所有制构成,香港若干财团对香港所有的产业进行垄断,这种垄断导致香港是没有创新精神的,香港最优秀的人才和深圳最优秀的人才相比有很大的致命差异,香港人最大的理想就是获取全球最好大学的最高学历然后去做一个打工皇帝,年薪也是几千万、一个亿,深圳不是,深圳最优秀人才,什么时候能独创一个独立王国,最后我来当这个国王,企业家是、科学家是、教育家是、专家学者是,深圳的任何一类群体都具有这样的心态,我一定要超过你,你今天牛,我明天比你更牛,这就是深圳人。这样的心态导致深圳的原创动力特别强劲。
我一直关注一组数据,我为什么说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战略?国家战略的视野是全球性的,我一直关注什么数据?比如说2017年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写进政府报告的一年。这一年美国的经济总量是19.55万亿美元,中国的总量是13.17万亿美元,这个时候我们发现中国的总量开始占到美国经济总量三分之二以上,67.36%。与此同时,日本的经济总量已经下滑到中国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下,他是4.34万亿美元,占中国GDP的比重是32.95%。中国第一次总量跨过美国的三分之二,日本总量第一次掉到中国三分之一以下,与此同时,中国的总量还超过了全球排第五到第九位五个国家总量之和,包括英国、法国、印度、巴西、意大利,五国的总和加起来不如中国。中国的发展让全世界瞠目结舌,与此同时,美国绝不可能坐视不理,美国不能容忍第二大强大的过程总量超过我一半,不能中国拥有自主、完整的工业体系、更不能容忍科技在某些领域能领先世界,还不能容忍金融、人民币强大到可以和美国在全球争取你的一杯羹,当然在军事上更不能允许。对中国的围堵是实实在在的,是一定要来的,2018年中国占美国的比重下降两个百分点,日本占中国的比重上升的五个百分点。中国愿意被人家这样围堵吗?肯定不愿意,美国教训中兴通讯,教训华为的时候是在给我们民族警醒,就是不能稀里糊涂的要总量不要质量,要规模不要结构,这样的情况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呼之欲出,粤港澳大湾区是要占领全球的制高点,包括我在这里培育的全球性中心城市要能和全球顶尖的中心城市旗鼓相当。我希望粤港澳大湾区能够打造的产业链能够改变当今全局产业分工的格局,需要有中国的地位,包括各方面都是这样。
当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应该说非常棒,但是很多的企业家看了这个规划以后不知道怎么做,为什么?因为经济、社会、生活运行的时候总是有两只手,一手是有形之手--政府行为,另外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行为。两只手都在为一个前景博弈的时候,市场调节也在发挥着它的作用。外向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由工业文明向科技文明转变,过去的主要由政府主导到未来我不敢说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还到不了那个水平,政府和市场相向发展的时候,我总结深圳经验的时候曾经总结一条,深圳政府为什么比其他政府做得好,这个政府认识市场、发现市场的认知水平比其他地方高,所以政府的财政投入和市场投入能相向而行,不是逆市场而行。凡是逆市场而行的行为都会被历史证明有问题。
