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经济能否转危为安要看中国,要看制造业丨中国制造大讲堂第一期

中制智库 2021-11-26

中制智库

24 April 2020


中制智库


【导语】4月22日晚20:00-21:30,由中制智库、新浪财经联合出品的“美好制造”中国制造大讲堂第一期《制造业产业链与保就业》重磅上线。中制智库研究院院长新望博士担纲主持,新浪财经源发,网易财经、凤凰财经、搜狐财经等多家媒体平台联播,累计收看总人次达150万。本期为三位专家主题演讲分享,更多精彩对话及点评持续更新中,敬请关注。




本文字数 | 9000字

阅读时间 | 28分钟







主持人

中制智库研究院院长 新望


尊敬的中制智库的各位朋友,新浪财经的各位网友大家晚上好,我是中制智库的负责人新望,中制智库是应“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成立的一家民间智库,是中国制造业的思想库,中国制造业企业家的俱乐部,是工信部智库联盟成员,我们从2015年开始连续五年做了中国制造强国论坛,中国制造强国论坛上我们发布的中国制造强国指数,很多人在引用,大家知道的世界制造强国的四大阵营每一年的发展变化的情况就是在我们这发布的,每年央视都有报道。我们从去年开始做了中国制造大讲堂,做了三期,有16位嘉宾在这做过分享,杨部长去年在我们这讲过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非常受欢迎,后来我们也编了一本书《中国制造前沿大讲堂》,杨部长的演讲收录在里边。
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把大讲堂搬到了网上,我们和新浪财经两家共同打造“美好制造”中国制造大讲堂的系列活动。



今天由新浪财经主播,五家平台联播,包括网易、搜狐、凤凰、优酷还有央视频五家平台联播。今天是第一讲,我们总活动的系列叫“美好制造”系列活动,之所以起一个美好制造,就是想和美好生活对应起来,美好生活是需求,美好制造是供给,没有美好制造就没有美好生活。今天第一讲是制造业供应链与保就业。大家知道新冠疫情到来以后,冲击最大的是三产服务业,紧接着就是制造业,尤其是制造业的产业链的断裂,制造业随后的产业链的一些外迁,有这样的趋势,是我们面临非常大的问题,而在三产制造业受到冲击的时候,就业问题就显得非常的突出,前几天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提出六保,其中的两保,保居民就业、保供应链产业链的稳定,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而且产业链的稳定与保就业之间应该是有关系的,有因果关系。这个话题也是我们的企业家,尤其是我们制造业企业家和广大听众都很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今天我们请到的三位嘉宾,一位是官员,管过相关政策的官员,一位是知名企业家,还有一位是学者,也是一位很新锐很知名的学者。
下面我分别介绍一下今天的三位嘉宾,第一位蒋锡培主席,是亚洲制造业协会的副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的副会长,也是江苏省工商联副主席,曾经是CCTV十大经济年度人物。蒋主席是中国乡镇企业第一代企业家,他所在的中国宜兴是全中国最大的电缆的产业链所在地,远东电缆也是中国乃至于全世界最大的电缆生产商,今天带来的题目是《以客户为核心加速美好制造》。
第二位嘉宾是杨志明研究员,现在是国务院参事室的特约研究员,以及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曾经是人社部常务副部长。就业问题是杨部长长期关注的课题,今天带来的题目是《助力制造业复工发展》。
第三位嘉宾是新锐的知名学者,年轻学者叫施展教授,是一位政治学者,是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的主任,写过两本书,一本叫做《枢纽》,一本叫做《溢出》,都是讲中国制造业产业链。他在得到开的课程非常受欢迎,今天带来的题目是《疫情当中的中国与世界》。
今天我们请三位嘉宾从各自的角度出发,谈一谈制造业的产业链与保就业这个话题,相信今天的这一讲,这三位嘉宾会给我们带来非常精彩的分享。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中国劳动学会会长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部长

