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工人做出一万订阅公众号和上万日活小程序的开发者笔记

风海铜锣 风海铜锣
2024-10-07

先说明,看到这个标题可能有些人会误以为是来讲成功学的,并不是,恰恰相反,这篇更像是略泼冷水的“复盘笔记”。

我在《个人开发者,不要因为发现了商机就离职!》里写过这么一段话:“对于个人开发者,如果没有足够的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我认为在公司最好能苟则苟,苟越久越好。在苟的期间养熟自己的idea和产品。要知道,一旦离职出来,失去了养的心态,做什么都会扭曲变形。

刚好最近一个群友的经历,很符合我这段话的描述,他是个在职的开发者,业余时间也开发了自己的产品,并且在持续妥善“养”自己的产品。经过他的同意,我写了这篇笔记,分享下这个开发者的产品,或许可以给也处于相同状态的开发者们一点借鉴。

为了方便描述,给这位开发者朋友起个化名,就叫小明吧。

先介绍小明的作品,名字叫《全能小转盘》,公众号也是同名。

小明是在一家公司做小程序的程序员,在大学里就做过一些类似转盘抽奖的个人项目,之后在公司上班,处理的工作也经常涉及到三角函数计算之类的涉及到基础数学计算相关的内容。因此萌生了自己实现一个转盘的想法,也就是现在看到的这个小程序。

随着产品的持续迭代,小程序的日活越来越高,最后突破了一万,这是他始料未及的。但是因为小程序的流量渠道毕竟来自微信搜索,这时候竞品开始争抢流量,加上一些其它外部因素,这个小程序的搜索权重也逐渐下滑。这时候他做了比较正确的决定:开同名公众号。因此当用户搜索产品名时,能搜索到公众号,并通过公众号引流小程序。

这时候他相当于有了两个“产品”,一个是公众号,一个是小程序。到这里,“全能小转盘”成了部分用户认可的小品牌。

最近,他的公众号也突破了一万关注,正式跻身“万员户”。

其实,就在他的日活突破一万时,他也萌生过离职单干的念头,但是一件事给了他当头一棒,那就是腾讯的限流,他的小程序从一万以上的日活迅速跌落到几千,让他立刻打消念头。

也因此,他对我的《离职》一文是相当有共鸣的。

以上是小明的基本情况了,那么接下去复盘下,作为个人开发者,以及他现在的产品状况,最大的局限性在哪里。可能这里头会有些话略显尖锐,请原谅,我只能诚恳的讨论问题,不然这篇笔记就没意义了。

首先先下结论,小程序产品日活一万,对于个人来说当然也算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但是这完全不足以成为离职的理由,甚至两万日活也不够。

原因有很多方面,理由是:

  1. 小转盘+小程序这个品类目前还没挖掘到高上限的价值。

  2. 开发者对产品变现和核心优势的理解还不深刻,单干风险过高。

  3. 流量来源渠道单一且脆弱,随时会因为一个随机事件蒸发。


可以说,产品日活的忽然跌落,断了他离职的念头,某种程度上反而帮助了他,让他冷静下来,通过运营公众号和小程序双渠道给自己一个成长空间。

根据小明介绍,目前用这个产品的核心群体其实是小学生居多。“咨询客服的用户都是小孩子……坦白说我也不太了解我的用户。

因此,可以理解为小明不是针对受众开发了一款产品,而是产品无意中撞见了一批受众。但是他对这批受众了解还不深刻,更别说盈利模式了,怎么从受众手里赚到钱,更是还没研究透。这种情况下怎么能离职呢。

小明也和我坦言,“现在搜索排行排在我前面的,都是品质不如我的,要是品质比我的好,我还有与之一战的斗志……搞得我都没心情更新了”,“微信小程序水太深了,搞不明白。”

对他的产品,以及目前的局面略作分析,我可以做出以下几点总结。不过,因为我是旁观者,肯定没有当局者理解的深入,因此出现纰漏在所难免,在此表示歉意。

  1. 先对产品的受众做一个定位,如果目前受众以小学生群体为主,可以先稳住基本盘,研究针对小学生偏好的打法。并且挖掘转盘这个品类的产品上限,例如,是否有机会游戏化,有机会做品类转换(如将转盘过渡到抽奖)拓宽使用时长和粘度等。