当两只手都在起作用的时候,市场之手弥补政府之手很多的不足,我想深港在河套地区的合作,他的合作一定要找到共鸣性,找到互补性,比如说最近有微信讲,清华和北大差点被踢出全球高校100强,这个我相信实际的水平,清华、北大不至于这么差,因为评价体系在别人手里,他能给你评价进100强已经是给你面子,香港8所政府投资的大学有一半进入全球100强。我经常在香港开会,深港合作的学者很熟悉,之间的关系也比较亲密,我问他怎么没有看到香港顶尖级的教授?年薪几百万特别棒的教授出现在这里,他跟我说那些教授不问这些问题,他们研究的问题都是全球最好的论文,发表在全球一线的杂志,多发几篇以后就会获得一种荣誉。这种荣誉就是香港的教授可以获得终身教授的荣誉,一辈子被高薪供养,这是他的奋斗目标。香港有大量的科研成果是束之高阁的,他是不能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转换的,在这种不能实现转换的过程中,其实香港出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知识创新的大规模浪费,我2000年的时候编过一套书,那套丛书的名字是《中国高科技与中国未来之路》,这套丛书有三本书和30个企业的案例,深圳的企业家非常繁忙的用高昂的价格购买别人的创新知识,从而在深圳进行产业化的转换以后变成科技的产品。深港之间的合作恰恰是深圳缺乏基础研究、缺乏应用基础研究,而香港缺乏创新的主体,也缺乏相应的机制,因为任何一个房地产老板,当香港人意识到要搞科技的时候,做一个科技港,最后变成的租房和售房,没有做成科技,因为他没有这个主体。
我最近看到特首,她在介绍香港的优势和强项时,依然说的是过去的优势,没有从比较优势变成特色优势,香港的优势是什么?高海燕说了,香港的现代服务业占95%以上,所以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占比非常小。香港最牛的金融业,2015年、2016年全球评价,由于香港占中,评价由全球第三排到全球第十,深圳跃升到全球第十九。综合开发研究院和英国伦敦的金融集团共同排序时,我们还是把深圳拉后了一点,深圳还是比较谦虚,我们不要排那么前,我感觉是那个意思,我们主动的拉后一点。
我们要给香港的金融业、全球的金融业定位,先做一个产业定位,你的定位是现代服务业、高端服务业,千万不要忘记你为别人服务,中央说核心引擎,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的排序,在香港、澳门是找不到创新主体,因为你服务主体。如果进行文明的定性那更糟糕,金融中心是服务三来一补的,那你就是工业文明时代的金融中心。如果你是服务于科技创新企业、战略性企业的话,那你是科技文明时代的金融中心,产业性质的定位决定了香港要成为科创中心非常困难,因为他缺乏主体。
河套的功能是什么?其他都玩得非常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科技创新还不太会玩,所以我带着你到这1平方公里玩一玩,然后我们再统一推广,这样既发挥你的优长也避开我的短项,这样才能实现合作共赢。
从这个概念、这个意义上来说,河套的未来前景是非常辉煌的。深圳最有条件进行核心引擎的使命和担当是深圳这座城市,广州还可以跟上。广州为什么会被深圳超过?也是由于结构上的原因,时间的关系我不展开。
广州忙的东西和深圳忙的东西不一样,广州有非常多的牛人和学者。我在心里问,广州掉下去社会学者和人文学者没发现什么吗?我不敢问,我怕得罪的人太多。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已经撑起了旗帜,我们根据各自企业的所长,发挥市场经济选择的权利,与《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进行互补、互动,前景一定美好,谢谢大家。
互动环节
深圳哪个片区的规划让您觉得最激动?
魏达志:我在深圳政协当了两届,人大常委当了两届,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让我激动,作为政协委员也好、作为人大代表也好,特别是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读政府工作报告不是学习,是审议。比如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拿到全国人大不是让他学习,而是审议这个规划怎么样,角度完全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说每次都会让我激动?