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苦“第一学历”久矣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年年扩招的硕士生、博士生,让高学历的含金量逐渐缩水。
今年3月1日,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郭鹏表示,要继续稳步扩大研究生人才培养规模,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结构,加快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只要你想学,博士大多都能读到985高校”。曾经的传言,在全面扩招背景下看来的确如此。
博士毕业生逐年递增,全国高校岗位却基本保持在3.5万个左右,这还包括了面向硕士和本科的辅导员岗位和其他行政后勤岗位。
供需失衡下,处于买方市场的高校拥有了优先选择权。同样都是985高校博士,成果差不多的情况下,筛选条件只好再次缩小至“第一学历”。
毕竟高考的广泛公平性以及严格的选拔机制,让高校能在保证用人质量相差不大的条件下,更加便捷快速地进行筛选,招聘成本得以缩小。
某高校人事处老师就表示,“以前审核简历还是人工方式,现在成千上万份简历堆在系统,考虑到招聘时间和人力成本,不得不设置关键词先筛掉一批人,再优中选优。不否认一刀切会漏掉个别人才,但按概率来看,这样的方式目前还是高效且相对公平的”。这类学校用第一学历进行初筛之后,仍能有足够的应聘者可供筛选。
故而,博士泛滥,高校卡“第一学历”,也有无奈。
“双非本科”像留下了案底
《法制日报》曾于去年秋招时采访报道过第一学历歧视现象。
有即将从北京某985高校毕业的研究生,“因为本科毕业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院校”而被多家企业拒绝。
某互联网大厂的HR也称,公司部门产品经理岗要求研究生,第一学历门槛是211,核心部门第一学历门槛是QS100。
“我只是高考没考好,却仿佛像留了案底”。毕业生纷纷吐槽道。
青塔人才了解到,目前国内数十所头部高校,确实不乏设置“第一学历”为关键词,系统直接过滤掉“双非”毕业生的例子;而更多普通学校则只是要求第一学历“非独立学院、非专科出身”即可。
如果某高校虽然层次一般,但为了学科建设、学校发展需要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从而开出优厚的待遇条件,导致求职人数剧增,那“第一学历”的重要性可能也就水涨船高了。
此外,在求职上,有时候“合适”比“喜欢”来得更实在,谁不喜欢去清北上交当老师呢?当明知“你昂首挺胸说自己博士毕业于985,而985只是别人的起点”,就不妨稍微把目光往下调整,你会发现还有很多合适的学校可供挑选。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你的科研成果完爆竞争者,套用一个经济学原理,当你发表的高质量论文、拿到的专利、参与过的项目……这些东西的价值远比第一学历带来的“溢价”要高,那么“破格”录取并非不可能。
总体来讲,不管高校还是职场,职位竞争的原则永远是能力>学历,总之不能一概而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人社部于2021年印发的《关于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问题的通知》再次重申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用人导向。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姚金菊认为,第一学历歧视会产生如同法律规范类似的指引作用、预测作用,影响受歧视群体自我发展与奉献社会的积极性并产生不良价值导向——无论其如何努力也无法消除第一学历的烙印。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甚至造成阶层固化的现象。
其实说到底,“第一学历不是写在纸面上,而在人们的心里”,“第一学历”歧视问题根植在人们的观念里。
机制要改,但观念更需慢慢重塑。
参考资料:
1. 科学中国人.代表之声 | 潘复生院士:破除就业招生唯学校“出身论”.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559996
2. 教育部. [李明]:请问专升本(非成人高招专升本)毕业后的第一学历是专科还是本科?http://www.moe.gov.cn/jyb_hygq/hygq_zczx/moe_1346/moe_1360/tnull_27799.html
3. 法制日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0233742210681181&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