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凭吊航空烈士墓,重新梳理中美关系

老马杂谈 老马杂谈 2022-01-23

今天是1937年8月14日京沪杭地区中国空军战机奋勇狙杀日寇战机大空战之后由国民政府明令设定的特殊纪念日—中国空军节。二十余年间专门去凭吊祭奠过几十次的笔者情不自禁又想了当年抗日航空烈士的最后安息之所—南京抗日航空烈士墓。

在南京紫金山北麓王家湾附近汉龙旧公路边的密林中,一座倚山而建的肃穆烈士墓曾经荒芜破落,终日空旷无人,这就是著名的中国抗日航空烈士墓,也是世界上首座国际抗日航空烈士纪念园。园中有3306位牺牲于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航空烈士的遗骸与亡灵,默默安息在茸茸青草下的土壤和庄严肃穆的纪念碑下,日日注视着不再出现战争硝烟和斗争乌云的蓝天。长眠于此的国际抗战烈士中,有2197名来自美国的飞行员,237名来自前苏联的飞行员和2名来自韩国的飞行员的英魂,他们为了帮助中国人抵御打击日本侵略者,告别父母妻儿远涉重洋来中国参加抗日战争,最后将自己年青宝贵的生命献给了这片陌生的土地。此外,包括黄毓全、吴明辉、高志航、刘粹刚、梁鸿云、骆春霆和陈怀民等烈士在内的882名国民革命军飞行烈士的英魂也长眠于此。

抗战航空烈士墓最初是国民政府为安葬北伐战争和1932年上海一·二八淞沪抗战中捐躯的中国、美国及少数前苏联飞行员烈士遗骸所建,竣工于1934年。陵墓中坡左侧的小亭里还立有一块国民政府高级军政官员的捐款纪念碑(最高捐款额为军事委员会蒋委员长的2000元,其次为军政部长何应钦将军等人的1000元,最低捐款额为时任第12军军长孙殿英等人的10元);此纪念碑若无中山陵园少数职工在“文革”破四旧、立四新鼎盛时期的勇敢且悉心的保护,早已不存在人世了。

南京沦陷后,航空烈士墓遭到侵华日军的严重破坏。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及时安排2000余名“吃中国饭”的日军战俘清理修缮烈士墓及内外道路;复建过程中又葬入了在1937年八·一四杭州笕桥大空战、八·二三凇沪会战、京沪杭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及西南驼峰运输航线中英勇捐躯的部分中国、美国和前苏联飞行员遗骸,并于1946年3月29日举行了第一次隆重的公祭烈士仪式。

1949年以后,航空烈士墓可能因为敏感的政治内容而长期成了连绝大多数南京居民也不知晓的“无主坟”,在荒野中任凭风吹雨打,“文革”期间烈士墓再次遭到了严重毁损;1980、1990和2000年代后期经先后修葺扩建至目前的规模(由部分烈士墓、旧牌坊与纪念碑、新纪念碑及全新的纪念馆四部分组成,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抗日空军烈士墓园;重庆及昆明的抗日空军墓园均已遭遇了严重毁损)。

注视着隽刻在巨大黑色花岗岩石碑上那一个个英文姓氏,内心既为这些远离故乡亲人的亡灵伤感无限,也为他们为之献身的中国与他们祖国长期以来一波三折的关系和严重误解而痛心内疚,因此颇想重新梳理一番中美两国之间源远流长的关系。

·  在近代史上,中美两国除了当年美国小规模参加了八国联军对华作战外,其实没有进入过任何正式的交战状态(在1950年代的朝鲜战争中,美国是作为联合国军一部分参战的,联合国军其实与1991年海湾战争中的“多国部队”性质完全相同)。相反,近一百年来美国实施过的以下多项国家层面及民间援助行为却足以反映出中美两国的友好关系:

·  美国在八国联军参战国中,是第一个将根据《辛丑条约》获得的“庚子赔款”余额主动退还给中国,专门用于在中国建学校建医院,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协和医学院、长沙湘雅医学院等及容闳、詹天佑和唐绍仪等首批留美学生均属于“庚子退款项目”;著名的燕京大学和南京金陵女子学院也是由美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

· 日寇在南京疯狂大屠杀期间,在以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华代表、工程师拉贝先生为首的国际安全区委员会二十余位成员中,美国人占了大多数(多为牧师、医生、教师和学者,其中知名者如南京基督教会鼓楼医院的马德教授和南京金陵女子学院勇敢护卫数万名女性难民的魏特林院长等),他们为保护中国平民免遭日军杀戮侵害不惧风险、任劳任怨地奔忙了几个月。