因为他都会给你描绘一个前景,全国也找不到这样的规划,未来十年之后中国城市的排序谁第一、谁第二、谁第三,不敢做,因为不可预测的因素太多了,动态的因素太多了。2018年我不说的,日本对中国经济的比重提高五个百分点,中国对美国的经济的比重下降两个百分点,有很大的变数。香港应该利用河套的机遇,有的时候我真觉得有点遗憾,深圳太情绪化了,看到什么都激动。香港人就是不太爱激动,我曾经在本书中一段写香港大资本对前海停滞不前,他要等生地变得很熟的时候突然下手,这是香港。深圳人还没弄清楚赶快占一块,下手的速度不一样。我觉得面对河套的规划,我们很多的产业可以1:10以上的拉动,比如说会展业,深圳会展业因为设计的问题放在市中心,一拉动起来车全堵了,这是设计问题。产业的拉动力量,对很多行业的拉动力量,它的几何级数的变化作用放进去。香港把河套做得更好,其实可以不破坏整个片区绿色的环保生态。沿着深圳河可以和深圳进行一些呼应,不但可以给河套地区更完整的配套,同时也是集聚辐射非常良好的板块,我们说一个城市的经济总量在增长,金融总量在增长,高成长的产业资本在成长,有素质的人口在增长时,我不研究房地产,请问房地产会跌吗?广东粤港澳规划出来人口进来200万,深圳进来50万,因为都是高成本运作,这个时候再进来,我拿很低端的但专文凭干什么?洗盘子又不好,高科技又不懂,现在敢来闯深圳的人一定是有料道的人,来的都是有料道的,你说房价能跌吗?跌了赶快涨,任何的跌都是未来增长的机遇,股市的定律做房地产的人更清楚。河套能起到的几何带动作用在深圳河沿岸和香港对接进行有计划的规划。
香港的规划比我们聪明,我曾经看过报纸的标题,一看观念不行,深圳很多观念,但是新错的地方也有。有一次我看到主流媒体的标题,我们的规划已经覆盖了深圳的每一寸土地,这当然也好,都覆盖了,但不一定做成。深圳这个城市的集约化发展是不错的,虽然比不上香港,1996.85平方公里,有一半的生态保护用地,不到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1996年每平方公里的产值是9.7亿。香港的规划我觉得智慧,每开发一平方公里都是高强度开发,高产出、高质量,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当初我们号称规划已经覆盖所有的角落时,我们看看香港怎么在110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精细的规划、精细的开发?这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也不能太精细,精细得没动静,明明看到一个板块是增长点,还不赶快上去,你说你准备引进5万人才,实际上和深圳呼应一下,可能几十万往这儿涌。我在2003年皇岗口岸24小时通关时,有一个媒体用一版采访我,我就提出一个观点,叫做“深港一体化拉开序幕”,到2003年深港一体化叫了半天是没动静的,一体化经济学清晰的告诉我们,一体化经济分六个层次,最低是单一商品一体化;二是自由贸易区;三是关税同盟;四是共同市场;五是经济共同体;六是全世界都没有就是政治经济文化全部一体化,发展得最高的就是欧盟,欧盟的前身是欧共体,就是欧洲全部的零关税。我2003年的时候说深港一体化,最低档次都没达到,最低档次是单一商品一体化,像过欧洲的一体化,比如说煤钢联营,你出煤我出钢,我们一起卖出去钱按比例分成,深港之间没有任何一个商品是属于共同商量价格、质量,然后我们一起来做,没有的。开始就是香港的商品,沙头角被人踩空了,资本也是涌进来,一体化水平来看,2003年我叫出一句话“一体化拉开序幕”,人口可以、汽车可以、商品可以打开缺口让你自由流通,当然现在一体化水平比较高一点,说实在话,行为还是比较拘禁,动作还是比较缓慢,离当年小平说的胆子大一点,步子大一点还是有差距。我们利用河套呼吁香港地区胆子大一点,步子大一点,利用河套1平方公里玩一下。这是高成长的产业,这是未来的产业,这是粤港澳大湾区站在工业文明的基地上眺望、拥抱科技文明的伟大设想,这是我们在全球建立制高点必须要有的动作,这个非常至关重要,谢谢。
提问:刚刚听了这么久,我觉得几位老师更多是在宏观层面上说河套发展的价值,我想问一下,作为深圳普通的市民,河套的发展对片区的影响有哪些?对周边的居民具体可以有哪些利好?
