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 专为中国建筑学子和年轻建筑师撰写的《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
- 推荐书籍 -
文末有送书小彩蛋哦~
编辑推荐
★建筑学专业大一、大二必读图书;
★入门建筑学有《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与《外部空间设计》两本就够了;
★建筑学新生的学习地图和认知框架;
★建筑+形式的入门书籍,全新中文版经典再现,畅销20年。
书籍简介
本书原名为《Architectur?Von derLogic zur Optik》,1998年由德国著名的建筑图书出版社Karl Kraemer出版德文版。
托马斯教授这本书,自建工社的首版(2003年)到现在已过去17年。这十几年的中国建筑创作已经呈现显著的变化,理论与现象的繁荣令人炫目。这本托马斯教授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书稿,越发显得“古老”。恰逢翻译版权到期时,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积极联系、落实再版。译者也希望实现教授的初衷,依然能够持续做出富有价值的影响。
作者托马斯教授(Thomas Schmid)是在现代主义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建筑师,1940年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ETH)建筑系毕业,早年有自己的事务所,1969年著有《系统建造》(Bauenmit Systemen)一书。他曾在瑞士苏黎世从事建筑行业25年,后又任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从教20年。在其教学生涯中,先后曾有11位年轻建筑师当过其助教,其中7位成为德国各个大学的教授,而托马斯教授可谓“教授中的教授”(这一现象在德国实属罕见)。
托马斯于20世纪90年代曾来中国,在华中理工大学任教半年,华南理工大学任教两年,其间影响和教育了一批年轻教师和学生,其中不乏李保峰、刘珩等佼佼者,为中国建筑教育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当年在中国任教,根据中国建筑学子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了让中国学生简明地理解现代建筑设计方法,教授于是开始整理这本书,并于1998年在德国出版。这本册子对年轻建筑学者是非常有意义的入门指导。
内容简介
本书是托马斯教授专为中国青年建筑师和建筑学子编写的建筑入门教科书。作者不仅引导读者如何从宏观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建筑、理解建筑,而且从初学者的角度提出了建筑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思维方式和基本概念。本书不仅有助于建筑专业初学者建立系统的概念和框架,也可以作为建筑从业者的“解毒剂”;此外,作者简洁又耐人寻味的文字更会给读者留下很多思考与探索空间。
作者生平
托马斯·史密特(Thomas Schmit)
德国/瑞士注册建筑师,教授
1925.3.26 生于瑞士
1943~1948年 就读于苏黎世技术学院(ETH)建筑系
1948年 获建筑学工程硕士
1950~1952年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客座讲师
1962~1964年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访问教授
1964~1993年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建筑系教授
1994~1996年 中国广州华南理工大学访问教授
1993年 退休居住于德国慕尼黑
译者简介
肖毅强,工学博士,教授。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目录&插图
引言
建筑师是天生的吗?9
这本书的由来 10
内和外—直接的转换 11
切割弯曲练习1 12
从思考到表达
建立宏观思维概念 13
认识历史 14
形式的逻辑
从立体派开始 17
通透性 18
关于通透性的一些原理 22
空缺和完整 23
直和曲—曲线和圆的环绕 30
割减和加插 32
对话 34
语汇 36
建筑用地的逻辑
风景的读本 38
在旧环境中的新建筑 44
墙,步级,斜坡和平台 47
结构的逻辑
建造方式和建筑结构 48
切割弯曲练习2 51
三种基本结构方式 52
定向、非定向、集中 55
