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极图构图及文化内涵探析

聂小雪 凝听 2022-05-14

欢迎点击上方蓝色“凝听”关注我们

再点击右上角“...”,将凝听设为星标★





摘要

太极图是中华文化及智慧的一种生动形象的图形诠释模式,是经过漫长的历史传承和不断发展演化而来的。太极图代表着宇宙的初始状态以及宇宙的发展演化历程,代表着宇宙间阴阳互生、此消彼长的规律。太极图阐述了中国哲学中的“道”的文化内涵,用最简洁的图案表达了中华民族对深邃的宇宙人生的思考与认识。





中华文化渊远流长,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魂魄。《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被称为群经之首。中国古代的自然与人文科学都与《易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太极是《易经》的基础。孔子在《系辞传》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图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智慧的一种图形诠释模式,历来被称为“中华第一图”。这种曲线优美、线条流畅、阴阳环抱、形似黑白双鱼的太极图,人们称之为“阴阳鱼太极图”。太极图以最简朴的符号,浓缩了最高深的哲理,寓意神奇玄妙,蕴理博大精深,千百年来吸引和激励着历代学人不断去探寻它的含义。




一、太极图的来源


太极图的历史渊源甚为古老,中国历史上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太极图样式。湖北省京山县屈家岭文化晚期的年代距今5000年左右,出土了一种别具特色的彩陶纺轮(如图1所示)。彩陶纺轮的胎色有橙红色、灰色等,上面装饰有美丽的旋纹图案,后期的彩陶纺轮制作得更加细致,图案结构变得更加流动舒展,尤其还出现了太极式的阴阳纹(如图2所示)。这些圆形的彩陶纺轮上形似太极的图案基本的结构线多是S形的弧线,相同面积的阴纹和阳纹呈顺时针方向旋转,颜色对比鲜明,结构虚实相生,构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的阴阳纹理图案。


图1圆形符彩陶纺轮

 

图2阴阳纹彩陶纺轮

 


彩陶纺轮上的黑白对比鲜明、运动循环不止的图案是太极图可以追溯到的上古时期的图案样式,而从中古到五代著名的道家学者陈抟的太极图案构图则又有一些变化。陈抟认为古代的《易》学思想,并没有文字方面的解说,只流传下来一幅图,就是“先天方圆图”。陈抟论《易》的一段话说:“其理见于圣人之经,不烦文字解说,只有一图,谓“先天方圆图”也。以寓阴阳消长之说,而卦之‘生变图’,亦非创意所作,孔子《系辞》述之明矣。”

 

从这一段文字可以看出,道家学者陈抟认为“先天方圆图”所表述的道理在“圣人之经”也就是《易经》中有阐释,这个图的作用就是用来表示宇宙中阴阳之间此消彼长的,而且这个图并不是某个人创作的,这一点《系辞传》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学术界公认的太极图到了明代才出现,当时的名称还不是太极图,而是明代初年赵撝谦提出的“天地自然河图”。根据宋明易学家考证出自陈抟之手的“先天太极图”就是“天地自然河图”,如图3所示。


图3天地自然河图

 


“天地自然河图”后来又经过不断的改造简化,直到明末赵仲全才基本定型,成为“古太极图”,如图4所示。

 

图4古太极图

 

所以太极图是经过漫长的历史传承和发展演化的结果,明代学者最终将其定名为“太极图”,并沿用至今。后人又对此图稍加润色,使太极图更加优美、流畅,成为现代最流行的太极图,如图5所示。

 

图5太极图 




二、太极图的构图


太极图的构图很简单,最外面是一个大的圆圈。“其外一圈者太极也”,这是明代杨体仁《心易发微》里对太极图最外边大圈的描述,在太极图中用这个最简单的大圆圈来代表太极。太表示的意思是大,极在这里是指尽头,和南极、北极的“极”意思一样。到了极点就有“无限”的含义在其中,可以表示无限的宇宙。在中华文化中“易”表示宇宙变化的大历程,而宇宙变化的大历程始于太极,“太极”当指至高无上的本始与原初状态。

 



三、太极图的文化内涵


1.太极图外圈大圆代表的文化内涵———宇宙的初始状态

 

太极图中外圈的大圆代表着太极,在中华文化中,太极表示的是宇宙的开端与起点,“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先秦哲学中探索宇宙起源及演化等自然哲学问题是当时的一种时代思潮。太极就是中国古人对宇宙初始阶段的认识,是指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宇宙初始状态。

