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推荐|全方位呈现鲍德里亚的艺术哲学

商务印书馆上海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2024-01-26

让·鲍德里亚(Baudrillard)是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其著作《消费社会》《物体系》等都曾在国内风靡一时。和许多当代哲学家一样,鲍德里亚对艺术始终保持着不懈的热情,艺术研究既是贯穿于他整个学术生涯的一条红线,同时也是横切于他繁杂的学术类型的一条红线。

研究鲍德里亚,不了解他的艺术观和美学观,就不可能深入把握他的哲学观、社会观和政治观,反之亦然。《鲍德里亚的艺术哲学》就全方位呈现了鲍德里亚的艺术哲学观点,是带领读者进入鲍德里亚思想世界的极佳指南。

鲍德里亚的艺术哲学
万书元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本书聚焦于鲍德里亚思想的几个主要面向(生产模式和消费社会理论、当代艺术美学症候诊断、当代空间哲学理论、当代艺术批评),结合其思想体系和时代背景,全面展述了鲍德里亚富有开创性的思想贡献。

·生产模式和消费社会理论

·当代艺术美学症候诊断

·当代空间哲学理论

·当代艺术批评


厘清鲍德里亚的艺术哲学与他的社会、政治以及文化理论之间的关系


德里亚的艺术研究从来不是纯粹的、孤立的艺术现象学研究,而是建立在人类学、文化学(神话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乃至生理学等多重视角之上的整合研究。

作者指出,虽然其作品大多已经被译介到国内,国内研究者也发表和出版了不少鲍德里亚的研究论文和著作,但多数研究依然停留于孤立而表面的考察,缺乏深层的开掘,对鲍德里亚其人其思缺乏一种综观式的全面认识。

本书主要呈现了鲍德里亚如何受诺斯替主义和摩尼教影响,以“过剩”概念为核心建构自己的艺术哲学理论,从审美形式的角度恢复艺术的本相,在铲除一切现存的艺术理论(与过剩现状)的前提下,恢复艺术固有的本真性、原始性、象征性(仪式感)和诱惑力(秘密与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鲍德里亚研究的这一空白(包括对鲍德里亚的艺术哲学、空间哲学、荒诞玄学等的研究),“勾勒出鲍德里亚的艺术哲学思想与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之间内在的脉络”。


以可逆性(不可逆性)、秘密、幻觉与诱惑为重要的学术线索,梳理鲍德里亚艺术哲学的逻辑


鲍德里亚在“过剩”的视野与“匮乏”的视野所构成的张力之中,巧妙地嵌入了他的艺术哲学观念。按照他的逻辑推论,一个常规的二元世界,或者说一个本然状态下的二元世界,一定是一个既有现实又有想象(梦想)、既有真实又有幻觉、既有透明又有遮蔽(秘密)、既有欲望又有诱惑的世界,但在我们当下的世界中,二元性结构已经被强大的一元性或者说单维性所消解、所取代。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被过剩的欲望推动的进步的神话、科技的神话,其基本路向其实就是一种线性、一种不可逆性。

德里亚因此对艺术充满了期许。在他的内心中,一直有一个他颇感得意的艺术的理想模型。这个模型就是:艺术的世界是一个幻觉的世界,因而也是一个充满了秘密和诱惑的世界,从而也是一个富有象征价值和意义的世界、一个审美的世界。但现实是无比残酷的。艺术的现实是:(艺术)影像吞没了自我的镜像,变成了对自我透明的东西,不再隐藏任何秘密,不再制造幻觉。

鲍德里亚认为,当代世界是一个以过剩为特征的透明世界;同样地,当代艺术是一种以真实过剩和幻觉不足为特征的淫秽世界,这个世界使艺术完全偏离其本质。

因此,鲍德里亚大声疾呼,艺术应该回到它固有的轨道,从“有”回归于“无”,回复到一种幻觉形式,一种彼岸形式;同时,鲍德里亚指出,艺术作为一种形式,它有它的命运——诱惑的命运。

