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本确立乾坤定,本末不二而有别
欢迎点击上方蓝色“凝听”关注我们
再点击右上角“...”,将凝听设为星标★
导读
政治鬼神天地万物,无不本之于仁,仁才是宇宙生命一切现象之根本。故儒家分而言之为三本,道德仁本、政治民本、宇宙人本,统而言之唯一本,仁本。
唯仁才有主义的资格,唯仁本主义才是最正确的体系。其它学派宗派,离仁本主义较近,才有一定的正确性,如佛本主义、道本主义和人本主义三大体系。离仁本主义越远,正确性越低。若背仁本主义,就是背道而驰。
一、
内圣功夫,即儒家内在功夫,简称内功。内功由知行两个方面组成,知指思想理论,行指道德实践。儒者自有内功。内功最高为圣贤,知行圆满;其次为君子,知行合一;其次为儒士,知行不足。
内功也可称圣功。圣功一词多义,指圣贤功夫时,唯圣贤才有;指内圣功夫时,是儒家都有。一般向儒尊儒人士,于儒学有所知有所行,就可以说有一定的圣功。
圣功的核心是良知四德,常乐我敬,与佛教真如四德常乐我净相近,最大不同是,佛教讲净,儒家讲敬。《坤文言》说:“敬义立而德不孤。”
真德秀说:“缅观往昔,百圣相传,敬之一言,实其心法。盖天下之理,惟中为至正,惟诚为至极。然敬所以中,不敬则无中也。敬而后能诚,非敬则无以为诚则。”陈淳:“人心妙不可测,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敬所以主宰统摄。若无个敬,便都不见了。惟敬,便存在这里。所谓敬者无他,只是此心常存在这里,不走作,不散漫,常恁地惺惺,便是敬。”(《北溪字义》)
关于敬义的关系。朱子说:“敬有死敬,有活敬。若只守着主一之敬,偶事不济之以义、辨其是非则不活。若熟后,敬便有义,义便有敬。静则察其敬与不敬,动则察其义与不义。……须敬义夹持,循环无端,则内外透彻。”(《朱子语类》)
内功较高者必能敬义夹持,敬义夹持者必能慎独。杨震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这就是慎独修养。其实我知就是天知。
例如,自己心中生起一个不良之念,神不知鬼不觉,他人更无从知晓。但请注意,你自己知道就是天知。天命之谓性,天命之性即本性。不要产生不良不正的意念就属于《大学》诚意功夫。不能诚意就不能正心,就不能明明德。
一个人为人为文老不老实,与其内圣功夫密切相关。圣人圣言圣经,说理记事述史,特别真实可信。荀子不识本性,缺乏内圣功夫,作为儒门外道,就不靠谱。论道无本,论礼无根,论及孔子,竟敢造谣!诸子百家包括老子庄子商鞅韩非都不靠谱,根本原因就在没有圣功。
《庄子天运》记载:“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后面还有孔子接受批评,向老子承认自己浅薄并表示佩服之词,显然都是伪造的,暴露了庄子的狂妄无知又不老实。
六经记载的某些具体文物典章制度,可称为先王之陈迹,然六经所载,更多的是先王之精神,是中道真理和王道大义。《庄子》中关于孔子师徒的故事和言论,大多是道家胡编来贬低侮辱儒家而自我脸上贴金的。缺乏圣功,为人为文就诚不起来,佛道难免不老实,遑论其它。
盖道德有中道和外道之别。学非儒家,行非中道,即使善道,也是外道。如佛道两家和人本主义,皆为外道,外乎儒家中道故。外道学问最大修养最高,都不是内圣功夫,不足以追求和实践外王事业,在野不足以追求之,在朝不足以实践之。
当然,一般儒士,内圣功夫低下,也不足以追求和实践外王。孟子说:“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
二、
内圣功夫与外王功夫相对,都属于中道修养。中道行于意识言行,谓之修身,内圣功夫也,最高境界是圣德;行于家国天下,谓之治平,外王事业也,最高理想是大同。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云,这里的行道就是指实行王道政治。
