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毛主席写的挽联和悼亡诗(二) 孙金栋整理

文海墨韵 文海墨韵 2022-06-25


各位老师、文友、大咖,我收集了毛主席写的挽联和悼亡诗。毛主席是当代伟大的诗人,更是伟大的政治家。他写的挽联和悼亡诗,既有中国历代文人的怜悯与悲痛,更有政治家的豪迈与情怀。先把已整理的这部分发予大家欣赏。----孙金栋


8、挽杨裕民

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对我辈持增担荷;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于先生犹见典型。

[附注] 杨裕民(1889年一1939年7月21日),八路军冀东抗日联军第1路政治部主任。抗日民族英雄,留美博士,大学教授,我国著名造纸专家。名彦伦,因在堂兄弟中排行十三,故名杨十三,字灿如,河北省(直隶省)迁安市(县)杨团堡村人。

2014年9月,杨裕民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9、挽彭雪枫

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垂,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

千万里破碎山河,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附注] 彭雪枫(1907年9月9日-1944年9月11日),生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参加过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组织过岭战役,两次率军攻占娄山关,直取遵义城,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进军天全城,通过大草原,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他投身革命20年,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为了纪念彭雪枫,在河南省镇平县、夏邑县,安徽省宿州市、蒙城县等地均建了彭雪枫纪念馆,或以雪枫命名的公园或学校。



10、挽孙中山13周年

国共合作的基础为何?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

抗日胜利的原因安在?国人皆曰:侵略阵线是和平阵线的死对头。

[附注] 此联作于938 年3 月12 日,毛主席在延安出席由八路军政治部发起召开的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3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发表讲演。亲笔题写了这幅挽联:



11、挽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等17人

天下正多艰,赖斗争前线,坚持民主,驱除反动,不屈不挠,惊听凶音哀砥柱 ;

党中留永痛,念人民事业,惟将悲苦,化成力量,一心一德,誓争胜利慰英灵。

1946年4月8日,王若飞等由重庆飞往延安,向中共中央汇报情况,请示工作。飞机起飞后,半途中阴云密布,大雨滂沱。飞机在晋西北兴县东南80里处,一头撞在海拔2000多米的黑茶山上!机毁人亡,无一生还。



12、挽蔡元培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附注]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祖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7年参与发起“护国救党运动”,认为应当清党但反对杀人。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1933年,蔡元培倡议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并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抗战爆发初期,蔡元培与厉麟似等上海文化界知名人士联合组织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积极组织发动文化界人士及民众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



13、挽张冲

大计赖支持,内联共,外联苏,奔走不辞劳,七载辛勤如一日;

斯人独憔悴,始病热,继病疟,深沉竟莫起,数声哭泣已千秋。

[附注] 张冲(1904—1941),字淮南,浙江省乐清市人,国民党“中统”特务机构的二号人物。1919年考入温州省立第十中学,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组织《醒华会》。1923年毕业后考入北京交通大学。旋以公费转入哈尔滨政法大学,并加入中国国民党,任哈尔滨市党部委员。后任中国国民党执行委员、中央组织部代理副部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办公厅顾问事务处中将处长等职,是中统系统中的重要人物。抗战期间作为中国国民党代表参加国共谈判。在抗战期间,张冲坚决赞成国共合作,共御外侮,同周恩来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1941年,张冲病逝,周恩来深为哀悼,除在《新华日报》发表《悼张淮南先生》一文,亲自参加追悼会,并致送挽联:”安危谁与具;风雨忆同舟。对张冲在团结抗战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的评价。



14、挽续范亭

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

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

[附注] 续范亭(1893年11月27日—1947年9月12日),山西省崞县(今原平市)西社村人(西社村今属定襄县),著名抗日爱国将领、诗人。

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后即献身于民族民主的革命事业。后在国民党任职,曾经隐退一段时间,后与共产党人合作创建山西新军。1940年1月15日成立晋西北行政公署,续范亭任行署主任。其后,他将主要精力用在政权工作。期间由于病情不断恶化,中共中央决定让他到延安医治。1941年3月离开兴县赴延安。

1947年病逝后,中共中央根据他临终前的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陈西山读后感

孙金栋 你看毛主席书写的挽联,总是与时代紧密相连。这些挽联不用加注解,仅从行文就能判断出吊挽行动的时代。这就是毛主席的文风,时时事事密切联系实际,没有仙气,却接地气。不与社会实际结合的文字,再高雅也是空谈,与事无补,与民无益,与弊无砭,别无一用。

