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乎继续答:过去20年经验不再有效

Jason不跪 新西兰漫游记 2023-09-03


1问:专家称「当下单靠下调房贷利率不能根本有效解决房地产市场问题」,LPR 再现非对称降息,未来楼市怎么走?

答:老想着解决房地产问题,才是问题。

因为房地产市场本来很正常,房价高了就跌,房价低了就涨,有人炒房就查资金来源,发现超额利润行业(一般都是食利行业)就调整分配。

大家都呢能获得感和安全感,安居乐业,都很好。

就是有一点不好,钱不会很快的向少数人集中。

大家都是活几十年,等不及啊。

不能未富先die。

于是选择把“别人的时间,嫁接到自己和自己子女的时间里”。

“别人的时间”怎么消失的?——

而少数人,可以在“同样一个单位的时间里”享受大部分人都不能体会的快乐。

未来楼市怎么走?

问错人了。

不过已经有答案。


2问:如何看待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称,「中国需要债务重组,规模应超上世纪 90 年代末」?

答:达利欧之前书里的一句“内债不是债”被一帮人奉为“明灯”,所以一直忽视内债所堆积的问题,正在变得越来越难搞。

实际上,债,如果对应的是有效现金流,那么举债甚至是巨债都不是问题。因为现金流能消解,大家有这个预期。

但如果债,对应的是低效甚至无效项目,那么这个债本身,就是在转移财富。

这种转移,如果不能向外部收,那么内部只能向其他人或者下一代收。具体看这个债务有多低效。

这个时候,正常人都要思考,问题是出在经济驱动模式上,而不是化债或重组上。

达利欧会不明白这个道理?肯定明白。

有些狼披着羊皮,

但不是没有破绽。


3问:为啥日韩对人口负增长那么急?

答:推荐一本书,日本前央行行长白川方明的《动荡时代》——

长期经济看供给,日本和韩国的官方都在研究人口负增长(劳动人口衰减)对经济中枢的影响,并预测自己的经济数据。

一认真算,就明白综合利润率会往哪里走。就明白如此下去债务的消化根本看不到尽头。所以会急。

急是好事。

至少能平衡政策的利弊,至少知道自己错了一些事情。

国内可以看蔡昉的书——


4问:怎么看ZJ省级机关要开始过紧日子?

答:债务太多了之后的自然链式反馈。

就像一个家庭信用卡债务多了,那么肯定有一段时期内,要缩衣节食。

如果不想缩衣节食,那么就要开源。

开源,就是把别人的钱,赚到自己的口袋里。

所以在缩衣节食之前,肯定想尽办法开源。

能开的,一个是新税,一个是债税。

新税的问题是,向谁收。向人头收,人头已经压力很大;向资产收,等于收到自己。

债税的问题是,谁来顶。因为只是自己给自己叠加债务的话,那么就是走日本路线,本金多了,只能利率低,甚至负数。如果负数了,怎么和美元体系叫板?

所以先反F。等差不多了,迟早还是要向资产收。

也不会太迟了。最近半年的挂牌量都是在出货。


5问:如果国家给每个18岁以下小孩每月补贴3000元,是否能解决通缩经济下滑和生育率低的问题?

答:好的,算一下。也别18岁,先14岁及以下。

根据七普数据,今年0-14岁规模大概在2.3亿多一点,算2.3亿——

每人补贴3000元/月,合计就是6900亿;一年就是8.28万亿。

一年财政收入现在是多少?

去年是约20万亿。

财政支出是26万亿。

所以这笔新增开销,占去年财政收入的41%,占去年财政支出的31.8%。

承受不起啊。

如果单独发特殊债呢?

发一年还行,毕竟“总公司”债务率低。

但一年有效果吗?不会有。

发上个10年,总公司债务率就要破100%了。

别忘了,还有老龄化加速下的养老赤字问题,也需要解决。地方搞得那么多债务,也需要解决。

这点空间不省着用,10年后破200%也不是白日梦。

但这笔钱该花吗?

我觉得应该花。并且不能因为前面算的账而停滞,应该把它作为主要目标之一。

然后挤出掉其他不该支出的支出。

你看医疗不就先开始了么。

不当家不知有多贵。

(问答结束)


借着最后这个问题,简单聊聊最近的局势变化。

在投资上,过去20年的低利率(美元体系)要改变了,我认为这是华尔街资本最近频繁唱空中国经济的原因。

巴菲特投资日本,桥水考量印度,都不是一时兴起。

而是认真的在做“博弈”的棋子。

如果泡沫因此自我催化般破裂,那么他们就获得了延续的力量。

当然,供给通胀也好、工资螺旋也好,都是它长期通胀中枢抬升的背景。

如果还抱着过去20年的高杠杆策略,去搏资本回报,可能会发现行不通了。

美元体系的转变,会迅速传递到各离岸美元中心,比如欧元区,比如亚太。

Brics联盟即使仍努力防守,但依然会感受到流动性对本国账户的影响。

换句话说,增量货币要挂靠非外需的锚。

之前国内非外需的锚,是居民债务。因为居民部门热衷于抵押未来收入。以此膨胀投资,拉动经济。

但现在居民部门债务拐点了,宏观要找新锚,这个寻找的过程会比较难熬。

微观预期已经计价长时间的不确定性。

我建议读者不要看别人一两句话的结论,去看日本最近40年的书。多看,多想,多推导。

别人给的结论,始终是别人的。

这很重要。


知乎:经济热点十答

居民收入被重复抵押,经济双引擎的失速


欢迎加入星球(超百本有意思+不能买到的书;日更;让你快速了解全球经济和金融的背后)

每天不到1块2-扫下图二维码

加入星球如有技术问题,参考下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