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资质平平者万事开头难,移动开发者创业起步阶段该怎么少走弯路

风海铜锣 风海铜锣
2024-10-07

⬆️欢迎戳蓝字关注⬆️


资质平平说的是我自己,才有感而发。常有开发者会困扰一个话题,自己还在工作,想离职做移动开发领域的创业,但是“不知道做什么好”。


我之前一直没懂,“不知道做什么好”,那为什么还想出来创业呢。但现在多少有些理解了。


因为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没有时间慢慢找方向了,有些人创业是准备好了再起步,有些人不是不想这么做,是过去从没想过有一天会陷入职场危机,而现在生怕忽然就收到通知变成“灵活用工”人员了,是逼上梁山的,既然是逼上来的,肯定由不得你慢慢想做什么了,急着去做才是正事。


这部分开发者处于“对具体做什么项目没什么思路,又具备非常旺盛的执行力和迫切心情”,那么精确选品的需求就远低于快速选品上线测试的需求。这个阶段,怎么找快餐品类上线就是重点。


这里,提供几个方面的思路。


一、心态方面。


既然想好了做一样东西上了再说,就不要一开始就指望赚钱,更不要把自己的命运赌在第一款(或者说前几款)上线就赚钱上。


这个心态的准备就带来了两个影响:


  1. 开发者(不管是公司还是家庭)在财务上决不能拮据到需要靠前面几个产品上线赚钱来保障存活的地步。如果拮据到这程度,现实一点,能拉到投资拉投资,拉不到就去找一些糊口的工作维生吧。

  2. 前面几个产品,要对产品的探索周期成本进行严格的计算。因此,选品的评估方法依然重要。(参见《谈谈我的一个产品选型的评估思路》)


二、选品方面。


解决了以上问题,那么接下来就是找产品研发了,因为开发者是以快速执行,不求原创性和独特性,快速上线作为核心目标。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找当前热点,稍作简化和修改来上线。


因此,实用的办法就是看三个国家的自己感兴趣的近期分类排行榜,把过分知名或者巨无霸的产品过滤掉,留下自己擅长做,或者看起来好做的,列个表格清单。


如果天天用这种方式列清单,就很容易发现排行榜上有一些产品是最近才崭露头角的。这些“新贵”就很适合成为自己围猎的对象。(原因限于篇幅先不解释)


以上要点,一般大部分开发者不会踩坑。绝大多数开发者最容易踩坑的是:在没有足够的储备(技术上、产品能力上、资金资源上),一上来就想做“心目中的产品”。最后熬了大半年甚至一两年,出来一个无敌九号[1] 一样的半成品。因此,起步阶段严格控制选品的开发成本周期问题,是选品第一要务。


三、执行方面。


很多初创者,对创业的理解是非常幼稚的。他们对创业的理解往往来自公司老板的洗脑以及自媒体、影视剧和书本中的描述。


因此,他们会有一种浪漫主义情怀,认为创业就是时间自由安排,想玩就玩,想工作就工作,或者是像《DOOM启示录》[2] 那样没日没夜的干活,冰箱里塞满了可乐和披萨,守在电脑前废寝忘食不知疲倦的奋斗。


以我个人的看法,对于资质过人,天赋异禀的创业者,不管什么模式的开发节奏,都不影响最后的成败。但是对于普通的开发者,最好的开发节奏就是:有规律的用劳动法规定的上班节奏作息来工作。


正常情况下周一到周五,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适合绝大多数开发者。其它时间可以自由安排。哪怕是个人开发者,我也建议用这种节奏工作。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1. 和普通人的上班节奏基本一致,和社会频率一致会带来心理上的安定感。

  2. 这样的节奏毕竟经过社会实践考验,是合理的项目推进节奏。

  3. 留足休息时间用来给大脑放松的空间。

  4. 最大好处是劳动之外的时间自己可以腾出足够精力处理更重要的“工作”:慢下来琢磨事情,这本身就是高级劳动。


普通开发者就不要被毒鸡汤的所谓 “和时间赛跑”、“四点钟的日出” 骗了。


这里定义的普通开发者,且不谈智力方面是否普通,最主要是身体普通、精力普通、心力普通。而历史上很多顶尖的创业者(包括帝王),有一些最大的优势是有着过人的旺盛精力和先天的身体天赋。用他们的鸡汤来喂自己,那肯定虚不受补。


有些人可以工作一整天后,晚上还可以头脑清醒的复盘项目,整理思路。而普通开发者打鸡血干了一整天,晚上只想睡觉或者刷抖音,真的腾不出意志力来想别的了。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打鸡血的普通工作者,会把所有精力花在执行上,却再没有精力和兴致“琢磨”任何一件事了。


四、取经方面。


开发者的取经问题,我也和游戏圈工作的车尔斯基聊过(今年交的良师益友!),他还把我们聊的话题总结到了他的公众号文章:《当有人用数据驱动询问你该不该做决策时,他们想听到的是什么?》。