魏达志:我可以回答,但是回答得不一定使你满意,小平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你来不来?那个圈什么都没有,你来了以后,规划将要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所以宏观很重要。2003年深港拉开经济一体化的序幕,就是因为这一条,深圳商报采访我,说魏教授好久不见了,现在请你出山了。我说为什么?他说先不管,先给你做一个采访,我们预约了半个版面。报纸也很讲收益,凭什么无缘无故市长没批示给你半个版面。原因是某房地产公司看到这篇文章,就某个楼盘进行提价,而且提价了好几个点。就是香蜜湖的熙园,开卖以后高端定价,因为深港一体化拉开序幕所以价格要涨,涨了好几个点。我一个点的零点几都没拿到,人家卖得很好。小姑娘这么年轻,如果你一点不关注宏观只关注眼前,可能真的会出现投资失误。后来又出现一个情况,熙园卖楼的时候确定几个对营造舆论有关的专家,每个人做一个镜框,报纸框在现场放在售楼处,我不知道,都是别人告诉我的。鸿荣源准备上市,我被他们挑选为独立董事侯选人进行培训的时候,为什么挑选你?你为这个企业立了功,后来金融风暴来了就没上市。宏观经济永远关系着每个人,有了政府的定位,我跟深圳很多企业家的说,政府每年的工作报告你们要注意看,特别要看政府对城市的定位,对城市的定位是什么?我这个城市是干什么的?因为我干什么,什么资源就会向我这里移动,这种资源移动多的时候,这个城市的性质就变了,就变成高成长的,我是看政府内部的文件说的,在十二五期间,深圳被淘汰的企业1.7万家,我最近看一个专家的讲话更牛,一年淘汰8500家,这样的淘汰为深圳战略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赢得了发展的空间,如果你都不考虑这些,你可以考虑从哪个省来的回哪个省去,你可以选择一个四线的城市,那里更便宜,这里买100平米,可以买1000平米,但是你买个菜很远很远。越是中心城市、优质资源聚集的城市,一定是增值很快的,通过宏观进行微观的判断,看看有形之手怎么说,看看无形之手怎么说,再看看310万企业和个体企业法人怎么说再进行你的判断一定是OK。
高海燕:
《河套意义:从深港合作空间到粤港澳大湾区平台》
经典观点:
1、河套的开发定义的提出,有的时候看区域合作很有意思,还是深圳经济发展的推动促进结果,深港进入势均力敌的阶段。就像关系一样,真正的关系是势均力敌的。
2、很多民间的创造史激活了大家的想象力,大疆2006年产生短短十年间占据全球无人机75%的市场份额,这个事实让香港产生了很多的总结,这个过程中也起到了很多的启发,香港的科技创新和深圳的产业资源如果能充分的结合,是不是会带来深港合作的解决方案?这中间推动的河套地区进一步的合作加剧。
3、我自己有一个认知,我觉得只有深圳才是香港科技创新的发展路线图,深圳能为香港的科技创新提供很好的产业化条件。
4、深圳是为香港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发达的技术转移市场,深圳最发达的不是科技创新,深圳最发达的是技术转移市场,我们从技术的投资、知识产权的运营,包括技术证券化和知识产权的市场、股权市场,这在中国也最发达。
5、香港的金融中心非常重要,他在另外一个体系上重要,对科技创新的推动性,香港的科技创新也需要深圳的资金。
6、深圳充满激荡感的创新创业文化,深圳为什么适合做硅谷,香港科技创新和深圳的结合为什么适合做硅谷?就是和深圳分散的创新、小团组的创新、碎片式的创新、高度的创业文化、充满风险的创业文化、充满激荡感的创业氛围密切相关。
(演讲全文↓)
高海燕:各位下午好!很高兴是在十四、五年后再谈河套,为什么这么讲?我记得2005年参与一次河套议题的讨论。大家知道2005年是深圳市很重要的城市经济转型阶段,当时提出“效益深圳、效率深圳”。深圳渴望快速的提高自己的经济发展质量,突破自己的资源和空间、人口的制约与限制,同时也希望高效的利用香港资源提升自己的城市发展。
深圳市都会城市研究院院长 高海燕
当时不论从哪个角度讲,把视野投向好久不关注的河套地区,当时提出很多的想象,把河套做成什么?我记得当时我提出一个议题是“亚洲硅谷”,香港那边的想法李嘉诚先生也曾经提出过方案,之后香港在河套的议题上不是特别积极,之后就看到了关于河套这个议题长达到十四、五年的长跑,2006年曾荫权四大基础设施讲到河套,香港的决策体系和执行体系会比我们慢一点,2008年谈、2018年签约,2016年又在概念上清晰,2017年的签约。议题的发现、概念的形成、共识的达成到最后双方签约,再到最后的开发行动,这个时间是很长的。