曹操说汉献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王国维借这句话评南唐后主李煜说:"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其为人君之所短,也是其为词人之所长"。说明为人君需要历练,为词人需要单纯。那些从苏联留学回来的人就好比李后主,只可以夸夸其谈于空头理论,山沟里出来的马列主义,才是真正能救中国的马列主义。


往期有更多精彩 点击可阅览

毛主席写的挽联和悼亡诗(一) 孙金栋整理

田伟岭:枣乡的冬季

小楼夜听:周老头乐悠悠 | 唐云华:下雪了 | 邓贵振:枣乡首雪 | 李文秀:怜悯美国人民 | 鞠登德:白扯(外一首)

孙林凤:初晴 | 李文秀:感悟 | 吴士林:咏叹

黄 叶(同题词) 刘耀宇 许玉谦 李进刚 赵占魁 唐云华 张耀廷 宋春华 李惜雨 王晓军 董庆利

闲人找乐 | 冬意 | 从心出发 | 清宇 | 无悔(顺口溜)五首 | 文友群之悟 | 及时(外二首) | 无题

读文友诗作感怀 | 湖边冬闲 | 感恩协会 | 我的秋实 | 米国大选 | 无题 | 尊敬(3) 咏怀

陈西山:追踪乐陵抗日县长余志远烈士之足迹(上)

陈西山:追踪乐陵抗日县长余志远烈士之足迹(下)

王德强(乐陵):  1928年宋哲元释放习仲勋始末

大白菜(同题诗) 作者:田伟岭 邓贵振 孙金栋

刘艳:学会感恩 | 孙金栋:为刘艳诗作点赞

小雪(同题诗) 王观岭 邓贵振 书东 田伟岭 孙林凤 孙金栋 李文秀 吴士林 张耀廷 张忠山 唐云华 彭宝德 鞠登德

冬雨  初冬日偶感  初冬  算是自嘲  守夜人

老来乐  吟景(外一首)  晨语(外一首) 落叶  晨练  无题

孙林凤:叶子|徐如玉:久旱逢甘雨|王俊才:冬旱逢雨|鞠登德:麻雀拍马屁(外二首)

十月一上坟的习俗与传说 (王新忠整理)

李文秀: 难忘的伤心事

孙金栋: 一次难忘的作文课(附诗一首)

吴士林五首 | 清晨寄语 | 老年立志 | 赞秋实人 | “双十一 ”

田伟岭垂钓(外一首) 于德庆:无题 顾清森:咏梅 侯廷森:美国选举之乱象

树叶黄了 | 读《树叶黄了》 和贵振《落叶》| 落叶 | 树叶 | 芦苇也知冬

喊故乡 | 一粒种子 | 人老心不老 晨语 | 美大选三相 | 随筆 | 笑一笑

邓贵振(山东): 老岳母走了

孙林凤:心态 | 张忠山:秋实人 | 鞠登德:感悟

[心露话雨] 田伟岭:平凡人的愉悦

秋实短诗选:邓贵振 孙金栋 王观岭 唐云华 鞠登德  张忠山之作品

邓贵振:倚窗偶得 自嘲 | 王观岭:秋风凉 菊花香 | 田伟岭: 晚秋漫步随想 | 李文秀:落叶吟 | 彭宝德:说大葱

刘艳:墨染馨香在深秋(五首) 邓贵振:秋日元宝湖(外一首) 唐云华:随筆二则

田伟岭:秋 | 王观岭:读伟岭<秋> | 孙金栋:我站在秋的路口 | 李文秀:晚秋(外一首)

陈西山:晚秋杂咏|邓贵振:红叶书签 赞昙花|唐云华:随筆二则|李文秀:当下抒怀| 孙林凤:叶

赵承楼:老年乐 | 侯廷森“话重阳·忆初心”诗词诵读会即事

崔希芳:秋天的丰收 | 吴士林:西段美

李文秀: 盛世里的灿烂夕阳

孙林凤(山东): 邻居

赵占魁:重阳思 | 田伟岭 李文秀 孙林凤 鞠登德同题:霜降 | 张忠山:环保在即

邓贵振: 重阳抒怀(外一首)

陈西山: 战地黄花颂

秋吟六首 | 识我东篱万朵金 | 秋韵(外一首) 近重阳偶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