  2. 对小程序产品的研发及收益上限要做一个评估,我在《谈谈我的一个产品选型的评估思路》讨论过的产品分析方法,可以考虑套用一下。并且评估下产品跨域iOS、安卓的收益表现并做出评估表,制定计划(做不做,怎么做,什么时候开始)。

  3. 要理解清楚公域和私域的概念。小明之所以觉得“水太深玩不明白”,其实是没明白自己流量是怎么来的,因此也搞不懂流量怎么就溜走了。其实这种“老天爷赏饭吃”(腾讯就是这里的老天爷)的公域自然流量,本来就存在这种不确定性。参见《移动出海流量中的公域和私域》。不过值得欣慰的是,他的产品名目前建立了一定程度的品牌效应,这部分可以看做是一个好的私域起点。

  4. 基于公域和私域的理论,如果小程序在产品层面不能做出突破,那么就以精益体验为主,把公众号打理好(但是怎么打理公众号,这又是个很硬核的话题),将这批“小学生”用户转化到私域中。

  5. 不要轻视任何一个压你一头的对手。“现在搜索排行排在我前面的,都是品质不如我的,要是品质比我的好,我还有与之一战的斗志”,不能这么想,很多IP型技术流开发者埋头在产品和技术的世界里,以为酒香不怕巷子深,不明白渠道为王的道理,更不懂对手的套路和打法。很多时候输不是因为产品不行,纯粹输在信息差和认知差上,这部分如果不补足,那么天花板会低得可怜。我从来不会低估任何一个排行稳压我一头的对手,无论他们的产品多糟,我都坚信他们做对了某件事,或者他们在运气层面占了优势,那也是值得重视的优势。

  6. 开发者要正确理解社群的价值。小明也和我说“感觉在群里没学到什么”。其实很多技术人对社群都会有这种理解。我坦言相告,社群的价值永远不该是学习“干货”知识。如果你要学习知识,书本和论坛可能更有用。社群最大的价值是社交和圈内资讯,而社群里插科打诨的八卦也是必要的,因为没有热闹的氛围,一些前沿的重要资讯就无从引入。上面第 5 点说过IP型技术流开发者必须补足自己的认知和信息差问题,这部分问题没法闭门造车解决,非得靠行业内的交流来解决不可(如果你有心突破的话)。而社交必然是要日常花时间的,对方不可能平白无故每天告诉你一个“业界潜规则和小干货”,你只能通过日常的沟通交流,认识业内老司机朋友,或者通过价值交换,零零散散一点点吸收。这种吸收方式和应试教育下的知识吸收差异是很大的。

  7. 努力把一个平台的规则玩明白。在哪里吃饭,就要理解饭是从哪里给到手的。不能光看饭菜香而误以为饭菜永远会送到手,否则我们很容易成为感恩节的火鸡。我在《2024,移动出海工作规划应该做哪些调整》这类文章里喜欢时刻预测平台的偏向性调整,实属不得已而为之,如果想要为未来单干铺路,那么作为一个开发者必须修炼自己的敏感性,做春江里的鸭子,对冷热变化保持敏锐,多揣摩,不用怕出错。

  8. 如果(我是说如果)最终得出结论转盘上限空间很有限,也不要死磕,我曾经在群里说过“正点闹钟”的案例,一个产品上限有限时,创始人强拉上限最终只会事倍功不到半。如果对自己的产品力有信心,另拉山头重开项目应该是一件值得振奋,而不是让人畏惧的事情。但是,也大可不必完全调转船头,可以在自己已经打好的品类范围适当做调整和延展,这样有机会最大限度的延续自己的优势。


今天的笔记就写完了。感觉这部分内容好像没有什么分类好引入。就引入到 “开发故事” 的集合里吧。

最后,欢迎读者们体验这款“全能小转盘”,我觉得真的做的挺好的,开发者无私的分享了自己的产品和数据,让大家研究学习。我们应该向他表示敬意并且衷心祝福他事业顺利。👏🏻

附:移动开发者联盟入群指引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风海铜锣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