 

在宇宙的初始状态中,宇宙间充满了浑然一体的元气,弥漫整个时空,其中蕴涵着巨大的能量。这种元气就是郑玄所说的“淳和未分之气也”。“淳和未分之气”也就是形容宇宙间混沌一团的状态,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中央混沌大帝,就是利用拟人化的方式来描写早期宇宙的状态。太极就是在世界创生之初宇宙中元气混合为一的混沌状态。

 

为什么用圆形的构图来表示太极呢?因为圆形是最完美的几何图形,其他的几何图形都有起点、终点的阶段性标志,而圆形则无始无终,最容易被看做一个无限的整体。圆形的太极也被看成一个整体,有时直接被称为“一”,“太极”“太一”是同一个意思。易学观念中以太极之圆为天地之根本、万物之宗主。茫茫宇宙,虽然万物繁多、浩瀚无垠,但其实都同在太极之内,属于一个整体。太极图中的阴阳两仪放在同一个大圆内,也说明阴阳两仪本来就是一体,强调二者的合而为一,充分体现了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整体思维,也是中国哲学“天人合一”思想的源头。

 

2.太极图大圆内阴阳鱼构图的文化内涵———宇宙生命的演化过程

 

明代杨体仁《心易发微》里对太极图大圈内阴阳两仪的描述是“中外黑白者阴阳也。”大圈中的形似阴阳鱼的阴阳两仪正是太极思想的完美演绎。形似阴阳鱼的阴阳两仪所代表的内涵是什么呢?《易经》的解释是“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故《老子》云‘道生一’,即此太极是也。又谓混元既分,即有天地,故曰‘太极生两仪’,即《老子》云‘一生二’也。”《易经》中讲的“太极生两仪”和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是同样的内容,都是指宇宙的初始阶段,由混沌未分的“太极”或“一”的状态发展到阴阳二气生化运动的状态。

 

太极是万物化生之源,人们将太极视为一个圆,以圆包裹阴阳,太极图大圆里包裹着的阴阳鱼代表宇宙初始阶段的变化过程———由混沌未分的太极阶段发展到分开阴阳的阶段。从先秦时期古人对宇宙形成的认识考证可以看出,古人认为宇宙的原始状态是由氤氲交感、混沌一团的元气构成的,元气中清虚之阳气与重浊之阴气混为一体,随着时间的变化,清虚之气上扬为天,重浊之气下沉为地,明确地回答了天地的起源问题。天地生成,然后万物化生。诸子百家关于宇宙生成的思考,多是以原始的本初状态太极(元气)为宇宙根本,衍生天地(地为最大的阴,天为最大的阳),再由天地阴阳的变化演化万物这样一种思维模式。如《序卦传》中所说的“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礼仪有所措。”



 

3.太极图阴阳鱼中阴阳眼的文化内涵

 

太极图大圈内白色的形似阳鱼的图形中有一个黑色小圆点,我们称之为“阳鱼眼”。黑色的形似阴鱼的图形中有一个黑色的小圆点,我们称之为“阴鱼眼”。这两个“阴阳鱼眼”代表的文化内涵是什么呢?第一代表着宇宙中的阴阳互生状态。太极图中白色的阳鱼中有黑色的“阴鱼眼”,黑色的阴鱼中却有白色的“阳鱼眼”,这正表明了宇宙中的阴阳互生状态,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阴或阳。就像清代程允升《幼学琼林》里面讲的“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故天地配道以阴阳”。

 

第二是代表阴阳的增消点。

 

太极图中形似阴阳鱼的图形中的黑白“鱼眼”分别代表阴阳的增消点。白色鱼中的黑鱼眼代表阳气到了极点,物极必反,阴气从此处开始升起、增长,阳气从此处开始消亡、衰败;黑色鱼中的白鱼眼代表阴气到了极点,物极必反,阳气从此处开始升起、增长,阴气从此处开始消亡、衰败。因此黑白鱼眼是阴阳二气增长和消亡的发源点,是阴阳增消之枢机,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

 




四、太极图与中国哲学中的“道”