这么长的时间,河套的开发定义的提出,有的时候看区域合作很有意思,还是深圳经济发展的推动促进结果,深港进入势均力敌的阶段。就像关系一样,真正的关系是势均力敌的。深圳在相当长的时间,我们的经济水平,香港有一个理解的过程,现在到的2018年,刚才讲了深圳实体经济多出深圳两百多亿,我觉得让关系走得更近、更密切一些,经济数据可以推动大家意识的产生。
香港越来越强烈的表现出对深圳的需求,逐年逐年的,虽然比较缓慢,现在呈现出加速度对深圳的需求。2008年我曾经在香港和梁振英先生有一次公开对话,有辩论的意味,2008年我在对话中提出,深港之间很快就会进入互为桥头堡的阶段,不管是国际形势还是深圳的经济发展、中国大陆经济体的成长、香港和中国大陆经济关系的进一步需求,都能看出这个方向。我们知道深港之间一直是在合作,深圳也是香港非常好的客户市场,早期也是香港制造业的转移地,双方经济的融合度也挺高,我觉得那么强烈的深圳共识、那么强烈的深圳价值毕竟在香港的主流社会并没有完全形成。我觉得很多民间的创造史激活了大家的想象力,大疆2006年产生短短十年间占据全球无人机75%的市场份额,这个事实让香港产生了很多的总结,这个过程中也起到了很多的启发,香港的科技创新和深圳的产业资源如果能充分的结合,是不是会带来深港合作的解决方案?这中间推动的河套地区进一步的合作加剧。当然中间还有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推动,这是大的背景。
我在视频中也讲到河套地区这次不像前海,它是在深港合作上真正的空间连接。前海的合作上和香港最先谈的,深圳的主观愿望,与香港谈的还是很深入,执行没那么深入,包括一些简单的举动,香港对服务业的家底拿出来和深圳合作心里还是有点堤防的。河套不一样,河套是帮香港做价值链的延伸,香港做全球的价值链布局,特别面向中国大陆做价值链的布局,离不开深圳、绕不开深圳。香港的增量经济,现代服务业是扩大自己的服务半径和辐射半径。二是把全球有科技创新资源变现,十年以前我们还看不明白,今天就看得太明白了,看得深圳无路可走,科技创新、技术转移方面离开深圳不好走,起码走得艰难。
我自己有一个认知,我觉得只有深圳才是香港科技创新的发展路线图,深圳能为香港的科技创新提供很好的产业化条件。我这两三年在推动另外一件事,推动深圳的创新路线图,我和香港很多的创业组织、科技组织有很密切的交流,我帮他们推动一件事,他们实验室的想法、博士生的想法怎么在产业上得到验证,在香港找不到资源,我往往是推动深圳的中小企业配合他们,这个很重要。
第二个是样品化,做出产品要面向市场得做样品,深圳目前是全球效率最高的,具有样品及时生成的城市,没有之一就是“最”。进入产业深处会发现深圳的城市密码。
第三个是规模制造,像大疆无人机在深圳产品,当然还有很多。
深圳是为香港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发达的技术转移市场,深圳最发达的不是科技创新,深圳最发达的是技术转移市场,我们从技术的投资、知识产权的运营,包括技术证券化和知识产权的市场、股权市场,这在中国也最发达。深圳在早期的创新发展中靠的并不是研发推动,靠的就是技术转移市场、成果转化市场,这个为今天香港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很好的帮助。大家知道大的研发机构和大的公司可以对应,庞大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从哪里来?其实并不是靠大量的研发机构和中小企业直接对应,靠的是中间转化,这个市场深圳是最发达的。
深圳有最成熟的科技金融体系,香港尽管是全球金融中心、亚洲金融中心,金融特征、金融的价值观和金融形态中不具有科技创新的核心价值,因为要做创新创业、科技产业发展,不能只做资产管理,不能总是推动公司上市。不能仅仅是二级市场运营,种子期甚至蝌蚪期,到中间的快速发展期、成熟期,整个过程的金融体系是什么之有没有资金支持?这个在深圳可以得出最好的答案。我这两三年参与两三次产业投资的谈判,有的是我自己参与的,我特别感受深的是香港公司。我接触过香港很大佬级背景的基金,他接触深圳和北京的创新企业,我记得谈了六个月放弃了。就是低风险意识,我觉得香港的资金是充满低风险意识。我们看到香港的大学创业者包括博士创业者其实往往喜欢到深圳找钱,有的时候很奇怪,香港是金融中心为什么来深圳找钱?这些资金态度、资金形态、资金特质,这就是资金和产业结合的方式,最后产生的结果完全不一样。香港的金融中心非常重要,他在另外一个体系上重要,对科技创新的推动性,香港的科技创新也需要深圳的资金。
深圳充满激荡感的创新创业文化,深圳为什么适合做硅谷,香港科技创新和深圳的结合为什么适合做硅谷?就是和深圳分散的创新、小团组的创新、碎片式的创新、高度的创业文化、充满风险的创业文化、充满激荡感的创业氛围密切相关。科技创新没有创新创业的文化和风险文化高度结合,根本不可能成为所谓的硅谷。大家一想,这些和香港结合起来多好?
