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记忆(一) 童年(3)诗配画 | 李文秀:碾磨的记忆

文海墨韵 文海墨韵 2022-06-25

推荐歌曲《小毛驴拉磨//贝瓦儿歌》 


一幅小毛驴拉石碾子碾米的画面,久违了四十多年,今又浮现在眼前,恰似在昨天!一幕幕回忆的闸门崩开,似涓涓细流润在心田。

首先跳入脑海的是奶奶的身影,七十年代以前,石碾、石磨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生活用品,每个生产队饲养几头小毛驴,除拉小拉车外,最艰巨的任务是供农户拉碾拉磨用。饲养员负责排班,每家轮换使用,石磨多用粉碎玉米、高梁、谷子等,石碾则多用来碾压地瓜干。这活一般是老年人承担,所以,在我的记忆中奶奶几乎全部承担了这项任务。



狭窄的磨房中,石磨声隆隆,空气里弥漫着驴粪的腥臭和粮食的清香味,驴儿被蒙起双眼和嘴巴,围着碾磨一遭遭打转,奶奶一会儿用扫帚向里面扫扫磨盘边上的粮食,一会儿把磨好的收起来用细箩筛好,然后再把粮渣放回磨中,并时而对驴儿发出指令;嘚、咑、吁、捎等声音,宏亮而熟练,小毛驴乖乖践行着它的义务,大半天一袋面粉完成,由老娘帮奶奶背回家,再看我的奶奶,满身的白色面粉沾满全身,脸上露出疲惫而快乐的笑容。因我家人口多,有时不等轮到牲口推磨,家里无面下锅了,我就在放学后或星期天和奶奶人工去磨,虽竭尽全力,其效率远远低于畜力,但暂可解全家糊口之急,其中的劳累不言而喻!

七十年代后,随着农村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机械磨面机问世,并逐步推广到乡村,小驴儿慢慢卸下了磨棍,石碾石磨也成了农耕文化的记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个体面粉企业、营销点遍及每个乡镇,农民再也不用现磨现吃,再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科学调整,人民的餐桌上由单一变为丰盛多样,从为了吃饱到吃好吃全营养均衡发生了质的飞跃。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这朗朗青天,风和日丽,清风月朗,光辉灿烂,永泽人间!

2021.115



乡村记忆(一) 童年(1) 诗配画 | 作者:李文秀 邓贵振 唐云华 刘艳 陈西山 王观岭 孙金栋
乡村记忆(一)童年(2) 诗配画 | 李文秀 唐云华 孙金栋 邓贵振 陈西山 王绍祥 田伟岭 张宝森 王观岭 史书东 郭玉亭
于德庆:鲜红的党员证
谒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随感(同题)本辑作者:王观岭 侯廷森 邓贵振 史书东 刘艳 孙金栋
邓贵振:开心一刻 小寒| 张宝森:最冷的天|鞠登德:横刀仰天笑|李文秀:天寒心暖|顾清森:迎春
刘艳:感谢您成就了我的文学梦
陈西山:追踪乐陵抗日县长余志远烈士之足迹(上)
陈西山:追踪乐陵抗日县长余志远烈士之足迹(下)
陈西山: 从法国格里兹曼说起 | 养生谣
孙林凤: 国家公祭抒怀 | 李文秀: 忆 午间 小憩霾
孙林凤:初晴 | 李文秀:感悟 | 吴士林:咏叹
黄 叶(同题词) 刘耀宇 许玉谦 李进刚 赵占魁 唐云华 张耀廷 宋春华 李惜雨 王晓军 董庆利
闲人找乐 | 冬意 | 从心出发 | 清宇 | 无悔(顺口溜)五首 | 文友群之悟 | 及时(外二首) | 无题
王德强(乐陵):  1928年宋哲元释放习仲勋始末
大白菜(同题诗) 作者:田伟岭 邓贵振 孙金栋
刘艳:学会感恩 | 孙金栋:为刘艳诗作点赞
小雪(同题诗) 王观岭 邓贵振 书东 田伟岭 孙林凤 孙金栋 李文秀 吴士林 张耀廷 张忠山 唐云华 彭宝德 鞠登德
老来乐  吟景(外一首)  晨语(外一首) 落叶  晨练  无题
十月一上坟的习俗与传说 (王新忠整理)
李文秀: 难忘的伤心事   田伟岭:枣乡的冬季
孙金栋: 一次难忘的作文课(附诗一首)
吴士林五首 | 清晨寄语 | 老年立志 | 赞秋实人 | “双十一 ”
田伟岭垂钓(外一首) 于德庆:无题 顾清森:咏梅 侯廷森:美国选举之乱象
树叶黄了 | 读《树叶黄了》 和贵振《落叶》| 落叶 | 树叶 | 芦苇也知冬
喊故乡 | 一粒种子 | 人老心不老 晨语 | 美大选三相 | 随筆 | 笑一笑
邓贵振(山东): 老岳母走了
[心露话雨] 田伟岭:平凡人的愉悦
秋实短诗选:邓贵振 孙金栋 王观岭 唐云华 鞠登德  张忠山之作品
刘艳:墨染馨香在深秋(五首) 邓贵振:秋日元宝湖(外一首) 唐云华:随筆二则
田伟岭:秋 | 王观岭:读伟岭<秋> | 孙金栋:我站在秋的路口 | 李文秀:晚秋(外一首)
陈西山:晚秋杂咏|邓贵振:红叶书签 赞昙花|唐云华:随筆二则|李文秀:当下抒怀| 孙林凤:叶
赵承楼:老年乐 | 侯廷森“话重阳·忆初心”诗词诵读会即事
崔希芳:秋天的丰收 | 吴士林:西段美
李文秀: 盛世里的灿烂夕阳   孙林凤(山东): 邻居
邓贵振: 重阳抒怀(外一首)
陈西山: 战地黄花颂 秋吟六首 | 识我东篱万朵金 | 秋韵(外一首) 近重阳偶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