前面对太极图文化内涵的分析表明太极表示的是宇宙的起源与阴阳变化生成天地万物的过程。先秦以来的中国哲学家始终关注天地万物的起源这一宇宙终极性问题,并不断思考求索。在探寻宇宙生成及万物运动变化的内在动力、规律的思考中,《易经》创造性地提出了“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哲学命题,在秦汉以前,中国的儒道并不分家,中国哲学的方方面面都包含在一个“道”中,广博而精微。老子在《道德经》中建构了完整的辩证法哲学体系,提出了“道”的概念,揭示了“道”的运动变化,并将运动变化的原则概括为自然与社会的宇宙普遍原则。太极图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阴阳运动变化关系揭示的惟妙惟肖,是中国哲学所提到的“道”最好的图像诠释。太极图中体现的“道”文化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

 

1.“道”是创生宇宙的起源———与“太极”同义。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解释了“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这段文字说明了“道”是混沌的、无限的、无象无声的,它早在天地开始之前就存在了。它可以作为世界万物的根,甚至是天地之源。“道”中包裹着天地万物,无始无终,不可穷尽。“道”和太极基本是同义词。老子认为“道”才是宇宙的根本,只不过“道”更加抽象,属于形而上的,看不到的,而“太极”我们可以理解为混沌一团的元气,更加具体可感,只是不同的侧重点,名称不同而已。

 

2.“道”是隐藏在阴阳中的变化———一阴一阳之谓道

 

太极图中阴阳鱼统一于整个圆中,浑然一体,整个圆带有一种游动的态势,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阴阳是不断变化的。宇宙的初始阶段,混沌元气中生成清虚的阳气与重浊的阴气之后,并不是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因为清虚的阳气与重浊的阴气本身就处于一种不均衡的状态,清虚的阳气会产生向上的动力,重浊的阴气会产生向下的动力。所以宇宙间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动力有两种,即向上的阳和向下的阴。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产生了天地,在天地之间阴阳二气继续不断地周行运动,化育衍生了万物。阴阳后来泛指宇宙中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力量或在性质、属性及功能上有着根本区别的两大对立势力。

 

阴阳的变化就被称为“道”。太极表示大到极点、无以复加,而事物到了极点就会发生变化,变化之道就是太极。我们认为宇宙哲学中“道”的本质就是变化,老子的“道”是“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也就是说“道”是不依靠任何外力而存在的,本身是独立长存、且无休无止地运动变化的。《易经》中提到的哲学命题“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道”就是隐藏在阴阳之中的变化。

 

3.道变化的规律———反者,道之动。

 

太极图中的阴阳鱼头浑圆而大,鱼尾弯曲而细,表明了它们在循环的周期运动中此消彼长,会发生强弱的变化,有着生、长、盛、衰的规律性;当宇宙间阳的属性达到极限,就开始向阴的方向转化;当阴的属性达到极限,又开始向阳的方向转化,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从太极图中可以看出阴阳的运动是有周期性的、是循环不止的,并且阴与阳相互转化,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中国人对宇宙哲学观和对生命意义的独特解读也影响着中国的传统艺术。太极图以及中国哲学中“道”的观念对水墨画的黑白色彩观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成为水墨画的精神核心。水墨画中的黑白关系就是表达“道”之有无的艺术手段。在书法艺术中也有所体现,书法作品每个字的结构都要精心布置,通篇的布局更要注意黑白之间的疏密虚实,才能展现其中的艺术情趣。

 

大道至简,太极图用最简洁的图案表达了中华民族对深邃的宇宙人生的思考与认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智慧,陈抟曾说“此图不立文字,静观以悟其神妙”,本文对太极图蕴含的文化内涵的解读,不过是管中窥豹。太极图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以图像语言形式阐释阴阳哲理的一种图案模式,让我们用“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阴阳变易观念去看待宇宙万物、天地自然,从而更好地领悟宇宙万物的奥妙。


原载于济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12月,有删节
作者聂小雪

欢迎在文末留言区留言讨论




【本周精读】


林安梧丨关于中国哲学研究的反思

韩星丨修道之谓教——论道与教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得说清谁是“人民”

中国正在催生一批高学历穷人

莫言丨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中科院研究生遇害案凶手被执行死刑,杀人原因被揭秘

总离不开自我英雄主义,我可以如何,我要如何……

缺失对国家未来和人类命运关怀的人文教育,造成孩子境界的短视

真正的村里人,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而被无视的大多数。

昏庸草包,加速王朝灭亡

那些万恶的军阀是怎样办教育的

为何乡绅维护了乡村的稳定?

林安梧丨纯朴与老实的力量──记一段与台中佛教莲社的因缘

郭齐勇丨中国古代哲人的生存智慧

一定不要错过这段音频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由于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

可能导致您看不到凝听的文章

希望您可以点击下方的分享、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