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与释义》:贯穿起一条哲学史释义的新线索
海德格尔无疑是20世纪最重要的几位思想家之一,他不仅上承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亚里士多德传统,对西方哲学形而上学的历史做出了提纲挈领式的总结,将尼采哲学标识为形而上学的完成,更推动了影响至今的存在主义思潮的形成。
《溯源与释义》是梁家荣老师2015年出版的《本源与意义:前期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研究》之续篇,运用现象学传统所发展出来的溯源与释义方法,以梳理海德格尔、胡塞尔与尼采这三位对当代哲学影响巨大的哲学家思想中的一些主要概念,包括本质、形而上学、心情、感受、意志、永恒回归、视角以及科学等。对当代西方哲学的研究极富参考价值。
溯源与释义梁家荣 著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01
以溯源与释义方法梳理哲学大家思想的概念
作者在解释探讨概念时严谨追溯观念本源、阐释思想本义,对于以往缺少深究、被学者们忽略的问题深入追问。例如在“是有与形而上学”一章中,作者指出“形而上学之奠基”这一为学界所熟知的讲法之意义实际上并不是那么显而易见的:首先,海德格尔所谓“奠基”就跟通常的意义不一样;其次,他所谓“形而上学”也跟康德所言不尽相同。
02
深入文献追踪与文本分析
《溯源与释义:海德格尔、胡塞尔、尼采》透过深入的文献追踪与文本分析,追溯这些概念在西方哲学史上的渊源来历,挖掘其所植根的本源经验,彰显其因时代变迁而隐藏的思想脉络与深层意义。
03
追溯哲学大家隐藏的思想脉络
本书以海德格尔的(尤其是有与《存在与时间》相关的)哲学史解释为起点,以海德格尔的解释学和现象学方法为范例,追溯哲学史上的康德、胡塞尔、尼采等重要思想家和《纯粹理性批判》《逻辑研究》《强力意志》等重要哲学著作,以及奠基、意向性、永恒轮回等概念的源头,贯穿起一条哲学史释义的新线索。
作者简介
梁家荣
目录一览
向上滑动阅览
目录
第一章 存在与本有
——“此有之‘本有’在于它的存在”释义
一、萨特对“存在主义”之界定
二、人不具有本质?
三、颠倒形而上学的观念
四、海德格尔之别于萨特
五、解开“本质”之引号
六、此有之本有是其是有
七、“本有上”等副词何义
八、比较海德格尔与传统的“本有”概念
九、本有与可能性
第二章 是有与形而上学
——海德格尔对纯粹理性批判的解释
一、“奠基形而上学”释义
二、康德对形而上学之限定
三、包姆伽藤的“形而上学”概念
四、一般形而上学和特殊形而上学
五、是有论与形而上学
六、是有者与事物
七、结 语
第三章 此有与心智
——海德格尔与赖尔对理论化之批评
一、引 言
二、此有与意识
三、共同的敌人:笛卡尔
四、赖尔对理论化之批评
五、海德格尔对理论化之批评
六、结 语
第四章 心情与世界
——《是有与时间》的情感论
一、基本用语释义
二、感遇性与心情
三、怀情的感己
四、心情与意向性
五、此有之被碰击和依存于世
六、结 语
第五章 身体与感受
——拉特克利夫的存在论感受与海德格尔
一、“感受”一词之多种用法
二、拉特克利夫的“身体感受”概念
三、拉特克利夫的“存在论感受”概念
四、海德格尔对“感遇性”之限定
五、感遇性与身体性
六、结 语
第六章 意求与力量
——尼采的“意志”概念与海德格尔的解释
一、一切皆生成
二、“意志”释义
三、尼采的“意志”概念
四、意志与决意性
五、意志与感触、情感和感受
六、意志与命令
七、结 语
第七章 瞬间与无限
——尼采的永恒回归学说与海德格尔的解释
一、永恒回归学说之背景
二、永恒回归学说在尼采思想中的意义
三、海德格尔对永恒回归学说的解释
第八章 生存与认知
——施行主义、视角主义、尼采
一、施行与表象
二、自 律
三、认 知
四、保存自身
五、视角主义
六、解 释
第九章 感受与意向
——胡塞尔关于感受之意向性理论
一、引 言
二、胡塞尔所谓“感觉”释义
三、感受感觉
四、感受行为
五、结 语
第十章 逻辑与格知
——《逻辑研究》中的“科学”概念与纯粹逻辑学
一、“认知”概念
二、“格知”概念
三、逻辑学作为格知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试读章节
向上滑动阅览
“混沌”是尼采思想中一重要概念,海德格尔曾多次讨论,例如他引用了《愉悦的科学》里的一句话,“相反,世界之整体性格永远是混沌”(KSA3:468),从而指出,“把是有者整体当作混沌之基本观念……在永恒回归学说前对尼采已经是指导性的”(NI:349)。“混沌”概念也被保留在尼采的后期思想中:“世界根本不是一有机体,而是混沌”(KSA13,11[74]);“跟现象世界对立的,不是‘真实世界’,而是感觉混沌(Sensationen-Chaos)之乏形式的、不可方陈的世界”(KSA12,9[106])。
在尼采那里,混沌是外界之整体性格,但将之称为对“是有者整体”之观念却不无问题,因为在尼采看来,世上根本没有是有者。但除此“一家之言”外,海德格尔之解释相当深刻。首先,他清楚地指出,“混沌”概念意在排除“统一性”和“形式”(NI:349),以我们的说法就是排除相同性。更重要者,他正确地陈明,在尼采那里,“混沌”是一“排拒的观念”,其作用类似“否定神学”(NI:353)。换言之,“混沌”完全是一反面的概念,不是用来正面陈述世界是什么,而只是用来指示对于世界有何不可陈述:说世界是混沌,就是说世界全然莫可陈述,因为语言和意义都预设相同性,而“混沌”恰恰指乏相同性和乏形式。
在尼采看来,“概念、种类、形式、目的、法则——‘同一情况之世界’”(KSA12,9[144]),都是我们强加到混沌世界之上的,因为这样外界才变得可计算和可掌控。虚构相同性,然后强加给世界,就是尼采所谓“解释”之意义。如上所言,尼采之“解释”相当于施行进路之“达义”。而尼采之“混沌”,就相当于瓦雷拉等所谓“无序的周围背景”。从两方面看来,意义都是生物所施行出来的。
从上文可见,施行进路很多想法都类似于尼采。对于施行进路在生存与心智之间所看到的“深度延续性”,尼采应该很能认可。如果相对于传统认知科学与联结主义,施行进路对认知或心智之探索,特色在于以生物为模型,那么尼采就可谓此一进路之先行者。当然,尼采没有提出像“操作的封闭性”那样形式化之概念来界定生物,但就以泛生物元理,即适用于一切生物之元理(例如保存自身)来说明认知能力这个大方向而言,尼采与施行进路则是完全一致的。
未来哲学丛书简介
点击图片可查看丛书书目简介
“未来哲学”是一种批判的哲学,一种世界性的哲学,一种历史的哲学。由著名学者孙周兴教授主编的“未来哲学丛书”,接续尼采“未来哲学”的命题之思,意在打开一条以将来—可能性为指向的哲学新路。
“未来哲学丛书”书目:
《未来哲学序曲(修订本)》
《时间、存在与精神》
《尼采与启蒙》
《存在与超越》
《未来哲学(第一辑)》
《人类世的哲学》
《技术替补与广义器官》
《为什么世界不存在》
《陷入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