内圣与外王,本末、体用关系也。体用不二而有别。有其体必有其用,有其用必有其体。没有无用之体,没有无体之用。体用相辅相成,全体大用,体全用大,体不全其用必不大,用不大其体必不全。《大学》八条目都是儒家之用,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具备,其用至大,反证儒家对于道体性体之认证特别全面。相比之下,佛道和西学就大为逊色。佛道不足外王之用,西学缺乏内圣功夫,各各缺陷显然。
体用不二,故不能割裂;有别,故宜区别对待。于体,必须宪位独尊,无双无对;于用,理当百花齐放,并放不悖。于体,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不易,纯粹不杂,不能有丝毫动摇、更改和混杂,不能杂入其它非中道的思想观念;于用,应该唯善是从,从善如流,海纳百川。如此则古今中西一切精华都可以为我所用,一切真善美都可以为我所容所赏。
理论与实践,亦有别而不二。理论正确而实践错误者有之,理论错误而实践正确者无之。莫须有,瞎猫碰到死老鼠。因为有理论行而实践不行者,故需要听其言观其行。如果听其言就不靠谱,那就没必要观其行了。例如,凡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及为治国平天下而读书者,不必观其行,即知其人道德无根或者根本不牢,内功不足,可为具臣,难以负重。
不能修身必不能齐家,不能齐家必不能治国,不能治国必不能平天下,任何外王事业都不可能没有内圣功夫。修齐治平,这个顺序高度普适,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颠倒。平治齐修之路永远行不通。
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仁义礼智都属于道学即内圣学范畴。礼的形式虽属外王,礼的精神仍归内圣。《礼运》说“礼必本于大一”、“礼必本于天”,说“礼本于义”,又说“仁者,义之本”等,大一、天、仁、义都是礼之本,是礼乐制度之内在依据和根本。
欲追求实践王道礼制,就必须牢牢抓住这个根本。廣毅厅友言:
“近日客厅关于圣德与王制先后之争甚是激烈,其中有个核心,即是在心性儒学者看来,没有圣德,不可能建立王制;而在政治儒学者看来:王制本于先王之道,与个人德行并非本末关系。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即在心性儒学者眼中,人不为圣贤,就为禽兽,所以先须做圣贤,再创制度。很难想象禽兽之行者能创建并遵行好的制度。而在政治儒学者看来,只要有志于道,即可为士君子,即可从可知可行处去实践完善王制。”
东海曰:有志于道,只要这个道是儒家中道,孔孟之道,其人就是儒士,就有了一定的内功。这就是本。有志于道,才能本于先王之道而致力于王道建设。当然,仅仅有志于道,是不可能“从可知可行处去实践完善王制”的,还必须有得于道才行。有得于道,小得即君子,大得即圣贤。
三、
以下就一些关于内圣外王的知见进行商榷或批判。
吴钩言:“从道学留在中国历史上的实际效果来看,弊大于利,坏处大于好处。不但内圣开不出外王,甚至内圣本身也是自我禁锢。”
东海曰:一言三昧:一昧于历史,二昧于儒学,三昧于圣功。圣功不仅不是自我禁锢,恰恰相反,是最根本的自我解放,良知解放。把道德视为禁锢,是反人道的邪说;反圣贤反道德,必然肆无忌惮,最容易导向丛林化、禽兽化的自由。
山海厅友言:“先由国家层面构建儒家适合生存的国体架构,然后教化万民实现儒家社会,这是一种比较快捷的方式”云。可以,不错,问题是谁来构建那样的国体架构?别说建立王道礼制,就是让政治初步儒化起来,也需要领导人及其团队有一定内功。
童庵言:“按照大学从修身到平天下由末到本的渐教思路,千秋万代也平不了天下。只有按照春秋孝经的顿教教法,直从平天下入手,‘政莫大於正始,故《春秋》以元之气,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之政;以王之政,正诸侯之即位;以诸侯之即位,正竟内之治。’方能顿平天下!”