·  美国政府在自己尚未卷入世界大战前,已默认了退役空军军官陈纳德将军为首组建的民间“援华志愿航空队”(飞虎队),大批有实战经验的飞行员及机械师则告别亲人及舒适的生活,远涉重洋来华帮助中国人抗击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军(飞虎队在昆明空战中击落日机9架的战果狠打了日寇的嚣张气焰,猛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重招陈纳德将军归队,并正式任命他为美国空军援华航空队司令官(美军第14航空队),之后又组建了实力雄厚的中美联合航空兵团,美国数千空军健儿除翱翔华夏蓝天痛击日寇(击落日寇战机二千余架、运送战略物资数万吨),培训中国空军飞行员机械师外,还开辟了风险巨大的“驼峰航线”,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帮助中国建立快速补给线(先后运送战略物资数万吨和大量作战部队,牺牲了大量优秀的飞行员),为中国人民的卫国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美国政府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前期就以《租借法案》形式(其实只是为了应付国会的反对,实际无需偿还债务),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战争物资和援助资金,为中国的抗战救亡提供了不可估量的物质与精神支持。

·  美国是西方大国中最早提出放弃在华特权(租界、治外法权及领事裁判权)的国家。

·  美国记者爱德加·斯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和施沫特莱等人用自己的文字和声音在1930年代中共最困难时期就以新闻报道及文学形式把中共的主张、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情况传播到整个西方世界,毛泽东的私人医生马海德也是黎巴嫩裔美国人。

·  抗战期间,盟军中缅印战区参谋长、美国将军史迪威和驻华外交官谢伟思等人曾为多拨发美国军事援助物资给中共军队而做过多番的操劳。

·  抗战胜利后,当完全不熟悉大规模阵地战的中共军队在东北受到国军六个精锐善战的整编军夹击处于绝对劣势时,正是来华调停中国内战的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尓将军逼迫国民政府无条件停战四个月,让即将避入前苏联境内的林彪“东北民主联军”得以喘息休整,再得以补充大量苏俄武器准备、给养和侵华日军库存于东北及北朝鲜境内的军火,从而转败为胜并一举夺得东三省乃至全部大陆江山。

·   1970年代初,当已沦为“现代修正主义及社会帝国主义”的前“老大哥”苏联为获取世界霸权,趁我内乱之际企图使用核武器恫吓威胁我国时,正是中美关系的骤然解冻和美国政府“绝不会袖手旁观”的明确表态,才让当时的“世界老二”怯而止步了。

·  1979年,也正是因为美国政府的明朗表态,让中国政府能在最需要的时机打响并一举赢得了“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辉煌胜利。

·  1949年后,“世界各国反动派总代表、头号侵略者、纸老虎、帝国主义堡垒、资本家天堂、世界霸权主义大国、最腐朽没落国家和人间地狱”等诸多的负面形象却长期令中国民众对美国难生好感,两国关系的改善也因此一波三折。

自一九八0年代初期开始,有大量中国人赴美留学经商定居,两国贸易科技与文化交流大幅增长,中美关系终于出现了良性发展趋势,美国很快就成了中国最重要的技术引进国家和贸易伙伴;再后来,有大量追求各异的中国人移居美国,其中不乏大量的社会精英、贪官污吏及其家属子女。因平民百姓对美国长期形成的误解,也导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出现许多中国民众的幸灾乐祸言论,甚至还让“反对美国”几乎成了一种不正常的“爱国时尚”。

在举国构建和谐社会(自然应包括全球全人类的和谐)近20年后的今天,摈弃莫名其妙的反美情结,理性梳理中美两国乃至东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客观还原历史真相,积极消除因历史而遗留的不必要误会,对促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全球共同繁荣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之举。

2018年8月14日,由国军空军功勋飞行员吴其轺先生后人吴缘先生牵头,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墓举办了隆重的“纪念空军节八十一周年祭奠空军英烈”活动,来自杭州、上海、南京、宁波、诸暨、福州、厦门、广州、贵阳、青岛及北京的八十余名国军后代、抗战史研究者及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组织代表,参加了纪念活动。

异国航空英烈们,愿你们无忧无虑地安息吧!中国人自古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优良传统,雨过天晴之后的中国人肯定不会再忘恩负义过河拆桥了,中国人民会世世代代把你们铭记在心的! 

推荐阅读:

南京大校场机场的前世今生

空军节,闲话中国空军的成长及抗战

忆文武兼备的抗日游击战英烈-周复

回眸“鸿翔部队”—中国第一支伞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