就是因为刚才说这些,不管是从地理位置出发,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特别是战略中规划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主要还是看深港之间的合作,深港之间在科技创新的合作。河套地区可以进行实际的行动,如果没有河套地区我们不知道创新的具体落实需要多长时间,可能写在纸上,在规划上再落实。河套加速了深港科技创新的节奏,这样我们可以结合前面张主任讲的,我们可以看得出,河套地区就是深港创新走廊的起点,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中心的重要节点,一切都从这里出发,最后产生的模式是什么?大家知道深圳在核心技术、前沿技术、源头创新上相比香港是不足的,香港的大学在全球的排名、香港理科、科技方面论文的排名,香港的知识产权贡献在全球的排名,香港知识产权组织里创新度的排名在全球都是前面的,深圳是赶不上的,香港的知识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我们叫科技创新、研发集群,加上深圳和东莞之间形成工业集群和产业网络,我觉得在全球来说是绝配,好象找不出第二种这样的组合。下一步我们可以不断的突破空间障碍,深圳的市场主体数310万,深圳的企业数大概196万,深圳上市公司数接近400家。东莞的市场主体数是110多万,东莞的企业数是52万,东莞上市公司接近50家,这两个地方加起来我们看到高度密集的市场主体数。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数,为什么是全球最高的?一个体现市场主体多,另外是小企业分工多,分工完整、产业链成熟、社会化程度高,创新者整合的效率高,这种产业网络在全球绝找不出第二家。我们可以想象出深港之间构建科技产业中心,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网络所形成的全球产业中心、全球产业创新中心的地位我觉得是不容质疑的,未来一切可期,谢谢各位!
张玉阁:
《河套的“南北西东”》
经典观点:
1、河套南边香港一侧,按照香港2030规划包括新界北的发展规划,他规划出古洞和粉岭新市镇,靠近上水一侧。还有坪輋和打鼓岭靠近莲塘香园围口岸,涉及到立法会和投资的流程需要一些时间。
2、我们可以看香港一侧是什么样的发展前景,我们站在深圳,罗湖、福田望到香港基本上是一片山或是生态保护地,还是没有开发的地方。未来这一块是可以开发的。
3、按照香港2014年的轨道交通检讨,2030年他们会把东铁、西铁在靠近锦上路和古洞北连在一起。北环线会把元朗和新界连在一起,这条线差不多10公里。如果这样的话在新界这一带的人流、客流会大大增加。
4、深圳是滨海城市,确实需要滨水绿廊,深圳河的开发建设未来应该是很重要的一条线,未来的深圳河是否能够成为法国塞纳河的河畔文化?既容得下人文又留得下乡愁。
(演讲全文↓)
主持人:看了这但视频,我们应该有了直观的感受,尤其难得的是,今天片中的专家都来到了现场,现场的朋友们有幸亲耳聆听他们的观点。
接下来,热烈的掌声欢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玉阁先生,他要带来的主题是:《河套的“南北西东”》,掌声欢迎!
张玉阁:各位嘉宾下午好!
