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大型问卷调查报告发布| 新刊推荐

《教育家》编辑部 光明社教育家 2022-09-27


 新刊推荐



《教育家》杂志2021年4月刊第4期出炉,本期推出职业教育重磅策划!


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战略地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如何?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向何处延伸?为求解我国职业教育的时代命题,我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调查,共收集来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6125份问卷,并形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在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职业教育社会接受度、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人才培养社会认可度等方面,用翔实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人群对职业教育的看法,以及不同区域职业教育现状进行了基于数据的交叉分析和样本研究。
本期“封面人物”,广州大学党委书记屈哨兵畅谈他对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思考。
如何看待校长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转变?如何使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如何构建民主参与、多元共建的学校治理体系?本期《教育家》线上圆桌论坛,多位校长进行探讨。
本期“脑科学与教育”,为您揭示如何利用人格心理学进行更科学的教育。
本期“智见”,王欢、倪闽景、杨斌继续为您提供“智见”。……
更多精彩,尽在《教育家》!


本期目录

大国工匠从这里走来
重磅策划

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战略地位。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向前推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职业教育是重要的人才和技能支撑。职业教育关乎国计民生,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如何?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向何处延伸?为求解我国职业教育的时代命题,我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调查,共收集来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6125份问卷,并形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涉及受访者基本情况、职业教育整体情况、职业院校内涵建设、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创业、校企合作、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以期透过数据,真实反映我国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态势。
当下,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职业教育应向更高质量迈进,培养大批能够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随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在全方位的推动下,我们相信,职业教育发展定会天地广阔,生机勃勃。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封面人物


“大信不约,好校长何止十百,大爱无疆,好老师何止百千,大成不反,好学生何止千万,大道不违,好学校就在此间”……时任广州市教育局局长的屈哨兵挥毫而就《广州教育赋》,字里行间浸透着他对教育的拳拳之心。举目四望,广州大学无疑是斯城斯地的“好学校”。广州大学以城市命名,最早办学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但新世纪由广州市五所高校合并组建的广州大学刚过“弱冠”,承继广州的城市精神,又充满青春的蓬勃朝气。
2001年,屈哨兵前往广州大学就职,十年后调任广州市教育局局长。2016年屈哨兵再赴广州大学履任党委书记一职,被广大学子亲切地评价为“广大人回归广大”。这所“我们的大学”要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采访中,屈哨兵畅谈了他对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思考。他说,大学要让学生毕业后30年,还能在社会上能够不落伍时代、奉献于国家,使每一个个体都发展得更有品质、更能担当。
学校治理的“求是”之道
校长论坛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2035年要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在信息化时代,学校将扮演更为基础性的角色,正成为教育改革发生和创新的策源地。增强学校自主发展的能力,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基本途径。

如何看待校长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转变?如何使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如何构建民主参与、多元共建的学校治理体系?本期《教育家》线上圆桌论坛,我们邀请一线中小学校长,基于各自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各校的探索和实践,共同探究学校治理如何走向现代化。

寻找“乡村大先生”
特别报道


  • 刘慧:好老师是“磨”出来的

    刘慧是一位平凡的乡村教师,却能把平淡的生活过得生动温暖。她说,人间至味是清欢,生活中的美好总是在不经意处,就像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总能给自己惊喜。心之所向,才能身之所往。在乡村的广袤大地上,刘慧坚守着内心的热爱,将平凡简单的日子酝酿成美好的诗行。她表示,好老师是“磨”出来的,是岁月的力量将她从一个青涩的教育者,磨砺成孩子们眼中耐心有爱的“贴心妈妈”。


  • 董桂珍:当你真的热爱,便不觉倦怠

    董桂珍常把“心有所乐,便不觉劳苦”这句话挂在嘴边。“心有所乐”是她扎根山东省博兴县店子镇中学32年的动力来源,也是她想让学生拥有的品质——无论未来有怎样的际遇,总能找到人生的乐趣。因为当你真的热爱,便不觉倦怠。

看见“与众不同”的自己:人格与脑成像
脑科学与教育


人格是指一个人总体的精神活动(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强调在行为、认知、情感等方面有别于他人的独特特性,即个体差异或通常所说的“与众不同”。人格的科学研究证实:人格的形成同时受到先天和后天的影响,先天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个人素质,而后天则是由发育与习得性等环境和文化因素的有机结合。在教育实践中,悠久的中华文明很早就提倡“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体现了人格心理学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要性。研究人格的生物学规律,不仅可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客观证据,更可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供科学指导,提前发现人格障碍并实施针对性干预。
为多方共育拓局
智见

  • 王欢:为多方共育拓局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新时代全面育人的内在要求。只有家校社多方联动、紧密配合,才能让学生在层层拓展的教育同心圆中收获无限成长。在史家育人实践中,我们在家校同行、校社携手两个向度上努力为多方共育拓局,让合意合力合作的育人空间越来越广阔,让共识共为共享的育人成果越来越丰硕。
    ……

  • 倪闽景: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指出:“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师确实是教育内涵发展阶段的关键要素和瓶颈问题。
    ……

  • 杨斌:让“在线”变得更自然而然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在线教学成了“不得已而为之”的方式,师生一起接受了一次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大培训、大练兵,在社交隔离状态下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是大功一件。但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师生重返教室。在线教学的应用,似乎又回到了疫情前,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着实有些可惜。在线教学当然不是方方面面都优于面对面的教学,或者说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还没有取得关键突破时,还缺乏那种面对面才具有的“现场力”。但我们也许不该用非此即彼、完全取代的机械思维来分析,在线和现场并非零和关系,而是打出组合拳,自然融合,取长补短。
    ……


……


如需了解更多,欢迎订阅《教育家》






相关推荐:

660万超常儿童教育,何以真正面向未来?|新刊推荐
别让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变了味 | 新刊推荐

大学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新刊推荐

“鸡娃”风潮下,快乐与成功能否兼得?| 新刊推荐


—  END  —


来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创






速看!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决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