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价,才是生态价值的正确定位——从大树和老母鸡的价值与生态保护的逻辑说起

戴星翼 环境问题观察 2021-05-30

作者系复旦大学教授



大概是在80年代,印度某位学者计算了一棵大树几十年寿命中释放的氧气,然后以人工制氧的成本作为大树制氧的影子价格,计算下来,仅此一项,大树的价值就超过了15万美元。当然,一棵大树如此,森林呢?

当初朋友将这一伟大成果告诉我,得到的是我漫不经心的回应:再乘个10也可以呀。朋友说我不尊重人家的研究成果。平心而论,这大概是不同学科的立场差异造成的。生态学者很难理解作为经济学者的本人为什么不主张用货币对生态服务定价。在我看来,定价是市场的事,由供求双方确定。经过讨价还价,最终双方在某个价位上都觉得“值”,交易也就达成。

这说明很难有什么绝对“正确的”、“科学的”或“客观的”价值存在。相隔不久的石油价格从每桶170美元到25美元都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你很难说哪个更合理哪个更真实。之所以存在价格这个东西,完全是市场运行的需要,其作用是释放资源的稀缺性信号,以此调节供求关系。价格上升意味着稀缺性上升,供方因此受利益驱动而增加供给,客观上则缓解了稀缺性。反之则也反之。

所以,当为某件东西定价的时候,首先的问题是你打算将这个东西卖给谁?那位印度学者恐怕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因为他的定价是没有买方的。既然如此,15万美元和150万美元又有什么差别呢?

另一个问题是,这位学者定价的依据同样可笑。用人工制氧的成本作为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价值,本质上是默认人工过程可以替代自然过程。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请这位学者用人工方式去制造一枚鸡蛋,并用由此产生的成本去作为一只老母鸡的价值。

不言而喻,这只老母鸡的价值是真正的天价。总之,相关的定价都不怎么靠谱。最著名的,就是所谓全球每年生态服务的总价值30万亿美元的结论,也不能例外。3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世界的GDP,听上去很大,但假设有人真的拿出这笔钱购买,并掌控和垄断所有的生态服务,全世界人民能答应这笔交易吗?显然不可能。这一结论既不合理,也不可能实现。那么,所谓30万亿美元又有何意义呢?

如此煞费苦心地为某种不存在市场的东西定价,究竟是为了什么?有人说,是为了引起各界重视。于是问题又来了,一种东西难道只有标了价格才足够引起重视吗?我们是在推动拜金主义吗?自然保护的逻辑不应该如此。正确的逻辑应该是,受保护的对象都是无价的。因为所谓保护,就是避免市场力量伤害受保护对象。所以,无价,才是受保护对象的正确定位。

 

小编倡议


所谓保护,就是避免市场力量伤害受保护对象


I SAW AND I CARE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服务人员


更多精彩内容

垃圾经济学的四个问题——一位环境学者眼中的垃圾分类

心中的生态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应该是什么样?

可回收物就一定要回收么?——如何分析低附加值废弃物的再利用产业链

戴星翼:探讨环境相关产业的制度


END


欢迎关注『环境问题观察』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