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座城市是一个表意文字:而文本继续着。”

商务印书馆上海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2024-01-25


活着,就是从一个空间走入另一个空间,同时尽力避免触碰到壁垒。

——乔治·佩雷克


当城市不断变迁与重建,人们对于空间的感知力和视角也变得更为复杂和多样化,随之影响的还有当代思想,城市空间的再现方式在书本中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同时,空间结构和文学作品内部结构与日俱增的复杂化让城市空间成了书本隐喻,就像罗兰·巴特曾写道:“这座城市是一个表意文字:而文本继续着。”


众多文学家和哲学家都对文本中虚构的空间有过思考,从巴什拉的“城市对象诗学”到德勒兹和伽塔利的“解域运动”,再到卡奇亚里的“地理哲学”和肯尼斯·怀特的“地理诗学”,人类对于空间的认知越来越细化,但是人类空间与文学的互动关系却并未获得明确的阐释


对此,法国文学理论家贝尔唐·韦斯特法尔(Bertrand Westphal)建构了一种“地理批评”理论,该理论始于比较文学,一改传统以作家为中心的文学批评思路,将研究的核心聚焦于文本的地理空间表征,其目的不再是对文学中的空间再现进行分析,而是着眼于人类空间与文学的互动,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核心内容就是对文化身份的确定及不确定性方面做出独特见解。


《地理批评拼图》是韦斯特法尔对“地理批评”理论的深度阐释,在书中展示了地理批评如何推进文化的去中心化进程并建立一套边缘视角的理论体系


地理批评拼图

[法]贝尔唐·韦斯特法尔

乔溪 等译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本书由十篇文章以及两篇访谈组成,书名取拼散图以见全貌之意,书中每篇都着重探讨一个主题,看似内容各异,实则每一篇都与另外二至三篇有着内在的呼应与关联,仿佛每一块拼图的边缘都与其他几块吻合,拼接在一起之后,地理批评的结构与思路就愈发清晰可见。



01

打破西方以自我为中心的单向视角和标准


地理批评最初主要比较地中海周边文学作品所再现的地中海空间,后来逐渐扩展到欧美的诸多城市与地方,近年来更是对东方甚为关注。


受列斐伏尔、爱德华·索亚、德勒兹、伽塔利等人的影响,韦斯特法尔注重空间的流动性,时常讨论解域与再域等问题。



面对束缚空间的一根根线条,韦斯特法尔引用了桑德拉尔的诗句,将其比喻为“子午线的牢笼”,在本书中更是从不同角度对可能世界、多重空间、复数身份等问题进行了多番思考与探讨。


如何在进入宏观世界视角的同时避免陷入种族中心主义?关于世界文学的讨论,是止步于文学与文化的范畴,还是应该进一步延伸到经济、环境等更多领域?


在《民族文学还剩下什么?》一篇中,韦斯特法尔以自身幼年经历为例,对奥地利文学中表达的文化归属话题进行讨论,展现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心态去接受世界的多样性。



全书篇章无固定顺序,其形态可以视为书中反复提到的“群岛”,其内容紧密围绕着“中心与边界”“垂直视角与水平视角”“文学与地图”“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等几对关系展开,旨在阐明中心与边界的流动性,打破西方以自我为中心的单向视角和以英语为中心的单一标准,展开一幅多元的、呈群岛形态的世界文学图景。


02

以“持续跨越边界”的方式解读文学内涵


地理批评与哲学、精神分析、人文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许多方面关系密切,它有一个重要概念,即越界性,韦斯特法尔将其阐释为“持续跨越边界的特性”,意味着交叉的视角和去中心化。



如在《领地与文学》《莫比乌斯带》两篇中,韦斯特法尔谈及乔治·阿甘本对边界的看法时,将拓扑学的莫比乌斯带概念引入文学研究,借助其内外相连、无限转换的特性对文学作品中边界的表征进行解读。


书中,韦斯特法尔还将文学与地图、电影、绘画无缝对接,如《世界的形貌》和《逃逸城市》两篇,讨论人们认知世界的模式以及再现场所的特点,凸显了地理批评的跨学科性。


03

多重线索阐明世界文学中的联结



文学与文化的研究总是涉及许多变化的参数,这些参数中有一些显而易见,比如地区的差异、潮流的驱动等等;而另有一些参数也断不能忽略,比如人本身,我是谁?你是谁?我们又是谁?这些都是核心问题。文化层面的世界纷繁错杂,如此庞然大物呈现在眼前,应该用什么方法去解读?


韦斯特法尔在书中表示,地理批评往往持有一种较为宏观的视角,因此对视角、观点本身必须保持高度活跃的反思。他通过列举各类文学理论,文艺作品中的隐喻、边界,以及现实世界中的历史事件等,阐明世界文学中空间秩序与人的互动关系,共同构成一幅全局性的图景。





作者简介

贝尔唐·韦斯特法尔

(Bertrand Westphal)


1962年生,法国斯塔拉斯堡人,文学博士,法国利摩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地理批评”奠基人,主要研究文学批评、比较文学、哲学、美学。代表性著作有《地理批评——真实、虚构、空间》《似真世界》《子午线的牢笼》《迷失地图集》等。


译者简介

乔溪

本书主要译者,1987年11月出生,陕西西安人,文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地理批评、海洋文学,译有《自行车的回归:1817—2050》等。