作为一种富有诱惑命运的形式,艺术应该也必须是一种象征的诗学,幻觉的诗学,具有独异性和童真性的诗学,从而也是一种包含了秘密或神秘性的诗学。


指出鲍德里亚学术思想和批评方式上存在的局限


鲍德里亚思想锋利、尖锐,有时虽然看似豪放,但是也难掩其语言的夸张性和批判的暴力性。他常常用他批评的大炮狂轰滥炸,一会儿向波堡(即蓬皮杜艺术中心)开炮,一会儿掉转方向,向女性主义开炮,或者向媒体开炮。因此,他在不同的场合,多次以自嘲的口吻戏称自己是一位“知识的恐怖主义者”。

鲍德里亚自认深受尼采的影响,他的身上带有浓厚的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色彩。当他宣称“美学自杀了”“艺术死亡了”的时候,他整个就变成了一个法国的尼采。

德里亚堪称语言大师,语言优美,充满诗情。但由于过度追求词语的工整,过度追求句型的整饬和排句的气势,过度追求警句性和对偶性,往往造成以词害意的效果。

鲍德里亚制造的概念太多,有时候难免界定随意、模棱两可、前后矛盾。比如,他对“积分现实”和“虚拟现实”的表述既模糊,又常常前后抵触;他对“fatal”和“code”等术语的运用常常使人感觉忽左忽右、摇摇摆摆、飘忽不定、极难把握。

在鲍德里亚看来,艺术的命运,有时其实就是社会的命运,历史的命运。“艺术何为”与“艺术为何”,在鲍德里亚看来,都具有某种程度的命定性。这就使鲍德里亚对艺术(美学)及其艺术本质的探究带上了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他确实是天生的批评家,但绝不是好医生,甚至连医生都不是。他本来不会开药方,也不该开药方。遗憾的是,他还是勉为其难地开了药方——一个乌托邦意味太浓的药方。

不过,作者认为,总体上说鲍德里亚的偏激甚至极端还是有一定限度的,是可以接受的。古今中外,任何伟大的思想家都不可避免、或多或少地会带有偏激的色彩。对鲍德里亚的偏激,我们既要有所警惕,同时也要给予包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作者简介

万书元

万书元,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艺术的文化阐释》(澳门文星出版社,2005年)、《艺术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当代西方建筑美学思潮》(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年)等十多部,译著有《讽刺论》(吉尔伯特·哈特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等。主要论文有《艺术的命运》(《文艺理论研究》2016年)、《空间的衰朽》(《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易性症与异装癖》(《同济大学学报》2014年)、《论文学中的恶原型》(《外国文学评论》1990年)等近百篇。主持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鲍德里亚的艺术哲学研究”等。曾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6年,一等奖空缺)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三等奖多项。


目录一览


向上滑动阅览

目录


绪  论

第一节  鲍德里亚生平

第二节  生产模式理论

第三节  消费社会理论与符号理论

第四节  鲍德里亚的局限


第一章  当代艺术美学

第一节  易性症与异装癖:当代艺术的身份危机

第二节  艺术的命运

第三节  诱惑的诗学


第二章  当代空间哲学

第一节  空间的衰朽:鲍德里亚对当代建筑和城市空间的批判

第二节  鲍德里亚:建筑美学关键词(一)

第三节  鲍德里亚:建筑美学关键词(二)


第三章  当代艺术批评

第一节  沃霍尔:庸常的戏剧

第二节  克鲁格:图像与凝视的对决

第三节  鲍伊:畸怪的神话


第四章  鲍德里亚艺术哲学的逻辑

第一节  过  剩

第二节  匮  乏

第三节  不可逆性

第四节  秘密、幻觉与诱惑


结  语

关于注释的说明

参考文献

后  记


试读章节


向上滑动阅览


必须指出,鲍德里亚将男性诱惑者与女性诱惑者之间的诱惑游戏或性别对决抽象化为人工性与自然性(席勒的未被污染的自然——素朴)的对决以及美学与伦理学的对决,虽然不无道理,但是也容易陷入自相矛盾之中。如果对善于施展化妆术和消失术的女性诱惑者一味强调其素朴性或自然性(非人工性),而对一开始就被女性诱惑者的“自然威力所融化”的男性诱惑者一味强调其人工性(非自然性),不免过于牵强(按照这样的逻辑推导,在注定会产生爱情傻子的性诱惑游戏中,变成傻子的永远都是女性)。