支承和被支承—支承结构的历史 59
铰接节点或刚性节点 62
梁和承重 65
建筑材料,型材,技术 68
固定,密封和连接 74
预制建造系统 78
为什么一些概念没出现?81
究竟应怎么做?82
结语 83
照片来源 84
读者评价
★本书为中国年轻的建筑师提供一个坚实和宽广的思想平台,犹如武术中的基本招式,既是基础又是精华,其他的招式均能从中演变而来。
★这本书可以作为建筑学习的出发点与框架(目录),指引今后的建筑学习生涯。
★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构成了我今后在建筑学上难以涂改的大的认知框架。
★期待这本小册子能影响和激励更多地新生代,理解其中的设计观念,走出唯有市场引导的误区,找到中国建筑的真正出路。
附中文版译者序:
托马斯教授是在现代主义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建筑师,早年有自己的事务所,1969年著有《系统建造》(Bauenmit Systemen)一书。他在慕尼黑工业技术大学曾主持的建筑建构与设计教研组(Lehrstuhl Fuer Entwerfen und Baukonstruktion)一直是系里高年纪的核心教学单位(托马斯教授的后任.便是现在国内读者较熟悉的赫尔佐格教授Thomas Herzog)。作为慕尼黑工大最受学生欢迎的建筑设计教授之一,他在建筑设计教学中不仅指出学生的问题,还告诉他们问题的原因。在他看来,设计工作的基点往往来源于朴实的动机和简单的原则。对于基本问题的全面认识才是构成我们正确设计观念和设计方法的前提。而作为教学工作则更是如此。他强调在设计教育中,不是依靠学生的"天才灵感"或者为师者的"老经验".而是应当总结设计规律转化成为相应的设计观念和方法。
对教授来说.在中国的工作经历转化成了对中国的热爱。后来在德国见面时,他对中国的关切之情常常溢于言表。在一个西方建筑专业教育工作者眼中, 中国见到的更多是问题和遗憾。正因为这种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转化而咸的关切和忧虑, 以及对自己几十年教学经验的总结,促成了这一本书的写作。在华南理工大学任教时写下的初稿,可以说是他的教学经验在中国现状触动下的结果。1998年重新整理出德文版,现在出中文版,应算是"回归"吧。
认识托马斯教授是在1994年,教授退休后到我们系当客座教授。1996年教授专程带着我们几个教师在德国瑞士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建筑考察,参观了不少在这本书中提到的例子。后来由国家公派留德,经教授介绍到了慕尼黑工业大学建筑学系进修。期间对现代建筑思想进行了重新的"补习",使我对设计的基本概念有了重新的理解。而当我读到教授的书.结合起自己的体验,这本"简单"的册子很让人触动。译这本书初稿时我还在慕尼黑.可以常常与教授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进行讨论,也更加深了对书的认识。我相信书中内容.也是读者们乐意去重新熟悉和思考的。
建筑设计的思想在书中用简明的方式被表达,而简单的道理又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如果我们带着问题.这会是一本充满应对思维的小册子,每一个章节都可以引伸出丰富的专业内容。因为翻译的缘故我不知来回读了多少遍,但每次仍有新的感慨和认识。这本书虽然是针对建筑学专业年轻学子和年轻建筑师的.但对于资深建筑师来说,也何尝不是一服"解毒剂"。
作者与译者
送书彩蛋
对于这样一本针对中国建筑现状,专为中国建筑学子和年轻建筑师撰写,既可以帮助初学者建立一个“概念系统”的框架,又可以作为建筑师的“解毒剂”的书籍,你是否心动了呢?
星系将会在即将发布的活动中,举办本书的送书抽奖环节,中奖的小伙伴将免费获得这本《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
送书活动即将开始
【扫码添加系主任】
第一时间获知活动详情
持续关注星系动态
建 筑 星 系 内 容 合 集
素材分享|作品集分享|插件分享 |大师分析|院校信息
公益讲座
讲座回顾 | 北欧 FREETALK 设计自然生态建筑的源头和技巧
素材分享
设计参考
设计参考 | 揭开SCI-Arc的M.Arch I程序神秘面纱
设计好文 | 门廊,中庭,露台:对湖泊的更深入了解 Flato的奥斯汀中央图书馆
院校信息
院校信息|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留学本科&硕士留学信息揭秘
插件分享
大师分析
大师分析 | Grafton Architects 与环境的亲密感
大师分析 | 2020普奖获得者伊冯·法雷尔 & 谢莉·麦克纳马拉的7个经典作品
作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