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

杨志明


杨志明:体面复工,共享用工


新冠疫情是黑天鹅,大片的失业问题就业问题成了灰犀牛。要体面复工,共享用工。


以下为发言实录(未经本人审阅):
各位朋友,各位网友,大家好,中国制造大讲堂在疫情中是交流新观点、启迪新思维、研讨新问题、探索新路径的平台。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复工在我国现在是热点,也很快将成为国际热点。今天,我就制造业中复工复产热点问题和大家做交流。
中国劳动学会联合新华社、中华信用在2月初对一百个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制造业企业开展调查。调查发现,第一,制造业是我国复工复产的先行军,疫情来时,我国经济经历过两次大的冲击。从元月中下旬开始,我国经济除必要的防疫物资生产和保供应以外,大多数企业停摆,这是第一次大的冲击。第二次大的冲击,是国际疫情大流行给我国制造业带来断代,断代以后供应链有不少也中断,这样也就随之而来影响一大批工人下岗。
在复工过程中,制造业在诸多行业还在观望徘徊犹豫等待时,率先逆势而进。我们从富士康、北汽以及像三棵树等等这些大民营企业调查来看,基本上是正月十五后复工。第二波是正月以后开始复工,这有气侯原因,也有工程的工期排档原因。第三波是在疫情高峰过去,加大了全面复工的力度,随着市场的恢复,现在第三产业也在迅速地进行回补。
在这个过程中,制造业先行,给复工带了一个好头,但调查中也发现有复工和复工率不对称,也就是说在2月初的时候复工,企业复工了,但实质上75%的企业员工到岗率都在50%左右或以下。另一方面是复工呈现倒金字塔型,就是在企业内部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先复工,一线农民工复工相对滞后,基本上是在二月下旬正月过后陆续复工的。
第二,农民工作为中国最大的劳动群体,制造业是现在农民工的第一大产业,大约是7600万岗位,现在复工的已经达到7000万以上。复工中间大企业是骨干力量,包括刚刚新望教授讲的,民营企业复工速度快,对市场机遇捕捉快。
第三是在防疫中间生产防疫物资的企业进行了防疫复工两不误,为以后的复工提供了现实的帮扶。制造业企业为继续防疫物资生产,也为不断生产生活供应。防疫复工两不误在世界范围看来,中国能够做到这一点非常不易,既保障了复工的工人身体健康,又使复工以后可以有效运转,还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在国际上也被认为是有中国特色的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支撑了中国现在加快的经济恢复。
第四,这就是从保就业的角度看,长期积累的就业招工两难的结构性矛盾在防疫期间快速的转化成招工难和复工难的新两难。调查中反映,农民工已经从无限供给走向优先供给,新增的农民工2010年是高峰,以后逐年下降,去年是110多万,今年初有五六百万出不来,造成了阶段性的招工难。
第五,制造业企业率先复工,显示农民工成为企业复工的宝贵资源。像富士康作为中国最大的用工企业,郑州园区去年高峰的时候是30万员工,二月份复工率仅仅是20%,负责人审时度势,推出了复工奖励,到三月份迅速的恢复到80%以上,保证了产业链的正常供给。
好多农民工在浙江率先进行硬核复工,包高铁、包飞机、包大巴接农民工回厂,紧接着珠三角地区也进行了复工奖励,使许多农民工第一次感觉到真正享受到体面劳动的待遇,以前不能坐是舍不得花钱,这一次是政府和企业给他们提供,使农民工感觉到自己成为宝贵的资源,在实际中有了印证和体现。
第五,疫情带来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延迟,甚至断裂,由于我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国际化产业链上下游密切相关,所以在这个里面,怎样能够恢复全产业链对于复工讲至关重要。现在尤其是中小企业给大企业生产零部件,供应链一断使中小企业雪上加霜。
第六,带来前所未有的创新,许多制造企业行之有效的办法呼之而出,中国制造的优势和灵活应对率先发力。例如自制口罩,富士康、格力空调等先进制造企业快速的自制了口罩,也带动了周围一批中小企业生产口罩,在二月份的时候还是一罩难求,到二月中下旬三月份的时候,中国的口罩上升到一天生产一亿只,如果说两个月前是中国买世界的口罩,现在是中国供应世界的口罩。
应对冲新一波冲击带来的影响。
第一,千方百计稳定特殊时期复工岗位上下工夫,有不少人认为,如果新冠疫情是黑天鹅,那大批的工人失岗甚至失业可能就是灰犀牛,这一次我们把应对大批工人失岗作为底线,对于困难企业将建议给予稳岗生活补助。
第二,将调查失业给予一定的容忍度,将失业调查从二月以来到三月份可能这个失业曲线将维持一段高位,这里面就需要对失去岗位的工人给予养老工商失业保险,从六月底一直向后顺后延,也就是说对失业调查率有可能升高,我们要有一个客观的看待。
第三,对下岗职工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是非常时期的有效一招,国家在2019、2020、2021三年拿出一千亿,培训1500万名农民工提升职业技能。
第四,特殊时期推进劳动用工管理创新,走出工业化时期合同管理的局限,适应现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弹性用工、临时用工,尤其是共享用工,在制造业企业可以跨区域跨企业按生产线按工种实行共享。结合订单的波动进行及时的网络精准调剂。
第五,要发挥特殊时期人社部门、企业、工会工商联三方协调,在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和维护企业生产经营之间寻找新的评估,特别是保护企业家精神。