更何况,鲍德里亚曾指出,男性诱惑者在诱惑过程中调动的核心资源是美、意义和实体(substance)。言下之意,女性诱惑者的核心资源就是非美、无意义和非实体或另外一套“武器装备”。但鲍德里亚并没有按照这样的思路展开论述。事实上,鲍德里亚在不同的语境中已经阐明,男女诱惑者都是各有其美学的。


只不过,男性诱惑者的美学是“反讽的和恶魔式的”美学;女性诱惑者的美学是自然美学与社会美学(人工美学)的混合,其表征是动物性的装饰策略和礼仪的美、被神化和明星化的魅惑之美、因玩弄符号和躲闪游戏而显现出来的阴柔与狡黠之美。因此,在这场被鲍德里亚称为可逆性的游戏的对决中,作为应战者的女性诱惑者完全应该也能够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用她的美学而非伦理学来回应甚至挑战男性诱惑者的诡计和美学。


鲍德里亚曾经宣称,女性诱惑者(柯德莉亚)是具有“至高的主权”又“不能自诩为清白者”的受害者,这意味着她的伦理学本质变得可疑;男性诱惑者则是“不能自诩为任何色情策略的英雄”,“仅仅是一个远远超过他自身的过程的献祭仪式的操作员”,这又意味着他仅仅是一个毫无自由可言的功能主义者,其美学本质也变得可疑。


更有甚者,鲍德里亚还在男性诱惑者和女性诱惑者之间以及伦理学和美学之间撒下烟幕。他明确宣告,在男性诱惑者和女性诱惑者之间发生的“这场决斗中,一切都是由从伦理到美学、从天真的激情到反思的激情的过渡控制着的”。这实际上等于承认,伦理学与美学之间的分野已经不复存在了。就此而论,鲍德里亚对两性诱惑的对决的抽象化诠释多多少少已经使自己陷入了尴尬的话语困境之中。


或许,我们可以将男性诱惑者和女性诱惑者之间的诱惑本质的区别再行约简:男性的诱惑偏于辣,女性的诱惑偏于甜;男性想要催眠,女性则想装睡;男性想要导演一切、掌控一切、征服一切;女性装作想被诱导、被掌控、被征服,通常却扮演着实际的掌控者和征服者角色。








未来艺术丛书

孙周兴 主编


“未来艺术丛书”由孙周兴教授主编,辑录20世纪以来的艺术相关著译作,展述具有高度创造性和个体性的艺术观念和艺术行动,开启指向未来的艺术理论和实践。


已出版书目:

《艺术在没落中升起》,[德] 安瑟姆·基弗 [奥] 克劳斯·德穆兹 著  梅宁 孙周兴 译
《二十世纪西方艺术史(上卷)》,[德] 苏珊娜·帕弛 著  刘丽荣 译
《二十世纪西方艺术史(下卷)》,[德] 乌尔里希·莱瑟尔 [德] 诺伯特·沃尔夫 著  杨劲 译
《悲剧的诞生》
《瓦格纳事件·尼采反瓦格纳》
《当代艺术的哲学分析》
《什么是艺术?》
《何谓艺术》
《艺术—政治的未来》
《为艺术制定规则》
《艺术展示导论》
《以创造抵御平庸(增订本)》
《什么是德意志音乐》
《感知学》
《风景的意义》
《论颜色》


往期回顾
《五个世纪的维度》|以历史的时间维度认识世界
《系统治疗与咨询教科书》|针对抑郁症等具体心理障碍治疗知识的实用参考书
新书推荐|一场艺术史与艺术哲学领域中的全新探索!
《溯源与释义》:贯穿起一条哲学史释义的新线索
“我辈不出,如苍生何”!
新书推荐|如何像真正的历史学家一样思考?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或关注公众号后,点击 “联系我们” 申请开白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其他交流平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书推荐|全方位呈现鲍德里亚的艺术哲学

商务印书馆上海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