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喜马拉雅之声博物馆。

CHARU 2021-09-1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醍醐 Author 醍醐 来自喜马拉雅的礼物


●●●


2019年夏天,首座记录藏地民间和宗教声音的博物馆——喜马拉雅之声微博物馆在四川甘孜理塘县开幕。比起缤纷的录音、视频、乐器、乐谱,收集这些喜马拉雅之声的过程,更令人深入这古老而奥秘的地带。一路上,年轻的心浸润在古老寺庙的诵经中,跟唱起民间欢乐的颂歌,也为简单温馨的摇篮曲而感动。我们请来博物馆的策划人和设计师之一五之,讲讲这段难忘的旅程。


●●●


格聂神山冷古寺隐居的僧侣对神山祈祷

妇女收割青稞时的对歌

扎嘎神山上风吹过隆达的声音

草原上奔腾的跑马声

沉睡近千年的乐器被吹响的声音

还有一位平凡母亲喃喃哼唱的摇篮曲...


3个月前开幕的理塘喜马拉雅之声微博物馆,收录了这些珍贵的声音。我有幸投身其中。




理塘于我个人有着特殊的意义。17年前,20岁的我第一次踏上雪域的土地时,就来到了理塘,因为那里是海拔最高的县城之一,是离天最近的地方,是我的向往。

理塘县城建在牧区,当时只有一条主要的街道,游荡在街上的康巴男人披着一头长长的卷发,彷佛北美印第安人一般令人着迷,整个县城几乎找不到一间像样的餐厅,但却充满着壮美的游牧气息。


没想到一去就是半生,此后藏地成为我生命中魂牵梦绕的故土,17年来无论我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几乎每年都要多次往返藏地。

直到今年初收到旅投公司总经理杜冬邀请,来理塘做微博物馆的设计,兜兜转转17年我又回到理塘,就像是一场轮回。



喜马拉雅之声微博物馆是在理塘政府大力支持下,由文旅投公司承建的微博物馆系列中的第七个。在之前建成的蜡像博物馆中,重现了传统的生活场景。有些老人进博物馆时留下了眼泪,甚至双手合十,心怀敬畏,因为这些场景唤起了他们对父辈生活记忆的点点滴滴。


筹备喜马拉雅之声微博物馆时,也希望能够获得同样的记忆联结。我们深入牧场寺庙走访记录,希望可以留住游牧的声音,不仅让外来人能“聆听”草原,也能让当代理塘人用声音来留存住他们对先人的记忆




●●●

为了更加了解理塘本地的音乐传承和民间音乐的特殊之处,我们在筹备博物馆之前特意在成都拜访了出生于理塘的藏文化学者、唱颂传承人:艺术家耷琼培仁波切。

他在家中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小时候理塘的样子:紧密相连的夯土房、蜿蜒的河水、每家院落里的小草原、邻里之间亲密无间...他的回忆中处处回荡着理塘民间的声音。他特别提到理塘本土语言的特色,提到当地有很多种摇篮曲,几乎每一位做过母亲的女性都能哼唱出来。



或许藏文化,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理解的,但是母爱却是全人类的共鸣。因此,秦思源老师的录音组特意在理塘勒通古镇收录了摇篮曲。
 
后来我们把这段摇篮曲发在一个群里,有位姑娘说:这是她外婆小时候唱给她听的。简单一句话,让我们感动至今。





宝宝快睡,

等你长大,给你的马买黄金配饰,

等你长大,给你的马买翡翠配饰。

——摇篮曲歌词


理塘格聂神山里的老冷古寺,曾经是一世噶玛巴创建的寺院,在藏传佛教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寺院坐落在神山深处,目前只有四位僧人驻守,围绕古寺的水鹿和岩羊数量比人还多。



僧人旺堆唱诵经文


录音团队到达的时候,只有67岁的僧人旺堆在,他会念诵献给格聂山神的祈祷文,团队便兴奋地录下这首只有守护格聂神山的人才会念诵的珍贵颂词

 




如今老冷古寺不远处,已经建立起一座崭新的冷古寺,开车可抵达,而老古冷寺需步行一小时,我们不知道这座千年的古寺还能守住多久的宁静?守护神山的僧人也渐渐老去,或许神山的颂词最终会淹没在历史的洪流里,但幸好录音组将它记录了下来

老冷古寺

虽然有声音录制框架,但具体情况往往要去到现场才知道。有遇到的困难时候:录制牦牛声音时,有些牧民不理解我们在做什么,直接把录音组轰走。


但更多时候充满惊喜,最圆满的一天,录音团队正常录制结束后,被邀请参加计划之外的婚礼,沉浸在祝福新人的歌曲中;之后被邀请去百姓家做客,聆听全家合颂度母心咒;再出门碰到田间村民劳作唱田歌...




我昨晚做了一个梦,

冬三月没有雷鸣,

但我希望往后的日子都有雷声,

是上师的祈福。

——田歌歌词


半个月的紧张声音采集,秦老师带领团队日夜奔波,往返于理塘的草原牧场、赛马场、古镇、寺庙,采集了许多异常珍贵的民间游牧的声音。

格吉白玛的视频拍摄团队


理塘山歌传承人访谈


除了声音,我们还邀请了藏地音乐人格杰白玛和理塘本地的摄影师多吉来录制视频。


视频中的山歌传承人昂昂,没有上过专业的学校,他说山歌的来源和游牧生活有很大关联。牧民在放牧的时候,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会用高亢嘹亮的嗓音唱起山歌,都是代代相传的歌词或旋律。他希望人们不要忘了祖辈传承下来的传统歌舞文化,特别要在歌词和曲子上做到传承与发展,这是他最大愿望和期待。