最后,要把化危为机与改革突破有机结合,对于没有参加失业保险的农民工,在企业中失岗以后收入的低保可以纳入城市地保给予救助等等。总之,特殊时期的复工是稳就业,复产是稳经济,暂时管制将过去,市场恢复在上升,化危为机在进行,应对新冠疫情尚未完成,各国有经验有教训,我国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两条腿走路,防疫复工的独特方式,也给我们制造业开辟了新路,防疫中创新发展新经济新管理,将迎来上升机会,阶段性的政策也可能转换成中长期的制度安排,短期的刺激和中长期结构优化有机结合起来,从保障农民工全面复工目标去努力,从避免发生复工又带来失岗风险,是保就业在非常时期的非常之策,创出制造业的非常业绩,谢谢。

新望院长点评:

杨部长讲了两个大的问题,一个就是制造业与复工复岗的五个方面,分析的非常好,然后就在制造业的保就业方面,提出了分析我们国家的非常之策,怎么应对这个问题,也讲了五个方面,讲的非常好。
杨部长是中国劳动学会的会长,我本人很荣幸在中国劳动学会的常务理事,是先进制造业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杨部长最近是很多媒体追逐的采访的热点人物,疫情以来就业问题是非常突出的问题,今天他来之前在凤凰卫视做了一天的节目,非常感谢杨部长的分享,农民工的就业讲的是重点,我觉得农民工的就业在这次疫情当中值得特别关注,农民工就业失业的这些数据具体怎么统计,我可能说不清楚,但是我觉得就是农民工的就业是不是应该单独拎出来突出一下,因为牵涉到的人口,他要担负起的家庭的责任,可能还要沉重,农民工的就业从统计数据应该特别的反映一下,也值得我们的政策上特别关注一下。杨部长在演讲当中提出了非常好的一些观点,我印象比较深的,他说新冠疫情是黑天鹅,大片的失业问题就业问题就成了灰犀牛,他提出有一些名词我印象很深刻,叫体面复工,共享用工等等,非常的精彩,我们再次感谢杨部长。