丛书简介

“复旦中文系文艺学前沿课堂系列”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本系列第一辑书目简介

“复旦中文系文艺学前沿课堂系列”是国外著名文艺学学者在复旦大学讲课精彩内容的结集。主题既有在当代语境下对德国哲学、美学的新探讨,也有对最晚近西方文论的前沿性研究;既有纯粹的理论思辨,也有结合古今文学创作时间和作品,运用新的文论观点加以创新性的评析。丛书作品不仅是分量满满的学术专著,亦是现场教学的成果,令读者走进名校名师课堂,对西方大学文科课堂教学的方式和特点有感性的了解和切身的体验。





目录一览

第一篇 地理批评宣言——走向文本的地理批评

第二篇 水平线与空间转向

第三篇 地理批评与世界文学

第四篇 世界的形貌——去中心化的地理批评

第五篇 领地与文学——漫步地中海

第六篇 莫比乌斯带——如何放下边界线焦虑

第七篇 逃逸城市——电影中的伊斯坦布尔

第八篇 民族文学还剩下什么?——以奥地利为起点的欧洲之旅

第九篇 世界文学与《子午线的牢笼》——全球化浪潮下的当代文学与艺术

第十篇 后现代、后人类和星球化——地理批评视域下的世界文学

访谈一 罗南·吕多-弗拉斯克访谈

访谈二 让-马克·穆拉访谈




试读章节


向上滑动阅览


要展开世界文学的宏大图景,须先从一个较小的空间切入问题。


巴黎的中心地带有一个小广场,名叫圣叙尔比斯,这里虽然有教堂、喷泉和几座精致的建筑,却并不是游人常来的地方。广场上有一家颇具巴黎风情的咖啡馆。1974年,一位著名作家曾在此留下足迹,他名叫乔治·佩雷克。这位46岁就英年早逝的作家在二十世纪下半叶的法国文坛中极负盛名。佩雷克来到这家咖啡馆时怀揣非常明确的动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无事发生的时候记录所发生的一切事”。于是他选择了一个固定的位置坐下来,开始描述路过的人、经过的车,甚至详细写下停靠的公交车:70路、86路、84路、63路……这些琐碎的记录形成了一部作品,名为《穷尽巴黎某地信息的尝试》。这本书也许趣味索然,但佩雷克的目的却并不在于穷尽这个广场的细节信息,他意在表达一个更高的思想:无论多么细致入微的描述也无法重现这个平淡无奇的小广场之一隅,相比起真实的空间,文字里的广场实在相去甚远。面对世界之广博,若想穷尽其信息、描写其全貌更是难上加难。


2007年我在写《地理批评》时提到过佩雷克的这部作品,而圣叙尔比斯广场的故事到此并未终结。当年我初次读佩雷克的这本书是在图书馆里,那是一本边缘已发黄的旧书,早有许多人先我一步将其翻阅。书中某处写到了一个放学回家的小男孩,肩上挎着书包从广场穿行而过。就在这一段文字的旁边,我看到有人用铅笔写道:“天啊,这不是我嘛!”有位读者竟从文字中认出了年幼时的自己——1974年的10月,当佩雷克坐在咖啡馆观察的时候,这个人曾挎着书包经过小广场。这位神秘读者究竟是否是书中的小男孩并不重要,但他的出现则让人忍不住提问:当佩雷克忙于穷尽此地信息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在同一个地方看到的又是什么?他与作者的所见所闻是否相同?也许此二人对这片特定空间所持有的是根本不同的视角。无论如何,随着小男孩视角的出现,这片空间的相对性就产生了。


就在我开启中国之行前不久,一次偶然的阅读又让这个故事有所延伸,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广场仿佛有无限续集的可能:西班牙当代著名作家恩里克·比拉-马塔斯也给这座广场贡献了一言半语,在《最慢的旅行者》中有一段,马塔斯坐在佩雷克曾坐的位置,冥想着关于记录无趣之事的艺术,没过多久,马塔斯版本的圣叙尔比斯广场也出现了……


比拉-马塔斯与佩雷克坐在同一家咖啡馆的同一个位置,只是在时间上相隔多年。他看到的是相同的公交车,观察的仍是那里来来往往的人群。也许其中有些人已在佩雷克的作品里出现过,只是年龄又大了些。也许那个当年挎着书包的小男孩长大后仍然从广场路过,又被比拉-马塔斯描写了一遍也说不定。比拉-马塔斯与佩雷克所见的是同一个世界吗?并不能这么说——他们笔下的世界最多有些相似之处,算不上完全相同。


关于这座巴黎的小广场,有两位作家描写它,一个小男孩从旁路过,还有我这个叙事者讲它的故事,四个人组成了一个微型世界。可即便这个世界微小至此,也难以用统一的视角进行描述,于是问题出现了:一座广场尚且如此,世界之大,又怎能用单一的视角来看待?面对世界文学,又怎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而不质疑其合理性?


这就是地理批评研究需要阐释的核心问题,也是我们在此讨论的主题。





往期回顾

鲍鹏山作品《孔子如来》新版面世,深度感受孔子的时代与思想!

《构图的发现》:探索构图概念的演变及画面秩序的各种问题

鲍鹏山作品《江湖不远》全新增订本,更多解读《水浒》英雄!

快讯|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修订本)签约仪式举行

8本书重回古希腊的文明世界

“只还有一个神能救渡我们”:一次直达海德格尔思想深处的探索

沈语冰教授二十年沉淀之作,走进马奈绘画中的世界

新书推荐|回归具体场域,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解决之道

《泉州文库》新书上架:明代诗人诗文别集

珠宝历史中的女性故事

活动预告 | 在这里,一起聊聊马奈图像中的梦幻与爱欲本质!

10本好书走进中国哲学


如有转载需求,可关注公众号后点击 “联系我们” 进行申请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其他交流平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这座城市是一个表意文字:而文本继续着。”

商务印书馆上海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