宁玛巴

收集民间乐器非常困难,我们询问了很多古董商,有时候就算找到,品相也都不满意,还有些是破损的,但找不到有相关修补技术的人。法乐乐器的收集更困难,我们不希望购买充斥市场的尼泊尔货,但是藏传的法乐乐器多数集中在各个寺庙里,一般不对外销售。


萨迦派僧人吹奏法乐


在理塘嘎托活佛的推荐下,我们先是来到了毛亚村的萨迦寺,这里的住持昂旺曲扎为我们展示了寺庙收藏了近800年的镇寺之宝:八思巴赐予威尔仓历代活佛的饶鈠及唢呐,他表示愿意借给声音博物馆作为展陈。但考虑许久之后,因为这些乐器太珍贵了,我们并没有拿走,只是拍下了照片。


萨迦派吹奏老法螺


之后堪布昂旺曲扎带领僧众在寺庙的后山上,用这些近800年的乐器,为我们演奏了萨迦派的法乐。当这些近千年的乐器重新被吹奏起来的时候,响彻心底,那种震撼可能是策划声音馆期间留给我印象最深的片刻。

萨迦寺僧人用老法器吹奏法乐


 ●●●

我们希望最大程度还原主题原有的样子,用朴素的视觉语言去呈现展陈,做到没有自己的设计。


声音博物馆是一个二层的藏式传统建筑改造的,在空间布局和施工上都有很多限制,为了参观者能从多维的角度去观看、聆听、感受,甚至是触摸这些藏地的声音展品,我们在馆内划分了不同的板块:一楼是视频区和音频区,二楼是民间乐器、法乐乐器、乐谱的介绍和梵音体验厅。




音频区主要分为:信仰之声、格聂神山之声、草原之声、母亲之声。人们可以用耳机去仔细聆听包括磕长头、转经的脚步声、打酥油茶、打抛石绳等这些牧区日常中平凡的、却最容易被忽视的声音,静下心来用耳朵感受游牧生活的瞬间


秦思源老师的录音团队



视频区里录制了理塘本地的几位民间音乐传承人,包含了理塘藏戏、理塘古舞、山歌传承人和理塘酒歌传承组合,不仅仅是为展览,也为本土民间乐音研究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黑帐篷视频区里播放的是有关草原、格聂神山中大自然发出的声音和画面,以及理塘古镇百姓一天的生活,从清晨的转经声、祈祷声,到摇篮曲、倒茶声、呢喃声、说故事声,将信仰和生活用声音和画面交织在一起


乐器区收集得比较全的是各种用途、大小材质不同的铃铛。有牛马脖子上的,也有马尾巴上的铃铛,有寺庙里报时的大型钟铃,也有普通家宅的门铃,有佩戴在身上用作乐器的串铃,也有修行人专用的鸟嘴铃铛。声音质量最上乘的铃铛一般是铜质的,铃舌是用牛角制作的。


声音馆最后的法器展品全部由嘎托仁波切个人借出,包括一对统嘎海螺、达玛鼓(嘎巴拉)、冈林(胫骨号),都是异常珍贵的古董,有一对金刚铃杵是他前世用过的

 

藏族乐谱发展至今有大约900年的历史,却至今鲜为人知。在藏传佛教各个教派的寺庙中,普遍使用着这种乐谱,藏语称“央义”。它是以曲线来表示音乐的高低长短,记录经文的曲调。如今研究了解这种乐谱的人非常少,我们有幸邀请到著名的宁玛梵音传承人、藏族乐谱研究者、藏文化学者古嘉慈诚老师为我们写下一篇乐谱的简介。(醍醐曾介绍过藏传古乐谱,点此查看:他破译了史上颜值最高的古乐谱


160年前,一张可以听到喜马拉雅声音的画(声音馆展品)。它描绘的是拉萨的乃琼寺法舞“羌姆”场景,现收藏于大英图书馆。图中,奏乐的乐师喇嘛们站在两旁,法舞中的角色们依次出场。有的身着骷髅图案的外衣,有的戴着画有头骨面谱的面具,所有人物都随着法鼓声、法号铜钦声、唢呐甲铃声,一起庄重起舞。
 
在声音体验区人们可以尝试亲自拨弄这些喜玛拉雅地区特有的发声物件,让声音带参观者进入片刻的冥想与空灵,疗愈思绪



梵音区的墙壁上挂着藏地人文摄影作品,集中了理塘当地三个教派,分别是:格鲁、宁玛、萨迦派僧侣演奏法乐的瞬间。这里定期会有理塘的僧人进行现场法乐的演奏,让参观者体验宗教音乐庄严神圣的同时,也会让我们在法乐中享受这一刻内心的宁静





对我来说在理塘开启和藏地的缘分,而现在将这17年的藏地之情,再融进理塘中,呈现给因缘际合相遇在此的人,算是另一个轮回。




大千世界纵有千言万语
不及此刻
用心聆听自己 
你的心 便是你的庙宇
 
地址:四川甘孜州理塘县喜马拉雅之声博物馆



往期文章

可点击图片阅读


西藏的箱子 ▎藏传手工中的“爱马仕”

周毛嘉与法国人合作新曲《In everything you do 》

首座川藏318旅行记忆博物馆开幕!


喜马拉雅文创|冈仁波齐在那里


为我们讲述您的故事,您与藏地的故事

加入迦入,微信号:charuspace

为我们讲述您的故事,您与藏地,与牧人的故事

转自醍醐

请勿随意印刷转载 后果自负

合作及投稿邮箱:charuspace@163.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