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

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

 蒋锡培


蒋锡培:未来是否能够转危为安,就要看制造业


制造业是一,后面无论是金融也好还是其他的服务业也好,可以算是零。因此没有更好的制造业先行的制造业就没有经济的未来,甚至没有我们美好的生活。


今年就是全球经济负增长可能是大概率的事情,而未来是否能够更好的更快的能够转危为安,重上健康发展轨道,就要看中国,就要看制造业,就要看能不能解决就业。


以下为发言实录(未经本人审阅):
蒋锡培:谢谢各位网友新老朋友,很高兴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进行分享。
作为制造业企业,我创办远东,从修钟表开始,修了五年,到1985年就回来办了一个制造钟表里面发条的企业,到后来制造电信电缆,到现在除了远东电缆还有远东电池,还有产业互联网等,我深刻感受到创办一个企业不容易,办好一个企业,能够可持续的发展更不容易,需要有天时地利人和,我们这一代人很幸运,能够赶上改革开放的这样一个大好时代,使得我们真正的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现在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要所有的老百姓能够解决温饱,甚至能够致富,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企业家有更多的担当,特别是制造业的企业家,因为制造业是一,后面无论是金融也好还是其他的服务业也好,可以算是零,因此没有更好的制造业先行的制造业就没有经济的未来,甚至没有我们美好的生活,我们深感这样的责任。
但是现在制造业面临的挑战,我认为主要有几个方面,一个就是现在疫情的影响,这个是看得到的,而且我们没想到会这么严重这么厉害,今年就是全球经济负增长可能是大概率的事情,未来是否能够更好的更快的能够转危为安,重上健康发展轨道,就要看中国,就要看制造业,就要看能不能解决就业,就要看政治家们的智慧和担当。
第二,制造业缺关键的核心技术,我们有好多核心技术,虽然有的说赶上世界水平,但是可能也是最多能够跟世界制造差不多,领先于全球的还不是很多,特别是真正领先的。就拿最早的电缆产业来说,我们所有的最好的装备全是外国的产品,价格超过国内五倍十倍,很多的原副材料也是靠进口。
第三,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及企业对中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围堵。美国牵头联合遏制像华为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企业,他们不担心你的金融,也不担心你的医药,更不担心你的房地产,但是他就担心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可见先进的制造业,可见数字领域的企业对未来有多么重要,但是美国吓不到中国,吓不到华为这样的企业,但是这也是巨大的威胁和挑战,我们觉得确实还是要面对的。
第四,资源的错配,因为制造业特别是中小的制造业,都是民营企业为主的,都是充分竞争的领域,就要让市场配置资源,就要能够市场为导向,客户为导向。很多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获得资源的能力是有限的。
另外,市场和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信心还是不足,所以我们认为就是在这样的错综复杂的大的形势面前,在现在大洗牌的这样的一个阶段,我们还是要能够更好的了解制造业的趋势,我认为制造业趋势首先应该是智能化和数字化的趋势,第二个就是轻量化、精密化、绿色化趋势,这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三个就是定制化,无论是装备业还是服务业,要的这些产品都是定制化,第四个就是要安全耐用,因为我们只有这点资源,我们再也不能野蛮生长,我们再也不能没有品质没有保障的这样的一些产品。第五,都是强强合作,另外领头企业主导,要有政府来引领倡导更好的发展环境。
作为制造业来讲,远东35年来始终建立以客户为核心这样的一个理念,我们在30年前就提出来,创造价值服务社会的使命,共建共享安全绿色美好生活的远景,以及以客户为核心,梦想激情,诚信务实,创新创优,自我批判,合力共赢的核心价值观,那时候就有人讲你为什么讲的这么高大上,我们不就是挣两个钱过一点美好生活吗,但是如果远东不是那个时候就有这样的意识,特别是到今天,或许我们就已经不存在了,也正因为我们牢牢守住底线,也就是守法守规守信的底线,把做极致的产品和服务作为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来真正履行我们的承诺,才有今天。
与时代、国家、客户、员工、伙伴等一起同频共振是多么的重要,另外我们觉得现在这种情况需要把握四大红利,一个是制度红利,第二品牌红利,第三文化红利,第四人才红利,才能够认识到这些红利的到来,才能够有更好的规划和这样的意愿和能力,才就是下一个王者。有信心才有未来,有目标才有方向,同时我们还是要开疆拓土,精耕细作,降本节耗,练好内功,积聚更多的合适的资源,更好的发展企业,因为只有你发展好了,才有价值,如果你真是盲目投资或投机取巧,或不能做很好的产品和服务,没有竞争优势,你出了问题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最后可能你会输的很惨,你还是要稳健。
在目前情况下,你要去做投机炒期货等等,可能赢也赢的很多,最多你账面上多一些数字,但是亏的话你就可能无家可归,你想我们怎么也想不到原油卖给你,你非但不要钱,还要贴,确实是没有想到,如果你有再多的钱你搞反了,明天就无家可归,我们还是稳健发展,省的睡不着觉。远东到现在还是活着,而且未来更美好,同时迄今为止两分钟就睡着觉了,这个还是很重要的,我还会继续坚持继续努力,谢谢大家。

新望院长点评:

谢谢蒋主席,还是要实体为本。蒋主席的远东控股是一个很特殊的企业,因为我去过他那几次,他是一个残疾人企业发展起来的,现在是全世界最大的电缆企业,他自己做了一个慈善基金,叫远东慈善基金,也是专门帮助残疾人就业,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这应该是很特殊的一个公益基金。
蒋主席讲了他作为一个企业家在这次疫情当中的感受,在世界动荡的情况下,他对我们民族对我们国家的一些担忧,作为一个企业家,在这场疫情当中怎么承担责任,怎么做一个逆行者,讲了他的一些想法,他讲到有一个观点我觉得非常好,他说制造业是一,后面的其他产业是零,是锦上添花的,是一后面的零,我觉得讲的非常好,他讲了三个问题,制造业企业目前遇到的挑战,具体讲了四条,作为一个企业家讲的很有深度。
第二条,他讲了我们制造业企业发展的未来的趋势,讲了智能、绿色、定制、安全等等,也讲到了营商环境的建设,这一次疫情的应对,他提出来尤其是要注意那些链主企业的保护,就把这个产业链整个能稳住,能把这个产业链上的就业问题也就能够稳住,最后他分享了远东的道路,远东的理念,远东的一些应对之策,讲的非常好,谢谢蒋主席。