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谈一点我对河套的看法,最早的题目是《河套的东西南北》,我做PPT的时候《河套的“南北西东”》会好一些。我们河套的东西南北对河套进行定位,看河套的风口到底是处在什么样的位置。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粤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 张玉阁
片中大家已经知道,河套地区2017年1月深圳和香港签署《合作备忘录》,我们讲到的河套是河套《备忘录》中的其中一块,这个《备忘录》解决了香港和深圳过去二十年交叉地带很多地块,深圳列入香港,香港的地块加起来是90多公顷,香港在深圳这侧大部分在罗湖区,加起来是十几公顷(见PPT)。这是大河套,那边还有一个红色地块B1是小河套,他们也在规划怎么开发使用。
通常我们认为河套地区,最早是所有权属于深圳,管理权属于香港,深港可以合作共同做好地块的开发,香港的法律规定来说,既然地块的所有权、业权不是我们,他们是没有办法做这样的投资、规划、开发,只有业权解决,业权和管理权统一属于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才会开发起来。河套的《备忘录》就是解决这样的问题。
这是我们看到香港和深圳两地2013年做的关于河套地区的规划研究、可行性研究,里面涉及到河套的A、B、C,河套A、B是在香港一侧,河套C是在深圳一侧,沙画和视频都有,河套C是3平方公里的地方,河套C属于河套地区“1+3”,河套A和河套C加起来是4平方公里,河套B香港那一侧目前的配套、规划还要放长远看。
片中也看到整个河套A是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我们注意到“港”是在前面,河套C是深方科创园区,河套A+河套C=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河套A区价值的凸显是在香港、邻深圳,这一点是河套地区最具价值的地方,高院长也讲到河套和前海的不同,河套不管空间有多大,功能上是深港交界之处,而且河套离深圳的中心区或是核心区是相对近的,离港岛距离是远的,这是河套最大的特点。
河套南边香港一侧,按照香港2030规划包括新界北的发展规划,他规划出古洞和粉岭新市镇,靠近上水一侧。还有坪輋和打鼓岭靠近莲塘香园围口岸,涉及到立法会和投资的流程需要一些时间。我们可以看香港一侧是什么样的发展前景,我们站在深圳,罗湖、福田望到香港基本上是一片山或是生态保护地,还是没有开发的地方。未来这一块是可以开发的。按照香港2014年的轨道交通检讨,2030年他们会把东铁、西铁在靠近锦上路和古洞北连在一起。北环线会把元朗和新界连在一起,这条线差不多10公里。如果这样的话在新界这一带的人流、客流会大大增加。
河套北大家比较了解,我不再多说,包括河套里的两个口岸,马上进入福田中心区,河套已经在深圳的中心区,属于深圳中心区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往远看一点,河套往北一点看,广州到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这个节点中间还有一个东莞,前两天张五常讲深圳之所以能超过东莞,硅谷超过旧金山,因为东莞有制造业,硅谷是没有制造业,东莞在科技创新走廊里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具有的功能是非常重要而且非常特殊的功能。
西边看,一个是前海、一个是深圳湾总部基地,前海大家比较了解,那是一个综合性的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包括金融、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包括物流、现代服务业,按包括律师,都在那个地方集中,深圳湾的超级总部基地未来也是新的城市中心,而且基本上也是在深圳河沿岸。
东边一个是罗湖深港口岸经济带,我们讲的几个小河套。罗湖这段的口岸经济带涉及到罗湖口岸、文锦渡口岸和莲塘口岸,莲塘口岸今年年底会开通,文锦渡口岸的整体规划和罗湖口岸的重建都是处在研究阶段,而且它也是属于深圳河沿岸很重要的部分。
如果我们把河套的西边到东边看一下,深圳是滨海城市,确实需要滨水绿廊,深圳河的开发建设未来应该是很重要的一条线,未来的深圳河是否能够成为法国塞纳河的河畔文化?既容得下人文又留得下乡愁,而且是在深港两个经济能量、经济总量非常大的城市间出现很独特的风景线,未来是充满想象的地方。
我们再回到河套的南北西东来看,由点、线及面的发展空间,密密麻麻的就是深圳和香港因素,我们现在看到的主要是深圳一侧(见PPT),如果深圳很多的公司、机构未来去香港发展,通过香港走出去、走向世界,是由点及线到面的发展是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和大家分享,谢谢大家!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自深圳房地产信息网直播、深物业集团、深圳公众楼市研究院、深圳皇城地产、深物业金领、买房之前
深圳地产号(ID:Sfangwang)
构建深圳最大购房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