既然话到这里,也顺便推荐下车尔斯基公众号。



一个业余写作游戏运营相关话题的老司机,文字风格比较偏闲谈,属于用聊天的方式把很多话题总结的很好的类型。


我们讨论的话题是,我发现很多开发者有这么一种倾向,就是他们在参考竞品或者团队时,其兴致往往更偏向于“头部数据”。


例如,一个做休闲游戏的开发者,其参考兴致往往偏向于去看“百万日活”产品,而自媒体平台,也很喜欢引导用户观看这类产品。例如,我针对我的公众号做了一个实验,以我现在公众号的体量来说,写一个文章,讨论一个产品的方法论,可能两三百阅读,但是如果我在标题前面加上“英国榜一”、“日活百万”,阅读量就会很轻松突破一千甚至过万,如果纯粹出于功利的角度,其实我应该每篇文章都用这个套路写标题,因为微信流量池就喜欢这个。


我觉得关心头部产品可以,但是不能光看头部产品,开发者要学会去看那些比自己稍微好一点的产品,否则这种“数据头部狂热综合症”,很容易给自己做产品决策带来负面影响。


打个比方,假设一个学生的班级 100 人,成绩在 50 名开外,这个学生资质平平,有一天他想要追求进步,开始每天研究班里第一名孩子的生活作息,做的习题。还美其名曰“取法乎上得乎中”。这种做法最大的弊端就是,这个学生和人家在(知识)资源储备上已经不在一个档次了,或许他的自律和精神值得这个学生学习,但是人处在不同的资源地位时,决策方式差异是很大的,也就是说要“因时制宜”。更理性的策略其实是,要是自己在 50 名开外,应该多联合同样在四五十名且愿意进步的同学互相交流进步,并且多向三四十名的同学看齐,看看他们究竟哪部分比自己强。


另外一点非常重要,就是“成功者的归因谬误”。当一个创业者成为上位者,你让他分享成功经验,他所站立的位置注定了他很难再从小人物的视角去复盘成功经验,而更多的会把成功归因于自身的某种视野、认知优势,却对其它真正的核心优势(运气、家庭资源、贵人相助等)避而不谈。还有一些更典型,就是上位者其实上位靠的是一些灰色方法和作弊手段,这一类人更不可能把自己的“经验”和盘托出,而是包装成大众喜欢听的励志故事。


[3]



在开发者领域也是这样,一个刚起步的开发者,自然量甚至不到 50 个日活,去看百万千万日活产品的打法理论上还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太热衷,大致知道怎么回事就可以了。更不能看久了,思维决策出现脱轨,(即脱离自身实际情况的轨道)。他的精力应该多集中在去看那些上千日活,而且是自然量日活的开发者是怎么起步的(他们做了什么,踩中了什么好运等)。


后续我也会写一些文章,专门探讨市场上那些单个产品一千或者一万日活的开发者,怎么起步并保持独立的。


我之前也确实写过一两个,参见:



五、万事开头难,起步的每一个优势都很重要。


起步的一点优势会逐渐塑造后期的中等优势,最终为形成大优势奠定了基础,所以不要小看前期的任何一点资源上或者偶然形成的优势。


在我微信咨询问题的一个客户中,有一个是一家中东游戏市场头部产品的开发者团队(当然,出于保护目的我不能透漏和介绍这个团队)。如果从外部观察这样的团队,会以为他们现在形成的优势是自顶向下设计的,即规划在中东地区发布对应的 local 产品,估算了盘子多大,然后投入资源狠打最后成功。但是事实却是一个自底向上的探索,多少带一些偶然。实际上是团队发布海外英文产品,无意间发现(不管是刚好对了地区用户口味,还是苹果某项流量倾斜引发的蝴蝶效应)在中东地区的流量比其它地区要高出明显一截。就以他们现在的规模来说,那一点点流量其实微不足道,但是在当时这点倾斜却非常重要,因为它让开发者认为自己验证成功了一个模式,并带给了开发者足够的兴致、信心和决心去冲击那个地区,并立刻准备了对应的语言和本地化考察去匹配这个优势。


这就是开发者做项目中,“万事开头难” 最核心的部分,开头的艰难更多的是来自精神和心理层面,这个阶段开发者对自己要做的事迫切需要正面反馈,否则一开始可能有三把火,过了一阵就缺乏决心和兴致了。这就是为什么开发者必须在立项之初就盘清楚自己的起步优势有哪些,哪怕是一点点和别人略有差异的优势,都可能是成长为大树的种子。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个人开发者,不要因为发现了商机就离职!》。


完。



备注:

1. 无敌九号:洛克人之父稻船敬二离职后众筹开发的类洛克人游戏,最后出来后因为产品质量不过关差评一片,游戏制作人出走单干的失败案例。

2. 《DOOM启示录》:DOOM和雷神之锤创始人卡马克和罗梅洛的纪实创业小说,写的非常精彩,引领了很多游戏开发者加入这个行业。但是他们的成功几乎不可复制,何况两个人都是不世出的天才。

3. 《大佛普拉斯》剧照,一部从小人物视角看“大人物”的台湾电影,非常有意思。



附:

移动开发者联盟入群指引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风海铜锣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