政治学者

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

《枢纽》、《溢出》作者

施展


施展:经济全球化会继续,政治全球化有可能发生某种倒退


中国产业链具有完整性和独特性的优势,本次疫情对中国制造业冲击相对较轻。经济层面上,全球化还会继续下去,转移出去的会有某种回流,但数量不会特别大。


以下为发言实录(未经本人审阅):
刚才听蒋主席讲了他的企业一系列故事,以及听新望院长介绍了蒋主席他企业的发展历程,真的是让人非常钦佩。
看到这样的企业,反过来才让我们对中国的经济的韧性会有更大的信心。今天要讲的话题实际上跟我去年到越南、东南亚做的一系列调研有直接关联。去年之所以到越南去做调研,是因为中美贸易战后很多人都在说中国的经济快不行,中国制造业的地位快要被越南取代,以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数据,比如中国对美的出口下降了百分之多少,越南对美出口增长多少,基本上中国对美出口下降部分被越南替代,看上去似乎更加肯定中国制造业的世界地位快要不保。
但很少有人看到第三个数据,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对越南出口又增长了多少,这个数据在网上也很容易查到,如果我们看一下这个数据,就会发现中国对美出口的下降基本上都转化为中国对越出口的上升,而中国对越出口上升的部分支撑了越南对美出口上涨的一半,也就形成中国企业在越南那边借船出海的办法。
这并不是我们过去所想像的那种转移的逻辑,在我出国调研之后,得出结论,真的不是转移逻辑,而是溢出逻辑。这次疫情一二月份的时候在中国开始,很多工厂停工,很多人又在担忧有可能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即将不保,因为疫情加速对外转移,但实际上我去年夏天在越南调研时所看到的那一系列的经济逻辑,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发生什么实质性的变化,相反最近跟越南那边的一些朋友做了进一步的电话采访,得出的结论是,因为疫情转移到越南的有些制造业还有可能向中国回流。


什么是溢出逻辑?