东海曰:认为春秋孝经“直从平天下入手”,不是误读就是曲解。何邵公这段话说的正是王政本于圣德的道理。《春秋》者,王道大经,圣人所作,岂非内圣开外王之明证。若非圣经,若无圣功,又焉能“以元之气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之政”哉,异端外道纵得其位,能行王政吗?
童庵言:“平天下为本,修身为末。《孝经》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与《大学》之修身为本,始于立身,截然相反。”
东海曰:二经所言,范畴不同,言各有当。孝道以事亲始,以立身终,终而复始归于成仁。孝道属于《大学》齐家功夫。《大学》始于格致,终于治平,终而复始归于修身。对于修身来说,格致诚正侧重于内,齐治平侧重于外。修身兼内外功夫而明明德。明明德即成仁也。
四书五经一以贯之。贯穿经书的一就是性与天道。这就是宇宙生命之大本,天下之大本。孟晓路以天下为本,是对天道与天下的倒置。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为己就是为了明性明道。如果以天下为本,孔子的话就应该改为古之学者为天下了。乌乎可?乌乎可!
闻孟晓路有“以中学统摄天下学术”之说,不知具体如何统摄法,但闻其对马学和法法家颇有认同,特提供一条东海律如下:中道经典可以总摄一切正知正见正学,不摄商韩马列,不摄一切邪说。相反,中道经典是一切邪说的照妖镜。
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东海曰,以中道经典为鉴,可以正是非、知善恶、明华夷,可以让邪说歪理无所逃遁,可以让乱臣贼子原形毕露!
四、
孟晓路所言也有可取之处。他说:“西人之原子论(原子为本,物体或曰宏观世界为末)、个人主义(个人为本家庭为末)、民族国家体系(民族国家为本,世界体系为末)全在此种谬见中!孟子、大学或其学术根源也。”
这句话中,说个人主义是个人为本家庭为末,是极端狭隘化扭曲化的理解,但说孟子、大学中或为个人主义的学术根源,则不无道理。个人主义、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异名近义,都属于人本主义范畴。人本主义相对于神本主义而言,是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及启蒙运动的成果,为自由主义和现代文明的哲学基础。
而孔孟思想和中华文明,对西方文艺复兴及启蒙运动各有相当深刻的影响。有学者说,现代西方文明就是中华文明的一种歧出,固然不当,中西文明,性质有异;
但是,说中华文化和文明在历史上曾经深度滋养了西方人本主义,却是事实。于此也可见仁本主义的厉害,略受滋润,受益无穷。
儒家自身本具人本思想。《孝经》“天地之性人为贵” 一语,就人与天地万物之关系方面阐说了人本思想。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语,就民与社稷、民与君王之关系方面明确了民本思想。
春秋季梁一语,则从人与神之关系方面阐说了民本思想。《春秋·左传·桓公六年》季梁谏追楚师时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季梁又称季氏梁、季仕梁,春秋初期随国大夫,是当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思想很中道。
然而政治鬼神天地万物,无不本之于仁,仁才是宇宙生命一切现象之根本。故儒家分而言之为三本,道德仁本、政治民本、宇宙人本,统而言之唯一本,仁本。
唯仁才有主义的资格,唯仁本主义才是最正确的体系。其它学派宗派,离仁本主义较近,才有一定的正确性,如佛本主义、道本主义和人本主义三大体系。离仁本主义越远,正确性越低。若背仁本主义,就是背道而驰。
2021-9-6余东海集于邕城青秀山下独乐斋
余东海
儒者,本名余樟法,男,西历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出版过旧诗、新诗十余册,学术著作有:《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大良知学》(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儒家大智慧》(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东海先生丛书》(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年版),《仁本主义论集》(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年版)等。
欢迎在文末留言区留言讨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由于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
可能导致您看不到凝听的文章
希望您可以点击下方的分享、点赞、在看