之所以有这种回流的可能性,跟我们刚才所说的溢出逻辑紧密相关,所谓溢出的逻辑是怎样的一个逻辑?我把溢出逻辑说明白了,后面疫情的事就很容易能够解释通。
溢出的逻辑是怎么回事,我去年调研的时候,就是到越南有一个很有轰动性的新闻, 2019年10月2号三星手机工厂关闭了在中国大陆的最后一家手机工厂,全都搬到了越南,实际上这个手机在越南的三星手机厂依赖大量的从中国运过去的手机配件零部件,从中国运过去的零部件的规模基于我拿到的一些间接数值倒推,肯定是在几百亿美元的规模。里面具体包括什么,举一个例子,比如一个在越南有分厂,给手机做声学系统的公司, 在访谈时给我讲他们在越南那边设了厂,我说那在越南的厂跟在中国这边的厂具体怎么分工,他们就讲越南那边只能完成一些最基本的组装,如果要对这个零部件还要做一些技术处理的话,越南就处理不了,必须得在中国这边完成处理,所以就会带来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一个分工,就是他的上游零部件要在中国先完成处理,处理完之后运到越南,在越南完成组装,组装完之后运回中国进行检测,检测完之后再运回越南卖给三星。这个过程你会发现实际越南对于中国的上游的供应链,对于零部件有着非常之深的依赖,而且这种依赖甚至还表现在另外一个层面上,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我们之前看到说三星手机转走了,很多人就说中国手机业因此可能就不行了,我们看一下三星手机并不是在去年才转走的,之前已经陆陆续续开始转了好多年,到去年把最后一家关闭了转走了而已。在好多年的过程当中,中国的手机总产量,不是中国品牌手机总产量,而是在中国完成生产的手机总产量并没有下降,相反在全球手机总产量当中的占比的比例,还在上升。
这种情况之下,你说三星手机转走了,实际我们就必须得多问一句,所谓转走是什么意思。是说转完之后,中国的手机生产就没有了吗?以及它是三星手机生产的全流程都转走了吗?我们调研后发现并不是这个样子,仅仅是手机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转走了,把组装成完成手机终端产品的工序转走了。当然他的一些供应商也会跟着三星手机工厂转到越南去,但那些供应商他们又是怎么运转的,就像刚才我所讲的声学系统的公司,他也跟着到越南去了,他转走又是什么意思,他仅仅是把手机当中的产品当中最后的一个环节转到越南,这个情况之下,跟我们过去所想像的转移就不是一个概念,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就在于我们会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反映了全球经贸结构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全球经贸结构当中,各国贸易结构有70%都是制成品贸易,这就意味着绝大部分产品是单个国家内部完成生产的,但是到了2018年的时候这个数据反了过来,全球各国之间贸易结构当中,有70%以上都是零部件半成品贸易,那就意味着绝大部分产品都是横跨多个国家才完成生产的。也就是说,过去国和国之间很有可能是产品上的分工,而在今天国和国之间是工序上的分工,一旦是工序分工就意味着我们今天说三星转移了,或者说索尼转移了,跟过去所说的三星从韩国转到中国,索尼从日本转到中国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过去90年代的时候如果转移,那确实他生产的终端产品的工厂,基本上整体性过来了,但是在今天所谓转移不再是一个整体性的搬迁,而是其中某道工序的搬迁,因为各个工序已经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一个的厂,过去这些工序都是整合在一个大厂里面,分为N多车间来生产的,在今天所有的这些工序也全都成为一个一个的独立工厂,这种情况之下就形成了一种高度复杂的互动的彼此之间互为配套关系的供应链结构,在这种供应链的结构之下,所谓的对外的转移实际上转出去的只是他最终的那些环节,对于上游仍然有很大的依赖,在这个意义上称之为这是溢出而不是转移。


因为疫情转移的制造业有可能向中国回流

 在这次疫情当中,仍然以越南为例,状况是什么样,我跟越南的一些朋友跟他们做电话访谈,他们跟我讲在疫情之后,中国这边在一二月份就停产了,停产之后越南那边很快也停产,因为所需要的上游原材料都是从中国来的,只要中国这边一停产,越南那边也就扛不住了,然后不仅仅是在原料对中国有依赖,实际在他的很多外资工厂里面的技术人员和中高层管理人员,有相当大的比例都是从中国大陆过去的,这个是越南很特殊的一个状况,相当大比例的技术人员和中高层管理人员是从中国大陆过去的,这群人自称中国干部,而一旦由于疫情的到来,导致这些中国干部没有办法去越南,那些越南的很多设备,越南人自己就不会操作,以及他的管理层不在,这个厂没有办法运转,所以这是就在这种情况下,越南的制造业因为疫情就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而包括越南在内的东南亚国家的这一系列的新兴市场国家,他们规模小,跟中国相比规模很小,规模小意味着他的国家内部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就回旋余地就小,出问题有可能是个系统性的问题,而中国这边出问题,通常来说就是一个局部性的问题,所以他的一个效应是这次疫情之后,越南疫情当中越南那边在制造业所遭遇的困境比中国更大,所以有不少的朋友跟我说,在越南做企业的朋友说,有可能他们在考虑把一部分工厂迁回来。在这个意义上,疫情我并不认为从绝对值而言,对全球经济都是重创,中国是不可能独善其身的,但是这是绝对值,从相对值来说,所谓相对值就是中国在全球的制造业当中所占的比例,相对值来说中国未必会遭遇重创,甚至有可能中国还会在这个比例上略微有所反弹,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经济全球化会继续,政治全球化有可能发生某种倒退


在这个背景之下,我又可以得出另外的一个进一步的推测,就是在疫情之后,全球化会遭遇到一种精神分裂,怎么个精神分裂,经济层面上全球化会继续,刚才我们所说的一系列的供应链的逻辑,溢出的逻辑,就是转移出去的会有某种回流,但这个会有,但数量不会特别大,那么由于我们刚才所说的全球各国之间的经贸协作,70%以上都是零部件和半成品,各国之间的依赖程度已经非常之深,所以经济全球化不会因为疫情出现倒退,这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成本都太高,经济全球化会继续,但是政治全球化有可能发生某种倒退。原因在于各国之间因为这次疫情彼此之间的信任度在下降。
我们可以看到西方跟中国之间相互的信任度在下降,再比如最近看到像欧洲那边出现疫情之后,捷克为了防止别人截胡自己从中国运来的口罩,捷克不得不派专机过来接口罩,各国之间的相互信任在遭到破坏,这对中国来说尤其会伤害我们的国家利益,因为对中国来说,中国的经济的成长中国收获的贸易红利等等这一切,都依赖于全球贸易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在大国里面是相当大的,小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很大,这不稀奇,但就中国这种体量的大国而言,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相当大,中国经济的繁荣相当程度上依赖于世界经济的繁荣,因为我们在为全世界生产,如果全世界都在因为疫情经济停滞或者因为相互的信任破坏导致相互的在购买上等等这些东西出现一些额外的成本,在贸易上出现额外成本,这对中国来说作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出口大国,对中国来说这是一定会伤害到对我们国家利益一定是有问题的。
也是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会呼吁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经济全球化在继续,政治全球化可能有所倒退,各国信任遭遇到破坏,这种情况下中国就尤其应该有一种更加开放的心态,绝对不能看别人热闹,中国必须主动的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有一种更加开放的心态,而不能是一种跟世界之间对抗性的姿态,否则最终伤害的是中国自己的利益。
前几年奥巴马的夫人米歇尔曾经有一句话,就是当他们越玩越low的时候,我们应该越玩越高尚,此时才真的是我们的力量所在,我们绝对不能跟人比low,我们必须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更加有担当的做法,如果一味的以一种对抗式的姿态面对世界的话,反过来最终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利益。
谢谢,我先讲到这里。

新望院长点评:

施展教授以他的调研为基础,讲了他的观点,我觉得他讲的这个故事非常好,就是以越南转移出去的三星手机开始,实际上讲了一个产业链转移当中的新的规律。用我自己的话讲可能就是产业链转移,但是生态链转移不走,很难转移。他是用一个公式的概念,总结了一条规律,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即上一轮的全球化是产品的转移,现在这一轮的全球化的产业布局,全球产业链从中国的产业链的溢出,实际上他自己的说法是一个工序的转移,和产品的转移不一样,产业链的枢纽仍然在中国,讲的这个非常有意思,用了一个词叫“溢出”,转移出去的越南这些产业链有一些非常特殊的观察,比如他用到一个词叫“中国干部”,中国转移出去的这些工序到了越南的管理层,他的产业链的基本的运营还需要中国的管理人员,他这个观察非常独特。
我总结施展教授有这么几个观点,他讲例子的时候就贯穿了这么几个观点,第一,他讲了中国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独特的竞争优势,就是他刚开始讲的叫韧性,结论也是非常恰当,我同意他的看法。
第二个观点,他认为这轮疫情的冲击,对中国而言可能还是相对较轻的,我觉得这个分析这个角度也很独特。我上一次和施展教授在对话的时候提出,这次疫情完了以后中国制造业企业怎么应对,我提出了三条,第一个叫做补链,第二个叫缩链,第三个叫转型,补链的意思就是有一些企业,比如欧美的一些企业转移走了,我们中国企业可以沉积把这个链补上,如果是产业链中高端部分,这个可能对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攀升还有好处,对我们转变国内这些年脱实向虚这种趋势是很好的一个反思很好的一个转型的机会转变的机会,他的观点和我们有相合的部分。
第三他有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大家可以继续讨论,他认为政治全球化可能会倒退,由于国家之间的信任关系,大国之间的信任关系,可能会倒退,但是经济全球化会进一步的加深,会加强,我觉得这个分析这个结论非常的独特。
第四点他的观点,就是中国面对这样一个情况,要有更加开放的姿态,放弃一种对立的这种情绪化的这种对外交往的方式,要有一种包容的开放的心态,来应对政治全球化的倒退,来化解中国在国际上所处的一些不利的比较复杂的比较严峻的一些问题,我觉得他这个观点是非常的有分量,我十分赞同。
谢谢施展教授,三位嘉宾的分享也到此结束。



推荐阅读


国家发改委接受中制智库等专家智库意见,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范围


新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等于“新基建”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